也说“去棹”

2010-08-15 00:49夏能权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行舟诗卷全唐诗

夏能权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也说“去棹”

夏能权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对“去棹”的解释有问题。文章从四个方面深入阐明其失误。

注释;商榷;去棹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必修)《语文》第三册 (2007年版)第四十八页注释十四将“去棹”解释为“停船”。对这条注解,河北吕国强先生在《“去棹”是“停船”吗》一文中从“去”的意义、“去棹”的结构、其他版本对“征帆去棹”的解释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认为此条注解有误,应释为“远行的船只”。吕先生的结论是可取的,但阐述欠深入,尤其是“去棹”的结构分析部分,不足以服人,何以见得“停船”一定是动宾结构,而不可分析成偏正结构?[3][p29]①正如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绪言》中所说:“凡立新说,如果显得费力甚大,或通于此处而不能通于他处,或新说虽立而旧说依然不曾为有力的证据所推翻,那末,这种新说都是值得怀疑的。”为了避免“去棹”新说被怀疑的命运,现从四个方面再次讨论这条注解。

一、“去 ”无“停 ”义

查阅《汉语大词典》,“去”共列有十七条义项,无一条解释含有“停”义。《故训汇纂》共列有前人对“去”的注解九十一条,也无一条含“停”义。课本注解弃“去”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常用义“离开”“离去”等不用,却选用找不到典籍用例的“停”来解释,不知是出于什么缘故。

二、“去棹 ”无“停船 ”义

虽说有些注释不应这么严格把词与注文一一对应起来,而应把被释词作为一个整体来注解。不过,在古代典籍中,“去棹”也没有“停船”义。

“去棹”在典籍中出现较晚,最早可能出现于梁朝。在《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陈诗卷》《全唐诗补编》《全唐文》中各出现一次,《全唐诗》中出现十二次,《全宋词》七次,共二十三次。其中明显可以解释为“行舟”“离去的小船”的有二十二例,如:

(1)行方境逝,去棹舣江干。(《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陈诗卷》

(2)碧海几时无去棹,红衢何日息征轮 (《全唐诗补编》)

(3)衔鼓喧喧日将 (一作云)夕,去棹归轩两相迫。(《全唐诗·离会曲》张说)

(4)归帆翳尽日,去棹闻遗声。(《全唐诗·晚步扬子游南唐望沙尾》刘禹锡)

(5)多缘去棹将愁远,犹倚危亭 (一作楼)欲下迟。(《全唐诗·送别》杜牧)

(6)几多之去棹来舟,惊迷岛屿。(《全唐文·山瞑孤猿吟赋》)

(7)人自老,景如旧,来帆去棹还知否?(《全宋词·乳燕飞 》周密 )

(8)去棹回舟,数过几千双。(《全宋词·醉落魄》高观国)

在这些例子中 ,“去棹 ”与“行 ”“征轮 ”“归轩 ”“归帆 ”“来帆”“回舟”等构成对文或连用,其意义为“行舟”“离去的小船”,这是相当明显的。

勉强与“停船”扯得上关系的只有一例,那就是出自王之涣《宴词》的“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中的“去棹”。不过,此诗中的“去棹”,应解释为“将要离去的小船”。由上可知,“去棹”在典籍中的意义是相当稳定的,在王安石的词中也不应例外。将其解释为“停船”不符合语言历史事实。

三、《桂枝香》的注析文章无“停船”说法

王安石的《桂枝香》为名人名篇,很多鉴赏家在他们的赏析文章中明确的把“征帆”“去棹”解释为来往船只,如唐圭璋[4][P1017]、夏传才[6][P716]、李之亮[2][p80]等先生。

而在有些宋词注析书中,根本未为“去棹”作注,如胡云翼的《宋词选》、汪中的《宋词三百首注析》,原因在于“去棹”在《桂枝香》中没有特殊含义,用不着作注。

总之,除第三册课本外,未见将“去棹”解释为“停船”的本子。不知教材中此条注解所本为何?

四、将“去棹”解释为“停船”有悖原词内容

在《桂枝香》中,“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是描写静景,接下来的“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两句写动景,在残照里,江里的船帆在缓缓移动,酒家的旗帜在迎风招展。一静一动综合写景,从而得出“画图难足”的无限感慨。而“停船”与动景不符。

且《桂枝香》中的“征帆”有的版本刻作“归帆”,如清末民初朱祖谋先生选编的《宋词三百首》、《中华书局》1965年版的《全宋词》中“征帆”均作“归帆 ”。这样,“去棹 ”与“归帆 ”相对,更可见“停船”之谬。

综上所述,“去棹”并非“停船”。根据《桂枝香·金陵怀古》的词文,“去棹 ”与“征帆 ”构成对文,意思相同,“去 ”应解释为“离开 ”,“去棹 ”就是“行舟 ”“离去的船 ”,“征帆去棹 ”泛指“来来往往的船只”。

[1] 胡云翼 .宋词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

[2] 李之亮 .白话宋词三百首[M].长沙:岳麓书社,2000.

[3] 吕国强 .“去棹”是“停船”吗[J].语文教学之友,2006,(12).

[4] 唐圭璋 .唐宋词鉴赏词典[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5] 汪中 .宋词三百首注析[M].长沙:岳麓书社,1987.

[6] 夏传才 .中国古典诗词名篇分类鉴赏辞典[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

Another D iscussion on“Quzhao”

X IA Neng-quan

(Hunan A rts and C raftsVocationalCo llege,Y iyang 413000,Hunan)

The note ofword exp laining to“Quzhao”in SeniorH igh Schoo lChinese Textbook Volume IIIis incorrect.Thispaperexpounds its m istake thoroughly from four aspects.

note ofwo rd exp laining;discussion;Quzhao

H 13

A

1671-5004(2010)06-0081-02

2010-10-22

夏能权 (1973-),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古文字和音韵。

猜你喜欢
行舟诗卷全唐诗
施宛林
——江南烟雨行舟海报
七绝·读黄教授《未来不是梦》感怀
似烟火,似红尘,似你
《陆上行舟:赫尔佐格谈电影》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春行
春行
《全唐诗》里的中秋节俗(节选)
徐安贞仕途与诗歌初探
唐代筝曲的风格及其美学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