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学报的编辑出版与质量控制

2010-08-15 00:49何永红王世杰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编辑出版学报稿件

何永红 王世杰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广东 广州 510725)

高职高专学报的编辑出版与质量控制

何永红 王世杰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广东 广州 510725)

分析了高职高专学报的质量状况,从编辑出版的角度讨论了高职高专学报的质量控制与发展策略,认为编辑缺位、审稿曲解、编辑出版流程虚化是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在编辑部内部实行严格的质量管理、提高编辑职业能力、落实编辑责任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学报的整体质量。

高职高专学报;编辑;出版;质量控制

学报质量是学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通常从政治质量、学术质量、编辑质量和出版质量 4个方面加以评价[1]。学报质量影响因素众多,从期刊管理与评价政策到编辑部内部具体运作方式,高校学报界进行了持续的大量的讨论[2-6]。但这些探讨对近十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高职高专学报缺乏针对性。就高职高专学报的办刊现状而言,从学报编辑出版的角度探讨学报的质量控制方法,更能切合现实。

一、总体质量概况

高职高专学报特指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出版的由高等专科学校或职业技术学院主办并以校名冠名的学报,以区别于其他类型的高校学报和高职高专院校主办的内部资料性学报。高职高专学报在 1998年新闻出版总署下发《关于建立高校学报类期刊刊号系列的通知》以后得到了快速发展,以双月刊和季刊为主,出版内容涵盖农林、医药、师范、工程技术、人文社科等领域。

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和专业性应用型大学主办的学报相比,高职高专院校主办的学报,办刊历史较短,办刊能力较弱,读者认可度不高,学术影响力较低。金欣对 2007年 88种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的年度综合引证数据作了具体的分析,认为高职学报的载文量、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他引总引比、基金论文比、即年指标等评价数据在高校学报群均不占优势[7]。高专学报的相关数据分析结果与此相似。

高职高专学报基本上被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录,但被国外检索机构收录者则凤毛麟角。在北京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 I)来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 (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等国内有影响的核心期刊遴选体系中,未见高职高专学报入选。

在全国性或地方性的期刊评比活动中,高职高专学报获奖者亦无优势。以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组织的高校科技期刊评比为例,在 2006年、2008年和 2010年三届“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奖”评比中,高职高专学报累计入选精品期刊 0种,入选优秀科技期刊 7种,入选特色科技期刊 11种;在 2004年和 2009年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评比中,获奖高职高专学报分别是 4种和 11种。

高职高专学报的编辑出版受到办刊体制、办刊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整体质量的提高可谓任重道远。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建立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实施编辑质量控制,通过提高编辑职业能力和编辑质量,从而有效地提高学报总体质量,无疑是现实的可行的一种选择。

二、编辑出版的主要问题

学报编辑部是具体运行编辑出版职能的机构,编辑是出版制度的具体执行者。但是,高职高专院校在学报出版机构的设置、编辑出版管理制度的执行、编辑职业能力的考量、办刊条件的支持等方面大多缺乏应有的重视。部分学报编辑部附设于教务处、科研处或高教所,混淆学术出版与教育管理和研究的工作性质,从而引发诸如经费投入与使用、人员配置与培养、出版运作与质量监控等一系列问题。主办单位对学报出版性质的认识偏差,直接地表现为编辑缺位、审稿形式化和出版流程混乱等现象。这是大部分高职高专学报质量失控的关键因素。

1.责任编辑缺位

责任编辑缺位包括主编缺位和编辑缺位。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作为主办单位对学报出版理念和功能的认识存在偏差,导致学报出版工作边缘化,编辑职业泛职业化,国家有关出版政策,往往难以落实。主编由院 (校)长兼任,副主编由编辑部挂靠机构处长兼任,学报出版的主要负责人实质上是兼职挂名;编委会成员由校内各系 (部)主任加少部分学科教授组成,基本上只是名义上的编委,并没有权利与责任的规定,难以发挥作用;编辑大多来自教学岗或管理岗,且多为兼职,鲜少学报按规定足额配备专职编辑。这是大部分高职高专学报编辑部的人员构成状况。

这种状况引发的结果是,稿件三审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流于形式。主编 (副主编)难以专注于学报的整体建设和学术出版工作,更不可能熟悉具体的编辑出版规范,对于学报的宗旨和功能、学报的定位和发展、内容的策划和审稿人的选择、稿件的终审和决审、编校质量的审核与监控,多因无力专司其职而无奈放任。至于有的主编 (副主编)违背出版政策,甚至改正为缪,也都不足为奇。编辑或专职或兼职,受制于专业视野、职业训练、工作条件,其编辑工作往往局限于文字加工和编辑技术加工。有些编辑部甚至漠视责任编辑的权利,只允许责任编辑对稿件进行形式加工,不允许责任编辑对稿件提出任何建议。选题策划、文稿初审等编辑工作,基本未能展开。

主编和责任编辑不同程度的缺位,或是不同程度的不作为甚至无力作为,消解了学报出版的“守门”规则。高职高专学报存在全刊或同类文稿体例不一、科学性错误、专业术语不规范、低水平重复、表达混乱、学术不端等现象,学报编辑出版质量失却必要的把关,主编和编辑未能履行应有的职责。

2.专家审稿曲解

学术出版遵循的普遍原则是同行评议。高职高专学报编辑部因编辑人员学科专业的局限和学报大综合的特点,专家审稿一环通常由外聘审稿人完成。同行评议在一些高职高专学报编辑部被解读为具有高级职称者对文稿的审查,即遴选审稿专家的条件是高级职称,不论专业和研究方向。送审稿件的可能遭遇是,稿件内容切合审稿人的专业研究方向,审稿得以正常进行,稿件有望得到同行的评议;稿件内容与审稿人专业研究方向不同,审稿人以专业不对口退审,或者审稿人随意给出空洞的毫无价值的评议。

审稿是专业而复杂的行为。审稿质量也受诸如审稿偏倚、审稿过程、审稿主体、审稿要求等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中,尤以审稿主体为关键,即审稿人是决定审稿质量的关键因素。在责任编辑初审缺失,主编终审缺失,三级审稿制度惟余专家复审把关的情况下,文稿的评价取决于审稿专家的意见。如果审稿专家选择失误或审稿专家审查失误,则文稿必定无法得到中肯的评价,文稿的水平取决于作者的学术研究能力。三审制度形同虚设,学术鉴审流于形式,学术质量问题的存在也就在所难免。

3.编辑流程虚化

严谨的编辑出版流程可以保证学报编辑出版的各个环节有序地规范地进行。稿件被刊登前,需要经过三级审查和反复修改及编辑加工,这些工作需要作者、审稿人、责任编辑、主编共同参与。但是,高职高专学报的机构设置和编辑人员配备的现实状况,难以保证学报的编辑出版按程序展开。三级审稿制度往往简化为专家审稿,稿件的取舍以专家审稿意见为准。三校一读制度简化为责任编辑独自校对与审读。主编履职更多地止于签字批准付印,并不关注稿件的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更不考虑所刊稿件对学报风格、专业建设和学校声誉的影响。有些责任编辑限于专业和职业能力,对稿件质量的把握力有不逮,对编辑规范的执行力不从心。编委参与稿件的取舍,或编辑部内部召开讨论稿件或审稿意见的会议,付印前后审读,这些做法在高职高专学报界并不多见。多数情形是,编辑出版流程形式化,以专家审稿意见决定稿件的去留,没有年度出版计划,没有报道重点,只求填满版面,按期付印,将高职高专学报变成定期出版的论文集。

流程监控缺失,稿件的处理过程失去必要的监管,编辑的工作缺乏必要的考核,学报编辑出版过程即可能陷入混乱。遗失稿件、拖延送审、非同行审稿、粗编乱校、稿件取舍随意,都将损害学报的整体质量和学报的声誉。

三、解决策略与讨论

学报出版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编辑工作。在特定的外部办刊环境下,解决高职高专学报的质量困境,讨论学报的编辑出版过程,是实现内部突围的现实选择。针对高职高专学报编辑出版的现状,应从管理制度、人员培养、流程控制等方面,着手解决学报的质量问题。唯有质量的保证,才能谋求学报的良性运作和进一步发展。

1.有效的内部管理

新闻出版总署《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对出版机构和出版专业人员均作出了明确的要求[8]:“有适应期刊出版活动需要的组织机构和符合国家规定资格条件的编辑专业人员……期刊出版实行编辑责任制度,保障期刊刊载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此规定,教育部针对高校学报颁布了《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进一步强调学报出版机构的设置和职责[9]:“出版学报的高等学校,必须建立学报编辑部……学报编辑部实行主编负责制……学报编辑部要建立和健全征稿、审稿、保密、编辑人员岗位责任、稿件处理、财务、稿酬和档案等各项制度,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实行科学化管理。”

办有学报的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掌握国家的出版政策,正确认识高校学报的功能和运作要求,认识学报在专业建设和学校发展的作用。出版机构是学报编辑出版运作的基础。高职高专院校应当重视学报编辑部的设置和建设,解决基本的建制、经费、办公场所、办公设备、编辑专业人员等问题。学报编辑部应该按照国家有关出版政策,制定并完善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力求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管理到位,以保证编辑出版依法规按程序开展。

编辑部应建立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稿件管理制度、三级审稿制度、用稿制度、编辑和校对制度、编辑部例会制度、内部审读制度、编辑岗位绩效考核制度等,落实主编负责制和编辑责任制,以制度保障选题、审稿、用稿、编辑加工、校对、印刷等各环节的质量。编辑部应制定严谨的审稿流程、编辑加工流程、校对流程,以严谨的流程监控编辑出版过程,实现每一个环节的有效的质量监控。通过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促成主编、责任编辑、审稿专家、编委等各岗位职责的履行,明确责任编辑的权利和责任,实现编辑责任制和主编负责制的管理目标。

稿件管理应重视来稿登记管理、保密管理和分类归档管理。编辑部应设计合理的来稿登记表,明确来稿登记事项和责任者,未经登记的稿件不得进入审稿流程。录用稿件在刊发前,其学术观点及相关资料应保密。刊用稿和未刊稿应分类存档。

三级审稿应明确审稿资质,明确各级审稿的要求,制作合适的审稿单,规范审稿行为,提高审稿质量。责任编辑履行初审职责:对来稿作初步筛选,借助相关数据库查重,判断稿件的专业方向和研究内容是否符合办刊宗旨和发稿范围,以确定是否接受投稿;检查稿件要素是否齐全,初步评估稿件的创新性、科学性、学术性或应用性,提出送专家复审或送主编核准退稿的建议,并按要求填写初审报告。审稿专家的选择,除职称要求外,应以学术能力和学术声誉为标准。审稿专家应按要求填写复审报告,重点评价稿件的创新性、科学性、学术性或应用性,向作者提供有用的建议。主编履行终审职责,审读全稿,解决初审和复审提出的问题,或发现及解决初审和复审未能发现的问题,根据出版法规、学术规范和稿件的学术价值,从学报整体的角度给出稿件录用与否的决定性意见,并签署录用或退稿的决定。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期刊出版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量和单位》等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为依据,结合学报的具体情况,建立编校制度和阅评制度。

2.明确的质量目标

学报编辑部对学报的宗旨、性质、功能应有正确的认识,明确高等学校学报[9]的性质是“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功能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传播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要求是“学报编辑工作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按照国家有关期刊质量要求和评估标准,全面保证学报的政治方向、学术水平和编辑出版质量……学报编辑出版工作应履行办刊宗旨,严格审稿,认真做好文稿的技术加工和语言文字加工工作,全面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规定,保证学报编辑出版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质量是学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学报编辑部应强化质量意识,确立学报出版的总体质量目标,探讨稿件质量、审稿质量、学术质量、编校质量、印制质量、服务质量等评价指标,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将质量目标分解到相关编辑和各编辑出版环节,辅以严谨的编辑出版流程控制,明确规定主编、编委、编辑、审稿人的责任和权利,确保稿件的处理严格按流程执行。

总体质量目标确定后,应从编辑和出版的具体操作层面上,寻找实现质量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学报编辑部应了解学校的专业优势、区域特点和科研状况,根据学校的专业优势和区域优势,分析可能的作者群体和读者群体,准确定位学报,合理设置栏目,制定征稿要求。栏目和征稿要求既可以体现学报的总体质量目标,又可以指导读者阅读,方便作者了解学报的用稿范围和学术要求,减少盲目投稿,还可以帮助审稿人了解学报的用稿特点和评判标准。

正确认识优质稿源。优质稿源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学报出版层面,都各有选稿标准。侧重基础理论的学报,即使是优秀的技术应用类稿件,亦难获青睐。高职高专学报选题策划应切合学校技术应用型的办学特点,根据学报的定位,依托专业优势和区域优势,策划选题,组织稿件,争取优质稿源。编辑应练就“沙里淘金”的慧眼和能力,在来稿中淘选适合学报刊登的文稿,并且甄别专家的各种评价意见,再后选择出适合自己学报的稿件。不符合学报办刊宗旨和报道范围的文稿,不管多优秀,都应该舍弃。高职高专学报尤其不应该背离高校学报的办刊宗旨,为了追求学术影响力,不顾学校实际,不惜代价向名家约稿,大量刊发名家或优秀或平庸之作。

编辑应熟悉编辑出版规范和标准,对文稿精编细校,消除文稿的政治性、科学性错误,订正文稿的题名、摘要、关键词、结构、表达、图表、数据、量与单位、参考文献等要素,使之书写规范、结构严谨、表述严密,专业术语规范标准,图表简明得体,量和单位使用正确,以期通过编辑加工提升文稿的学术质量。学报版式应设计合理,版权页规范,印刷和装订符合要求。按照年度出版计划和期出版计划,以及栏目设置的要求,合理组配文稿,培育学报风格,逐步提升学报的整体影响力。

3.合适的职业编辑

从编辑出版控制的角度看,学报能否办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编和编辑的水平。学报质量问题,可以归结为编辑职业能力问题。学报编辑工作贯穿选题策划、组稿约稿、审稿修改、编辑加工、校对排版、印刷发行的出版总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编辑的智慧和能力。只有高水平的编辑,才能发现和培养优秀作者,在大量的稿件中发现真正有价值的学术信息,引导作者完善研究,并收获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提高学报的质量。

但是,高职高专学报工作的边缘化,导致学报编辑配备的随意性,入行门槛低,泛职业化倾向明显。高职高专学校选配编辑,甚少关注编辑的专业学术训练、教学科研资历和出版专业从业资质等因素,通常是随意从其他岗位调剂。而编辑在学校的地位和发展空间,也难以吸引优秀的专业教师和科研人员。

编辑是一种职业,与教师、实验师、图书管理员一样,只是一种具体的专业工作岗位,要求具备一定程度的专业训练和基本的适任条件。《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明确了职业准入要求和管理办法[10],《期刊出版管理规定》[8]要求出版机构配备“符合国家规定资格条件的编辑专业人员”,《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要求[11]“专职编辑人员按任务定编,一般季刊 (或半年刊)不少于三人,双月刊不少于五人,月刊不少于七人,并设一定数量的专职编务人员。外文版期刊编辑部应配备外文专职编辑。”这些管理规定,说明出版工作的专业性和严肃性,编辑职业必须遵守具体的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

高职高专院校应重视学报编辑的资质审查,按国家相关法规合理配置专职编辑,保证专职编辑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扎实的语言文字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及与学报出版范围一致的专业知识背景。主编和编辑应按规定持证上岗,认真完成规定学时的出版专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为解决高职高专学报综合性和编辑专业局限的困境,可以试行编辑职能分工,设立学术编辑和文字编辑,分别负责学术内容的编辑和文字技术标准的编辑。学术编辑可以聘请学科专家兼任,负责文稿的学术质量审查。

[1] 科技部.科技期刊学术类质量要求及其评估标准[Z].1992.

[2] 刘为清.影响高校学报质量的软因素分析[J].编辑学报,2001,(13)增刊:74-75.

[3] 夏登武.制约高校学报发展的环境因素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2):196-198.

[4] 冯喜忠.论高职高专学报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4):124-126.

[5] 张艳霞.高职学报质量影响因素探析[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3):103-105.

[6] 何永红.高职高专院校学报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5(4):78-80.

[7] 金欣.从期刊引证指标看高职学报的地位[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2(1):48-51.

[8] 新闻出版总署 .期刊出版管理规定[G].

[9] 教育部.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G].教备厅[1998]3号,1998-04-01.

[10] 新闻出版总署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G].

[11] 国家科委,国家新闻出版署 .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G].[1991]12号,1991-06-05.

Qua lity Con tro l in Ed iting and Pub lish ing of Voca tiona lCo llege Journa ls

HE Yong-hong,WANG Shi-jie
(Departm ent Ed itorialof Journalof GuangzhouM aritim e Co llege,Guangzhou510725,Guangdong)

Analysis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 journals,from the angleof editing and publish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 journals discussion of quality control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think edit vacancy,review ing perversion,editing and publishing p rocess falsified are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In the new sroom sets-up strict qualitymanagement and imp rovement of editor’s p rofessional ability,imp lement editor responsibility system,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journaloverall quality.

journalsof vocational co lleges;editing;pub lishing;quality contro l

G239

A

1671-5004(2010)06-0124-03

2010-11-06

何永红 (1967-),女,广东连州人,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编辑,研究方向:编辑学与高教管理。王世杰 (1951-),男,陕西西安人,教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与编辑学。

猜你喜欢
编辑出版学报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新媒体时代编辑出版工作创新路径分析
致敬学报40年
编辑出版本科教育的四大难点与对策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