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县生猪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0-09-12 07:39赵玉刚赵志刚王善龙
中国猪业 2010年11期
关键词:莒南县猪场全县

赵玉刚 赵志刚 王善龙

(山东省莒南县畜牧局,山东莒南 276600)

莒南县生猪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赵玉刚 赵志刚 王善龙

(山东省莒南县畜牧局,山东莒南 276600)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地处鲁东南苏鲁交界处,全县下辖18个乡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723个行政村,人口99万。全县总面积1752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山地占71%,平原面积占29%,耕地面积109万亩,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全县素有养殖传统,是畜牧业大县。

1 莒南县生猪产业基本状况

1.1 生猪养殖产业现状

近年来,全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生猪产业发展,把生猪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一项基础产业,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强化工作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县生猪存栏量连续几年保持在60万头以上,年出栏量保持在120万头以上。2009年生猪存栏量、年出栏量分别达到118万头、181万头,全年外调生猪160万头,已连续四年被列为全国 “生猪调出大县”、 “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县”。2010年前三季度,全县生猪存栏量、出栏量分别达到125.5万头、152.1万头,生猪生产已成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1.2 生猪养殖产业特点

近年来,全县生猪生产标准化进程不断加快,凸显四大产业优势。

1.2.1 抓标准化生产,营造规模优势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先后组织实施了 “十百千”工程、 “抓百区带千户促增收”工程、标准化示范工程,连续几年制定出台了 《关于加快全县畜牧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快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快全县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意见》,积极落实相关强农惠农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生猪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目前,全县规模猪场总数达到300余个,其中年出栏万头以上的猪场13家,年出栏500头以上的180余家,48家规模猪场被市政府命名为 “临沂市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场)”。莒南县恒兴食品有限公司良种猪繁育场等两家猪场被列为2010年度国家、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场(图1恒兴食品有限公司良种猪繁育场)。至2010年第三季度,全县存栏生猪达到125万头。能繁母猪18.5万头,出栏150万头,2010年预计出栏生猪200万头,全县人均出栏生猪达到2头,生猪产业规模优势明显,成为名副其实生猪生产及调出大县。

1.2.2 抓科技推广,营造品质优势

以打造为民服务品牌为目标,积极组织开展畜牧科技推广工作,健全培训推广组织,充实技术人员,建立 “每月16日固定畜牧科技培训日”制度,探索建立科技推广工作的长效机制,以品种改良、健康养殖、疫病防控、科学管理为重点,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畜牧技术推广活动,有效提高了科学养殖水平,增加畜禽养殖效益。

1.2.2.1 强化体系建设,加快生猪良种化进程

一是加快生猪良种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借助国家良种补贴项目实施,积极探索建立以 “系统办站、网络健全、配送高效、产需结合”为特点的生猪改良体系运作机制,全面推行生猪人工授精技术,加快品种改良步伐。

县畜牧局下设的生猪良种中心于2008年底建成使用,为山东省生猪联合育种单位,饲养、生产环节采用猪舍自动供料、自动供水、自动控温、自动供精、精液自动分析、自动分装 “六自动”技术,具备了较高的鲜精采集、分装、检测水平,整体设计和生产技术流程处于我国领先水平;良种中心现存栏种猪236头,日可生产鲜精1500余头份,基本满足全县生猪人工授精工作需求。充分利用原有兽医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以县良种中心为龙头、乡镇兽医站为依托、村级繁育改良员为技术推广主力的县、乡、村三级生猪良种改良服务网络,统一鲜精供应、统一服务收费标准、统一管理模式、统一操作规程,县内生猪人工授精站点达到186处,服务范围覆盖各乡镇。全县规模养殖场良种率达到90%以上,散养户良种率达到80%以上,至三季度末全县共累计供应精液35万头份,受配母猪18万头,10余万户养殖户从中受益。

二是规划建设生猪良种繁育中心。为进一步提高全县良种母猪比重,改善生猪品质,县畜牧局于2010年3月开工建设了生猪良种繁育中心。中心占地70亩,建设猪舍1.6万m2,引进优质原种母猪600头,年可出栏优质母猪及商品猪1.2万头,成为优质生猪生产基地及种源基地。

三是连续实施优质母猪更新换代工程。从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中支出专项资金,按每头300元的标准,对优质二元母猪引进给予补贴,极大调动了养殖户品种改良积极性,提高了全县优质母猪比重,全县规模猪场母猪优良率达到100%,散养户达到50%。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有效提高了生猪良种化进程和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了市场竞争力。由于品质较好,价格优势明显,在南方市场莒南生猪品牌效应明显,销售价格较其它省份每公斤可高出0.2~0.4元,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1.2.2.2 倡导科学发展,环保养殖推广工作扎实有效

自2007年以来,全县认真落实回良玉副总理关于生物环保养猪的批示和省市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利用环保养殖“三省、两提、一增、零排放”的优点,通过强化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召开技术培训交流会、落实扶持政策等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环保养猪技术推广步伐。目前,全县发展生物环保养猪场(户)416家,发酵床面积21万m2,存栏生猪17.5万头,生猪养殖环境污染与产品质量安全等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图2莒南县富园环保猪场)。猪场饲养品种为优质三元猪,饲养过程坚持自繁自育,存栏能繁母猪200头,年可出栏3900头。采用生物环保养殖技术,粪便经微生物分解,实现零排放,改善了饲养环境,提高了生猪品质。目前,该场正在申请生猪无公害认证。

1.2.3 抓产销对接,营造市场优势

坚持龙头带动、典型辐射,扶持壮大 “泉日兴”、 “新润”、 “顺达” 等生猪屠宰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全县生猪产业提规模、上档次。目前,全县生猪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3.5万吨,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新疆及江浙等地。以临沂市生猪产销协会莒南分会为依托,重点瞄准上海、江苏、浙江等南方市场,不断扩大生猪销售市场份额,年外调生猪保持在100万头以上。2008年以来,先后有38家养殖场及养殖合作社与江苏肉食品有限公司签约,调运生猪超过20万头。2009年初,恒兴食品有限公司、六和种猪有限公司等4家会员企业通过上海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认证并与爱森肉食品有限公司签约,莒南生猪成功打入上海肉类高端消费市场。

目前全县各类生猪长途、短途贩运车辆达到150余台,并形成了以相沟乡三义社区、洙边镇岫务、十字路镇扁山、石桥等地为代表的生猪集散地。至2010年三季度末,全县共向上海、江浙等南方大中城市及本省外调生猪120余万头,预计全年外调170万头,生猪产业化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莒南生猪已初步实现了 “产得多、质量好、品牌响、销得畅、价格高、效益好”的发展目标。

1.2.4 抓执法监管,营造环境优势

抓好经费、人员、技术、组织 “四个保障”,扎实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等主要动物疫病防疫强制免疫率达到100%,连续多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强化源头控制,抓好兽药、饲料生产销售及使用环节的管理力度,在规模养殖场派驻监管兽医,对饲料、用药、防疫、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各环节实施严格监管。健全县乡村三级检疫管理网络,强化检疫监督工作,全县生猪产地检疫率、屠宰检疫率均达到了100%。加快完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莒南县作为山东省6个试点县之一,自2007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到2009年底,全县已订购发放新型二维码耳标380万枚,出栏生猪挂标率基本达到100%,有效保障了生猪产品质量安全。

2 生猪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生产情况看,全县生猪生产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受市场行情、生产成本及其它因素综合影响,生猪价格大幅下滑,养殖利润空间缩小。2010年1月~5月生猪价格下滑严重,一度跌破盈亏点,部分猪场出现亏损现象。受南方水灾、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及政府调控等相关措施出台的影响,6月份生猪价格回升,养殖效益有所好转。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从大环境看前几年生猪养殖效益好,刺激带动了养殖积极性,母猪及生猪存栏增加,生猪出栏量大幅增加,形成供大于求的消费局面,受市场调控,价格大幅下滑,利润降低,生猪产销受全国市场行情及南方消费市场波动影响较大。

另一方面,当地畜牧业整体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小规模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薄弱,受市场行情冲击影响大。

生猪流通环节中,当地屠宰企业龙头带动能力不够强。畜产品品牌意识不强,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认证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养殖场技术水平、日常管理、疫病流行等方面对养殖效益造成不同程度影响。

3 发展对策及建议

3.1 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扶持力度,确保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从舆论宣传、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科技培训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宣传引导,避免 “一哄而上、一哄而散”,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和良好的发展氛围。认真贯彻落实 《畜牧法》和中央、省、市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在土地、资金、水电等方面制定优惠扶持政策,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有关部门要不断完善畜牧业生产预警机制,及时实施应对生猪生产及价格过度下跌预案,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避免市场大幅波动。

3.2 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增加养殖效益,推动产业发展

积极探索畜牧新技术新成果的普及推广转化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开展科技下乡、专家讲座、现场指导、办班培训等活动,利用电视、报纸、杂志、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发挥大户示范带动作用。

以生猪良种中心和良种繁育为基础,完善品种改良体系,增加服务网点,加大工作力度,优化布局结构,提高良种覆盖率,全面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品竞争力。

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加快畜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区域化进程,积极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新型畜牧业。加快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步伐,引导规模猪场适时进行养殖结构调整,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把环保养殖及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化生产作为提高养殖效益新的出发点和突破口。

3.3 健全疫病防控体系,强化工作措施,构筑生猪生产的安全屏障

加快兽医体制改革进程,以基层站所为基础,抓好乡村兽医队伍建设,健全疫病诊疗服务网络,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技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仪器配备,全面提高防控能力。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集中抓好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疫病的免疫工作,确保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规模猪场要按照免疫程序规范免疫,科学管理。开展疫情监测,及时适时补免。执行疫情报告、分析和处理制度,加大病死畜禽处理力度。落实防疫责任制和追究制,确保各项措施及时到位,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3.4 完善执法体系,强化监督管理,保障生猪生产健康发展

积极探索组建畜牧联合执法队伍,建立健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和监管工作的长效机制,突出源头控制,做好兽药、生物制品、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监管,提高准入门槛,加大违禁药品的查处打击力度。加快溯源体系的完善,强化养殖档案管理,实现规模养殖场全程监管。加强动物检疫执法力度,严把动物产地、运输、屠宰和市场检疫关口。

开展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严厉打击违反动物防疫法律法规行为。加大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力度,积极争取落实补助政策,不断提高处理率,确保疫情不传入不传播。

3.5 健全产业化体系,提高组织化程度,带动生猪生产发展

以生猪产销对接工作为重点,扩展生猪销售市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组织规模猪场参与,充分发挥生猪贩运户、合作社、产销协会、农村经纪人的积极能动性,增大江、浙及上海等地区的市场供应,努力开辟新的市场,加大市场占有份额。

进一步引导扶持当地畜牧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培育引进一批新的龙头企业,推进畜牧产业不断升级,不断提高其对养殖业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

引导养殖场、企业进行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定,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认真贯彻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充分发挥其作用,抓好重点专业合作组织培植,加快形成 “龙头企业+养殖基地+合作组织+养殖小区(养殖户)”的畜牧产业格局。

猜你喜欢
莒南县猪场全县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星空下的我们
闲散生活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平欧杂交榛在莒南县的栽培技术
2016年莒南县城镇化发展状况简析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