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英语泛读教学

2010-09-20 08:05马冰婵
中学英语之友·下(综合版) 2010年8期
关键词:浅谈高中英语信息

马冰婵

泛读(extensive reading)是相对于精读(intensive reading)而言的,前者侧重于信息的获取,后者则侧重于语言知识的掌握。从语言的工具性特征来看,精泛并举、加强泛读是语言学习的根本原则。当然,寻找主题契合、难度适中的语篇是进行泛读教学的关键。下面笔者就自己对泛读教学中的经验有以下观点。

一、泛读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人教社SEFC教材在我地的实行,近两年多来,笔者到市属各高级中学随堂听课240多节,从统计中发现,有60%以上的教师对教科书中阅读课文的教学是从为培养学生英语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双重任务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的。也就是说,多数教师把课文做精读教材处理,已明显从“只教语言本身,不重视阅读理解”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根据《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对中学英语教学目的的规定和阶段侧重的原则,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众所周知,阅读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才能培养起来,阅读能力的增强是与阅读量的多少成正比的。所以《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增加泛读训练。”

二、泛读教学的目标要求

中学英语泛读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理解主要内容,提高学生对文字的快速感知能力。同时巩固和扩大词汇及语法知识,培养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和习惯,扩大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中学英语泛读训练的目的更应该掌握选文的基本思想,强调对选文的整体理解,而不应偏离这个方向,去要求过细、过精的理解。明确的泛读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泛读强调在单位时间内更多更好地获取信息,所以泛读的根本目的是掌握文章的主旨,即了解其基本内容和中心思想。在进行泛读训练时,教师不必讲深、讲细,对词汇不做过高的要求,对语法不做过多分析。

第二、泛读是为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进行泛读教学时,对选文阅读理解程度,在不同年级要有不同层次的明确的目标要求。按理解题的难度划分,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表层理解。它只要懂得文章字面意思,对学生的要求是机械地重复文中主要内容,能在头脑里对选文内容再现。我认为目前对初中学生所要求的理解水平即可限制在表层理解的这个程度上。

第二层:深层理解。深层理解的问题具有创造性,它要求学生利用作者所传递的信息,凭借自己的社会背景知识、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和吸收读物中没有明确表达的、却又与主题有联系的思想与信息,即“弦外之音”。我觉得在进行高中英语泛读训练时,尤其是高一开始阶段,这类理解程度的题目不宜过多,要把握一个“度”字。

第三层:评价性理解。即需要学生对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阅读就是为了吸收信息并利用获取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并对文章作价值性判断,同时也获得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是阅读的最终目标,在近几年《高考考试》说明中对阅读理解能力测试的主要要求也明确提到了这些。所以,到高考前夕,在进行泛读训练时,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使学生的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渐实现由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三、加强高中英语泛读教学的主要措施

(一)培养阅读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英语学习的催化剂。朗文字典定义泛读的目的在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建构对字词与句型用法的理解,以及鼓励学生喜爱阅读。我们从兴趣入手,引导学生为了获取知识,为了获取信息而阅读,而不是单纯为了考试。

(二)选择合适的泛读材料。选材我觉得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难度要适中,符合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告诉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时候,如果你半天都还看不明白文章是讲什么的话就不要再读下去,买书的时候先看一两页,要是觉得还可以看下去就买,要不就不要买。2.趣味性要强。阅读材料直接影响阅读兴趣,泛读的目的之一就是鼓励学生喜爱阅读,泛读也叫愉快阅读,如果材料本身枯燥无味,本来对英语就没多大兴趣的学生会更提不起兴致来。3.体裁要多样,题材要丰富。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能增强学生适应各种阅读材料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泛读材料不同于精读课本上的课文。课文要求学生逐词、逐句地阅读宜细嚼慢咽,其目的在于透彻理解,而泛读的目的则是扩大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捕捉信息的能力,我们不能照搬精读的阅读方法。

常用的泛读方法有以下几种:(1)掠读(Skimming),即阅读时不要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读下去而是采用跳跃式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和主题句,不去纠缠某些细节,而影响掌握全文的大意。(2)扫读(Scanning),即在浏览全文的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快速获取需要的信息或找到需要的细节,对无关紧要的内容可以一掠而过。(3)猜读(Guessing),即阅读时,不因遇到个别生词而停顿去查字典,而是通过上下文或构词法等快速猜测、判断某词的含义,不中断阅读过程,从而更快地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速度。

阅读方法的选择取决于阅读材料的性质和阅读目的。有时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可以采用几种阅读方法交换使用。教师在分配学生阅读任务时,应指导建议学生选用什么样的阅读方法,以便学生更好地阅读,更快地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刍议高中英语泛读教学》吴恕和

2.《浅谈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英语泛读教学》焦晓骏

3.《刍议高中英语泛读教学》庄玉訇

4.《浅谈高中英语泛读教学》沈婷

5.《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泛读教学探究》李雪萍

猜你喜欢
浅谈高中英语信息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订阅信息
浅谈虚拟语气
浅谈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浅谈命题
“时尚&建筑”的浅谈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