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存在的必然性

2010-09-20 08:05
中学英语之友·下(综合版) 2010年8期
关键词:中国英语文化价值语言

李 波

摘要:本文试图从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角度以及中国英语的形成是世界和中国的共同需要,论证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并期待其能够获得更为广泛的接受及认可,中国英语身后隐藏着中国人的文化身份,中国英语的出现是一种必然。

关键词:语言;文化价值;中国英语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交流的国际化进程加快,而英语的国际化地位又造就了英语的多元化,英语不再为一国或一个民族所专有,而是一种中性的信息媒介。英语拥有了多种文化身份和广阔的跨文化的交际环境,世界各地的英语变体应运而生,中国英语就是其中之一。正如其他英语变体一样,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也必然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中国英语。它是英语在中国的文化背景和汉语的语言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是对英语的有利补充和发展,是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可是中国英语还并没有像其他变体那样被广泛接受,或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认可。但是中国英语是一种客观存在,它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英语在中国本土化的必然产物。

第一、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念和中国身份象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德国学者Hollen在分析和研究语言所指功能和表达功能的基础上,区别出在实际使用中英语的两种功能:身份语言(1anguage of identification)和交际语言(Language of communication)。英语对于美国、英国等内圈国家来说不仅体现了英语的交际功能,而且也体现了其使用者的英语国家文化的身份。中国英语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表达的是中国特有,体现的是中国人的说法和立场观点,而在这冰山下深藏的则是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念和中国身份象征。中国人无论讲何种语言都应该展示出中国人的身份形象,而非美国人作风或英国人作风。中国英语确实也以自身在各个层面上的特征保证了中国人在讲英语时体现的是中国身份和形象。英语对于中国人的意义则是它使得我们了解了西方国家,而现在则是我们利用它让世界了解中国。虽然我们必须用英语与世界沟通,但是我们是讲英语的中国人。

中国英语在语音、词汇、句法等层面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正是对英语的一种选择,或有意识(如体现中国文化身份或表达中国立场)的或无意识的(母语的正迁移影响)。由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在问候、邀请、请求、送礼、道歉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做法大有不同。我们没有在使用英语的时候就完全颠覆了自己的价值观念。中国人讲究谦虚谨慎、说话含蓄婉转、讲究面子,我们没有必要一味地迎合他人的需求而改变自己,我们宁愿冒不地道的风险而不想失去中国身份。更何况,中国人说英语不仅仅是和英语本族语人交流,还有其他非本族语者,因此,我们更注重的是在讲英语、用英语的时候向世人展示的是中国身份和中国做法。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一意孤行,而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的语言使用原则。

第二、中国英语的形成是世界和中国的共同需要

20世纪中叶起,信息技术和交通技术飞速发展,世界成为了一个“地球村”。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意味着它的使用功能已经发生了变化。英语不再是英国人和美国人的语言,而世界的语言,是多元文化的载体。虽然许多英语本族语者把它看作自己的历史遗产不愿与人分享,甚至憎恨语言的分化,但事实上,英语正以不同的形式被全世界掌握和使用,成为来自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间进行交流的工具。中国要让世界真正地了解中国,必须对中国进行有效准确地表述。语言的表达能力是有限的,而国际英语对中国的表述力则表现出力不从心。因此,中国英语才是最佳的选择。中国英语以中国文化、价值观念、社会现实为背景,以东方人思维方式、认知方式为出发点,反映中华民族特有属性。世界需要了解真正的中国,中国也需要被世界真正地了解。用陈旧的文化观念和思维方式来理解和揭示当今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显然是不足够的。我们用中国英语来描述和记录中国所发生的变化,它最贴近中国现实情况。因此要培养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来缩短文化距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国英语不可或缺。

第三、中国英语以规范英语为基础

中国英语是英语的一个使用型变体,因此遵循和使用的是国际英语的基本发音规则、基本词汇、语法规则以及通用说法。因此,中国英语满足了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可理解性”;同时,中国英语也创造性地运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些表达方法来展示中国身份,但也可以被国际社会所接受和理解。那些力挺标准英语的人之所以反对英语变体是因为担心英语的分化致使英语的不纯洁甚至分裂,导致变体之间的不相通和英语失控。但是我们说各个英语变体虽然在言语形式和文化形式上都在一定的程度上有着自己的特征,但都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基本英语要素是不变的,都保留着英语的基本共性。因此,英语变体间无法理解是不可能的。当英语本族语人初识中国英语时会有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这就是因为中国英语还是英语,但是在表达上又与国际英语颇有不同,这也正是中国英语的独特性质。但是这不影响本族语人的理解,除非中国英语反映了中国的特有文化或价值观念,这属于文化范畴,而非语言范畴。现在的外语教育并非单纯地教授语言,而文化自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因此,中国英语则是全球通用语英语在中国本土化产生的一种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中国英语目前还处于一种不完善的发展阶段中,但是它作为国际英语大家庭中的一员,必定会逐渐成熟,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中国英语的不断发展壮大证明了它存在的合理性,对于中国社会,它更有深远影响,能够增强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自豪感,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它的存在对中国社会乃至整个世界意义非凡。这不仅仅是中国向世界有效表述自己、争取平等的话语权利的有利手段,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贺春艳,刘景霞.中国英语的文化身份[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5(4).

[2]张静.语言与文化身份关系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2).

[3]储常胜.中国英语的语言文化身份标志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学位论文,2009

[4]汪榕培.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l,(1):l-8.

[5]李少华.中国英语在英语全球化与本土化视野中的中国英语[M].2006

[6]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

猜你喜欢
中国英语文化价值语言
茶艺英语的中国英语研究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
从中式英语到中国英语—译者认可度调查报告
基于近五年政府工作报告热词英译的中国英语研究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