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教育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2010-10-09 07:05海南省银行学校邹小溪
财经界(学术版) 2010年23期
关键词:基层单位财务人员会计核算

海南省银行学校 邹小溪

关于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教育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海南省银行学校 邹小溪

本文通过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特点、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意义及实际效果进行分析后,指出学校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会计集中核算模糊了基层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降低了基层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意识,削弱了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二是财务日常管理与单位业务相脱节,造成对基层单位的财务监督管理出现盲区,不能保障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和维护国家的财经纪律。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一是建立健全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人员岗位责任责任制。二是完善预算管理与编制制度,科学编制财务收支预算。三是加强财务内部牵制与监督机制。四是加强学校收入管理,建立学校收入档案。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教育单位 财务管理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建立财务结算机构和管理机制是当前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趋势。这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重大措施,也是实行公共财政的必然选择。本文结合笔者在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经验,谈谈如何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教育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一、关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在预算管理体制不变、单位理财机制不变、会计主体不变的前提下,统一账户、资金、人员,集中办理资金结算,经费收支核算,会计报表编制,会计档案管理。从而实现了统一发放工资、统一会计核算、统一会计档案、统一财务公开。

(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意义

1、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改进和完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细化预算编制。预算单位的所有收支都严格按照规定标准和相应的科目列入预算,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管理。

2、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建立集中、统一、高效会计核算体制,统一资金管理、统一会计核算,从而保证了各预算单位开支符合财务、会计制度和部门预算,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专款专用,防止资金相互挤用。

3、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有效补充。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包括预算收入集中入库和预算资金集中支付两方面。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统一开设账户,相应设置总会计、资金会计、核算会计等岗位,负责各单位现金、转账等资金结算、经费的拨付、往来款的核算等业务,日常开支建立备用金制度。能够全方位、全过程掌握和监督各单位的每笔资金的使用,真正实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财务管理体制,从而逐步建立起“统一收付、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和“单一账户”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形式。

(三)会计集中核算是一种以会计服务和监督为一体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会计集中核算模糊了基层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降低了基层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意识,削弱了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相分离。筹集、使用、管理资金、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等财务管理职能仍在单位,而会计核算工作由政府在财政部门单设的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负责。单位内部不再设账,也没有会计人员,只配备报账员,负责本单位日常报账和与核算中心的联系工作。而对于基层单位而言,本来相关的法律意识不是很强,认为既然会计核算职责不在本单位,本单位负责人理所当然不应对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及时性负责。再者,基层单位一些事务比较琐碎繁杂,单位负责人会依赖会计核算中心进行日常的审核把关,从而减少对财务活动合法性的关注,只将本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紧盯在资金的筹集、争取和使用上;更有甚者,有些单位负责人认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本单位财务部门所做的工作只是报报账,要要款,业务简单,不需要配备专门的会计专业人员,不重视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的培训,如此财务管理,只能是“聋子的耳朵——摆设”,这将造成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紊乱,危及资产的安全、有效使用,影响财产、物资的合理配置,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工作。

2、财务日常管理与单位业务相脱节,造成对基层单位的财务监督管理出现盲区,不能保障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和维护国家的财经纪律。主要表现有:

(1)会计核算模式上的缺陷: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中心一人管多个单位的账,取消了学校的会计岗位,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从学校分离出来,转移到会计核算中心行使,这就造成了学校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监督的分离与脱节,而且各基层单位又是比较分散的,这就使会计核算中心失去了实地实时监督的优势。

(2)单位往来资金长期挂账,无人定期核对清理,容易产生呆账、死账等。上述管理上的漏洞,使得单位的各种违规行为处于长期隐蔽状态,不能及时发现、及时纠正,也容易给一些违法乱纪者提供可乘之机,造成国家财产的损失。

(3)会计核算内容不完整,会计核算方法不健全,不利于提高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益。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原则为收付实现制,而非企业会计制度下的权责发生制。在此原则下,只有在实现收入、支付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会计核算。而应收、应付的往来业务则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盲区。这些资金得不到及时的监管和收缴,造成学校资产的损失。

(4)学校和核算中心在衔接、配合上存在不足,直接影响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水平。

二、关于在现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如何完善学校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人员岗位责任责任制。

1、学校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学校预算,增强资金使用的计划性;拓宽渠道,依法筹措教育经费;规范教育经费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学校收费和资金使用行为;加强学校经济活动监督,维护学校正常秩序。

学校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应对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作相应的修改和调整,绝不能放弃学校内部的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才能保证学校和上级的财经方针、政策、法令的落实,使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制度化,以达到财尽其力,物尽其用。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至少应含以下内容:一是学校财务管理体制的设置及学校财务管理人员岗位的合理配置。二是预算制度。三是收入管理制度。四是支出审批制度。五是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的管理制度。六是责任的落实及追究机制。

2、根据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既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又要密切协作。

3、集中核算制度下尤其要重视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大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

在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支付新形势下,它对学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并没有改变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体制,没有改变事业单位的理财机制,没有改变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且上一级财政主管部门专业对口管理教育事业单位预算、收入、固定资产、国库支付、会计集中核算等,教育单位溶入到了政府部门全方位、立体的财务管理体系。教育单位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业务素质,而且需要不断地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业务培训,更新的业务知识,及时掌握国家财经法规及审计、税务、电算化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最新知识,才能在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游刃有余。

(二)加强财务内部牵制与监督机制。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相分离。对此尤其要加大学校财务内部牵制与监督机制。

1、学校在设置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时要符合以下要求:一是报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或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应当明确,并互相分离、相互制约;二是重大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大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应当明确;三是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四是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2、学校财务人员作为学校的一员,比起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更清楚每一笔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更有责任有义务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真实性把关,使每一笔经济业务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3、学校财务人员加强与会计中心工作人员的联系,保证每一笔经济业务账务处理恰当。

会计核算中心游离于单位之外,对各单位的具体业务和开支项目及资金来源、性质并不能及时了解,特别是单位的专项经费及往来款,容易造成会计账务处理不当。

作为单位财务人员,除了要保证经济业务的真实、合法外,还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A、报账前,向会计核算人员就有关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说明。

B、报账后,要充分利用政府财政信息管理系统的查询功能,检查有关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是否得当,如有不妥当的账务信息录入,应立即与会计核算人员商榷修改。

C、每一个会计期间结束后,要对会计报表数据及时分析。发现异常指标,要会同会计核算人员查找原因,进行调账处理,修正数据。

(三)加强单位往来资金的管理。

针对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会计中心负责账务处理,却不了解各学校的具体情况,至使往来账款不能及时处理,形成呆账、死账,经学校造成损失的情况,加强学校往来资金的管理必须做到:

(1)确定财务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理顺关系,赋予财务人员一定的权利,加强内部会计与会计相关业务的控制,形成完善的内部牵制和监督机制。在实际工作中,财务内部管理状况的好坏对往来账款管理,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不良现象,使一些好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措施不到位,直接影响财务管理的作用。通过理顺关系,可以强化规章制度的建设,规范财务管理,充分发挥财务的监督管理职能。

(2)定期清理往来账款,促进往来账款管理工作规范化。根据单位往来账款的特点,按单位、部门列出清单,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催收。

(3)明确管理责任,落实日常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办法。在往来账款业务发生较多、数额较大、周期较长的学校,往来账款的管理可以按其内容的性质或发生的时间分别进行管理。对往来账款合同期限与对象进行分析,即发现问题,提前采取对策,使其真正落到实处。

(四)加强学校收入管理,建立学校收入档案。

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原则为“收付实现制。在此原则下,只有在实现收入、支付的情况下才进行会计核算。如果仅依赖会计核算实现对学校收入的管理,就会造成欠缴学费等其他收入的管理盲点。因此学校财务机构要建立收入管理的备查台账,形成完整的收入档案,并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欠缴费的追缴力度,做到应收尽收,防止学校资产的损失。

三、结束语

随着会计集中核算机构和财务管理机制的落实和深入,它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将会进一步地完善,学校财务管理人员唯有与时俱进,及时学习、更新专业知识,运用新知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校财务管理工作。

[1]王静主编.关于加强高校财务监督管理的思考 [J].大众科技,2006年第二期:184-185页

[2]我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9期

(责任编辑:袁晓军)

猜你喜欢
基层单位财务人员会计核算
淮委领导看望慰问治淮一线和基层单位职工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重点
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单位政工人事工作
淮委领导看望慰问治淮一线和基层单位职工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基层单位档案管理问题及对策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