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英语口语教学

2010-10-24 01:05孙瑛瑛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2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英语口语重构

孙瑛瑛

(河南省信阳师范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英语口语教学

孙瑛瑛

(河南省信阳师范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文章通过介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模式,探讨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论述建构主义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设计中的运用。认真学习和理解建构主义理论,辩证地运用这种理论来指导英语教学工作,对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有着深远的意义。

建构主义;综合英语;教学改革

随着21世纪“知识化时代”和“学习化时代”的到来,教育工作者的重心从教授学习者显性的知识转向塑造学习者的人格。相应地,教学论的研究重点也从传统的探索“结果性教学策略”发展为探索“可能性教学策略”,更加注重研究学习情境和学习主体。不同的学习理论导致不同的教学方法。历史上学习理论经过了几次重大演变,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行动导向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论文重点探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现代英语口语教学方法的影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在内的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所谓建构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中帮助学生建构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关于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由于学习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其他人的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的四大要素。

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行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习行动的积极参与者,是自己认知结构建构的决定者;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咨询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个外部控制过程,而是一个自我控制过程。与传统教学相比,建构主义学习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从图表中可看出,在建构主义学习中,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咨询者和引导者,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任务是重点。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自我控制和评价。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团组工作的机会。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有指导的学习活动可以表述为建构——重构——解构的循环过程。一个学生只能通过对某种认知对象的自主决策,建构并把它组合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才能够理解和使用所学到的任何一个新的内容。教师的任务就在于通过与学生共同创设一个适宜的环境帮助他们实现自主的建构。

建构性学习并不意味着学习者需要建构所有的知识,而是更多地重构已有的社会知识。个体知识的获得是个体新旧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要把学生已有的经验作为新的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经验背景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在此过程中,学习者必须参加挑选需要重构哪些知识。对社会知识的重构并不能丧失其主观性,即重构所要求的并不是要判断“它是什么”,而是“我发现了什么”。只有通过行动自由和自我决定,年轻一代才能把重构知识和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因此,笔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对英语口语教学设计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以学生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应用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制定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二、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其运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三、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协作学习环境以及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教学群体(包括老师和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由整个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活动,包括小组讨论、游戏、辩论、合作解决问题等,使每个学生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和理解别人的看法,了解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重构,同时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不同的解决办法。

四、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学习环境是学生可在其中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互联网上的信息等)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五、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为了支持学生去主动探索并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把媒体的选择、使用与控制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能力,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从而生产出一些持久性、迁移性、意义性和有用性的知识。

六、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课件设计通常不是从分析教学目标开始,而是从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不论是学生的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还是教师辅导,都要紧紧围绕“意义建构”这个中心而展开。

因此,在英语口语课堂上笔者以话题导入,将所要学的功能、语法、语音、词汇有机结合在以有情境的交际为中心的话题形式的活动中。在设计话题的环节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问答法。这是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在师生或者学生间一问一答的交流中,将所要学的单词、词组、语法、课文内容等自然而巧妙地结合在问题中。(2)演示法。演示法主要通过实物、投影、视频短片等教学媒介演示语境,引发学生对画面情境进行话题交流及讨论。(3)表演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不仅要做到语义流畅、语言规范,特别注重交际时的语音、语调、节奏以及情感和表情。这一方法一般用在一个单元上完后,将课文编成短剧或对话进行表演。(4)介绍法。这一方法主要用于人物介绍、背景知识介绍、文化差异介绍等。也可在新课文结束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大意、中心思想、人物评价等。口语教学的主要过程有以下几步:(1)围绕口语话题,引导学生讨论,构思口头作文提纲,集中最佳的想法;(2)学生根据拟定的提纲进行口头作文,并分5人小组进行评论,互相修正错误等;(3)推荐部分小组将小组成员思想总结拿到台前分享,全班评论并修改错误,最后教师做简要点评。

[1]雷永生,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述评[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

[3]P·斯特弗等.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高文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张忠华.当代教育理论新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G64

A

1673-0046(2010)12-0115-02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英语口语重构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视频压缩感知采样率自适应的帧间片匹配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初中生的我们怎么训练英语口语?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