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筹融资现状与策略研究

2010-12-08 02:13张建新孙麒麟毛丽娟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筹融资运动队高水平

张建新,孙麒麟,毛丽娟

(1.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上海 200030;2.湖南工程学院体育部,湖南 湘潭 411104)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筹融资现状与策略研究

张建新1,2,孙麒麟1,毛丽娟1

(1.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上海 200030;2.湖南工程学院体育部,湖南 湘潭 411104)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在调研中国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筹融资现状的基础上,就环境、政策、人力资源、竞赛体制等方面分析了影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筹融资的因素,并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拓宽筹融资渠道、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和培养体育经纪人才等视角提出中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筹融资策略。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筹融资;策略

影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每个方面的发展又是受经济所支配的。因此,经济是影响竞技体育的关键因素”[1]。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举国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高等教育迅猛发展,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发展中面临的经费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成为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关键因素。在我国高校体育经费普遍缺乏的情况下,有必要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筹融资渠道及其策略进行研究。

1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筹融资现状

1.1 不同层次学校之间经费差距较大

利用教育部高校体育部主任培训的机会,我们在2008年 6月调研了 29所具有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其中有 4所(以下简称 TOP4)是第一批启动的“985工程”高校、6所“985工程”其它高校、7所“985工程”之外的 211高校、12所一般高校。在这些高校中,TOP4高校无论是体育总经费还是投入到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经费都是最多的,体育总经费在体育总经费在 420 -550万之间,而高水平运动队的经费在 230-290万之间;6所“985工程”其它高校的体育总经费在 80-300万之间,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经费在 50-130万之间。其它 211高校和一般高校之间的经费差距不大,体育总经费在 60-100万之间,而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经费在 12-50万之间。

1.2 同一学校不同运动项目之间经费差距较大

在有多支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根据学校的总体办学思想和具体校情,给予每支运动队的经费也有所区别。因为 TOP4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经费基数较大,所以各队之间的经费差异也较为突出。在其中一所高校,年度经费最多的是赛艇队,达 98万元;最少的是田径队,但也有 20万元;另一所高校年度经费最多的是篮球队,达 90万元;最少的是健美操队,为 15万元;相对于 TOP4高校而言,其它 985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经费的绝对差距较少,某高校游泳队经费为 20万元,而健美操队仅 6万元;一般高校的经费则更为拮据,某高校最高的是健美操队,也只有 5万元,最少的游泳队仅1万元。

1.3 筹融资渠道单一

学校拨款目前是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经费的主要来源。这种现象在其他 211高校和一般高校中尤为突出,19所高校中有 13所的经费全部是由学校拨款。在 TOP4高校中,学校拨款占高水平运动队的总经费比例也都在 50%以上,比例最小的一所高校为57.1%。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其他来源还有企业赞助、体育系统或其他行政部门拨款、社会捐资、赛事拨款等,其中仅有 4所高校有企业赞助资金或装备 (均为 985高校),经费在 30-100万之间;3所高校有体育系统或其他行政部门拨款,在 10、15和 30万元;3所学校有社会捐赠,分别为 20、22和 30万元;5所高校有赛事拨款,最少为 2万元,最高为 10万元。

1.4 经费不能满足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需要

在调查的高校中,拥有的高水平运动队在 1-7个之间,每年招收的高水平运动员分别为 9-40名不等。这也意味着 4年下来,各高校在校的高水平运动员将达到 36-160人。虽然年人均经费最高的高校达到18 000多元(每年招收 40人,经费为 290万元),但这种学校的开支也较庞大,出去比赛整队都是以飞机为交通工具,比赛交通及食宿、比赛和训练装备、比赛奖金占据了开支的前三位,而最为重要的日常训练经费反而只是极少一部分。以每年招收 9人、经费为 12万元的高校计算,年人均经费为 3 333元;事实上,年人均经费最低的高校仅为 1 250元 (每年招收 40人,经费只有 20万元);如此低的经费,连日常训练的费用都难以为继,又如何能提高队员的运动技术水平。显然,高校目前的投入经费难以满足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需要。这一点也反应在各高校的调研数据中,没有一位领导认为目前的经费能够满足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需要;23.8%的领导认为基本能够满足(无 TOP4高校);76.2%的领导认为不能满足需要。

2 制约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筹融资的因素分析

2.1 环境因素

无一例外,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所在高校都是公立院校。由于社会捐赠渠道不畅、学生的学费增长空间有限等因素,我国高校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政府拨款[2]。但我国教育经费占 GDP的比重是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即便高等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较高,但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国家对高校的投入远跟不上高校的发展速度。在诸多重点学科经费得不到满足的前提下,在众多官员和学者眼中似乎不那么重要的体育经费就更难以满足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需要,筹融资渠道也甚为狭窄。

此外,我国的体育赞助工作也不容乐观。因为我国的体育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企业的体育赞助氛围仍不浓厚。除了承办的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综合性大赛、以及全运会之外,中国体育赞助的市场工作还亟待开发。

2.2 政策因素

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于 2008年实施之后,企业可以依据 1999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规定的在捐赠公益事业后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但这种优惠相对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对公益事业捐赠的优惠措施而言,对企业的吸引力显然不够。为了支持职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发展,国家体育总局为职业体育和竞技体育赞助出台了一些的政策和法规,但这些政策和法规都是零散的,不够系统和健全,难以给中国的体育赞(捐)助市场带来质的飞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则更缺乏政策和法规为其筹融资保驾护航,在为高校体育事业捐(赞助)经费而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是难以提升对高校赞助的欲望,从而影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筹融资。

目前高校体育部门乃至整个高校系统对于行政拨款的依赖仍然偏重,缺乏拓宽经费来源的意识和观念。这一点从调研数据中可以看出,29所高校中没有一所高校体育部门有专门的高水平运动队筹融资制度,仅有 3所高校相关制度中提及筹融资措施,没有一所高校对于高水平运动队的筹融资经费制定专门的管理和审计制度,仅有 2所高校的相关制度中提及经费的管理和审计。

2.3 人力资源因素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筹融资是一项非常烦琐的系统工程,涉及体育、经济、传媒、法律等多学科的知识,需要高校、企业 (社会团体)、传媒等多个组织的密切合作才能获得较好的成果。高校要想在高水平运动队筹融资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培养专门性人才和加强与社会中介组织的合作是必由之路。但由于我国体育经纪人的整体落后,在整个全国体育市场都存在人才缺乏的情形之下,市场开拓还处于萌发期的高校体育市场就更能难以得到中介公司以及体育经纪人的关注。而高校自身也缺乏这一方面的专门性人才。调研数据表明,29所高校中没有一所高校有从事筹融资的专职人员,即便有 5所高校有兼职人员,但这些兼职人员都具有随意性,均由部门领导临时指派。

2.4 竞赛因素

“运动水平是现代各种运动项目生存的根本,只有高水平的比赛才能吸引观众的关注。有了观众,媒体才会有报道的热情,而商家最看重的就是媒体的报道,因此运动水平是影响赞助营销的根源。”[3]虽然近年来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相对于中国职业体育而言,还存在很大差距。与NCAA进行商业化运作项目的运动水平比较,差距更大,这也使得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社会影响力较小。在职业体育还未能真正打开中国体育市场的情况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运动水平还不足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和组织参与其中。

3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筹融资策略

3.1 营造良好融资氛围,构建“校体企三结合”高校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吸引企业的加入,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筹集办队经费,形成“校体企三结合”高校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整合“体教结合”、“体企合作”、“校企合作”理论和实践成果基础上提出的“校体企三结合”模式,是指教育系统、体育系统和特定企业相结合,责任共担、资源共享、彰显优势,形成以高校为龙头的教育系统在后备体育人才培养中的主导地位,以体育系统和企业的优势资源为依托,建设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以实现强强联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目标。

但企业参与“校体企三结合”的合作项目,在主动或被动追求社会利益价值观的同时,必然要追逐利润。当然,这种对利润的追逐不只是单指金钱,还包括企业文化的宣传和企业影响力的扩大等。因而,要想“校体企三结合”的模式得以持续发展,就必须营造良好的市场融资氛围,为企业的投资创造利润空间。这一方面需要改革和完善现有大学生体育联赛体制,架构起一个有效宣传平台,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新的机遇;二是要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诸如开展校园体育文化艺术节、抓好各种校内体育竞赛、组织体育爱好者参与校内和校友体育明星的各种见面会或活动等,以培养体育消费群体,拓展高校体育产业市场。三是加强与传媒的协作,通过各种方式对合作企业进行宣传,特别是彰显合作企业的文化,扩大企业在大学生乃至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企业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广告平台,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的加入,甚至可以为企业培养忠实员工[4]。

3.2 采用多元化的融资手段,宽筹融资渠道

“美国高校体育十分发达,体育经费相对许多国家来说比较充裕。其经费来源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学校财政支持;二是体育赛事开发;三是社会赞助;四是社会捐款。”[5]虽然美国政府和高校都比较重视体育经费的投入,并设立专项资金来推动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但学校财政支持的经费并不是大学体育经费的主要渠道。对于一些名校和运动水平较高的大学而言,体育赛事开发和社会赞助才是高校体育巨大收益的来源。事实上,美国大学在一些大型体育项目中已经做到了自给自足,“ IA级别的学校从其经营的项目中平均可以产生 2 000万美元的收入,其中大部分收入来自于门票、转播权以及募捐活动”[6]。当然,美国高校充裕的体育经费与他们非常注重赛事营销策略,采用多元化的融资手段密不可分。我国高校应根据中国国情,充分借鉴美国高校的多元化融资手段,改变依靠以财政拨款为主、自我融资为辅的相对单一模式,采用适合我国高校体育经费筹融资发展的运行机制,推动高校体育资源的合理开发,实现高校体育筹融资手段的多元化,拓宽筹融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资金的主动注入,以保障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经费的需要。

3.3 完善高校体育联赛制度,提高运动队竞技水平和可观赏性,为筹资创造更好条件

近几年,虽然我国高校篮球比赛采取了联赛制,增加了比赛次数,但整体上高校体育竞技比赛类型单一、举办次数少,时间跨度长,学生参赛次数少。这样不仅不利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水平和竞技水平的提高,不利于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而且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和企业的加入,向社会筹集发展经费的设想也就难以实现。

在美国,联赛成为高校筹融资的主要渠道,而“一名具有在NFL(美国橄榄球联盟)打球潜力的运动员每年为大学橄榄球队带来 53.9万美至 64.6万美元,四年大学生涯中其带来的收益超过 200万美元”[7]。因此,除了继续推广目前的 CUBS、CUBA、排球等联赛外,还应将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容易在学生中普及的运动项目实行联赛制,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竞赛体系,一方面吸引更多优秀运动员的加入,另一方面也可以给高水平运动队更多比赛的机会。那些不适宜实行联赛制的运动项目,也应吸收国际田联的经验,组办类似于“黄金大奖赛”的赛制,给大学生运动员更多的比赛和交流的机会;还要建立适应体育竞赛市场需求、服务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需要的竞赛管理体制;以期提高大学生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联赛的可观赏性,为吸引优秀运动员和企业的加入创造条件,向社会筹资更多资金。

3.4 培养体育经营和经纪人才,提高高水平运动队筹融资能力

在我国高校体育市场发展极不成熟的萌芽阶段,企业参与“校体企三结合”所获得的利润空间极为有限,因而企业赞助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或与之合作的风险较大。但随着中国体育产业市场的逐步完善,以及诸多国际体育中介公司如国际管理集团、香港精英等进入中国市场,再加上一些本土体育经纪公司如高德、中体经纪、上海希望国际等也孕育而生[8],这些公司拥有专业的人才、丰富的经验、庞大的网络,能够掌握市场动向、了解体育信息,并为高校、体育系统和企业三方提供专业化的服务,降低“校体企三结合”模式可能存在的风险,更好地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提供经费助力,扩大企业的利润回报空间。

但“缺少专业的体育赞助中介组织是制约我国体育赞助发展的瓶颈”[9],我国体育中介组织仍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体育中介组织的数量少、规模小,与国际体育中介组织差距较大,更缺乏高素质的体育经营和经纪人才。因而,除了加强与体育中介组织的合作之外,高校还应培养自己的体育经营和经纪人才;并加强与合作企业的对话,吸引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参与赛事组织或合作的运动队建设,以提高高水平运动队的融资能力。

[1]夏崇德,何志金,陈颇,等.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竞技体育的相关分析[J].体育科学,2006,26(2):22-27.41.

[2]许志昂.略谈高校融资渠道的优化[J].财会月刊,2006,27 (10):18-19.

[3]孙辉,练碧贞.高校高水平篮球队体育赞助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26(9):114-116.

[4]张建新,孙麒麟,毛丽娟.高校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路径选择[J].体育文化导刊,2008,26(12):95-98.

[5]姜同仁.中美高校体育经费投融资现状的比较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3):38-40.

[6][美 ]Dennis R.Howard,John L.Crompton.张国兆等译.体育财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9.

[7][美 ]MichaelLeeds,Peter von Allmen.杨玉明等译.体育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59.

[8]郑芳.我国体育赞助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5):32-34.

[9]李龙,陈中林.我国体育赞助的困惑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4,11(6):29-31.

Fund-Ra ising Status Quo and Strategy of Un iversity High-Level Sports Team s

Zhang Jian-xin et al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Shanghai JiaotongUniversity,Shanghai 200030)

Based on surveying the fund-raising status quo of some university high-level sports teams,this paper employs literature review,questionnaire,expert interview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are employed in thispaper to analyze factors affecting the fund raising of university high-level sports teams from such aspects as the environment,human resources and competition system.Meanwhile the fund-raising Strategy is proposed from such aspects as the model to cultivate sports talents,the channel to raise fund,the improvement of competitive level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ports agents.

university,high-level sports team,fund-raising,strategy

G80-05

A

1001—9154(2010)05—0006—04

book=6,ebook=158

G80-05

A

1001—9154(2010)05—0006—04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校体企三结合”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6BTY015)。

张建新(1973—),男,湖南耒阳人,副教授,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高校体育管理。

2010—02—25

猜你喜欢
筹融资运动队高水平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建筑业企业筹融资方式研究
民营小微企业众筹融资的风险与防范
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党建工作在优秀运动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创业型会展企业筹融资困境及解决途径研究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