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师范生中开展教具制作活动的必要性

2010-12-12 10:15王冰玉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教具师范生活动

王冰玉

(襄樊学院 管理学院,湖北 襄樊 441053)

在地理师范生中开展教具制作活动的必要性

王冰玉

(襄樊学院 管理学院,湖北 襄樊 441053)

地理教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地理教具制作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 制作地理教具是地理师范生必备的一项基本功,是地理师范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地理教学;教具制作;师范教育

课堂教学系统是一个由地理课程、地理教学目标、学生、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评价和教学环境等因素组成的复合系统,而教具是最重要的教学媒体[1]38. 开展自制教具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辩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体会、观察到实验和实践之间的内在规律,对于优化教学媒体、促进“八大要素”的有机组合、培养师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1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

新课程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过程出现“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局面[2],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分析、选择、调整和再创造的机会.

教具制作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研究与创新的过程,是设计者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科技知识和固有的经验所进行的创造性劳动. 教师在教学中要为教学提供必需而实际上又没有的现成教具,这个问题要靠自制来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钻研课程标准、认真分析教材,弄清楚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难点,而其中哪些又是需要运用教具才能加以突破的[3]. 例如,普通地球仪都是转动轴与水平底座呈66.5°的夹角,但对于尚未建立宇宙空间观念的中小学生来说,想通过这一类地球仪理解地理知识就会有较大的难度,教师在使用时,可对其进行改造,还要在使用之中不断改进.

这些环节不仅加深了师范生对教材的理解,同时也掌握了有关知识和技能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职前增强师范生这方面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而结合教学需要合理使用教具、研究教具与教材的匹配以及与教法的吻合也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这样的过程必然能够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2 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深入

“转变地理学习方式”是地理课程的学习理念,是本次地理课程改革的一大目标和重点. 改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过去只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改变过去只注重地理知识传承而导致学生机械学习、死记硬背地理知识的状况,从而转向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 教学改革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将自制教具作为永恒的教育课题.

2.1 制作教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

新课程标准给广大师生带来了全新的教与学的理念,由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 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学习的重点则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 开展教具制作活动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形式,它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能力水平来开展. 通过多种活动形式的参与,学生不仅可以体验地理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且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他们要动脑筋、想问题、找材料、运用知识解决问题[4]. 这一过程就是研究性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提高的过程. 这一活动形式不仅可以使他们养成努力钻研的良好学风,而且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能力和发展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2.2 制作教具有利于引领学生主动建构

皮亚杰认为,主体的活动是认识发生、发展的逻辑起点. 个体的认识起因于主体对客体主动的不断同化、顺应和平衡活动,即建构作用. 他认为建构主义的关键词是活动与自主. 教具制作课程意味着学生的兴趣、自信、自主;意味着学生的主动参与、生动活泼的学生形象、学生的积极投入和表现,使教学过程充满活力;意味着学生开动脑筋、发现问题、发表见解、认真探究、回答问题、积极讨论、动手操作;意味着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相互促进、鼓励和宽容. 教具制作课程对于学生内驱动力的产生和增长、引领学生主动建构能发挥明显的推进作用[1]148.

2.3 制作教具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现代教育观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由知识论向发展论转变. 赞可夫认为,知识的教学不等于人的发展,学生的发展虽然同掌握知识有密切的联系,但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是两回事.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发展性活动体系. 学生不是在教学中被动地接受影响,而是在与老师的交往中积极主动地去选择、形成与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没有学生积极的实践活动,就谈不上学生的任何发展. 教具制作课程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活动,为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去选择、形成与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供了条件、创设了情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主动性体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学生在阅读、计算、思考、比较、讨论、判断、交流、案例研究等多种活动形式中,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对技能的熟悉以及掌握能力的提高和发展[1]149. 例如:在讲述初中地理第九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一节的内容时,可利用木板、水槽、小喷壶、水、土、草皮给同学进行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通过实验让同学们理解水与土壤的关系、植被与土壤的关系,认识到自然界中的水土流失现象和危害以及保持水土的重要意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2.4 制作教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体现着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但是无论教学内容如何改革,最终都要看教学效果,如果教学没有成效或少有成效,教学目标就会落空,课程改革也就成为泡影. 要提高地理学习的效果,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在人们的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获得知识、调动思维活动的巨大动力.

一个学生如果对地理产生了比较稳定、持久的兴趣,那么他必然会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这样,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他便会充满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相反,如果没有学习地理的兴趣,仅仅由于强制而求知,就没有地理学习的动力,地理学习效果也就无从谈起[5].

2.4.1 实验教学本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麦克斯韦说过,“学生自制的仪器,虽然经常出毛病,但它却比用仔细调节好的仪器能学到更多的东西”[6]. 在教具制作的过程中,学生猎奇、好动的自然属性得到最充分发挥,学生能够在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研究、设计自制教具的方案,利用身边信手可得的材料和日常生活用品,经过组合或加工,即可进行科学实验和探究. 这样,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 使教学的主体——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4.2 直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在地理教学中,有不少难点、重点问题和一些较抽象的内容,授课时教师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吃力,结果是事倍功半. 如果这时能及时地指导学生做一些相关的教具,就能使复杂、抽象、难懂的内容变为形象、具体、通俗易懂的知识,这样既解决了难点,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6]. 譬如:在讲“热力环流”内容时,由于热力环流、等压面的分布等问题非常抽象,单靠讲解法无法使学生真正理解,因为他们还没有树立一个正确的空间概念. 如能指导学生设计制做一个简单的教具,再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演示方法,就能使这个抽象的、难以理解的问题很轻松地解决.

2.4.3 制作教具的科学性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学生对地理课程感兴趣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对其学科价值的认识”[7]. 教具制作活动中设计、探索、资料整理、资料分析、演示实验、归纳总结、主题活动等形式都有很强的探究性学习成分. 这些不同类型的活动形式都有很强的地理学科价值,即地理科学价值、生活价值、文化价值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兴趣.

3 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有了十分明显的变化,教师职业的国家基本保障机制和工作的相对稳定等特点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 2010年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类毕业生总数将超过60万,而整个教育系统提供的用人需求不足30万. 根据2008年中国教育统计公报的数据综合计算,2008年间,全国中小学减少了21 175所,中小学在校生减少429.88万人. 以《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中1∶15的平均师生比粗略推算,理论上全国可能减少教师岗位29万个. 同时,2003年我国开始实行教师资格认证制,面向社会吸纳师资,使得师资来源多元化,部分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逐渐进入教育行业就业,另外,中学教师的学历结构向硕士研究生层次转化,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也开始抢占本科生就业市场. 突出的供需矛盾,使得各级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层次出现了下移,致使部属师范院校毕业生与地方师范院校就业市场重合,使大多数非重点院校师范毕业生直接处于就业竞争的劣势. 以襄樊学院为例,从襄樊学院学生就业方向来看(表1),地理系近5年来有就越来越多的学生到县级或私立学校任教,资教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因此,地理师范生多掌握一门技艺,便在日后的就业竞争中多了一个砝码.

表1 襄樊学院地理系近5年来学生就业方向调查表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很快,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教育经费少,以致学校中地理教学设施不全、仪器不配套和教具陈旧老化的现象仍较普遍. 尤其是广大农村学校,要求广大地理教师尽快掌握中学地理直观教具研制基本功,自己动手开发各种地理教具、学具,开发各种地理教学软件,逐步建立和更新中学地理教学资源信息库,提高地理课程资源库的质量,逐步改观地理教学手段长期落后的面貌,以满足地理教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提倡教师用日常器材自制教具绝不仅仅是为解决中学教学硬件资源不足的权宜之计,而是丰富实验室课程资源和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需要. 即使发达国家,在实验条件相当优越的情况下,仍然将学生身边的各种器材列入课程资源. 可见教具的制作与使用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应在地理师范专业中开设教具制作实验课.

[1] 李家清. 新理念地理教学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2] 李全胜. “低成本教具制作课”的发展方向研究[J].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5): 75-76.

[3] 陈 雪. 通过生物学教具制作培养师范生的能力[J]. 生物学教学, 2006(7): 30-33.

[4] 徐志鹏. 谈自制教具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9(10): 30-32.

[5] 崔旭东. 积极开展教具制作活动提高师生的创新能力[J].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07(24): 36-37.

[6] 庞艳阳. 再谈自制教具的意义和作用[J].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09(11): 34-35.

[7] 陈 君, 于文青. 基于新课标的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J]. 文教资料, 2008(14): 41-42.

Teaching Aids Making among Students of Normal Universities Majoring in Geography: Necessity

WANG Bing-yu
(School of Management, Xiangfan University, Xiangfan 441053, China)

The geography teaching aids making is an important method and effective carri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Geography teaching aids making can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deepen educational reform and enhance employment competence of students. It is an essential basic skill of geographical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Geography teaching; Teaching aids making; Normal education

G424.1

A

1009-2854(2010)05-0086-03

2010-05-21

襄樊学院教学改革专题项目(JG200908)

王冰玉(1980— ),女, 湖北襄樊人, 襄樊学院管理学院讲师.

刘应竹)

猜你喜欢
教具师范生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