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眼镜行业眼视光人才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2010-12-15 07:45贺庆根据演讲整理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眼视眼视光视光

贺庆 (根据演讲整理)

我国眼镜行业眼视光人才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贺庆 (根据演讲整理)

编者按:由于中国眼镜行业近年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09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组学术会议”特邀本刊总编贺庆在12月5日的“眼视光发展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我国眼镜行业眼视光人才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的特别发言。在发言中,贺总站在纵览国内眼镜零售业眼视光人才现状及发展全局的高度,先引用3组调查数据详尽分析了我国眼镜行业眼视光人才的现状,并深入阐释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最后根据国外的先进经验及我国一些先进眼镜零售企业的经验,细致、深入、全面地对我国眼镜行业眼视光人才的发展策略进行了阐述与解析,并简要介绍了本刊为眼镜行业眼视光人才发展已经和正在进行的一些努力。发言在会后得到高度评价,与会代表们纷纷找到本刊记者索取贺总的发言稿。由于当时时间仓促,无法一一满足,为表示对这部分业界朋友的歉意,同时,为了让业内更多从业者从中了解情况、获得启示,现特将贺总发言整理如下:

国情概况:实际配镜人口约有2亿,为其服务的眼镜零售店有35000余家

在国内13亿人口当中,需要配镜的人口超过4亿,但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诸多原因的制约,实际配镜人口只有2亿左右,只占总人口的15%左右,其中隐形眼镜佩戴人口只有300万,只占总人口的0.4%。从该组数据中可见中国眼镜市场可挖掘的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而广大眼镜零售企业也已经逐渐认识到这一点,近年来,在加强市场拓展和市场培育的工作上都已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力。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眼镜零售店数量已有35000余家,截至2008年底,获得《眼镜产品生产许可证》的零售企业数量有12740家,这部分企业无论在产品质量、验光配镜技术还是在售后服务上,都有相当的保证;上规模达到《眼镜产品生产许可证》要求的眼镜零售企业(年销售额在100万以上)有15000余家,接近眼镜零售店总量的一半。

我国眼镜行业眼视光人才的现状:人才质量总体趋于上升,但发展不均衡,且离市场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第1组数据 本刊正在进行的“中国眼镜零售企业竞争力抽样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包括四川、贵州等11省的14家眼镜连锁企业的140家直营店中:平均店面面积超过200平方米,且平均每家店有4名验光(配镜)师,中高级验光员和中高级定配工是主力,约占持证上岗人数的84%(图1)。

图1 中高级验光员和中高级定配工是主力,约占持证上岗人数的84%

注:被调查企业皆已获得《眼镜产品生产许可证》,且单店平均销售额在100万以上。

第2组数据 2006年,中华医学会上海眼视光学组、上海市眼镜行业协会公布的国内首份《验光环境及需求调查报告》称:上海1300余家眼镜店中,仅有高级验光技师4名、验光技师198名;从业人员中的67.5%为高中(中专)学历,验光配镜从业人员亟需系统学习医学知识,以提升职业水准。

第3组数据 2006年上海眼科学会和强生公司对国内1000名眼镜从业人员的学历调查结果为如下图所示,即大学(含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不足16%,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权威数字,2008年我国大学(含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有8400万,其中9成工作在城市,约占我国城市总劳动力人口(2.34亿)的32%。所以眼镜行业学历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城市劳动人口学历水平的平均数(如图2),这与作为朝阳行业的发展与要求极为不匹配。

图2 眼镜行业大学(含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不足16%

对比这些数据,可以对我国眼镜行业眼视光人才的现状有个大致的了解。

第一,人才质量总体趋于上升,但发展不均衡。在中国的主要大中城市,人才质量相对较高,定配眼镜合抽样合格率均已超过90%,但行业发展很不均衡,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中小城市,特别是一些县级市、城镇的中小店,人员的专业技术、职业素质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第二,人才素质虽然相比以前有提高,但离合理的市场容量还有相当距离。据调查及推算,我国眼镜零售行业目前约有8.2万名持证上岗的验配技术人员,而按照国际惯例(每1名眼科医师对应10名眼视光师)及我国现有眼科医生数量(2万名),我国合理的眼视光师队伍应该是20万名,离20万眼视光师的合理市场容量还差11.2万。事实上,不少获得证书的中高级验光配镜人员其实际水平可能并未达到相应的级别,故真实人才需求远不止11.2万。

第三,从业人员文化素质较低,超过60%仅为高中(中专)文化。仅有1.3万名为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较低的文化素质,既制约了人才能力的提升,也制约了眼镜店服务内容的丰富。若作横向比较,我国眼镜零售行业从业人员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至少应达到6.4万名才能达到全国平均值,缺口达5.1万名。

造成眼镜行业眼视光人才质量不高的原因:专业院校眼视光学毕业生进入眼镜行业的较少;目前从业人员入行门槛低,主要通过职业培训接受职业教育

造成眼镜行业眼视光人才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即使包括高职高专,我国开展眼视光学教育的专业院校也仅60多所,每年培养的眼视光人才也仅1500余人,但因为国内将眼内科、屈光学等一切跟眼睛有关的医疗行为都归为医院眼科的医疗行为,不少眼科医院也开展了验光配镜服务,因此很多学生及家长认为当眼科医生才是响当当的铁饭碗,再加上目前国内眼镜零售店单纯地将眼视光师定位为验光人员,社会地位不高,所以眼视光专业毕业生中绝大部分成为眼科医生,进入眼镜零售行业的非常少。

另一方面,眼镜行业入行门槛低,需求量又相当大,现有的验光配镜从业人员超过60%仅为高中(中专)学历,他们主要通过全国20多所各级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接受短则一两个月、长则两三年的职业教育,也制约了他们在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上的进一步提升。

我国眼镜行业眼视光人才的发展策略:需要专业院校、眼镜零售企业、眼镜行业媒体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要提发展,先要找差距。我国眼视光教育与国际社会在视光学历教育、视光教材、视光师师资、视光师职称、视光师上岗资质、视光诊所、视光设备、视光产品、视光科研、视光普及等方面存在差距,探讨我国眼镜行业眼视光人才未来的发展策略,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第一,虽然2004年开始国家已经批准设立4年制、授予理学学士的眼视光专业,该专业学生将不具备从医资格,不少院校也开办了该专业,但不少学生还是想法设法地转为其他可以从医的专业,或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在医院任职的资质。所以院校和企业应根据我国国情和眼镜零售企业实际需求,开展与国际接轨的视光学教育,同时做到:视光学教育不再培养临床眼科医师,且要将眼科医师、眼视光师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彻底分开。

第二,眼镜零售企业要自我提升价值、增加就业吸引力,包括:继续强化专业服务,加强对验配人员的培养和梯队建设;进一步树立专业和负责任的社会形象;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例如提高待遇、加强培训、提供上升空间,吸引和保留优秀毕业生等。

目前国内眼镜零售企业绝大多数验光师的工作内容还比较单一,仅包括利用光学镜片进行屈光矫正和隐形眼镜的验配,而国际上眼视光师的工作内容则相当丰富,包括:眼部健康检查、双眼视觉功能的评估、利用光学镜片进行屈光矫正、隐形眼镜的验配、低视力康复、儿童视觉发育的干预和大众科普媒介的宣传等。目前眼镜零售店涉及到的这部分工作,主要是医院眼科在进行,因此,眼镜零售企业也要增加服务内容、拓展服务外延,逐步将验光师的工作内容拓展到眼视光师的工作内容,建设与国际接轨的视光师队伍,争取用更立体、更多元化的服务,为顾客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

本刊总编贺庆发表演讲

本刊为我国眼视光人才的发展已经和正在进行的工作

倡议各专业学院、制造商、零售商、社会媒体联合起来,共同努力,为我国眼视光人才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本刊作为眼镜行业权威专业媒体,为我国眼视光人才的发展已经和正在进行的一些工作包括:利用举办的中国眼镜零售业高峰论坛,倡导回归专业,提升技术服务,强调尊重专业、尊重人才的重要性;多次举办的视光万里行活动,免费举办视光学讲座;与依视路合办《眼科视光知识》并向本刊订户赠阅,合作出版高端眼视光杂志《观点》并向行业相关人士赠阅;在行业内首先提出“视光飞行讲座”概念并践行……

总结: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国人购买力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不断变化,随着眼镜功能的提升,眼镜将不再仅仅是矫正视力的工具,更应为人们带来视觉享受。所以眼镜行业潜力巨大,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眼镜行业里更科学的市场体系会得以建立、更高级的人才力量会进入,眼镜行业也将发出自己的更强音。

猜你喜欢
眼视眼视光视光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行业公知公认名词缩略语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行业公知公认名词缩略语(下)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行业公知公认名词缩略语(上)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行业公知公认名词缩略语
天津醫科大学眼视光职业培训学校
视光科普,任重道远
视光中心离我们有多远
眼镜配饰化——除了视光,就是它!
“视”所能及——近视防控新形势下的视光师培养
豪雅青少年眼视光白皮书第三站到访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HOYA Vison 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