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中的语言规划研究

2011-01-12 04:51
关键词:语码大学物理双语

程 昕

(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 116026)

双语教学中的语言规划研究

程 昕

(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 116026)

自2001年以来,各高校视双语教学为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纷纷创造条件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本文简述了双语教育的概念,首次系统论述了双语教学中语言规划的两个重要方面:语言规划的前提和语言规划的内容。在语言规划的前提中指出教师在语言规划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的六个因素;在语言规划的内容里,阐述了授课语言形式、授课语言策略、授课语言任务的规划。通过双语教学中的语言规划实例,对高校双语教师备课起到了理论上的指导和实际的参照作用。

双语教学;语言规划;语言形式;语言策略;语言任务

一、引言

2001年以来,教育部先后下发的关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文件中有三次涉及到提倡双语教学。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随后的10年里,无论是自主创新还是借助国外双语教育经验,各种形式的双语教学在高校如火如荼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内外学者就双语教育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纵观这些研究的现状,可以分为两类:双语教育理论探讨和双语教学实证效果研究。双语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双语教学概念[1],双语教学目的[2],国外双语教育模式[3][4];双语教学实证效果研究包括双语师资队伍建设[5],双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6],双语教学模式、策略[7][8],双语课程设置;双语教材建设[9][10];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甚至还有对双语教学的质疑[11]。对双语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颇具共性,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例如,加强专业课教师外语培训力度,其它方面的研究极具个性,主要反映在对不同学科的实证研究上,例如,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医学、金融等课程的双语教学可行性研究,课程设置,教学策略,对双语教学起到了示范、借鉴和推动的作用。但是这些研究还没有具体到双语教学的语言规划研究。本文拟通过实证重点论述双语教学中的语言规划问题。

二、相关文献综述

双语教育的概念历史悠久,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定义双语教育,有的定义针对双语教育语言,有的定义针对双语教育目的。但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本研究综合 Trueba和 Barnett-Mizrzhi[12]、Skutnabb-Kangas[1]的观点给双语教育下如下定义:双语教育是指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学习课程内容,其总的目的是既学习语言又学习课程内容,其最终达到的目的因学习者的年龄、地域、文化、背景、要求等和教师的素质,教学策略不同而有差异。

双语教育有三种形式:过渡型、保持型和强化型。过渡型是学习者在掌握第二语言之前把母语当作中介语,慢慢过渡到第二语言。保持型是把两种语言都作为学科教学语言,保持两种语言的熟练程度。其目的一方面是保持学习者母语和文化传统,一方面是帮助他们最终学好目标语。强化型是以外语为教学媒介,所有学科课程内容都用外语授课,使学生完全置身于外语的环境中。其理想的理论上的双语教育目的是既提高外语能力又掌握学科知识。

三、双语教学中的语言规划

双语教学中的语言规划包括两个方面:语言规划的前提和语言规划的内容。语言规划的内容是在语言规划的前提下实施的。语言规划的前提是指在实施语言规划的内容之前要考虑的因素;语言规划的内容是指教师备课的过程中,在语言规划的前提下,对授课语言形式、授课语言策略、授课语言任务所做出的规划。如图1所示。

1.语言规划的前提

所谓语言规划的前提是指教师在语言规划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的六个因素。

1)观察学生已经具备的BICS(基本人际交际能力)和CALP(认知学术语言能力)[13]是否满足理解目前课程内容所需要的认知学术语言能力要求。BICS是一种基本的交际能力,它指的是在日常事务中,对认知要求不高的情景下,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交际中所需要的发音、口音、口语流利度、基本词汇和基本语法的运用能力。二语习得者在大约两年的时间可以获得BICS。CALP是一种深层次的认知学术语言能力,它指的是在学术氛围中,对认知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具有非常强的认知学术语言交流能力,它包括分析、评价、综合、推测等。二语习得者在大约5到7年的时间获得这种能力。

2)预测理解未来课程内容所需要的CALP。如果学生不具备这个能力,确定解决方案。

3)计划学生的专业外语应用能力提高的程度、范围和学习内容的顺序。

4)将专业词汇[14]分成四组:①用母语和英语都容易理解的词。②用母语容易理解,用英语理解有困难的词。③用英语和母语理解起来都有困难的词。④没有相对应的中文词义的英文单词。

5)了解学生过去学过的与现在双语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积极地结合、比较、对照、整合、延展新旧知识。

6)把教学目标和未来工作语言相结合。

2.语言规划的内容

1)规划授课语言形式

在双语教学中,授课语言形式是指确定哪一种语言为主体语言和嵌入语言[15]、[16]。在规划授课语言形式时要考虑如下几个因素:学生的BICS(基本人际交际能力)和 CALP(认知学术语言能力)[13]。理论上,中国的一年级大学生从初中就开始学英语,经历了7年的英语学习,应该已经具备了认知学术英语语言交流能力。如果学生的外语CALP强,完全可以理解授课内容,那么教师可以规划外语为主体语言,母语为嵌入语言,是强化型双语教育形式。反之,母语为主体语言,外语为嵌入语言,是过渡型双语教育形式。还有一种情况是两种语言互为主体语言和嵌入语言,是保持型双语教育形式。

2)规划授课语言策略

在规划双语教学的授课语言策略时,授课语言策略指的是语码转换策略。语码指的是一种语言,或一种语言的一个方言,一种语体。语码转换,顾名思义,是一个术语,用来指在同一段会话中交替使用多样化的语言[16]。语码转换也被定义为“一个情节里,使用一种以上的语言”[17]。语码转换是一个策略,背景是一个会话,在这个会话里涉及到多样语言的交替。因此,语码转换从广义上讲是指在同一个讲话事件中在词汇、短语、句子或语篇层面上使用两种或更多种语言形式(语言,同种语言的方言,同种语言的语体)[18]。

双语教师根据课程的语言特点来决定所要采用的语码转换功能。“专业术语”分两类:可语码转换的专业术语和不可语码转换的专业术语。可语码转换的专业术语有其相对应的中文译文,不可语码转换的专业术语没有其相对应的中文译文。例如,数学里的一个词“matrix”,就是可语码转换的专业术语,其中文意思是“矩阵”,虽然这个词有相对应的中文,但是英语里没有它的同义词,如果教师采用全英文授课,在学生的角度上,有可能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学生不理解什么是“matrix”,怎么能学好线性代数这门课呢?二是,如果学生未来的工作语言是中文不是外语,那么学生都不知道“matrix”的中文意思,在中文的工作环境中需要“matrix”的中文意思,还要重新花时间用中文学习线性代数吗?还有一些课程的专业术语是不可语码转换的。例如《,Java语言》里“,Javabeans”,这个词既没有相应的英文同义词,也没有相应的中文,类似的词汇在这门课里有很多,在信息类、医学类课程里也屡见不鲜。在下列情况下:学生未来的工作语言是中文,学生未来的工作语言是英文,学生的认知学术英语语言能力不强,教师是否应该采用语码转换,采用语码转换的哪一个功能可以帮助学生既理解内容又可以提高外语水平,是双语教师需要认真考虑、谨慎规划的策略。

3)规划授课语言任务

规划授课语言任务是指教师在假设学生的认知水平相似的前提下,衡量授课内容是需要认知能力还是不需要认知能力,然后确定授课语言任务的形式。授课语言任务的形式有两种:上下文嵌入式语言授课任务 (context-embedded instructional tasks)和上下文减少式语言授课任务(contextreduced instructional tasks)[19],如图2。所谓上下文嵌入式语言授课任务是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通过加入同义词词汇和可视材料(图片、视频、演示文稿等)辅助讲解内容,从而达到学生理解内容和学习语言的目的;上下文减少式语言授课任务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完全用语言解释授课内容。

在下列情况下,要考虑采用上下文嵌入式语言授课任务:①课程内容抽象。②新知识。③需要理解的内容远远超出学生的认知学术语言能力。④使课堂内容生动形象,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问题。⑤为了使学科内容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⑥模仿真实情景。⑦有认知学术需求。⑧学术语言技能落后于社交语言技能。如果课程的内容是属于无认知需求,那么可以考虑采用上下文减少式语言授课任务,有利于学生学习内容的同时,极其有利于学习语言。如果教师采用上下文嵌入式的语言授课任务,的确使课程内容更加容易接受,但是失去了充分提高语言技能的机会。如果课程内容是有认知需求的课程,应该考虑上下文嵌入式的语言授课任务,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还是坚持采用上下文减少式的授课语言任务,教师需要采用大量的同义词词汇和语码转换策略使课堂内容便于理解。但是,承担的风险是课堂内容难度系数的降低,最终达不到双语教学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灵活的嵌入和减少的语言授课任务。

四、语言规划实例

以某高校有代表性的四门双语课为例,《大学物理》,自然学科的代表,大一下学期开设的必修基础课,有120名学生,取名为“大学物理1班”,这门课在大二上学期为一个英语强化班开设,参加人数也是120名,取名为“大学物理2班”;《Java语言》是信息技术类学科的代表,在大二下学期开设的专业必修基础课,有70名学生;《跨国公司管理》,管理类学科的代表,在大三上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有70名学生。

1.语言规划的前提

语言规划的前提是在进行语言规划之前要考虑的六个因素。教师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确认了授课班级学生的英语BICS和CALP。“大学物理1班”的学生已经完成了大学英语一级的学习,“大学物理 2班”完成了三级英语的学习,“JAVA语言”的学生已经完成了三级大学英语的学习,“跨国公司管理”的学生已经完成了大学英语六级的学习。如表1所示。

表1 大学英语成绩

理论上讲,虽然这些学生学过的英语知识有多少之分,但是从初中到大学经过了7年的英语学习,都具备了英语一般交际能力和认知学术语言能力,具备了接受双语教学的语言基础[6],在实际中,教师考虑到理解未来课程内容所需要的认知学术语言能力,非常熟悉学生已知的大学英语词汇、语法结构、语篇分析能力。考虑了各门课程专业词汇和同义词词汇的覆盖率。表2是用语料库得出的大学英语二级词汇在物理学中的覆盖率例证,二级词汇表中“Absolute”在物理学中出现24次,但是“Acceleration”没有出现在大学英语二级词汇表里,但在大学物理中出现了107次.在大学英语二级词汇表里没有出现的词,在物理学中基本上都是专业词汇。像“Acceleration”和“Adiabatic”都是“专业词汇”,这就意味着大学英语二级没有给学生提供大学物理专业词汇。教师在上课时会重点关注这些词汇。除了这种统计词汇的方法外,为了清楚了解三门课程的语言特点,便于规划内容,分别建立了这三门课程的教材语料库,并运用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分别统计了三个语料库中专业词汇和同义词词汇的覆盖率。并对专业词汇进一步区分了可语码转换词汇和不可语码转换词汇(即没有相应的汉语释义)。结果见表3。

表2 部分大学英语二级词汇在物理学中的覆盖率例证

由表3数据可知,三门课程中,同义词词汇在《跨国公司管理》中的覆盖率最高(15.32%),在《大学物理》中最低(6.23%)。而专业词汇则相反,《大学物理》中专业词汇的覆盖率最高(10.45%),《跨国公司管理》中最低(6.15%)。《Java语言》中两种词汇的覆盖率都居中,但是《Java语言》中不可语码转换的专业词汇比例明显高于《大学物理》和《跨国公司管理》。由此可见,三种课程语言特点差别明显,学生们的认知学术语言水平也不相同,如果学生的实际能力低于理解课程内容所需要的认知学术语言能力,那么教师会谨慎地做出语言规划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考虑能否结合学生在高中阶段学过的物理知识,以前学过的编程知识等,以及学生未来的工作语言,规划授课语言形式,授课语言策略和授课语言任务。

表3 三门课程同义词词汇和专业词汇覆盖率统计

2.语言规划的内容

在语言规划的前提下,开始规划授课语言形式,规划授课语言策略和规划授课语言任务。

1)规划授课语言形式

按照授课语言形式,参照板书、教材、作业、试卷,双语教学被划分为三个级别,如表4所示,授课语言形式与双语教学级别是相辅相成的。从理论上讲,授课对象具备了相应的语言基础。考虑到“大学物理1班”的学生只完成了一级英语的学习,规划授课语言形式是90%以上是中文,中文是主体语言,英文是嵌入语言,是双语教学一级。如果学生接受得很好,可以适当增加语码转换。大学物理2班,虽然学生已经完成了三级英语教学任务,考虑到《大学物理》专业词汇比较多,规划授课语言形式是两种语言各占50%,中英文互为主体语言和嵌入语言,是双语教学二级。《Java语言》的授课语言形式也是两种语言各占50%,中英文互为主体语言和嵌入语言,是双语教学二级。《跨国公司管理》授课语言形式是英文90%以上,英文为主体语言,中文是嵌入语言,是双语教学三级。

表4 双语教学级别与授课语言形式

通过这三个规划授课语言形式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学生的认知学术英语语言水平远远达不到理解内容的要求,教师可以考虑采用中文为授课主体语言,英语为嵌入语言,教学的目的以学习内容为主,学习语言为辅。反之,可以采用英语为授课主体语言,中文为嵌入语言。前提是,没有降低授课内容的难度,这是最理想的结果,学习内容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外语水平。对有不可语码转换的专业术语的学科,最好采用中英文互为主体语、嵌入语的二级双语教学,对理解内容和提高外语水平都有利。

2)规划授课语言策略

无论采用哪一个级别的双语教学,都会采用语码转换策略,只是量上和功能上的差别而已。采用一级和三级双语教学,语码转换量很小。采用二级双语教学会有大量的语言转换策略。语码转换有九个功能[18]:①交流资源。②参考。③反复语。④解释介绍新主题。⑤管理课堂。⑥交流感情。⑦象征团体。⑧引用。⑨超语言学。教师备课时,应考虑哪些内容一定要用语码转换。下面仅通过四个例子为代表,说明语码转换的部分功能。

例1:在《Java语言》双语课堂上。

老师: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Identif ier”?

学生:Identifier is the name of an item in a Java program.

老师:Good.在 Java程序里是标示符的意思。

老师:It is an unlimited series of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begins with a letter?

这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段对话,教师将英文强制词汇“Identif ier”转换成中文的“标示符”起到了交流学习内容的作用。

例2:在《跨国公司管理》双语课堂上。

老师:Countries with high individualism tend to have greater support for the protestant work ethic,greater individual积极性,initiative,and promotions based on marketvalue. … Each company has its own culture.For example,some companies may hang a中国结 to indicate“good luck”.

这是双语教师在授课中的一段话,其中的语码转换有两个功能。嵌入语“积极性”是为了引起学生们的注意,教师马上又回到有同样意思的主题英文“initiative”,这样反复的结果是加深印象,便于理解记忆。嵌入语“中国结”是教师缺乏主体语“中国结”的表达法,只好采用语码转换策略,起到了参考的作用,随后,老师用同义句“to indicate“good luck”,进一步解释“中国结”的含义。

例3:在三级《大学物理》双语课堂上。

老师:We can integrate this expression to find粒子动量的变化。If the momentum of theparticle changes fromat time t0toat time t, then integrating Equation 4-3 gives.在这个例子里,老师先用“粒子动量的变化”做嵌入语,然后用主体语“the momentum of the particle changes”重复“粒子动量的变化”,以加深对这个可语码转换的专业词汇的印象。

例4:同样是在三级《大学物理》双语课堂上。

老师:It is displacement current in vacuum. What does“d”stand for?“d”stands for electric displacement.“d”叫做电位势,“φd”是电位势的矢量,Although displacement current is not real current,ithas the same effect as conduction current in producing magnetic field.老师用“d”叫做电位势,“φd”是电位势的矢量做嵌入语,目的是解释介绍一个新的主题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新主题是一个专业词汇。

3)规划授课语言任务

教师在规划《大学物理》授课语言任务时,根据这门课的学科特点和语言特点,无论是用母语还是外语,都需要很强的认知理解能力,所以教师采用了两种授课语言任务:上下文嵌入式语言授课任务和上下文减少式语言授课任务。教师开始授课时给学生放录像,用视频资料给学生演示课上要讲的物理现象以及实际应用的例子,授课的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同义词词汇和图片,演示文稿、实物,辅助讲解内容,从而达到学生理解内容和学习语言的目的。教师在规划《跨国公司管理》授课语言任务时,这门课的语言特点是用同义词可以解释一些学生不熟悉的词义。因此,教师采用了上下文减少式语言授课任务,课堂上,教师采用演示书稿,以英语为主体语言讲解内容,学生在学习内容的同时,也提高了专业英语水平。《Java语言》这门课的语言特点是其中部分专业词汇是不可语码转换的,需要很强的认知能力理解课程内容,教师灵活地运用了两种授课语言任务,采用了大量的结构图、示意图、流程图,配合生动的语言完成授课任务,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结论

综上所述,双语教学中的语言规划,就是双语教师在双语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际的系统备课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要考虑的因素,其中必不可少的是要考虑学生自身的能力,课程内容对这个能力的要求,然后在双语教育的三种形式:过渡型、保持型和强化型,双语教学的三个级别的统一体下,规划授课语言形式、授课语言策略和授课语言任务。双语教学一级是过渡型双语教育形式,双语教学二级是保持型双语教育形式,三级是强化型。各级别授课语言形式不同,一级的主体语言是中文,嵌入语言是英文,三级反之,二级是两种语言互为主体语和嵌入语。具体实施教学活动,要采用授课语言策略和授课语言任务。双语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如果能系统规划,灵活运用,有效实施,就会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学校培养“跨世纪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这两种人才都对外语和专业知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世界越来越趋向“一体化”,对双语人才的大量需求是必然的趋势。

[1] Skutnabb-Kangas T.Bilingualism or Not:The Education of Minorities[M].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1981.

[2] Luckett K.“National Additive Bilingualism”:towards the formulation of a language plan for South African schools [J].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Applied Language Studies, 1993,Vol 2,No.1:59-38.

[3] Ambert N.&Melendez E.S.Bilingual Education[M]. Garlan Publishing,INC.New Y ork&London,1985.

[4] Baker C.3rd.edition.Foundation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M]. Clevedon,Philadelphia and Adelaide:Multilingual Matters Ltd.,2001.

[5] 邢孟达.关于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及双语教师在职培训若干问题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5(2):44-48.

[6] 韩建侠,俞理明.我国高校进行双语教学学生需具备的英语水平[J].现代外语,2007(1):65-72.

[7] 李慧仙.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及走向[J].中国地质教育,2005(3):118-121.

[8] 罗来成,王建红.关于普通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9):59-61.

[9] 戴贤远.双语教学基础因素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 2003(15、16):56-57.

[10] 孙锦茹.关于推进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3(6):111-114.

[11] 鲁靖,邓晶.高校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质疑[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5(2):55-57.

[12] Trueba H.T.,Barnett-Mizrzhi C.Bilingual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nd the Professional from Theory to Practice[M].Rowley and Massachusetts:Newbury House Publishers,Inc.1979.

[13] Cummins,J.Cognitive/academic language proficiency, linguistics interdependence,the optimum age question and some other matters. Working Papers on Bilingualism,1979,19:121-129.

[14] Hernádez,A.Making content instruction accessible for English learners[EB/OL].http://www. newhorizons.org/Access date:16,June,2006.

[15] Myers-Scotton C.Duelling Languages:Grammatical structure in code-switching[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a.

[16] Myers-Scotton C.Social motivations for code-switching. Evidence from Africa[M]. Oxford: Clevedon Press.1993b.

[17] Heller,M.Codeswitching,anthropological and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s[M]. 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1988.

[18] Moodley V.Language Attitudes and Code-switching Behavior of Facilitators and Learners in Language, Literacy and Communication Senior Phase Outcomes-based Education classrooms. (unpublished PhD thesis)University ofNatal, Durban,South Africa,2003.

[19] Cummins,J.Putting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its place:responding to critiques of the conversational/ academic language distinction[M]//Cenoz J.and JessnerU.(eds.), English in Europe: The Acquisition of a Third Language. 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2000.

Language Planning Research of Bilingual Instruction

GHENG X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Dalian 116026,China)

Since 2001,bilingual education has been playing a key role in teaching reform in which English and other foreign languages are applied as the instruction media.This paper explains the concept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two aspects of language planning that include the priorities and contents.It shows six factors to be considered by the teachers when planning the bilingual instructions,Instructional forms,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and instructional tasks are the contents of language planning.An empirical study of language planning shows those involved in bilingual instructions how to theoretically do language planning and practically perform the teaching.

bilingual instruction;language planning;linguistic forms;instructional strategies;instructional tasks

H3102

A

1009-105X(2011)02-0104-06

2011-03-21

程昕,女,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语码大学物理双语
大学物理实验中热电偶冷端补偿电路的应用
语码转换探究——以情景喜剧《爱情公寓》为例
论中英微小说语码混用现象
MATLAB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应用实践教学研究
报章语码转换与城市休闲文化——以杭州为例
数学语言精准性在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大学物理实验室的创新平台研究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