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期温州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2011-01-12 06:48
关键词:金融危机温州民营企业

李 健

(温州大学商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后金融危机时期温州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李 健

(温州大学商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金融危机的侵袭给温州民营企业带来严重的冲击,主要表现为外需萎缩导致出口跌势不减、贸易风险加大、融资成本上升;后金融危机时期温州民营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提出从产业政策、科技创新、市场和品牌建设、政府服务、民企协作方面来促进温州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后金融危机;温州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被认为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最为严重和影响最为广泛的金融危机[1].各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扶住政策来刺激经济复苏,收到良好的效果.到2009年第2季度,全球经济信心逐步恢复、经济先行指标PM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得到回升、工业实际产出开始回暖、金融市场利差指标恢复正常、消费者信心震荡上升、经济增长预期上调,全球经济逐步摆脱金融危机的恐慌而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金融危机都会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造成重大影响.为了消除金融危机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各国往往会采取积极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此意义上说,正是金融危机促成了世界上主要国家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同时,金融危机也为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机会,这些国家和地区可以抓住机遇发挥后发优势,相对容易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金融危机凸显出我国经济发展在方式上存在的缺陷.因此,为了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就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此次金融危机在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的同时,也为我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良好机遇[2].金融危机也同样给温州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带来了重大机遇,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转型升级成为温州民营企业唯一的出路.温州民营企业“低、小、散”居多,抗风险能力较弱,通过整合重组、做大做强、实现转型升级,将能有效增强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也能促进企业做优做强.温州作为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此背景下,探讨温州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是提高其竞争力的关键之举,也是再创开放新优势的现实之需.

1 金融危机对温州民营企业的影响

1.1 外需萎缩导致出口跌势不减

温州的出口市场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欧洲、亚洲等市场.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国外市场需求萎缩订单减少,导致温州的出口额急剧下降.表1为温州市2008年11月至2010年2月出口货物总值表.从表1可以看出,2008年11月的出口总额为8.125 8亿美元,同比增减-4.3%;2009年1月温州出口额为10.748 7亿美元,同比增减-1.4%;2009年2月出口额为3.322 6亿美元,同比增减-51.9%;2009年上半年度,除3月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17.9%外,其余6个月均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虽然全球经济逐步渡过金融危机的恐慌而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但由于受危机的影响尚未根本消除,直至2009年11月温州出口才真正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表1 温州市2008年11月至2010年2月出口货物总值表

1.2 贸易风险加大

2008年 9月份之后,金融危机加剧引起了全球经济的动荡,加大了温州民营企业的贸易风险.首先,企业之间信任危机加大.原来契约观念很强的欧美商人开始拖延结算,不履约和不完全履约案例增加,爽约率达到5% – 10%.其次,是贸易摩擦不断.2009年6月29日,俄方以“违反环境卫生规定”为由,对切尔基佐沃市场进行整顿,打击“灰色清关”走私行为,临时关闭了该市场,造成浙商 15亿美元的损失,其后果是导致在俄经营户销售链断裂,甚至影响到浙江供应链上的企业.以温州鞋革行业协会的调查来看,至少400家温州鞋企遭受直接损失,其中有100多家开始走上破产倒闭之路[3].再次,外汇汇率的不稳定也加大了对外贸易的风险.由于其他国家的货币贬值和汇率波动的影响,导致出口产品款项难以收回、企业的利润缩水,甚至亏损.

1.3 融资成本上升

金融危机带来的种种不利因素,导致温州传统制造型的中小企业经营业绩下滑,资金链吃紧.由于温州民营企业流动资金不足,融资途径和融资方式单一,融资的成本较高的劣势更加突出.据调查显示,2009年春节前,温州民营企业资金缺口高达700 000多亿元[4].温州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是国有商业银行,主要的融资方式是抵押贷款,抵押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浮,最高上浮甚至在30% – 40%[5]之间.融资成本的上升,极大地增大了温州民营企业的生产成本.

2 后金融危机时期温州民营经济的机遇和挑战

2.1 后金融危机时期温州经济运行分析

2.1.1 经济企稳回升

从2009年2季度开始金融危机逐步趋缓,全球经济逐步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温州经济企稳回升,2009年2季度GDP增幅为4.5%,2009年3季度GDP增幅为6.5%,2009年4季度GDP增幅为8.5%,2010年1季度GDP增幅达14.5%.经济的企稳回升,为温州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2.1.2 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双双上扬

企业家信心指数,是根据企业家对企业外部市场经济环境与宏观政策的认识、看法、判断与预期而编制的指数,用以综合描述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感受与信心,反映了投资需求的未来走势.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4季度和2009年1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86.03和98.09,均低于正常值;进入2009年2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0.82,恢复到了2008年第二季度(即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在随后7个季度内企业家信心指数均在100以上.企业景气指数是根据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综合生产经营情况的判断与预期而编制的指数,用以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的指标.2008年4季度至2010年4季度企业景气指数均在100以上;2009年2季度企业景气指数逐步上升,至2010年4季度企业景气指数高达130.08.据此可以看出,企业家对温州市宏观经济走势继续持乐观态度,企业生产经营景气状况并未恶化.

2.2 后金融危机时期温州民营企业的机遇

2.2.1 产业转移机遇

樊纲[6]曾概括了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五个趋势:第一,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消费率将会降低,储蓄率将会提高;第二,回归实业;第三,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第四,低碳经济将是一个新的增长点;第五,新兴市场国家将在危机之后占据市场空间更大的比重.美国等发达国家正在进一步加快“再工业化”进程,这会引起全球生产格局发生重大变化[7].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同样,也为温州民营企业的生产性环节向中西部转移带来了机遇,在异地开办加工厂,实现产业梯度转移,推进总部经济的发展.

2.2.2 企业转型升级机遇

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和地方政府都纷纷出台了调整出口退税率、产业振兴、鼓励投资等一系列强有力的调控政策和措施.为了阻止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中国政府在2008年11月推出了一项总额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计划.从目前情况来看,该计划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通过加大对铁路及房屋建设的投入,铁矿石及钢铁价格已经出现了止跌回升;另外,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2009年1月份中国新增贷款2 370亿美元,较2008年同期接近翻倍,并创下历史最高水平[8].这些政策和措施有的属于应急性质,但相当一部分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在后金融危机时期,通过这些宏观调控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以及金融危机带来的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对于温州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是一个重大战略机遇.

2.2.3 企业兼并重组机遇

各种数据显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企业并购活动日益活跃,中国已经步入企业并购重组联合的黄金时期.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全国以上下游生产要素优化整合为目的的纵向并购交易明显活跃,同比增长近2.3倍,有利于行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横向并购也同比增长近九成四.各行业的并购活跃度都大大增加,除了制造业、房地产业、综合类、社会服务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持续活跃外,文化产业、农业和资产管理业的并购重组也开始活跃[9].对于温州民营企业来说,可以充分利用国家的有利政策,加强产业沟通、联系、联合,向产业龙头靠拢,与龙头企业共创市场、共同发展.对于产业龙头企业来说,可以充分利用有利机遇,实施兼并重组,扩大企业规模,整合产业链,加快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步伐.

2.2.4 外贸继续向好机遇

在各国政府联手大力救市,采取各种积极措施的刺激下,全球经济出现了回暖迹象.世界经济的企稳回升,将带来国际市场的稳步回升和购买能力的逐步提高,从而推动温州民营企业产品出口强劲复苏.2010年12月,温州进出口总额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28.8%,其中,进口总额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 8.9%,出口总额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 33%[10],可见温州经济完全已经恢复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同时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家还将继续出台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地方政府也将进一步出台配套措施,这都为温州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2.3 后金融危机时期温州民营企业的挑战

2.3.1 国际挑战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欧美经济缓慢复苏.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和不景气导致国际贸易保护加剧和贸易争端增多,致使各国不会轻易削减贸易保护措施,贸易摩擦将日趋多样化、综合化和隐蔽化.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1月底,美国2009年各类贸易救济案约为50宗,其中超过一半针对中国.仅轮胎特保案和输油管反倾销和反补贴案两项,涉案金额就接近50亿美元.欧盟在2009年也发动多起针对中国的反倾销举措,目标从鞋类、服装、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到光伏、节能灯等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11].以美联储为代表的西方新一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已经或正在给广大新兴市场带来新的风险.美元发行不受控制以及近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正在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输入性通胀“冲击”,全世界的债权人和新兴经济体国家实际上已被推到承担潜在恶性通胀和货币无序贬值的边缘[12].美联储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将加快美元贬值速度,而美元贬值加剧全球流动性泛滥,金融市场动荡,触发全球范围内的“货币贬值竞赛”,由此导致的货币争端或将愈演愈烈,并有可能造成全世界范围新的“货币战”和贸易保护主义,从而对全球经济复苏构成威胁,对正在进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国经济形成新的威胁,也对温州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造成了重大影响.

2.3.2 国内挑战

2009年温州外贸进出口总额132.7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5.1%.其中进口总额23.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9%;出口总额109.3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8.1%.外贸依存度为35.9%,其中出口依存度为29.6%,分别比上年回落4.2个和4.5个百分点[13].在温州民营企业出口导向的发展方式短时间不会改变的情况下,外需不足导致民营企业产能过剩矛盾仍将突出.目前,我国经济出现的回暖态势,主要是通过强有力的经济刺激政策和投资拉动的,且这种投资主要是政府投资,而一旦政策效应出现递减,有可能出现资产价值泡沫.此外,当前国内市场环境仍未得到全面改善,市场中的无序竞争将给温州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带来一定的困难.

2.3.3 企业自身挑战

从温州民营企业自身来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未缓解、产业结构层次低、品牌经济发展落后、管理水平和组织结构亟待提升等问题也是温州民营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内源性民营经济的发展较快,但产业结构演进比较缓慢,现在基本上还是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低加工度、低附加值的传统制造业.温州大量的民资,并没有留在温州区域经济内部支持企业进行产业、技术、产品升级和传统产业改造,而是流向房地产或资本市场.基于地缘、血缘、亲缘的人格化交易方式导致温州商圈比较封闭,客观上形成阻碍外资进入温州高门槛.缺乏外资进入的“鲶鱼效应”,使温州民营企业在战略上缺少新的产业发展理念、新的资源配置理念、新的技术和市场信息,从而影响了温州产业升级、企业技术进步以及企业组织形式的转变.

3 后金融危机时期温州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3.1 制定和完善产业政策

以政策为导向,制定和完善具有战略性的制度.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促进温州民营制造业加速升级.政府需合理布局,正确规划,制定有利于引导发展产业集群的政策.产业集群能够将产业分工细化,降低交易成本,有助于提高竞争力的提高.政府应该充分重视产业集群的发展,以产业集群的理念考虑产业的地区布局和引导地区经济的发展,制定和实施产业集群倡导计划.并根据产业的经济特征,促进专业化分工和相关企业在地域的相对集中,注重培育集群的形成、发展机制以及吸引要素集聚的机制[14].

3.2 以推进科技创新为突破,提高温州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

适当放宽温州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的申办条件,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大型民营企业合办科技型企业;引导民营企业增强研发、吸收转化科技成果的能力,使其逐步转型为科技型企业.大力推动民营企业开发和生产技术密集型产品,发展高新技术;通过引导和鼓励优势企业以品牌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专业化分工协作为基础,促进民营制造业向集团化、规模化发展.通过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行业、龙头企业集聚,扭转企业规模偏小的弱势,形成一批主营业务突出、支柱作用明显、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为此,政府要确保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创新的主要力量.政府应当科学作为,不要过多行政干预企业,确保企业在创新过程中能够按照市场的变化来自主决定.而且,政府要大力扶持企业创新.创新具有不确定性,需要政府形成一套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扶持民营企业创新[15].

3.3 以市场和品牌建设为重点,着力增强温州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

着力加快专业市场的培育建设,增强市场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为温州民营企业提供现代化的物流服务.积极引导民营企业适应贸易方式的变化,充分利用网络、电子商务、信息化等现代化手段,对专业市场的交易平台、交易组织、交易技术进行创新,全面提升民营企业市场拓展能力;继续深入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积极引导和扶持民营企业创建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以品牌提升民营企业产品美誉度.要加强产业集群培育和引导,提升民营企业的关联度和集中度,培育一批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全面提高民营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要以培育行业龙头企业为重点,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3.4 以加强政府服务为保障,构建温州民营企业服务体系

切实增强政府服务意识,尽快出台促进民营发展的相关政策,化解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促进温州民营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积极营造引领民营经济发展的人才环境,强化创业辅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大人才引进与招聘服务力度,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打造引领发展的“人才高地”;深入开展银企合作,建立融资项目推荐和项目对接会议制度,构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担保公司和民营企业参加的银企合作联盟.要大力培植上市资源,推动企业创新经营机制,加大推进力度,鼓励民营企业通过上市、利用资本市场融资,以上市推进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树立现代化经营理念,实现长期规范发展.抓住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发展机遇,鼓励温州民营企业独自或者通过抱团合作方式,对国外品牌、渠道、专利、研发力量和原材料等国际资源,进行参股或者收购,与国外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同时,将产品生产的一部分加工环节转移出去,规避贸易壁垒.

3

.5 建立健全温州民营企业协作机制,构建良性竞争环境

建立温州民营企业协作机制,实行资源信息共享和梯级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引导民营企业实施横纵联合,既要在横向上与自身规模大致相当、产品相似的企业联合,在管理、技术、品牌或销售网络方面优势互补,也要在纵向上与上游或下游企业联合,形成产业纵深链,最大限度地获取成本优势,减小企业市场风险,借助外力共谋持续发展.拥有优势资源的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参与竞争,拥有应有的市场份额,但不能剥夺其他企业参与竞争的权利.市场经济是有秩序的,无序竞争只能造成对市场的破坏性开采,对竞争对手的不公平损害;市场秩序的破坏同样会伤害自己.在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间良性竞争,有助于相互之间整合优势资源,形成共同认可、自觉遵守、互动发展的规则,形成健康、有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创造有利于行业发展的大市场、大环境.由于温州民营企业之间竞争模式存在很大差异,而地区之间制度创新的程度又限制了企业协作和专业化水平.因此,要提高温州民营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来提高企业协作和专业化水平,在良性竞争的基础上实现温州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

[1]陈焱, 陈建东. 2008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启示[J]. 华东经济管理, 2009, 23(2): 66-70.

[2]王为达. 世界经济衰退下的中国机遇[J]. 中国经济周刊, 2009, (11): 40-41.

[3]周璐彦. 俄罗斯打击“灰色清关”, 浙商损失惨重[N]. 杭州日报, 2009-07-27(9).

[4]胡滨. 金融危机下温州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与机遇分析[J]. 中国证券期货, 2010, (1): 29-31.

[5]温州市瓯海区审计局.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区中小企业影响状况的调查报告[EB/OL]. [2011-1-21]. http:// rsj.ouhai.gov.cn/site/sjj/article.jsp?articleId=61587.

[6]樊纲. 危机后发展国家消费率将会降低[EB/OL]. [2011-4-5]. http://finance.ifeng.com/topic/news/2009china economy/news/hgjj/20090703/883404.shtml.

[7]王秋石. 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的五大特征[J]. 当代财经, 2009, (12): 5-9.

[8]彭博社. 中国 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起效, 经济出现复苏[EB/OL]. [2011-1-17]. http://news.sina.com.cn/o/ 2009-02-13/165615158714s.shtml.

[9]于俊. 综述: 金融危机造就中国企业并购重组黄金时期[EB/OL]. [2011-1-17].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 20090303/00252703790.shtml.

[10]温州市统计局. 2010年进度数据[EB/OL]. [2011-1-17]. http://www.wzstats.gov.cn/pageall.asp?id=6.

[11]葛腾飞. 贸易保护主义: “后危机”时期的对外政策难题[EB/OL]. [2011-1-17]. http://news.qq.com/a/20100121/ 002081.htm.

[12]石建勋.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负效应不容小觑[N]. 人民日报: 海外版, 2010-11-08(01).

[13]温州市统计局. 2009年温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1-1-17]. http://www.wzstats.gov.cn/ infoshow.asp?id=8836.

[14]王梦奎. 中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问题: 2006 – 2020 [M]. 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5: 179.

[15]王红领. 影响企业R&D投入的因素分析: 来自中国民营制造业的经验数据[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7, (3): 53-59.

Wenzhou Private Enterprises’ Route Selection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during Post-financial Crisis Period

LI Jian
(Business School,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China 325035)

The invasion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has brought Wenzhou private enterprises serious consequences, including the ever decreasing trend of export caused by the recession of exporting needs, growing risks of trading, and roaring cost of financing. Wenzhou private enterprises have encountered both chances and challenges during the period of post-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polic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nstruction of market and brand, government services and collaboration among private enterprises, countermeasures of the phenomena we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Wenzhou private enterprises’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Post-financial Crisis; Wenzhou Private Enterprise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Route Selection

(编辑:封毅)

F279.2

A

1674-3563(2011)04-0018-07

10.3875/j.issn.1674-3563.2011.04.004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2011-01-17

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R20090067)

李健(1956- ),男,浙江杭州人,教授,学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金融危机温州民营企业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难忘九二温州行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关工委“五抓”出成效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