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 27例

2011-01-18 05:26河南省洛阳市第二中医院洛阳471003
陕西中医 2011年1期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白细胞

河南省洛阳市第二中医院(洛阳 471003)

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 27例

李自强河南省洛阳市第二中医院(洛阳 471003)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活血散结类中药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及对患者生活质量、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莲肉、山药、白扁豆、当归、升麻、柴胡、薏苡仁、陈皮等)配合化疗治疗本病 56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消化道、血液系统毒副反应。结果:两组近期疗效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及消化、血液系统毒副反应各项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健脾,活血散结的功效,对中晚期胃癌有明显的疗效,有改善生存质量,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

中晚期胃癌病人因免疫力低下,一般情况差,年龄大,重要脏器功能不能耐受手术,已失去手术机会,接受化疗毒副作用又比较大,生存质量差,2007年 7月至 2010年 5月,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 56例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化疗毒副作用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选择本院收治的中晚期胃癌患者 56例,入选标准:①无手术指征或病人不愿手术者;②3个月内未行放化疗等特殊治疗;③有临床影像检查、内镜检查、病理学诊断结果等客观疗效评价依据;④能进全流或半流质饮食;⑤预计生存期>3个月。随机分组:治疗组(化疗配合应用参苓白术散)27例,男性 15例,女性 12例;年龄 32~ 84岁,平均年龄 52.6岁;病程 3个月~ 6年,中位数 19个月;其中低分化腺癌 7例,中分化腺癌 13例,高分化腺癌 7例。对照组(单纯化疗)29例,男性 18例,女性 11例;年龄 31~ 83岁,平均年龄 51.5岁;病程 3个月~ 7年,中位数 17.9个月;其中低分化腺癌 7例,中分化腺癌 14例,高分化腺癌 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理及临床分期、初治与复治,病程、体力状况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纯采用化疗:以 5-FU+DDP或 5-Fu+CBP化疗,28d为 1疗程。对照组:化疗方案与治疗组方案相同。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黄芪 30g,党参、白术各 15g,茯苓、莲肉、山药、白扁豆各 20g,当归、升麻及柴胡各 12g,薏苡仁25g,陈皮 9g,湿热者加白花蛇舌草 20g,半枝莲 30g,蒲公英 12g,口渴者加芦根 20g,知母 3g,阴虚甚者加玉竹 12g,石斛 15g,黄精 12g,呕吐严重者加竹茹 12g,姜半夏 12g,丹参 12g,三七末 6g。煎至 250mL,早晚温服,1d1剂,连用 3个月。

疗效标准生活质量 比较治疗前后卡氏评分;

近期疗效及生存期近期疗效 在治疗结束后 4周以 X线片、CT片及体检等评价,结果按卫生部《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1]分为 4级。完全缓解(CR):经 X线片或 (和)纤维胃镜检查,病灶全部吸收者,不少于 4周;部分缓解(PR):病灶缩小> 50%,持续缓解达 4周或 4周以上,同时无新病灶出现;稳定(NC):病变无明显变化维持 4周,或病灶缩小不到 50%,或扩大不足 25%;恶化(PD):即肿瘤增大 25%以上或出现新的病灶。生存期从治疗开始之日算起。

消化道毒性反应的分级标准[2]0级:无恶心呕吐;Ⅰ级:恶心;Ⅱ级:呕吐可控制;Ⅲ级:呕吐需治疗;Ⅳ级:难以控制的呕吐。

血液学毒性中白细胞毒性分级标准[2]按白细胞计数分为 5级。 0级:> 4.0×109/L;Ⅰ 级:(3.0~ 3.9)× 109/L;Ⅱ 级:(2.0~ 2.9)× 109/L;Ⅲ 级:(1.0~ 1.9)× 109/L;Ⅳ级: < 1.0× 109/L。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成组 t检验。

治疗结果生活质量 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提高 16例,稳定 4例,(卡氏评分增加≥10分及增加或减少 <10分),下降 7例,有效率为 74.0%;对照组生活质量提高 8例,稳定 6例,下降 15例,有效率为 48.2%,差异有显著性(P<0.05),显示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化疗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临床疗效 见表 1。治疗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共 19例,对照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共 13例,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化疗同时配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可以提高患者缓解率。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结果比较(例)

消化道毒性反应及血液学毒性反应 见表 2。治疗组消化道毒性反应的发生率Ⅳ级 1例,Ⅲ级 5例,Ⅱ级 2例,Ⅰ 级 14例,0级 5例,对照组消化道毒性反应的发生率Ⅳ级 6例,Ⅲ级 9例,Ⅱ级 6例,Ⅰ级 7例,0级 2例,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比较(±s,×109/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比较(±s,×109/L)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组 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27 6.79± 1.65 6.42± 1.05△对照组 29 6.11±1.15 3.14± 0.52

讨论中医学理论认为肿瘤是由正气亏虚,留滞客邪、气滞血瘀、邪毒积聚而成。现代医学认为肿瘤发生与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有关[3]。在晚期胃癌的治疗中,化疗作为主要手段,在取得一定的疗效的同时,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细胞、脏器的生理功能的破坏作用也不能忽视,它可以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和骨髓造血功能,导致体质下降,生活质量降低,影响化疗效果的维持,缩短病人的稳定期,此即所谓祛邪亦伤正,致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生存时间缩短。近些年的文献中屡有报道通过配合应用扶正益气的辨证方药后,上述问题得到改观[4]。

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参苓白术散加减中以党参、茯苓、白术、黄芪、薏苡仁等为主,方中党参、茯苓、白术、黄芪益气健脾,薏苡仁健脾运湿,此方对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作用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其一,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抑制肿瘤的作用,其二,减轻毒副作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其三,可能通过扶助正气后增强化疗药物的抗肿瘤敏感性,增长稳定期。现代药理研究党参含人参皂苷,可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改善环磷酰胺所致小鼠的免疫抑制,明显减轻白细胞减少的症状;同时还可明显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增强食欲,抗疲劳,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5]。黄芪含有多糖,不仅具有较强的解毒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能升高白细胞,并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增强 T细胞、LAK细胞、NK细胞、IL-2抗癌活性[6]。化疗的消化道反应是由于化疗药物直接抑制肠道粘膜上皮细胞以及药物对植物神经和延髓化学感受器作用所致[7],中医将化疗毒副反应辨证为脾胃失和,升降失司,治疗以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为主。本方健脾扶正同时配合和胃止呕中药,使治疗组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益气健脾和胃中药能显著降低化疗的消化道毒性反应。化疗对骨髓的抑制是较普遍的,以白细胞减少最常见,多表现为头晕、疲乏无力、精神萎靡等气虚的表现。应用益气扶正的参苓白术散后减少骨髓抑制,临床应用确有升白之功。本文治疗组白细胞毒性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可说明本方辨证加减后,能显著降低白细胞毒性反应发生率。

总之,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与化疗相结合,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同时可明显提高疗效。

[1] 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全国抗癌协会.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 [M].第 4分册.第 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1:14-50.

[2] 孙 燕 ,周际昌.临床肿瘤内科手册 [M].第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7.

[3] 董英辉,王敬然,乞国艳,等.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06,14(12):1607-1608.

[4] 季宇彬.抗癌中药药理与应用 [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出版社,1999:1032-107.

[5] 崔朝阳 ,林欣潮,李乃卿.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 59例疗效观察 [J].中医杂志,2001,42(5):289-291.

[6] 王润田,单得思,李巧霞,等.黄芪提取物免疫调节活性的体外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6):453-455.

[7] 李佩文.癌症的中医对策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321.

胃癌 /中西医结合疗法 补益剂 /治疗应用 活血祛瘀剂 /治疗应用 @参苓白术散

R753

A

1000-7369(2011)01-0004-03

(收稿 2010-05-20;修回 2010-07-26)

猜你喜欢
参苓白术散白细胞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白细胞
周素芳运用参苓固肠颗粒治疗泄泻经验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绒毛和隐窝的影响
参苓白术散治疗泄泻40例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脂肪肝36例
鸡住白细胞虫病防治体会
参苓灌洗液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