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视角下现代服务业CBD发展模式研究①

2011-02-02 08:40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王春艳
中国商论 2011年14期
关键词:集群服务业服务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王春艳

产业集群视角下现代服务业CBD发展模式研究①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王春艳

现代服务业是后工业化阶段产生的,高科技知识与技术密集是其区别于传统服务业的主要特征。现代服务业以CBD为载体的产业聚集在于降低消费者搜寻成本、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促进群体知识区域内流动,提高服务企业集体学习机会驱动,最终实现企业获取超额利润的利益驱动。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服务业的聚集面临两大挑战:搭便车现象及CBD运营过程的负外部性。由此,产业集群趋势下的现代服务业CBD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及行会进行准确定位,建立政府、企业、行会联动机制。

产业集群 现代服务业 CBD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改组和改造传统服务业”。所谓现代服务业是指在后工业化阶段产生的,以高科技知识与技术密集为特征,依托电子信息等高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形态具体包括两种类型:现代信息产业衍生的服务业形态,主要有计算机和软件服务、移动通信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等新兴服务部门;传统服务业升级、衍生所形成的服务业形态,包括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等。作为后工业社会的主导产业,服务业集聚现象的研究已成为经济地理学、产业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新热点。

1 现代服务业CBD聚集的驱动因素

现代服务业是高技术、高人力资本、高附加值的产业,对专业、高素质的人力资本的易获取性促使现代服务业集群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此外,服务业生产与消费、交易的同步性也决定了现代服务业必须定位于人群集中、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备的区域。具体而言,三个层面决定了现代服务业的集群动因:

1.1 降低消费者搜寻成本,培养稳定消费市场的驱动

服务业是以直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特点的行业,强调“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这一特征客观上要求服务业的生产、消费需要宽泛的服务空间与庞大的客户群体,所以服务业企业在空间上往往坐落于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CBD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生产、消费的实现形式和载体,它通过聚集不同性质、形式、类型的服务性企业于特定区域,通过提供丰富而完备的服务功能契合消费者的差异化消费需求。CBD对于消费者最大的吸引在于它给消费者提供了同质消费的较为便利的比较选择过程,降低了消费者产品搜寻成本和搜寻时间,进而易于培养稳定的消费者群体,提高CBD的市场占有能力。

1.2 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高企业利润获取能力的驱动

现代服务企业基于CBD载体的聚集会促使同一区域内相同或是相关产业所需资源的集中涌入。例如,从业人员高流失率一直是困扰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难题,而相同、相关产业专业从业人员的大量涌入,不仅给现代服务企业提供了在人力资源市场甄选所需人力资源的机会,更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现代服务企业人力资源的搜寻成本。此外,对服务提供商来说,在集群内大量快速流动的专业信息、个人关系及集群网络效应,这可以使群内企业短时间内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降低市场盲目性。同时,随着大量企业依托于CBD,现代服务企业可以共同分担基础设施的支付成本,使现代服务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利用当地的基础设施,如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等。

1.3 促进群体知识区域内流动,提高服务企业集体学习机会驱动

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的显著性不同在于现代服务业更多的和“知识性”消费相关联,企业间关联性知识的学习是推动服务企业乃至服务行业的根本动力。Keeble 和Nachum 分析了英国300家中小型管理和工程咨询服务企业的调查结果,研究了促使这些企业在伦敦实现集群和在英国南部非集群化发展也即促进扩散的动力,认为集体学习过程对于促进服务业集聚有着重要作用。CBD为现代服务业企业之间提供企业之间相互学习的无障碍平台,同时也为企业从业人员之间的知识流动提供了直接的或是间接的机会。Keeble 和Nachum 就强调集体学习过程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存在密切关系的同时,也指出集体学习过程实现的一个关键在于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网络实现频繁的知识交流。此外,出于竞争的需要,这种无障碍的学习也为区域内企业进行知识的创新带来了压力,也进一步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创新动力和压力。

2 现代服务业CBD的挑战

现代服务业的集群降低了现代服务企业对于基础设施投入的分担成本,也为现代服务企业之间的知识交流提供了条件。但是,服务企业个体利益的差异又给现代服务企业的聚集正向效应形成带来了挑战。

2.1 现代服务企业的搭便车现象

现代服务业的主体企业主要关注于高科技企业和产品,相关的知识与信息是现代服务企业在相应市场上竞争的资本。通过集群,现代服务企业可以便利、低成本的享受群内的溢出知识,享受现代服务企业集群网络所产生的外部性知识。同时,群内企业在学习、吸收群内外部性知识的同时,也会有自我知识的溢出并为群内其他成员所共享,因此现代服务企业的知识共享是一个群内企业相互给与的机制。但是,出于竞争的需要,现代企业包括现代服务企业都开始关注自身的特有知识,在与群内企业互动中追求从网络中获得超过自身溢出的知识,甚至只吸收而不溢出,形成搭便车现象,这会导致群内企业形成保护主义风气,导致集群网络内的知识溢出萎缩,进而导致整个行业发展水平停滞不前。

CBD中的企业搭便车现象还表现在服务性企业的创新上。由于企业创新需要付出高额的研发成本,同时还要面临创新失败或创新知识流失的风险,群内企业往往更愿意采取“模仿”形式的发展道路,而回避具有更高风险的产业创新,其直接后果是导致了产业结构上的趋同性,形成同类种群向高速增长的拥挤效应以及平面式分散的数量扩张。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无疑会削弱现代服务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2.2 CBD运营过程的负外部性

现代服务业以CBD为载体的聚集从企业层面而言产生了积极的正外部性效应,但其前提是群内企业适度聚集、结构合理,即聚集度并非越高越好,当聚集过度时聚集的边际效应会降低,甚至会出现负的外部性。例如,现代服务企业的过度集中,会给城市自然环境带来压力,产生诸如汽车尾气污染、噪声污染、城市生活垃圾、水污染等各种形式的污染,给现代服务企业和群内居民带来了危害,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此外,随着企业聚集度的提高,群内居民大量的涌入,也会导致集群区的生产、生活成本急剧上升,交通状况日趋恶化。对于过度集中可能带来的负外部性,学者们认为应当考虑到聚集所导致公共产品使用所形成的边际效应来决定聚集的密度和强度。当边际效应趋于0时,群内主体使用的基础设施或服务在增加一个单位使用时,就会使现有使用者增加成本,即出现拥挤,就会使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降低集群内企业的社会福利水平。

3 知识经济背景下现代服务业CBD的发展路径

基于世界范围内现代服务业的集群趋势,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既需要政府的政策驱动,同时也需要现代服务企业对市场规律的把握与运用。

3.1 政府层面

在现代服务业聚集过程中,政府的主要角色有两个。第一,基础设施建设的供给者。这是因为CBD建设中需要全方位的协调,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尤其是CBD形成的初期阶段,政府往往起到主体作用,需要制定吸引投资的优惠政策、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第二,秩序的维护者。在现代服务业集群初具规模,进入正常运行轨道时,需要政府适当退出,主体应适时归还给企业,它的角色应当是监督者和服务者。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积极发挥引导作用,要通过加快建立现代服务业准入资格、信用评价、服务标准等行业标准建设,通过财税政策、融资政策、服务平台、公共产品投入、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等手段,尽量降低市场盲目性。

为了扮演好政府的基本角色,政府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主要任务就在于分析自辖区域内现代服务业的现状,找到问题,利用行政、法律、经济多种手段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妥善处理好当地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关系,重视传统服务业对现代服务业的基础性作用,形成三大产业间相互促动、协调发展的内在关系。从根本上说,各级政府在制定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时,最为关键的环节不是识别何为现代服务业,而是区分出哪些现代服务行业同自身资源最为协调。

3.2 企业层面

周振华(2005)认为,现代服务业之所以大规模发展,主要依赖于三个基本条件,即:(1)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及制造业高度发展所呈现的“服务化”趋势,带来的服务活动泛化乃至进入服务经济时代;(2)社会专业化程度及与此相关的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大量服务内部化转变为服务外部化,带来服务活动独立化;(3)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及其网络化,改造了服务活动的部分属性,促进了服务活动泛化与独立化。从本质来看,这三个基本条件的完备实质上给现代服务业创造了巨大的现实市场和潜在市场。对于现代服务企业而言,当务之急可能是如何转换传统服务业或是制造业的经营模式,进行管理经营的创新。

现代服务业是以服务于知识型企业及知识型人群为内容的行业或是产业,信息、知识决定了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高低。同时,从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产业的发展规律来看,现代服务业的高度无一不是借助于高新技术实现高端聚集得以呈现。依托于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实现对现代服务业产业链的发展方向引领,同时也实现对传统制造业的限制,典型代表区域如美国的硅谷、英国的伦敦、印度的班加罗尔等。现代服务企业通过高科技之路从无处不在的市场上获取超额利润,但是,现代服务企业也要承担知识化过程的溢出风险。所以,在现代服务业的集群过程中,个体企业应当正确处理好“知识溢出”与“有效吸收”的关系,即处理好企业间“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具体而言,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关系:通过现代服务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集群内相关互补产业的共生效应,共享诸多生产要素,使集群内企业获得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双重效益;通过增加群内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企业之间知识的有序流动,增强集群内企业的创新动力,保持产业的柔软性和适应性,推动现代服务产业的更新升级;通过建立群内公平竞争机制,使群内资源得到有效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集群内服务企业适应外界变化和竞争的能力,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集群的成长和成熟。

[1] D.Keeble & L.Nachum.Why Do Business Service Firms Cluster?Small Consultancies,Clustering and Decentralization in London and Southern England[J].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2002,27,(1):67~90.

[2] 周振华.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条件及其构建[J].上海经济研究,2005,(9).[3] 吴向鹏.产业集群理论及其进展[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3,(2).

[4] 刘重.论现代服务业的理论内涵与发展环境[J].理论与现代化,2005,(6).

[5] 俞国琴.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J].上海经济研究,2004,(12).

F270.7

A

1005-5800(2011)05(b)-004-02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大基金资助项目(JSJM2010006)。

王春艳(1977-),女,山东枣庄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

院讲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技术经济及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集群服务业服务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