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疑难病诊治验案-指端紫绀并厥逆治验评析

2011-02-10 12:02李庆生
中医药信息 2011年5期
关键词:指节指端起皱

李庆生

(昆明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中医学对四肢末端(四末)厥逆(冰冷)之病状,有较为科学合理的分析与归纳。按其病因病机之不同,常分为两大类截然不同的病证。一是阳虚体寒、四末失于温煦的阳虚肢厥之“四逆汤证”类病证;二是气机不畅,络阻不通,阳气郁于体内,不达四末而“肢厥”之“四逆散证”类病证。两大类病证,其病因病机截然相反,用药也切不可相悖。难点及关键,在于诊断时必须正确判断是“阳虚”还是“气结、气郁”而致肢厥冰冷。笔者已诊治该类病证若干,收效甚佳;特选取其中的指端紫绀并厥逆患者案例,讨论分析如下。

1 初诊

柳某某,女,13岁。初诊自诉:双手十指指端发紫、冰冷已年余。经过多方诊治,服用多种方药,仍不解。时值冬季,手冰冷难耐。

诊察得知:双手十指指端发紫,指端末梢紫暗,第一指节指甲后皮肤变黑、起皱,皮肤粗糙,并伴少许渗出;触之冰凉碍手。自手掌以上之上肢、下肢及躯干部位皮肤及温度无异常。面部皮肤微暗、干燥,少量细粒疹子,无痒痛。

其发育中等稍差,身形偏瘦;微烦躁,爱发火;月经已行1年,但量少色暗;大便稀软,余无特殊异常及不适。舌淡红、苔薄白微腻,脉细、微弦涩。

方药:桑叶 15g,白芍 15g,郁金 15g,炒延胡索15g,制香附 15g,枳实 10g,石菖蒲 3g,台乌 12g,炒枣仁 15g,忍冬藤 15g,防风 15g,白芷 10g,丹参 30g,丹皮15g,藁本 10g,生黄芪 15g,淮山药 20g,法半夏 10g,败酱草10g,芡实 15g,白鲜皮 15g,皂角刺 12g,生甘草8g。嘱患者不要受一般生活习惯和思维的影响,认为手指发凉必是“阳虚”或“寒凝”,切不可自用、误用温热之品。服用4剂,1周后再诊。

按语:该病患,虽十指指端紫暗、厥逆冰凉,却无典型的“阳虚”肢厥等征,不为阳虚肢厥之“四逆汤证”类的病证;综合判断,应为气机不畅、络阻不通之“四逆散证”类的病证。一俟经脉通利,络通气畅,气血运达四末,则指端自暖。病属“肢厥”,证属气机郁滞、脉络不通、气血不活、指端肌肤失养。治当:理气通络、调养气血、修肤护肤。方取四逆散之意,以打开郁结之气机,通络畅行经脉之气;加调养气血、化斑护肤之药。

2 二诊

患者自诉:服上方后,双手十指冰冷感已减,冷凉感已能忍受。

诊察得知:患者手指发紫、指端末梢紫暗的情况略有改善,颜色减淡;第一指节指甲后皮肤仍黑,起皱情况改善,渗出减少;触之冰凉感减轻。烦躁、发火状况大为改善,舌脉同前。可知前诊方证相适,治疗渐获效,当守方再治。

方药:渗出减少,守原方去败酱草10g,加桑枝12g,以通利经脉。服用4剂,1周后再诊。

3 三诊

患者自诉:十指颜色转淡,冰冷感消除明显,手渐有温暖感觉。近日微咳咽痛。诊察得知:患者十指指端颜色明显减淡,已无紫暗发黑情况,略显颜色较深微黑;第一指节指甲后皮肤减淡微黑,已无起皱和渗出,皮肤质地外观基本正常;触之微暖。舌淡红、苔薄白,苔微腻而稍增厚,脉细、微弦。可知,经过两次诊治,已初步获效。脉涩已消,说明气机郁滞、脉络不通情况得到改善;苔微腻而稍增厚,既与其原患病症相关,也与近日微咳咽痛相联,为痰湿稍甚。故,当守前方加减,续治。

方药:已无起皱和渗出,对二诊之方去芡实15g,加浙贝母10g,葶苈子15g,射干10g,以止咳嗽、涤痰湿、助通络。服用4剂,1周后再诊。

4 四诊

患者自诉:指端已无紫暗,冰冷感消除,手渐温暖,稍微感觉肤冷,但已无彻骨的冰冷感。微咳咽痛已除。诊察得知:患者十指指端颜色已无紫暗,指尖颜色已正常;唯第一指节指甲后皮肤呈现黄豆粒大(0.3cm×0.6cm)的局部微黑,但皮肤基本正常;触之手感温暖。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微弦。可知,经过三次诊治,疗效明显。微咳咽痛消除,仍当续守前方治之。

方药:因已无微咳咽痛,以三诊之方为基础加减,去葶苈子15g,射干10g。服用4剂,1周后再诊。

5 五诊

患者自诉:指端已无紫暗,手温已正常,食指、中指、无名指第一指节指甲后皮肤微暗。诊察得知:十指颜色已正常;唯食指、中指、无名指的第一指节指甲后皮肤局部微暗,但已不发黑,似一个瘢痕创面愈后的色素沉着,外观无大碍。手感温暖。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缓。可知,经过四次诊治,疗效明显。指端紫绀并厥逆(冰冷)已消除。

方药:守上方,微调,续作调理并巩固疗效。

桑叶15g,白芍15g,郁金 15g,炒延胡索15g,制香附 15g,枳实 10g,石菖蒲 3g,台乌 12g,炒枣仁 15g,忍冬藤 15g,防风 15g,白芷 10g,藁本 10g,丹参 30,牡丹皮15g,生黄芪 15g,淮山药 20g,法半夏 10g,白鲜皮15g,皂角刺12g,浙贝母10g,玉竹 12g,生甘草 8g。再进4剂,视情调理。

一般常识而言,肢冷多寒;四肢末端(四末)紫绀并厥逆(冰冷),更多属阳虚而寒盛,热量不达四末。因此,多数医者会自然而然地用草乌、附子、干姜等温热之品补阳气、暖四末。

经笔者鉴别诊断,该病患者属于气机不畅、络阻不通之“四逆散证”类病证,而非阳虚肢厥之“四逆汤证”类病证。其病机关键为“气机郁滞、脉络不通、气血不活”。因此,对其治疗切不可用温热药驱寒温暖肢体。故,特别叮嘱其母女,不要受一般生活习惯和思维的影响,切不可自用、误用温热之品治之。

据其病因病机及诊断结论,以理气通络、调养气血、修肤护肤之法则,取四逆散之方意,打开郁结之气机,通络畅行经脉之气;加调养气血、化斑护肤之药,终获好效,指端紫绀并厥逆(冰冷)消除。

该病患,因气机郁滞、脉络不通、气血不活,指端失于温润而冰冷;日久,气机郁结、气血不活,则指端局部失养,肌肤发暗,甚则紫绀。肌肤失养,久则变黑、起皱,粗糙,伴少许渗出。

治疗时,在以四逆散之方义为主,加调养气血、化斑护肤之药而组方的过程中,加大加重理气通络之药,尤其重用枳实,以增强开郁结之气机、畅经脉之气运行的力量,故获效为著。

桑枝、桑叶、白芍、郁金、炒延胡索、制香附、枳实、石菖蒲、台乌理气通络;丹参、牡丹皮、生黄芪、桔梗、炙升麻、淮山药调养气血;防风、白芷、藁本、败酱草、芡实、白鲜皮、皂角刺修肤护肤;因其尚有烦躁、便稀软等,随症加减,辅以炒枣仁、忍冬藤、法半夏等药。

诊治过程中,尚有阶段性地出现咽痛、咳嗽、舌苔腻等症,再随症加减浙贝母、葶苈子、射干等药,以止咳嗽、涤痰湿、助通络。

猜你喜欢
指节指端起皱
基于特征模板的外指节纹特征提取方法
叫魂
深夜写作
侧围外板转角深拉伸起皱缺陷研究
SUV车型流水槽整形开裂起皱原因分析及对策
汽车侧围外板A柱起皱缺陷分析及处理方法
MEMS反射镜静电斥力致动单元建模
建模求解MEMS反射镜静电斥力致动器指端距离
MEMS致动器结构参数变化对致动器的影响
便携式手外骨骼康复装置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