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镇化下劳动力职业教育的思考

2011-02-21 18:55应中赋
职教论坛 2011年14期
关键词:江西省劳动力城镇化

□应中赋

对城镇化下劳动力职业教育的思考

□应中赋

城镇化是地区或国家文明的重要指标,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经之路。江西省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要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就必须顺应由农业走向工业这一历史大潮,并且要在这一大潮中有更大的作为,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实现江西省这一宏伟发展目标的重要因素。江西省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63%,如何将人口大省,转为人力资源大省,特别是如何将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成适合江西城镇化发展的劳动力资源,将是江西省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所以围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的职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未来发展,如何重新审视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的学校布局与管理,创出富有江西特色的职业培训模式将是江西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与教育模式

城镇化,是指农村的农民就地转变劳作方式,即从原来的地里的劳作,变为地上的劳作,或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并且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在这一进程中,势必也会产生农村人口居住地点的城镇化或向城镇迁移,以及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二、三产业的转移。

江西省历来是我国农业大省,在实施强省富民的战略中,努力加快我省城镇化的进程将是一项意义深远的伟大工程。中共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在全省城镇化工作会上提出了我省城镇化的总体目标:到2012年,力争城镇化率达到46%以上,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超过中部地区平均水平;初步构建结构合理、布局协调、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城镇化全面推进,而作为这一进程中出现的富余劳动力如何搞好他们的职业教育,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化发展,成为城市工业的劳动大军,这便是当前摆在社会和教育界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

一、要摸清农村劳动力资源与就业培训情况

以江西省2008年为例,全省年末总人口为4400.10万人,其中,男性2258.41万人,女性2141.69万人,城镇人口1819.88万人,乡村人口2580.22万人,15岁至64岁劳动人口3043.99万人,根据该省农业人口为63%的比例计,农村约有1902.71万劳动人口。而在15岁至23岁农村劳动人口中,除了较少部分继续升入高中就学外,他们有的在家务农,较多愿意在外地务工,且想融入城市生活的意愿大;而23岁以上特别是结婚后的青年民工,由于家还在农村,再加上城市生活成本高而仅仅是赚钱贴补家用;45岁以上的较多在农村,即使是在城镇务工,也都是做一些技术含量低的体力活。其务工所得也随着年龄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年青的消费主要是在城镇,年老的则是赚钱在农村消费。

农村富余劳动力特点还表现为年轻人多、知识水平不高、缺少工业技能,但渴望拥有技术。

由于社会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匀,现在农村的教育不仅存在教育投入少,而且教师也不安心在农村学校工作,教育质量较之于城镇有着很大的差别,现在有些稍有经济能力的农民宁愿把孩子放在离自己较远的城市求学,而不愿把孩子放在农村学校学习。所以,现在农村的教育多承担小学阶段的教育,初、高中阶段的学习都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在农村的中学也大多没有开其他技能方面的学习与培训课,而承担这方面工作的都是一些以营利为目的某某职业技术或专修等私立学校,而这些私立的学校大部分都在城市,不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近学习与培训,所以很多人一旦初(高)中毕业后面临企业的招工便身无一技,很难融入城镇化这一大潮。

二、调整学校布局、加强培训规范化管理适应城镇化发展

农村城镇化必然会引发农民脱离原来以土地为主的耕种为生的生活劳作方式,而对他们来说是面对一种全新的劳作方式,而且这种劳作方式有着更多的技术性。作为社会也有责任帮助他们转型,为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建设大军。所以在城镇化新形势下注重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规模效益,促使农村学校合理布局及管理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特别是由于生源渐少,江西省很多农村县(区、市)都进行过学校布局调整,但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人们更需要有合理的文化与技能兼顾的学校布局,以避免学校布局繁复调整造成的巨大浪费,提高有限教育投资的使用效率。

目前,在江西省的各乡镇基本上都有一所初中,较大的乡镇才有一所完中,如江西省的省会城市南昌所辖的南昌县乡镇的完中只有三所,其他则全部集中在县城,设在乡镇的中学生员情况各校也不一样,有的多,有的少,少的甚至影响到学校的生存意义。不仅如此,这些公办学校都是执行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任务,开设的课程都是国民教育系列的文化教育,没有另设职能技术训练课程,特别是农村中学,由于升学率低,他们在完成义务教育后,有大量的学生不能继续就读更高一级的学校,便成为富余劳动力大军的一员了。而为数不多的以县城为据点的县级职业高中也出现了一是因为就业困难,导致招生难以为继,二是无专业技术老师,学校难以生存而导致老师人心思走的情况。于是就出现了农村无职业教育,城镇职高无生员、无专职技术培训教师的现象,这些都是与我省城镇化建设不相符的。

为此,随着城镇化的步伐加快,我省的学校布局又到了必须重新审视的时候了。我们要着力于解决乡村教育布局与城镇化进程中凸显的问题,将中学布局调整纳入地区城镇化区域总体规划,同步进行,其具体做法是:以地区重点开发带、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带动中心镇和建制镇的学校布局调整,以统筹兼顾城(镇)乡、总体规划、协调发展,整合资源、便利群众、促进平衡,适度超前为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在学校布局时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即在城乡结合部、经济开发区,以及区域规划中将被纳入城镇化的地方依托原来学校进行增加职业培训布点,原来没有学校的,可以依托附近的大、中专学校专设职业培训机构。如江西省省会城市南昌市,很多大学都在近郊,都能完成相应的培训任务,如工程与机械制造、幼师护士、农林渔、食品加工、商贸等,学校都有专职教师来担负专业培养,所以,近郊就不必另外布点了。在教学的内容上,根据区域工业化特点,学校要在职业技术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方面进行大胆的新尝试,实现文化与技术学习两条腿走路,为农村学生融入到城镇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布点是部署,管理是落实。要抓好职业教育,管理十分重要,职业教育管理一要从思想收高度重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是城镇化过程中的社会职责,是教育应尽的义务,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二要切实抓好培训工作的管理。要把好培训教学点设置的入口关,撤消或合并那些无师资、无教育主管单位管理的培训中心,构建一个由劳动人事(人力资源部门)指导、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的职业培训体制;三要加大培训教育质量检查力度,实施以市场录用为标准的培训专业立废考核机制;四要建立一支机动灵活的职业技能培训教师队伍,积极在相关的企业中聘请业务骨干为专业课教师,使培训的内容有着更多的实用性。

三、劳动力就业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要突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教学模式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产业设专业,围绕需要育人才”的道路,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为此,学校要洞悉市场、果敢决策,在劳动力就业培养模式方面,主动融入社会主义现城镇化建设的大局之中。

江西省的经济发展要抓住两方面的机遇,一要承接沿海地区工业内地转移,如纺织、机械制造、电子电器制造等;二要发展体现自己地方经济特色的工业化,如食品加工、种植与养殖、光伏产业、矿产冶炼、旅游等;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都要围绕这些产业去琢磨、去酝酿。

(一)驻场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适合有自己上游产业的企业,如种植与养殖、旅游、食品加工等。学校可以与这类企业合作,开辟自己的教学实验区,让学生全程参与,提高他们的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他们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了无缝对接。

(二)订单培养模式。根据社会需求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学校要主动做好市场调研,积极与相关企业沟通,摸清企业对员工的技术要求和数量的要求,力争与企业签订员工供求合同,使受培训者能够学有所用,结业即就业。如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受天使集团委托,为其培养酒店管理人员,成立了酒店管理专业培训班,根据企业需要人数进行招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及授课内容,为企业培养熟练的、合格的酒店管理人才。

(三)联合办学模式。按照就业需求设置专业和配置资源,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和企业专业人才的优势,努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骨干专业品牌。近年来,江西省的一些学校都在尝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地合作的联合办学之路,如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与湖北美岛服装集团公司达成了多项校企合作的协议,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与广东省城市建设技校签订了校校合作协议,并与美的、创维等名优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这些都为人才培养的模式作了有益的尝试,且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构筑用工服务信息平台。根据江西省有些农民年龄偏大,身无长技,文化水平不高的实际,培训学校在对用工市场进行充分调研之后,要运用多种媒介将相关信息传达给他们,积极鼓励这一文化层次的农民选择一些投资成本不高、资金回收快的服务产业,如一些摊点服务行业。这样既可以尽最大限度地解决一些农村富余劳动人员,又可以便利群众生活。

在城市化过程中,搞好农民就业培训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农村富余劳动力现状出发,紧紧围绕市场的需求,切实抓好培训的质量,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一项社会责任,更是一个造福百姓的最好的民生工程。

[1]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Z].

[2]中共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在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Z].2010-1-13.

[3]城镇化视角下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7(03).

应中赋(1964-),男,江西南昌人,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文论与中国民俗文化。

G710

A

1001-7518(2011)14-0021-02

责任编辑 夏焕堂

猜你喜欢
江西省劳动力城镇化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模拟成真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家乡的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