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双循环”模式建设校外合作实习基地

2011-02-21 18:55□李
职教论坛 2011年14期
关键词:双循环基地音乐

□李 琦

利用“双循环”模式建设校外合作实习基地

□李 琦

提倡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是普通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以树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观念,确立实践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为契机,力求建立起以实践教学为基础,课程设计为补充,集中实践为重点的“双循环”实践教学环节的完整体系。

普通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双循环”模式;实习基地

一、前言

音乐教育是一门进行审美教育的具有较强艺术实践性的学科,单纯地强调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是不符合音乐专业师范教育原则的。文化艺术中心是现代文化与经济接轨的产物,作为新生代产业的代表,它正以开放的、专业的、学术的、更符合当代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冲击着纯粹的“校园”教育。据不完全统计,河北省各类音乐文化艺术学校近百家,与高校专职音乐教师及在校生合作办学的音乐文化艺术中心约占总体的70%,以高校寄居地为基地进行音乐教育实习基地培训的艺校占总比的5%左右。这种打破传统教学常规,积极寻求专业生存之道,既遵循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师范性与学术性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专业与文化并重的原则,又提高了师范生在校期间的教与学的能力,为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基础音乐教学奠定了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艺术和社会实践,对于促进高校音乐教育观适时而动,促使其“隐性课程”的建立,丰富教学织体、形成新的音乐教育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变“单一”为“多元”,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与实践性并重、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势在必行。

二、实习基地的建设

(一)“双循环”模式建立的必然性

推广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促进高师音乐教育实践性教学的多元化发展,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又一现代文化与产业相结合、知识与经济并举的“双赢”模式。“实践”与“实习”的结合是将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是与社会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实习基地是师范教育教学的社会课堂,是实施“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人才培养“双循环模式”的场所与保障。

普通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只依靠学校是不行的,更需要社会的支持,学校培养的学生最终是要面向社会的,为了培养更多应用型的专业人才,需要学校主动与社会接轨,为学生造就适宜的实践环境和机会,例如创建实践基地等形式,保持建立广泛、稳定的社会联系。

提倡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是普通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1]。大部分高校实践教学只局限在校内或指定的中小学校,其教学实践内容在集体课中均体现为单一、呆板,教学对象出现的问题也只能表面化解决,而并非能“各个击破”。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恰恰能解决这一问题,实现教学内容具体化,施教客体主体化,教学问题多样化等。如何通过与相关文化产业链接,利用社会资源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加大呼吁的力度,积极寻求实施举措显得尤为重要。

(二)构建“双循环”模式实习基地的实施办法

1.科学地制定建设规划。为适应实习基地建设要求,需建立健全高校艺术学院实习基地建设的管理规定,确保实习基地建设的顺利开展。各教研室要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专业特点,制定实习基地建设规划,明确实习基地建设的目标、内容、进程,同时确定具体的实习基地建设负责人,组织力量,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2.完善实习基地的实践课程设置[2]。文化艺术中心作为高师院校实习基地之一,其主要实践课程设置主要以器乐、声乐、舞蹈、音乐素养为主,对于中小学音乐集体课方面尚需完善。因此,均衡课程设置,突出专业教学特色,是完成教学实践任务的重心。

3.加强实习基地硬件配套设施的建设(如多媒体教室、电钢教室以及数字图书馆等)。

4.建立实习基地的评估考核制度。艺术学院定期倾听实习基地的意见,不断总结和交流实习基地建设的经验,积极听取学生家长及实习指导教师对于实习学生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反馈意见,通过量化计分的形式,对每位学生进行实习评估考核,保障“双循环”教学模式的顺利展开。以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更加完备的实习基地运作细则,打造品牌,发挥优势,满足学院人才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需要,将实习基地构建成资源共享辐射平台。

5.设立实习实践专项资金。

(三)现有“双循环”模式实习基地示例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坐落于海滨城市秦皇岛,2008年该校艺术学院与秦皇岛市利通文化艺术中心合作,成立了音乐教育实习基地,通过“双循环”模式的教学实践,社会反馈信息良好,为学生择业创造了机缘。

1.实习基地现有设置。利通文化艺术中心是以高校音乐教师为主要师资力量的民办艺术学校,具有中高级任职资格的教师16人,初级职称10人,设有器乐、声乐、舞蹈、音乐素养等专业,琴房16间,电钢教室1间,器乐综合教室4间,舞蹈教室1间,幼儿亲子音乐教室1间。

2.实习基地实施“双循环”模式现状。自2008年开始,该艺术中心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在校生提供了音乐教育所有涵盖专业的实习及工作岗位。音教在校生教学实践主要以教授音乐素养课、电钢课、舞蹈课等集体课程为主;钢琴、小提琴、古筝、小号、萨克斯等器乐课主要以“一对一”形式的专业小课为主。

(1)实践课—钢琴。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器乐教研室在每学期教学实践周积极组织不同年级的在校生观摩该院专业教师的公开课,并以学院领导、听课学生随堂共同打分的形式对主讲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民主测评,其评议结果在教务通告栏予以公示。这种实践课反馈形式激发了教师的学习意识,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了教研课程的改革进程,为学生树立正确教学教法理论观念以及多视角换位思考意识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其次,在实习基地开展教学实践过程中,钢琴课采取以钢琴专业学生授课为主,教师督导为辅,初学琴童为施教对象的实践形式。课前,首先由任课教师介绍施教对象的具体情况(琴龄、弹奏程度、技术优缺点、性格特点),再与实习生共同研究制定具体教学计划及教学方案。在施教过程中,实习生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具有个体差异的琴童,必须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琴童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吸引其注意力(例如用律动教学法教授节奏与节拍;用多媒体音频、视频及动画进行视听观摩);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充分调动其手指的运动潜能;以信心和耐心帮助琴童克服弹奏技巧上的问题,力求在师生共同的配合中、“教”、“学”意识不断的磨合中积累教学经验,实现从单纯的模仿教学到自主教学的转型,进而达到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再次,在短期的实习期结束后,学院及时地调整教学实践思路,进行教学环节的检查。挑选成绩优异的学员回校进行授课示范,同时邀请专业教师进行点评,及时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力争在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中激励学生个体进步,以达到促进全体学生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再实践”提供更为扎实、合理的实践理论基础。

最后,以“理论、实践、再理论”的技能训练环节为基础,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依托实习基地平台,再次使实习学员回归实践岗位,继续丰富教学阅历,完善教学技能,为学生创造“双循环模式”的实践舞台。

(2)工学结合情况。在“双循环”模式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校外实习基地系社会文化产业,其运行模式直接与社会经济接轨,因此学院秉承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为实习学生提供“订单式”教育的工学合作实践模式,建立起长期的用人机制,并且对于学生课时实行记薪式有偿补助。从现阶段实施情况调查结果看,90%的学生对于工学结合的教学实习持赞同观点,并且认为这是学生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初体验,此举能够直接缓解供养大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更有利于学院培养双师型人才的岗位能力和责任感。

(3)科研情况。高等师范院校是育人的专门机构,更是科学研究是的据原地。近观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21年(1989-2010)的科研立项与教学改革成果,足可以证明科学研究是强健学科建设、提高教师资质、推动高校音乐教育事业稳步前行的动力之源。

2008-2010年,在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中,“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2008)、“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教学模式研究”(2010)作为科研课题出现[3]。目前,在“双循环”模式实践教学的影响下,学院教师在音乐教学改革以及建设社会化教学实习基地领域已开始做了一些研究工作,如“音乐艺术教育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关于高等师范音乐科系教育教学的思考”、“普通高师院校钢琴教学中以就业方向为指导的探索与研究”、“关于创新高地人才创新实验区”等。

(4)区域经济的科教服务情况。艺术学院多年来以坚持面向地方,科教服务于基层为教学理念,通过建立“双循环”模式的校外实习基地,增强与地方的联系,支持区域基础教育建设。平均每年为实习基地所在地——秦皇岛市海港区培训百余名艺术学员,学员在国家各级等级考试中以98%的成绩通过。组织学生们深入社区举办公益演出10余场,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一至两次,如义务为社会福利院的残障儿童服务、随实习基地所在单位下乡慰问演出,零距离地体验群众社会文化生活。

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高师院校对地方经济建设的贡献率,增进了学校与社会文化的交融,更为地方基础教育普及、社区文化建设起到推动的作用。

三、实习基地建设展望[4]

通过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树立起工作、实践学习、科学研究三位于一体的新时代高师音乐教育实践体系。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应遵循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理论观念,确立实践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鼓励学生参加与教学实践活动、承担实践课程设计任务,参与教学实践环节的科研课题研究,从而建立起以实践教学为基础,课程设计为补充,集中实践为重点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完整体系。把音乐教育各专业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有利于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职业能力、岗位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够快速适应需求和技术发展步伐,符合音乐专业教学规律,实现一套相对规范、完整、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和实际教学水平以及创新能力,进而达到深化河北省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目的,使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积极为学生创造就业空间,拓宽就业渠道。依托实习基地这一平台,为河北省社会发展培养基础性复合型教学人才、高技能专门人才,也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区域经济的科教服务,人民文化生活的丰富改善做出重要的贡献。

[1]俞渝滋,张援.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刘沛.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问题[J].中国音乐,1997(1).

[3]王章华,王林,龚兴雷.校企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J].职业教育研究,2008.

[4]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李琦(1979-),女,河北秦皇岛人,音乐学硕士,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钢琴艺术演奏与教学。

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高师音乐教育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探索与研究”(编号:HB10UYS076)成果之一。

G710

B

1001-7518(2011)14-0059-02

责任编辑 夏焕堂

猜你喜欢
双循环基地音乐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我的基地我的连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