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2011-02-21 18:55□王
职教论坛 2011年14期
关键词:育人政治环境

□王 琴

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王 琴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够启发人们的思维、激励人们的情感、调动人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以通过潜移默化、不断渗透、日积月累,使人们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因此,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重视外环境的优化和内环境的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素质是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规定:各类型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有不断追求新知识,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尽管各种类型的人才有其他不同的素质要求,但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有共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是在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经验和新形势下发展创新的基础上,制定的战略指导性文件,它表明了中央对意识形态领域形势的深刻了解和高度重视。

一、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当人们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而努力时,往往主要将目光聚焦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的研究上,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重视不够,甚至忽略。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只讲主观努力,不讲外部条件,就忽略了一个基本规律: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是有条件的。[1]离开了一定的条件,一定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因此,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例外。

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重视环境对教育的作用并非自今日开始,我国古代教育家很早就注意到环境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方面有重要意义,墨子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后天变坏是被外界物欲所引诱的结果,历史上还流传着“孟母三迁”的故事。荀子用“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环境对人的气质个性的重要影响。所以,荀子主张“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求中正也”。[2]这些都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和同化作用。

我们重视环境对教育的作用,并非等于肯定“环境决定论”。所谓“环境决定论”是孤立地、片面地强调环境的作用,认为人的一切能力的差异都是环境造成的,从而夸大环境的作用,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它是与马克思主义相违背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告诉我们,对于环境的教育作用,既不能夸大,也不能否定,而应实事求是地分析和估价。

二、良好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良好的环境具有感召力

良好的环境既是一种有形的、也是一种无形的感召力,它能陶冶人们的情操,使人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受到影响和教育,所以说,良好的环境是一种力,这就是吸引力、感染力和感召力。

人们的生活环境不同,受到的感召力量和影响也不一样,其性格、气质、修养也有区别。我们知道,开放的大中城市,与外界各种交流频繁,信息来源广,流通快,教育事业发达,文化生活丰富。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青年,大都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视野开阔,善于交流,进取心强。而在封闭程度大的山区,与外界接触困难,信息交流少,教育和文化不发达。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青年,大都思想不够活跃,思维较慢,视野狭窄,不善言语,比较拘谨。以上所说两个不同地区的青年之所以在性格、气质、修养上有区别,无不与他们生活的环境有关。

(二)良好的环境具有促进力

根据工业心理学的研究,智力作业的最适宜温度是 13℃—15℃,而40℃以上,5℃以下,作业的质量都呈现显著恶化。[3]这说明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一种促进力。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样具有这种作用,也是一种促进力。人的思想品德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的产物。人们认识事物,一般都是经过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做多次反复作用,经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和大脑,最后形成思想、品德、信念、行为和习惯。由此可见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和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良好的环境具有约束力

良好的环境是一种无声的命令,又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对于控制人们的不良行为和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具有很大的约束作用。当你步入富丽堂皇、整洁美观、舒适安静的宾馆,此时此地的环境自然约束你不能随地吐痰,不能乱丢果皮纸屑,不能高声喧哗。当你漫步在如画似锦、百花盛开的公园,当你看到“请勿攀折花木”的标语牌,此时此地的环境同样起着约束作用。这种约束力量能促进正气上升,促进人们奋发进取,又可以约束、限制一些人的言行,促进和教育那些有错误言行的人醒悟,我们常常听说有的人不得不屈服于环境的压力而放弃初衷,这恰恰就是环境的约束力所发挥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能够启发人们的思维、激励人们的情感、调动人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以通过潜移默化、不断渗透、日积月累,由量变到质变,使人们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唐代诗人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写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4]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用的写照。实际上,大家在实践中,越来越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殊重要性,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具有现实重要意义和实践意义的。

三、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外环境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在一定社会培养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品德的人,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决定教育的本质特征,代表学校所属的社会制度的要求,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5]也就是说,学校教育服从、服务于一定的社会需要,它的性质和功能的发挥,由一定社会制度所决定,受相应的社会大环境所制约。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还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进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定型。在这样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进程中,种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矛盾冲突,必然要反映到教育领域中,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的广泛、深刻的变化,也必然要反映到高等职业院校里。社会变革引起的种种变化,有与学校教育方向和要求一致的方面,也有不一致的方面。这就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种种困扰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还有种种来自社会的干扰,如理论的混乱、舆论的某些误导,甚至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等。因此,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摆脱所处的外部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一)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以至整个人生的影响是最根本的[6]

首先,人们都是在社会大环境中生活、成长,处在学校教育阶段的青年学生也不例外。从学生来讲,必然也必须在社会中经风雨、见世面,不可能脱离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从学校教育来讲,应该是开放性的,不应该是封闭的,封闭的教育只能是失败的教育。

其次,尽管学生是处于学校教育阶段,但其政治、思想、品德的成长,从根本上是根植于社会大环境,根植于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大学生在学校接受熏陶,对其成长和人生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只能是走向社会的准备,而且只是成长过程中受到的教育和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不能取代社会环境、社会导向和社会生活体验的影响和制约。

第三,学生结束学校教育阶段,终究要投身社会,自立于社会,人生的绝大部分是在社会生活中。或者是拼搏、开拓,成就事业,贡献社会;或者是苟且偷安、消磨人生,甚至蜕化变质。人生道路并不完全取决于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及导向对一代又一代青年学生人生走向的挑战和考验是严峻的,也是决定性的。严格地说,学校并不能直接造就人才,只能为造就人才打下一个较好的素质基础。真正的成才只有进入社会实践,经过筛选、磨练造就出来。

(二)社会大环境的优化,主要靠政府行为和社会动员

社会环境不可能净化,但优化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社会大环境的优化,主要靠政府行为和社会动员,这是无疑的。正因为如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近年来,中央做出了重要部署,政府的主管部门也采取了许多实际措施,治理社会大环境、改善舆论传媒状况、倡导良好社会风尚、整治贪污腐败现象、加强法制建设、整顿社会秩序、强化治安管理等,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当然,从学校担负的培育“四有”新人的重任要求,从营造对学校教育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来衡量,我们仍然期待着取得更大的进展。社会大环境发展的形势,是值得我们密切关注和深入考查研究的。对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缺乏深刻的了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就难以避免脱离实际,难以收到好的效果。

四、要加强学校内部环境的建设

无视外部环境的作用或忽视内部环境的建设,都是背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也是不符合学校教育的客观规律,因为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之一。[7]因此,我们在重视学校外部环境优化的同时,更要加强学校内部环境的建设。

(一)学校教育的重要意义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它特定的育人环境。将学生聚集在学校就是要在有利于青年学生成长的育人环境中,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对学生进行启迪、诱导,使学生具备高于社会一般水平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为他们能够成为对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校教育是青年学生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更是科学世界观、正确人生观和良好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阶段。毫无疑问,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启迪、诱导作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在同样的社会大环境中,人们品德的形成、人生道路的选择、社会作用的发挥等差异,与所受教育者有密切关系。几年大学教育在每个学生心灵深处都会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它是每个人的人生中十分宝贵的历程,对每个人的人生道路走向所具有的潜在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8]

(二)有利的学校内部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营造有利的学校内环境,对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思想政治教育来讲,离开了一定的条件,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针、目标、要求、内容、方法是难以实施和取得良好效果的。可以说,内部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赖以发挥的决定性条件,更何况良好的学校内部环境本身具有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重要育人功能。学校育人环境包括校风、学风、校容、校纪、校内舆论导向、教师为人师表、校内道德风尚、生活情趣、文化娱乐品位等,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必要的阵地、设施和现代化手段等物质环境。

(三)育人环境建设应成为学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内部环境的建设,关系到学生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两方面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将一个什么样的高等职业院校带进21世纪。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成为整个学校的任务,成为整个学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9]一些学校的实践证明,校内育人环境的营造和优化是能够做到的,它已经成为学校之间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学生素质差距的重要标志。可以说,忽视学校育人环境建设,甚至否定学校育人环境的重要性,学校教育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不仅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难以有效地发挥,就是良好的学风、校风,以至正常的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也难以形成和维系。因此,近几年来校园文[10]化建设受到广泛的关注,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总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重视优化外部环境,又要加强营造内部环境,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从而改变固有的单一依靠一支队伍言传身教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把环境育人与专门队伍的言传身教结合起来,对于开创适应新世纪要求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局面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1][5][6][7][8][9]徐文良.难忘是历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回顾与思考[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10.

[2][3][4][10]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王琴(1970-)女,安徽蚌埠人,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G710

A

1001-7518(2011)14-0066-02

责任编辑 谢荣国

猜你喜欢
育人政治环境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