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红绿彩瓷塑艺术的民俗性体现

2011-03-06 05:23李晓宇冯冕
中国陶瓷工业 2011年3期
关键词:红绿磁州窑金代

李晓宇 冯冕

(1.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1;2.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1)

0引言

金代,是我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游牧民族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对汉民族的先进文化进行了残酷的冲击和践踏,使得在宋代遍地开花的北方瓷窑骤然衰落。随着民族融合,以及生产力的恢复,金代统治者在北方瓷业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陶瓷品种。其中以磁州窑系生产的红绿彩瓷为代表,体现了金代的陶瓷工艺水平和文化特征,反映了金人统治时期北方瓷窑的大体风貌。它不仅折射了当时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宗教信仰等民俗活动中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创造,而且与女真族的审美情趣相吻合。在题材风格上更趋于生活化和世俗化。

1 红绿彩瓷器简介

磁州窑承袭了南北方瓷窑的特点,不仅烧瓷品种繁多,而且装饰技法也极为丰富,除了刻、剔、划、画之外,还有白釉绿彩、白釉酱斑、珍珠地划花等多种技法。其中,以釉下黑彩彩绘瓷的艺术成就为高。而红绿彩瓷器则是在这些创作技法基础上发展并创新出的另一种装饰手法。其工艺是:先将坯体施白釉高温烧成白瓷,然后在白瓷上以红绿黄黑等诸彩加以绘饰,再入低温窑二次烧成。红绿彩的出现要滞后于釉下黑彩彩绘瓷器。关于其烧制时间,尽管学界仍存争议,但目前被普遍认可和采纳的观点是:红绿彩瓷的创烧和发展繁荣都在金代,入元之后仍然烧造,元以后为其衰退期①秦大树,马忠理.《论红绿彩瓷器》.《文物》.1997年10期。尽管起步较晚,但无论从其工艺特征还是艺术成就上来讲,红绿彩瓷一经产生就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显然这与北宋磁州窑精湛的制瓷根基是分不开的。不过,红绿彩瓷塑无论从造型还是装饰上都表现出浓厚的世俗化特点。

2 红绿彩瓷塑的造型特征

金代红绿彩瓷塑作品虽没有曹衣出水的风致和吴带当风的韵味,但情态动作却反映了宋金之际个性化、世俗化的风尚。红绿彩瓷塑主要包括人物和动物两大类。人物类瓷塑有佛教神仙、道教神、仕女童子等。如“刘伶醉酒”像(图1),人物上身靠在鼓墩上,作交袖状,头戴软脚幞头,全身侧卧,俨然一副飘飘然的醉酒模样。刘伶是西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他嗜酒如命,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对传统“礼法”表示蔑视。而此像把人物的纵酒放诞之情趣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如“手指白云弥勒”像(图2),其面部肌肉的塑造既夸张又传神,通过宽阔的鼻翼、深陷的酒窝以及圆滚的下巴越发的衬托出那张笑口的可爱。磁州窑工匠将广泛流传于民间的素材以瓷塑的方式表达出来,体现出其对世俗生活的深切感悟。

图1 刘伶醉酒像Fig.1 Drunken Liu Ling

另外,在红绿彩瓷的人物塑像中,乐伎、舞蹈俑的数量亦为数不少。这不仅反映出女真人喜歌善舞的特点,亦有可能是女真族婚嫁习俗的一种体现。《三朝北盟会编》云:“其婚嫁,富者则以牛马为币,贫者则女年及笄行歌于途,其歌也乃自序家事、妇工容色以申求侣之意,听者有未娶欲纳之者即携而归之。”又言:“其乐则惟鼓笛,其歌则有鹧鸪之曲,但高下长短鹧鸪二曲而已。”②脱脱等.《金史》卷八·世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7月可见女真族人人喜好歌舞,即使婚姻这样的大事也以音乐的方式来表达。这从出土的红绿彩瓷人物俑中亦不难发现(图3a、3b)。这两件俑造型、装饰相类似。其手执乐器一个类似板胡,另一个好像马头琴。二人皆眉头高耸,笑容可掬,神态自若,俨然一幅生活画面的再现。

图2 手指白云弥勒像Fig.2 Maitreya Buddha

图3 乐伎俑Fig.3 Musicians

图4 昆仑奴控狮子座像Fig.4 Negrito slave tam ing a lion

图5 胡人骑马俑Fig.5 Nomadic horseman

图6 犀牛望月Fig.6 Rhinoceros

图7 蛇蝎相斗Fig.7 Snake and scorpion

图8 童子戏假山Fig.8 Playfulkids in rock garden

图9 寒山拾得像Fig.9 Hanshan and Shide

图10 云肩Fig.10 Cloud shaw l

图11栎发Fig.11 Plaited hair

红绿彩瓷中的动物类塑像包括马、牛、虎、狗、鹿等。其共同特征是刻画生动、以形传神。如“昆仑奴控狮子座”像(图4),狮头向左下方倾斜,双目圆瞪,狮口大张,四肢强劲有力而富于动感。此外还有胡人骑马俑(图5)、犀牛望月(图6)、蛇蝎相斗(图7)等形象。“牛”、“马”是农耕经济中常见的动物,并广泛应用于古代雕塑艺术中。以规模浩大、气势磅礴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和庄重威严的汉代陵墓石雕为出色。民间的雕塑小品也常以此类动物为对象。“鹿”与“禄”同音,寓意“官禄”或“俸禄”,“蛇”又称“小龙”,象征着飞黄腾达,二者皆有吉祥寓意。因此,红绿彩瓷塑当中大量的动物题材体现出民间艺术的审美风尚。

3 红绿彩瓷器的装饰特点

在色彩的运用上,红绿彩瓷主要使用红彩和绿彩,有些器物上还使用了少量的黄彩和黑彩。相较于宋瓷所体现出的谨慎而柔和的色调,红绿彩瓷更加豪放和自由。

以雕塑人物像为例,彩绘人像中,人物衣服的主色调一般以红彩勾勒,衣服的边饰和后背以绿彩调配,黄彩用于表现内衣和服饰上的花卉,黑彩则用于表现人物的发髻、眼眉以及勾勒服饰的丝绦、褶皱、鞋靴和人物手拿物件的轮廓线条。之所以出现以红、绿二色为主,是因为:从工艺上看,红彩主要是以铁作呈色剂的矾红,这种低温红彩具有颜色鲜艳、呈色稳定、附着性强、易于在釉上描绘的特点。绿彩的着色元素为铜,这类彩料很早就已成熟地用在唐三彩、宋三彩之上,它主要填涂于红彩勾勒的轮廓之内,与红彩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讲,红色是最能吸引注意的色彩。老百姓的窗框、门框等需要勾勒轮廓的部分多用红色来装饰,象征着富贵与吉祥,它本身传递出来的奔放和热情,在世世代代中国老百姓心中拥有不可替代的主导位置。绿色,是大自然的代表色,象征了希望,呈现着勃勃的生机,也是最能让人释放压力的颜色之一。红与绿的搭配能够给人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正所谓“红绿相间”、“绿肥红瘦”、“红绿相映”。红与绿正是色相对比中最为基本、对比最为强烈、最为普遍而又最富有中国民间装饰色彩的一种。因此,“画红点绿”便成了民间装饰审美文化的一种鲜明而又普遍的审美形态,极其巧妙地运用了“对比”与“和谐”的法则,使所绘之物洋溢出华美富丽之感。因此这两种颜色在红绿彩瓷上使用最多。

图12 尖角帽Fig.12 Peaked cap

图13 皮靴Fig.13 Leather boots

黄色在红绿彩瓷中的使用面积虽不多,而频率却很高。笔者认为:这不仅是由于黄色可以填补装饰,使色彩内容更加丰富,而且与金人的民族习俗也有一定关系。金人笃信万物有灵,他们最崇敬的就是天神,且有拜日月之习俗。史称“小尧舜”的金世宗完颜雍虽深受汉文化影响,但又深深留恋女真旧俗,故拜日之俗在入关之后仍然延续。《金史》卷二十九载:“朝日玉用青璧,夕日用白璧。币皆如玉之色。”又言“其亲行朝日,金初用本国礼。天会四年正月,始朝于乾元殿,而后受贺。天眷二年,定朔望朝日仪……十五年,言事者谓今正旦并万春节,宜会有司定拜日之礼……十八年,上拜日于仁政殿,始行东向之礼。”③脱脱等.《金史》卷二十九·礼.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7月对日月二神的崇拜令金人对太阳、月亮折射出的黄色有着特殊的偏爱。著名学者郭学雷先生曾对女真族尚黄的传统进行过详细的研究和考证。④深圳博物馆.《中国红绿彩瓷器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稿》.深圳博物馆.2010年1月这里不再赘述。

从红绿彩瓷塑的题材上看,大量带有民俗语义的题材出现,以婴戏及释道内容的主题为多。婴戏是磁州窑制品中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不仅是红绿彩瓷塑作品,其它类的磁州窑系产品如白地黑花枕也出现了大量的婴戏纹,主要表现儿童生活中娱乐、嬉戏的场景。如童子戏假山塑像:两童子一立一坐,站立的童子头歪向一边,甚为调皮与可爱(图8)。体现释道文化的则有“和合二仙”--寒山拾得像(图9)。二人束发笑面,搂肩搭背,其一为遍体红衣,另一个则浑身着绿裳。不仅在色彩上形成鲜明对比,而且神态生动,体现其亲逾兄弟之情。除此之外,工匠们还刻塑出十分形象鲜明的女真人形象。《三朝北盟会编》载:“其衣布好白衣,短巾左衽,妇人辫发盘髻,男子辫发垂后,耳垂金环留脑后,发以色丝系之。”⑤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上册)》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0月第一版《大金国志》亦云:“金俗好衣白,辫发垂肩,与契丹异,垂金环,留颅后发,系以色丝。”⑥宇文懋昭.《大金国志》卷三十九·男女冠服.商务印书馆.1936年3月红绿彩瓷塑人物中的云肩(图10)、栎发(图11)、尖角帽(图12)、皮靴(图13)等特征恰恰印证了文献记载。

4 结论

红绿彩是我国金代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瓷器装饰艺术。它代表了当时制瓷工艺的先进水平,艺术成就非凡。无论在造型还是施彩上,它都体现出金代世俗生活的独特风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1深圳博物馆.中国红绿彩瓷器资料汇编及索引.深圳博物馆,2010

2深圳博物馆.中国红绿彩瓷器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稿.深圳博物馆,2010

3蔡子谔,侯志刚.磁州窑造型艺术与民俗文化.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

4王可宾.女真国俗.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

5陶晋生.女真史论.台北:台北食货出版社,1981

6三上次男.金代女真研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猜你喜欢
红绿磁州窑金代
夏义兵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5)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4)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2)
金代张楠墓志考释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1)
初春
河南红绿辣椒种业有限公司
金代吏员服饰浅探
对金代提点刑狱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