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探究

2011-03-18 06:52田梅梅
图书馆研究 2011年5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馆员个性化

田梅梅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420)

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各高校加大了学科建设的力度。学科建设已成为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是高校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措施。高校在推进学科建设的过程中,离不开其他工作部门的大力配合和支持。高校图书馆发挥其传递情报的职能,面向教师开展学科化信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服务价值的一种体现。近几年,国内一些高校图书馆积极探索学科化服务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服务效果。因此,总结和分析一些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成功经验,对于今后高校图书馆更深入地开展学科化服务,意义重大。

1 学科化服务的概念

学科化服务是图书馆面向某一特定学科,以学科馆员为核心,通过学科信息存取和学科情报分析来满足用户在学科活动中的信息需求,并帮助用户提升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的一种专业化服务。从这一概念分析可知,学科服务的执行者是学科馆员,提供的服务是与用户学科活动有关的学科知识服务。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是高校学科馆员利用馆藏文献为高校用户提供的有针对性的、深层次的学科知识服务,是一种主动服务、学科专业服务、信息增值服务。学科化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科信息收集整理、信息需求分析、宣传培训、信息推送、信息咨询、信息跟踪与反馈等。

2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构成要素

2.1 学科馆员

学科馆员制度起源于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1981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推出跟踪服务。随后,在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部分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也推行了这种模式,并受到了读者的欢迎。1998年,清华大学率先实施学科馆员制度后,国内其他高校图书馆纷纷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是指图书馆设专人与某一个院系或学科专业作为对口单位建立联系,在院系、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相互沟通,为用户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收集、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学科馆员是具有某种学科背景同时受过图书情报专业训练,向特定学科领域的用户提供深层次、个性化信息获取与利用服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他们既要具有某专业的学科知识背景又要精通图书馆业务,通过学科化知识智能服务平台向高校师生提供集成的、全面的知识服务。

2.2 智能化服务平台

智能化服务平台是学科馆员联系用户的重要媒介。学科馆员通过智能化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学科化服务,用户通过智能化服务平台享受学科知识服务。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推出、用户教育与培训的开展都需要智能化的服务平台作支撑。此平台的建立、维护和发展需要依托先进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对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和维护。

2.3 学科信息资源库

学科信息资源库是学科馆员开展学科化服务的资源基础。学科信息资源库包括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两部分。实体馆藏包括纸质文献、电子出版物等,虚拟馆藏包括网络数据库、网络信息资源等。针对学科化服务,高校图书馆重点要构建学科知识库。学科知识库是将各种信息资源进行组织,从而将信息转化为学科知识,为用户提供利用的数据库。学科知识库是对学科知识进行管理,以便于知识的产生、获取和重新利用。学科知识库中的知识既包括学科馆员在解决知识服务用户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搜寻到的显性知识,也包括学科馆员运用自身的隐性知识、结合从信息资源库中获取的显性知识所形成的,能够解决用户特定问题的新的知识成果。如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不但参与了CALIS导航库和专题特色资源库的建设,而且承担了中外文期刊数据库联合目录、联盟图书馆联合平台建设及其他特色资源联合建设,先后建成了数十个数据库与学科服务平台。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管理专题资源库、管理案例全文库、期刊评价与投稿指南以及机械与汽车、轻工与食品、化学与化工、土木与交通等多个学科服务平台,为学科服务的开展夯实了资源基础。

3 高校图书馆推行学科化服务的策略

3.1 深入分析学科用户需求

在网络环境下,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因此,图书馆要面向教师推出学科化知识服务,首先必须分析用户的需求特点,根据用户的知识服务范围,为其提供针对性强的学科知识。如清华大学图书馆通过调查问卷、设立馆长接待日、建立网上交流平台等形式,学科馆员参加院系活动、举办特色书展、利用RSS手机短信等广泛征集用户需求意见,收集用户需求,为他们提供参考书目。又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建立的基地定期服务点,学科服务团队赴学院上门服务,与读者零距离接触,征求学科资源意见,现场答疑解惑、开展文献查询辅导等。主动与用户沟通,真心了解用户需求,学科化服务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3.2 开展学科信息素养教育

高校学生是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另一重点对象,要面向学生推广学科化信息服务,必须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尝试开展“嵌入课程式信息素养教育”活动,学科馆员分别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到各学院专业课程和一般课程中。学科馆员通过多种途径与任课教师沟通,授课前做好教学设计,认真分析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和需求特征,讲课紧扣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以学生作业作为检索案例。嵌入的时机选择在学生完成一次作业的时候介入。同时在征得任课教师同意的情况下,邀请院系教师观摩。又如清华大学图书馆与师生、数据库商合作互动加强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根据读者实际需求开办各类讲座,为院系开展基于学科的专题讲座、制作网络教程录制视频讲座等。用户信息素养教育的提高,为学科化服务的推广打开了方便之门。

3.3 加强学科资源建设

学科资源是用户获取学科知识的生命线。高校图书馆要根据学科建设要求,加强学科资源建设。第一,应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学科建设目标,制定学科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案,按照学科组织资源,尽可能全面收集与学科相关的信息资料。第二,应主动与师生联系,让师生享有文献资源选择权。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提出了“文献购置三一模式”,即文献资源1/3由学科团队采购,1/3由师生推荐,1/3由采购专家推荐。清华大学图书馆与师生互动,与院系和书商合作参与外文图书采选。第三,学科馆员要对馆藏学科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对比、归纳,形成学科文献评价、综述等二、三次文献。另外,学科馆员要利用各种搜索工具,收集网络信息资源,并按学科进行分类整合,提供专业信息导航服务。

3.4 提供个性化学科知识服务

个性化学科知识服务是能够满足用户的个体学科知识需求的一种服务,即根据用户提出的明确要求,提供学科知识服务。个性化学科知识服务主要包括个性化推荐、个性化检索、个性化网站等服务模式。个性化推送服务是学科馆员利用现代技术挖掘网上信息资源,为用户动态地提供时效性、针对性强的有价值网络资源,让用户及时了解和得到相关专业领域的学术信息;个性化检索是利用用户的信息对提问式或者检索结果进行修改或者过滤,根据用户的需求特点检索其所需的学科知识;个性化网站是指个人可以定制的图书馆网站,如My Library (我的图书馆)系统等。My Library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要,通过Web页面以个人用户的形式收集和整理其所关注领域的数字资源和相关链接,并就最近最新的信息给出指示,还可对个人行为进行分析,推送有用的信息。复旦大学图书馆通过建设特定课程网站,按照教师需求整理各种资源,并提供网络学习资源的链接和检索,为课程学院提供访问权限;北京大学图书馆充分利用学校的人力资源优势,提供横向的跨院系/跨学科的服务,与学校其他团体建立合作关系,面向项目、重点实验室或大型课题进行学科服务;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以材料学院为试点进行科研信息分析,为学院提供全面翔实的学科统计数据。这些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不同形式的学科化服务有力地支持了学校的学科建设。

4 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顺利开展,馆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关键,学校其他部门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是保证。当然,高校图书馆在推行学科化服务的同时,更需要高素质的学科馆员服务团队的积极努力和无私奉献。学科馆员是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的核心力量,高校图书馆应重视对学科馆员的培养,鼓励学科馆员主动开展专业化、个性化、特色化的学科服务。

学科化服务是一种创新知识的精品服务,是今后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方式、方法以及服务内容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深入。在先进服务理念的影响下和现代技术的支撑下,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模式会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关注,有力地促进了学科建设。

[1]王群,江淇.浅论大学图书馆学科化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5):86-88.

[2]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自建特色资源 [EB/OL].[2011-06-22].http://202.38.232.84/eresources/featuredresources.php#.

[3]苗岭,朱江,郑颖.面向学科化服务的学科资源建设[J].现代情报,2009(1):46-48.

[4]刘琳琳,洪跃.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创新发展实践研究[J].图书馆界,2011(1):81-82.

[5]李大林.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探讨[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9(1):45-46,53.

[6]王丽华.论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与学科馆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5):25-26.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馆员个性化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品读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勘误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门户语义服务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