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浅议

2011-03-18 09:45华锡兰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文课程大学

华锡兰

(天津青年职业学院,天津市 300191)

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浅议

华锡兰

(天津青年职业学院,天津市 300191)

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可以涵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促使大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但当前在大学中此课程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战略远景出发,从促进大学生在大学阶段进一步获取民族精神着眼,应该积极推进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

大学语文课程;学科改革;实用主义

2007年 3月,教育部高教司下发《关于转发〈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的通知》之后,不少知名高校都表示将大学语文列为必修课。但是如何更好地开展大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如何让学生认识语文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与思考。

一、大学语文改革的必要性

新时期以来,实施大学人文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很多大学开始对大学语文教学进行理论思考与实践的尝试。

(一)人文科学本身的非物质功利性的特性呼吁大学语文课程改革

由于现实的需要,大学教学中普遍存在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挤压,高等教育中往往更关注工具理性的培养,强调专业技能的获取,目的是为了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在高校大学语文这门看似和专业技能获取无关的学科即被忽视。大学语文是传播价值理性的主要载体,当学生从中学进入高等学校后,对大学语文的漠视,这使得学生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忽视了个人在思想情操、道德教育、人生目标上的追求。造成了大学生思想空虚、价值观念浮躁,这些现象已经在高校学生尤其毕业生中显现出来。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进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

(二)世俗的大众文化对高校语文的冲击,需要大学语文担负起振兴民族文化的重任

近年来,手机、网络等“新媒介”造就了新的语言交往活动。短信互传、网络聊天、博客写作、BBS发帖……这些活动使汉语的形态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这种变化促成并加深了日常口语与文学语言的分裂,同时也影响日常口语自身的分化,造成了口语词在书面语中的“滥用”的状况。这种“俗谑语言”对正统话语极尽调笑之能事,使之成为世俗视野中的文化景观。这不仅造成了对于经典文学语言的怀疑和厌烦,甚至使学生对于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传统的疏离,造成部分大学生的心灵贫瘠,与人相处无话可说或是语言浅率粗俗,精神浮躁空虚,缺乏生活情趣。因此,这种大众化语言的“滥用”,对建基于“文学语言”基础上的大学语文教学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性命题和民族认同的危机。因此,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三)大学语文的学科地位在高校中亟待提升

一种语言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同时也是这个国家的社会生活。大学语文历史性地关联着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和审美经验,从而构成了汉语形象的“国家象征”,大学语文承载着中华民族母语教育的重要功能,理应受到高度重视。因此,如何探索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模式,如何在理论建设和实际教学中修整或者重建大学语文的汉语形象,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因为,语文水平高低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基本技能评价甚至就业前景,而且语言的竞争是全球化时代国际竞争中重要的一部分,大学语文教育是强国战略之所需。因此大学语文的普及和改革不仅关乎受教育者语文技能的加强,更关乎一代代中国人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和人格的全面发展,关乎民族文化认同、传承和弘扬,连接着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未来。但目前大学语文在高校中虽被设为基础性的公共课,它却一直处于边缘位置。由于大学语文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被认为是一个没有学术的学科。而现在所有的大学几乎都在奔着科研成果的指标,很多教师不愿意长期从事大学语文教学,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也把教大学语文作为过渡。这样的状态是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更不用说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了,无论是资深教授还是普通教师都不愿意在这方面下功夫。这也是影响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主要原因。要想提升大学语文在高校中的地位,就需要进行教学改革。

二、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

针对目前大学语文在高等院校中的地位和学生的思想观念,大学语文的改革应从以下四点进行探索式的改革思考。

(一)进一步明确教学目的

明确大学语文的教学目的不是高中汉语学习的延伸,更不是为了简单地取得相应的学分而开设的课程。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语文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和写作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全面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使之成为一个知识结构合理、文理兼顾,更适应当今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1.大学语文关注的审美性和人文性的培养。所谓审美性,就是把文学作品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欣赏和评判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学会思考,学会创新。所谓人文性,就是把文学作品当作文化的载体,当作文化现象来审视,理解其中的人文意蕴和文化价值。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最重要的就是要突破过去的工具观,在中学教学的基础上提高大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从中学语文篇、章、字、词、句的重复提升到培养大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滋养人文精神、提高鉴赏人类精神产品的感知能力,以及传承传统文化、交汇中外文化的意识层面上来认识并实际运用。这是中国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也应该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2.在高考体制下,学生容易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大学生读书也比以前少了。因此,大学语文教学可以把短期目标定在“重新引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上,其实这也可以达到长期的效果,只要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学习;长期目标可定位在培育学生“语文素养”上,这是为了让学生对语文与中国乃至世界文化有感性的和系统性的了解,学会欣赏,不断丰富自己的感受力、想象力,养成高品位的阅读和写作习惯,甚至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使之终生受用。更进一步的是要使学生更深刻地接触到中华民族的文化,植根于我们的民族灵魂、支配我们的精神文化,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二)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计划

大学语文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文化亲和力与价值判断能力,激发学生对知识和真理的不懈追求,对生命、人类、社会、自然的尊重和关爱,并最终达到塑造完善人格的目的。因此将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纳入除中文专业以外其它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改变以往那种可开可不开的情况。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制定较为系统、有指导意义的课程体系,这种体系包括对课程时间设置上的规定和师资保障上的规定等方面。在课时的制定上,要科学合理,保证课程的教学时数。笔者认为应开满一个学年的课时。即使在专业课程繁多、课时紧张的情况下,至少也应开满一个学期,总课时在 50~70课时为宜。

在课程设置上,要给大学语文一定的空间。目前大学语文课程内容涉及范围主要集中在中国古代文学方面,有些“厚古薄今,厚中薄外”,使学生无法采用“拿来主义”的方法去学习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其文学修养很难达到较高层次。因此应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可将大学语文分开讲,如开设文学鉴赏、应用文写作、阅读和言语交际、比较文学等。也可以单独开设课程,并将这些思路引入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从而加强学生的文学素质和修养培养。

(三)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

大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具有一定感悟能力和开放性思维并且人生观、价值观趋于成熟的青年大学生,教学中应当摒弃“填鸭式”、“满堂灌”、由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教学模式,改为互动式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1.立足于文章本身的语言感染力和文章本身所传达出的情感的、审美的、哲理的艺术情境。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比较透彻的理解和比较清晰的语言表达,并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言简意赅的讲解。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组织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在备课时可以事先设计一些问题布置给学生,既不能脱离课文,又要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在互动交流中使学生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表述观点的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得到相应的训练和提高。这样将有助于掌握互动的维度,有助于强化互动的广度、强度、深度,也能达到多数同学参加 (广度)、能对问题深入讨论 (深度)、甚而引起激烈争论 (强度)的效果,使学生感到有所收益或受益匪浅。

2.不局限于文章或诗词歌赋本身,可以将教材内容放到更广阔、更高层次的范围去研读、讨论。这样可以把学生引导到对文章本身更高层次、更高境界的理解上来。

3.应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环境,将课堂教学辐射到课外,把教学内容和空间从课堂延伸到图书馆、公选课、校园网和社会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与公选课相链接。学生可借助公选课,以影视欣赏的形式增加文学名著的阅读,了解历史开阔眼界,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其次,可与校园文化相链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如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辩论赛、征文竞赛、文艺表演等。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再次,可与校园网进行链接,尝试运用校园网络发布教学信息,学生可以网上提交作业、论文,教师可以进行网上答疑,及时地进行教学信息反馈,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大学语文作为从课堂走向社会的一座桥梁,做社会调查,搞社会实践,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并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总之,必须将语文教学放在整个人文学科的大背景之下,注重语文与其它人文学科乃至自然学科之间无法割舍的联系,培养学生开阔的学习视野。

(四)稳定师资队伍的建设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学术分支健全的大学语文师资队伍是大学语文改革的关键。目前,大学语文如何改革关键在人才,当然一流的人才不可能在全国各所高校同时存在,但是符合本校传统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力度的师资队伍是能够建立起来的。

在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要发挥传帮带作用,老教师指导年轻教师,学术水平高的教师指导年轻教师,不仅在业务上指导他们、同时更要在思想认识上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年轻教师要认真思考现实情况下的大学语文教育,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由于大学语文课程不仅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还涉及古汉语知识、文艺理论、哲学、美学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知识结构上是个“通才”,业务上要求虽然不是很专,但要“博”,有了广博的知识,才能触类旁通,才能将课讲得形象生动。因此,大学语文教师要努力掌握深厚坚实的文学专业知识和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关注学术前沿的动态,善于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

[1]莫恒全.大学语文教学必须全面反思[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05).

[2]闰红,崔伊飞.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模式探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版),2008,(03).

[3]吴莉.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社科版),2007,(增刊).

[4]周立群,肖建春.分科与选择:突破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瓶颈[J].教育探索,2009,(05).

[5]李翠萍.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08).

A b s tra c t:“C o llege Ch inese”can nu rtu re studen ts’sp irit of hum an ity,and can p rom o te them to th ink independen tly.H ow ever,it hasn’t been given enough atten tion in un iversities. The refo rm of“C o llege C h inese”m ust be pushed fo rw ard in o rder to b ring abou t a great rejuvenation of C h inese na2 tion and tom ake studen ts acqu ire a national sp iritw hen study ing at co llege.

Key wordsC o llege C h inese cou rse;sub ject refo rm;p ragm atism

O n the Refo rm of“Co llege Chinese”Cou rse

HUA X i-lan

(Tianjin You th Professiona l Co llege,Tianjin 300191 China)

G 423.07

A

1673-582X(2011)04-0051-04

2010-12-15

华锡兰 (1964-),女,天津市人,天津青年职业学院管理系讲师,天津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主要从事大学语文、文学欣赏、现代汉语等教学和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语文课程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大学求学的遗憾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