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看中医术语英译

2011-03-19 23:32曲雯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5期
关键词:目的论西医器官

曲雯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甘肃合作747000)

从目的论看中医术语英译

曲雯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甘肃合作747000)

目的论;中医术语;英译

1 功能派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

功能派翻译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于德国,该理论提出任何翻译都具有目的性,而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往往取决于翻译的目的。此外,还要考虑译语与原语在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差异,也就是说,传统翻译理论中居首要位置的信、忠实或对等都要服从于翻译目的或功能。由此可见,功能派翻译理论是以目的论为核心的理论。

目的论由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家汉斯·费米尔(Hans Vermeer)提出。该理论的中心思想是:行动皆有目的,行动者参照实际环境选择一种他认为最合适的方式以求达到预期目标。即翻译是一种行动,所以译者会在翻译目的的指引下,考虑一切与之有关的因素,从而选择最合适的行动方式。Nord又根据目的论确定了翻译应遵循的3条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1]。其中目的法则是首要法则,指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目的法则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概括为3种:译者的目的(如赚钱)、译文的交际目的(如传递信息)以及某种翻法或策略所要达到的目的。

功能派创造性地提出了目的理论,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要求翻译活动必须依据翻译目的,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同时,提出的翻译标准多元化(poly-criteria)观点使翻译更贴近实际,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译者所遇到的翻译工作是多种多样的,单一的翻译标准并不能囊括一切[2]。

2 目的论在中医术语英译中的应用

尽管译者有了翻译某篇中医文献的意图,但如果译者不清楚翻译目的及其翻译将起的作用的话,他的翻译就不会准确。翻译中医文献的译者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无论是否有委托人或顾客,是否因翻译而赚钱,其翻译最终都会具有交际功能,任何懂目标语言的人都有可能通过译文了解中医。从这方面来讲,翻译行为服务于目的,而目的不仅成了翻译的标准,也成了翻译行为的动力。

目的论还肯定了翻译的忠实性原则。对于中医翻译,忠实于原文很重要。我国传统医学流传、发展了几千年,已经构建了完整而独特的诊疗体系。该体系从理论到实际操作都与西医不同。如中医在医疗上强调整体观念,讲究天人合一,用药上重视药物的性味归经;而西医却从局部入手,用药往往是以消灭局部有害因子为主。再如,中医中的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和阴阳学说在西医中根本没有对应的概念。这些中医特色是中医翻译困难的因素之一。一个责任心不强的译者在处理这些信息时很容易偏离原意,或干脆省略与西医相异的部分,这就影响了文本的交际功能。忠实于原文,是译者翻译中医文献时必须遵循的准则。就文化对等而言,能够最忠实传递原文化意蕴的翻译方法就是音译。如阴、阳、气、脏、腑分别译成ying、yang、qi、zang、fu。允许的情况下,也可采用直译法。例如:“热结旁流”可译为fecal impaction due to heat with watery discharge,“风寒束肺”可译为wind-cold tightening the lung,“热胜则肿”可译为excessive heat bringing about swelling。

但需要注意的是,忠于内容比忠于形式更重要。中医文献的古文风格和极具文学性的特点在中医不断发展、社会语言不断变革的今天,却被保留了。所以,有人主张翻译中医文献时要尽量保持其古典风格以体现中医源远流长的特色和魅力。但是,如果译者不能轻易读懂古文医书,将其翻译为另一种文字更是难上加难。此外,目标语读者是和我们同时代的或未来的人,如果我们过于坚持古典文学风格,文本的交际功能就会被削弱。那忠实性法则和交际功能能否统一呢?目的论提出的翻译标准多元化在这个问题上给了我们启发。以心、肝、脾、肺、肾这5个器官为例。在中医里,这5个器官不但是解剖概念,也是功能概念。如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肺司呼吸,通调水道;肾主精。而在西医里,心只是循环系统器官,无思考功能;肝是消化器官,与情志无关;脾是淋巴器官,不能消化食物;肺是呼吸系统器官,与水无关;肾是泌尿系统器官,与生殖无关。照此看来,把这5个器官译为heart、live、spleen、lung、kidney就无法体现中医特色了。有学者提出用汉语拼音表达。但中、西医学都有这个器官的基本概念,如果我们连最基本的概念也不与国际惯用概念接轨,又如何在西方国家推广中医。针对这种情况,译者可以目的论的翻译标准多元化为指导,既以文本交际功能目的为标准,又以忠实性原则为标准,将心、肝、脾、肺、肾译为heart、live、spleen、lung、kidney,以满足交际目的,再加注释以正确表达原文意思,体现中医特色。

中医文献专业性强、文学性强,与西医差异较大,单一的翻译标准使译者无所适从,而多元化的翻译标准为其提供了灵活翻译的理论依据,使功能目的更贴近实际。

3 结语

目的论的创立者威密尔等在翻译行为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目的论,拓展了译者的眼界和思维,为翻译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目的论是实用性很强的理论,其目的性原则和忠实性法则很适合于指导难度较大的中医翻译实践,避免了翻译的盲目性[3]。目的论在中医翻译中的应用为中医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突破了中医翻译界长期以来偏向于采用异化策略的束缚,是对奈达的“等值”观的重大突破,为中医翻译开辟了新视角。

[1]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3]曹山鹰.中医文化的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2,(5):1.

H059

B

1671-1246(2011)05-0065-02

猜你喜欢
目的论西医器官
类器官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ORGANIZED GIVING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老年恙虫病并多器官损害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