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的治疗当重视调肝

2011-03-31 10:25付瑞琴指导王雅丽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傅青主女科肝火

付瑞琴,指导:王雅丽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2)

崩漏是指妇女非经期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论》曰:“血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1]。崩漏的病因病机复杂,非止涉及一脏一腑,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其主要病理机制为冲任二脉不固,不能制约经血。笔者认为,崩漏的发生尽管与多个脏器功能有关,但与肝的关系甚密,肝的功能失调是导致崩漏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崩漏的治疗应重视调理肝的功能。

1 肝失调达是崩漏发生的重要原因

1.1 肝火炽盛 肝为阳刚之脏,多气多血,中医认为若其人素体阳亢,再加外界因素的刺激,暴怒伤肝,肝气逆乱,血海蓄溢失常,或肝经火热,血得热而妄行,就会造成崩漏的发生。如《女科撮要》曰:“崩漏病因与脾胃、肝有关……或因肝有火,血得热而下行;或因肝经有风,血得风而妄行;或因怒动肝火,血热而沸腾”[2]。《医学衷中参西录》也记载崩漏的发生是由于家庭不和,激动肝火[3]。可见肝火是崩漏发生的主要病因之一。临床表现:性情急躁易怒,暴崩下血,量多色红,或有血块,胸闷烦热,头晕头痛,身热口渴,夜寐不佳,尿黄赤,便秘,舌质偏红,苔薄黄,脉弦数。

1.2 肝郁不舒 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若长期情志不畅,郁闷不舒,则会导致肝疏泄、藏血功能失常,而致崩漏;或郁久化热,血热而崩漏。正如《傅青主女科》曰:“夫肝主藏血,气结而血亦结,何以反致崩漏?盖肝之性急,气结则急更甚,更急则血不能藏,故崩不免也”[4]。临床常见崩漏下血,行经量少或淋漓不畅,小腹胀痛,四肢不温,胸闷不舒,抑郁寡欢,喜悲伤叹息,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沉弦或弦紧。

1.3 肝阴不足 中医认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血过多或郁久化热伤肝,或劳役过度,或年老肝肾不足,导致肝血亏虚,木失涵养,藏血无力,冲任失约,经血非时妄行,亦可造成崩漏的发生。甚或崩漏失血较多,营阴耗损,阴虚生内热,热迫血妄行,加重出血。如《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曰:“阴气即虚,则无自主之权,而孤阳乘之,搏击肆扰,所以失其常轨,暴崩直注”[5]。临床多表现为崩漏漏下不止,色淡质稀,胁肋隐痛,面色晦暗,夜寐不安,梦多易醒或潮热盗汗,舌质红苔薄,脉弦细。

2 从肝调治崩漏的治法

2.1 清泻肝火 此法主要用于崩漏肝火炽盛者。肝火清降则逆乱之气血得以归经,正所谓止血先要降火。常用方剂:丹栀逍遥散、加味四物汤、青海丸、小柴胡汤等。常用药物:牡丹皮、栀子、柴胡、白芍、当归、白术、地榆等。牡丹皮、栀子为清泻肝火之常用药,配伍柴胡、白芍疏肝柔肝,使得肝气条达,阳亢得平。若失血过多可加当归补血,地榆凉血止血。如《妇人归》“治崩漏经淋之法”记载:若肝经怒火动血者,加味四物汤”“若肝经怒火动血,逆气未散者,化肝煎或保肝煎加减主之”[6]。医案:“一妇人因怒崩血,久不已,面青黄而或赤,此肝木制脾土而血虚。用小柴胡合四物,清肝火,生肝血;又用归脾、补中二汤,益脾气、生肝血而瘥。”[7](《校注妇人良方》)

2.2 疏肝解郁 此法主要用于崩漏肝郁不舒者。通过疏泄肝木,使肝郁得解,木气调达,肝藏血功能正常发挥,经血疏泄有度。常用方剂:逍遥散、平肝开郁止血汤等。常用药物:柴胡、郁金、当归、川芎、乌药、枳壳、白芍等。《傅青主女科》“郁结血崩”记载:妇人有怀抱甚郁,口干舌渴,呕吐吞酸而血崩下者……治宜开郁为主,若徒开其郁,而不知平肝,则肝气太开,肝火更炽,而血亦不能止矣,方用平肝开郁止血汤[4]。医案:“徐三三,肝脾郁损,血崩。人参逍遥散去柴、术、炙草,加桑螵蛸、杜仲。”[8](《临证指南医案》)

2.3 滋养肝阴 此法主要用于崩漏肝阴不足者。可以使不足之肝血得以补给,亏损之肝阴得以滋养,则肝体充实,功能得以发挥,冲任调制有节。常用方剂:安老汤(傅青主方)、调肝汤、四物汤等。常用药物:当归、白芍、山茱萸、熟地黄、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阿胶、山药、甘草等,出血不止者可加龙骨、牡蛎。医案:“一老妇血崩不止,滔滔不绝,满床皆血,伏枕三月矣,腹满如孕。作虚挟痰积污血治之,用四物四两,参、术各一两,甘草五钱以治虚,香附三两,半夏半两,茯苓、陈皮、枳实、缩砂、元胡各一两,以破痰积污血,分二十贴,每贴煎干荷叶,侧柏叶汤,再煎服之,服尽良愈,不复发。”[9](《名医类案》)

3 结语

崩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病证,其发生与肝脏功能失常关系密切,若肝气调和则经血得以正常藏泄,若肝的功能失调,就会导致崩漏的发生,主要原因有肝火炽盛、肝郁不舒、肝阴不足等。肝性喜条达,恶抑郁,若暴怒可致肝火亢盛;心情抑郁,则肝气不疏藏泄失常;失血过多或肝郁日久化热,则致肝血亏损,肝阴亏虚,均可致崩漏的发生。因此在崩漏的治疗上应重视肝脏的调理,或清肝火,或理肝气,或补肝阴,使肝之气机调达,则经自调。另外,平时应注意调整心态,调理心情,未病先防。

[1]巢元方.诸病源候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070.

[2]薛立斋.薛立斋医学全书:女科撮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46.

[3]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11.

[4]傅青主.傅青主女科[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9.

[5]沈又彭.沈氏女科辑要笺正[M].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1959:32.

[6]张景岳.妇人归[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4:90.

[7]薛立斋.薛立斋医学全书:校注妇人良方[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790.

[8]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45.

猜你喜欢
傅青主女科肝火
基于数据分析比较《叶氏女科证治》《傅青主女科》学术特点
柴胡女科之用
微信在线
《傅青主女科》调经篇中白芍和熟地黄配伍浅析
浅析《傅青主女科》中莲子用药规律
降肝火,这些水果有效果
去肝火,一只脚就够了!
傅青主保产无忧散的临床应用进展
傅青主治疗5色带下特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