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脐疗法的作用机理探讨

2011-03-31 10:25宫锦汝庄礼兴王笑丹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脐疗脐部脏腑

宫锦汝,庄礼兴,王笑丹

(1.广州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脐疗属中医外治法之一,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用药物或者非药物对脐部施法,以防治各种疾病的疗法。具有操作简便、针对性强、安全快捷等特点。由于给药途径特殊,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易于被接受,又被称之为绿色疗法,也被WHO推荐为第三代给药法。脐疗方法,可分为敷脐疗法以及气功意守疗法三个大类二十余种[1]。笔者就敷脐疗法的作用机理,探讨如下。

1 穴位基础

1.1 脐的经络基础 脐,中医称之为“神阙”,是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与奇经八脉中的4条经脉直接相关。首先神阙穴是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且任脉为“阴脉之海”;其次是督脉,且督脉为“阳脉之海”;再次是冲脉,冲脉为“十二经之海”;最后是带脉,《灵枢·经别》指出:“当十四椎,出属带脉”,且带脉能“约束诸经”。故神阙穴可通过任督冲带四脉脉气而统属全身经络。

神阙穴还与五脏六腑有着密切关系。《灵枢·经筋》曰“手少阴之筋……下系于脐”表明了脐与心相通;《灵枢·经筋》曰“足太阴之筋……上结于脐”表明了脐与脾相通;《幼科全书·论脐》曰“脐之窍属大肠”表明了脐与大肠相通等。由此可见,脐联全身经脉,通过各经气之循行,直接影响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所以当身体各部气血阴阳发生病理变化之时,脐疗法可通过刺激神阙穴调节各经络之气的运行,从而达到祛除病邪,康复机体的作用。

1.2 脐的解剖基础 人体初成,即由脐带通过脐部与母体相连,胎儿的血液及营养供应均由此“入关”,以维系胎儿的发育和生长。彼时,脐带表面包有羊膜,内有一对脐动脉、一条脐静脉以及结缔组织。胎儿出生切断脐带包扎后,脐动脉封闭后的遗迹逐渐成为脐外侧韧带,脐静脉逐渐封闭后则变成肝圆韧带和静脉韧带。脐部靠近腹腔和盆腔,此处有腹腔丛、肠系膜间丛等神经丛存在,还有最主要的神经节,支配腹腔和盆腔内所有的脏腑器官和血管。现代研究表明,不断地刺激(包括药物)脐部皮肤,会使脐部皮肤上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藉以促进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作用和免疫功能,改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使机体康复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2]。此外,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这里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且脐下无脂肪组织,皮肤筋膜和腹膜直接相连,脐下含有大量的微血管等结构,使得肚脐具有敏感度高、渗透性强,吸收快等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原林等[3]在男、女图像数据集的基础上,通过图像分割和三维重建,构建了人体全身筋膜结缔组织的网状结构支架。数字人体研究结果显示,中医针灸治疗的解剖学基础可能是分布于全身的筋膜结缔组织。贺振泉等[4]提出了观点较新的“脐疗形态学实质——经络筋膜说”。认为脐组织结构以筋膜为主体,脐的层次解剖是:肌肤—皮下筋膜—脐纤维环—腹内筋膜—腹膜下筋膜。脐部可通过筋膜与全身神经、血管和腹腔内脏等密切相连。不管是脐部的实际解剖还是脐疗的实质假说,都充分显示了脐部得天独厚的治疗优势。

2 药物作用

首先,辨证选药是确保脐疗有效的基础,清代外治宗师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说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脐疗法在临床运用中必须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依据,运用四诊八纲,对错综复杂的病情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在辨别疾病的性质、病变的部位、病困病机、疾病缓急的基础上选药处方[5]。如散表寒可选生姜、葱白;温里寒可选附子、肉桂;理气可选木香、陈皮;活血可选当归、川芎等。临床上可根据病证灵活应用[6]。脐部所用药物是根据病情需要所选,这些药物具有不同的性味归经,进入人体后可沿着经络进入不同的脏腑组织,因此,药物通过脐部进入人体后,再通过经络的运行使相关的脏腑得到比一般注射和口服时浓度更高的药物,并在药物与经络效应的双重作用下起到调节脏腑功能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其次,脐部用药多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但又不致发泡溃破,清代外治专家吴师机云“必得气味俱厚,药性走窜,或力猛有毒之品”“可以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率诸药开结行气,直达病所”。说明了脐疗法的用药应多选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或富含挥发油的药材。现代中药透皮促进剂的研究证实,如细辛、冰片、花椒、丁香、肉桂、麝香等,这类药物的共同特点是含有较多的挥发油和辛辣素,生物活性强,具有较强的通经窜络,渗透吸收和辛灼高效的理化刺激优势,能够有效的克服体表屏障,而且自身也具有一定的药效作用,可谓一举两得[7]。

3 协调作用

脐部的穴位特点,为脐部的辨证选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得此处用药比别处更有优势,更易进入所需的经络脏腑。一方面脐部通过任督冲带四脉脉气与全身十二经脉脉气相通,同时又与五脏六腑相连,这便为脐部选药奠定了经络基础,药物进入人体后,可根据自身的性味归经到达相关的经络脏腑,使得局部的药物浓度更高,另一方面,脐部具有皮肤菲薄,表皮障碍小,敏感度高,血运丰富,神经密集等解剖特点,药物更易穿透脐部组织,被人体吸收,能够迅速弥散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很快布散到全身,渗透到全身的脏腑组织器官,使得生物利用度较高。药物经脐部给药的生物利用度是前臂给药的1~6倍[8]。

此外,脐部是一个天然的凹窝,可以放入更多的药物,并且脐部用药时多以敷料外敷,局部形成一种汗水难以蒸发扩散的密闭状态,使得脐部药物形成蒸汽压,同时结合着脐部多用刺激性药物的特点,就可使脐部的角质层含水量提高,角质层经水合作用后,可膨胀而呈多空状态,易于药物的穿透以及局部血液循环的加速。唐玉秋[9]用愈痛贴(肉桂、乌药、吴茱萸、当归、乳香、没药、香附、五灵脂、血竭)敷脐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结果愈痛贴能改变患者的微血流。正如徐大椿所说:“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为有力”。另外,利用脐疗的方式进入体内的药物离子,还可避免肝的首过效应和胃肠对药物的破坏,既保护了肝脏和胃肠,同时保证了药效的更好发挥。

由上可知,脐部的经络分布、生理特点以及天然构造结合着脐部的独特用药,它们之间的协调作用,不仅可为药物穿透皮肤提供优势,而且可较强的吸收药物进入人体,为药物以脐部为通道达到治疗全身疾病打开了便捷之门。

4 结语

综上所述,敷脐疗法之所以有效,其作用机理是以脐部的经络分布,解剖特点为基础,利用药物的刺激性打开脐部“大门”,使得辨证所得药物更易穿透和进入人体内部,通过经络有效的传递药物到达所需的脏腑组织,使得局部药物浓度增高;或利用药物有效地刺激神经传导和体液改变;或沿着血循环和淋巴循环进入全身各处。改变人体的气血阴阳,调节人体的机能,达到恢复身体健康之目的。

[1]濮大秀.关于中医脐疗机理的探讨[J].中医药研究,1994,(2):8.

[2]李立新.脐疗贴治疗小儿汗证350例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7,27(10):30-31.

[3]原林,姚大卫,唐雷.针灸经穴的数字解剖学研究[J].解剖学报,2004,35(4):337-343.

[4]贺振泉,张进,陈文华,等.脐疗机制新解—经络筋膜说[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2099-2100.

[5]李七一.刘慧瑾老师脐疗经验[J].吉林中医药,2002,22(3):5-6.

[6]朱同刚,肖雪.敷脐疗法小议[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5):800.

[7]胡义保.小儿脐疗临床应用中的几个问题[J].中医外治杂志,1994,3(3):4-5.

[8]田明,周忠光,范越,等.脐疗法药剂学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8,25(4):9.

[9]唐玉秋.愈痛贴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6,25(10):671.

猜你喜欢
脐疗脐部脏腑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温中止泻汤联合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临床观察
针刺“新吾穴”结合脐疗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探讨个体化干预模式在脐部敷贴法治疗小儿泄泻100例的应用价值
邮购信息
两种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效果比较
新生儿不同断脐长度对减少脐部感染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脐疗治疗带下病古今用药对比分析
脏腑经络辨证施治颈性眩晕验案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