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进展

2011-03-31 10:25陈维琴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理气肝郁疏肝

陈维琴

(天津市黄河医院,天津 300110)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组常见的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的上腹痛或不适、腹胀、早饱、食欲不振、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经生化、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病程规定症状出现在诊断前6个月,且近3个月有症状。目前西医多采用吗丁啉、西沙比利等促胃肠动力药及对症治疗,效果并不满意,且有一定的不良反应。相对而言,中医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有一定的优势,具有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疗程短等特点。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F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中无FD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将此病归属于“胃脘痛”“痞证”“嘈杂”“纳呆”等范畴。其病因复杂,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明确,但普遍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胃肠运动障碍、内脏感知过敏、胃酸分泌异常、精神心理因素、胃肠激素分泌紊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尚有争议。中医对FD病因病机探讨很多,但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多数认为本病总属脾胃病证,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两脏,饮食不节和情志所伤为其主要发病因素,六淫劳倦为次。田德禄[1]认为其发生与情志不畅、外邪内积、脾胃虚弱有关。其病机核心为胃失通降,气机阻滞贯穿疾病始终。病性属本虚标实之证,脾虚为本,气滞、血瘀、食积、痰湿为标;病初以邪实为主,久则虚实夹杂,寒热错杂。徐敏等[2]则认为FD的发病多与饮食、精神因素有很大的关系,认为脾虚是发病的基础,肝郁是发病的条件,胃气不降是引发病情的原因。张帆等[3]从脏腑关系及经络腧穴两方面论述了心与脾胃的密切关系,心胃相互资生,相辅相成,情志发于心而应于五脏,胃的活动受心神的制约与调控。该理论与现代医学中神经内分泌系统和精神心理对胃肠道的调控不谋而合。

2 中医药对FD的治疗

2.1 辨证分型治疗 车秉刚[4]将FD分为虚实两大类,实证5型:实热内蕴型,治宜清热破结;寒热内结型,治宜辛开苦降,散寒清热,升清降浊;饮食积滞型,治宜消导和胃;肝郁气滞型,治宜疏肝解郁,理气消滞;痰湿内阻型,治宜祛湿化痰,理气宽中。虚证2型:脾胃虚寒型,治宜补气健脾,升清降浊;脾胃阴虚型,治宜养阴益胃为主。魏明[5]将FD分4型治疗:肝气不疏、胃失和降型,用疏肝和胃法;肝郁脾虚型,用疏肝健脾法;肝胃郁热型,用疏肝泄热法;肝虚有郁、胃失和降型,用养肝和胃法。陈锦辉等[6]采用以西医分型、中医认证用药的方法治疗FD患者:胃运动障碍型,以中虚气滞认证,用厚朴温中汤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溃疡样型,以脾胃虚寒认证,用黄芪建中汤合良附丸加减治疗;反流样型,以寒热错杂认证,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

2.2 专方治疗 谢胜等[7]自制温胃阳汤(桂枝、党参、茯苓、砂仁、炮姜、益智仁、生姜、白豆蔻)治疗FD 150例,总有效率为92.67%。李聚林等[8]采用行气解郁汤治疗情志相关性FD 60例,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气郁证)疗效总有效率为96.66%;焦虑症状的疗效总有效率为81.66%。张本奇[9]从醒脾健胃、调畅气机入手,采用《景岳全书》排气饮加减治疗FD 64例,总有效率95.3%。秦福生等[10]采用理气和胃、燥湿化浊为主的二陈调气丸治疗FD 86例,总有效率90.7%。可增强胃液体排空。慕洁[11]采用温脾健胃颗粒治疗脾胃虚弱型FD 30例,总有效率为96.67%。杨振斌等[12]采用健脾理气为主的中药方剂(炙黄芪、莱菔子、党参、白术、茯苓、枳壳、姜半夏、陈皮、白芍等)治疗脾虚气滞型FD 30例,总有效率达93.33%。刘海振[13]自拟除湿开胃汤(草豆蔻、半夏、广木香、茯苓、陈皮、厚朴、炒莱菔子、谷芽、麦芽、连翘等)治疗脾虚痰湿型FD 30例,总有效率为93.33%,可使胃排空延迟得以改善。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 贺曦等[14]用健脾和胃汤加减治疗FD 60例,同时设对照组60例均口服莫沙必利。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80.0%。廖艳林等[15]以辛开苦降,调和脾胃之半夏泻心汤配合西药莫沙必利治疗FD 52例,取得满意疗效。陈静等[16]采用中药柴胡舒肝散配合吗丁啉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较单用吗丁啉疗效为佳。

2.4 外治疗法 传统中医的外治法如针刺、灸法、推拿按摩、穴位埋线、耳穴贴压、穴位敷药、心理治疗等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FD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药物合用有协同作用。按摩推拿可以改善FD患者胃排空障碍,特别是针灸在对胃肠动力的改善及精神心理调节上,疗效确切[17]。

3 实验研究

3.1 临床实验研究 胡冬菊等[18]研究结果显示,疏肝降逆方能显著加大肝郁脾虚型FD患者胃电幅值,促进胃排空;疏肝降逆方能提高血清胃动素(MOT)水平,降低生长抑素(SS)水平,说明该方能起到提高胃肠兴奋激素量、降低胃肠抑制激素量的作用,从而改善胃肠功能。

3.2 动物实验研究 王垂杰等[19]研究结果显示,肝郁型FD大鼠存在血浆胃动素(MTL)、P物质(SP)水平下降,说明FD发病与胃肠激素分泌失调密切相关。经中药和胃理气方及西药吗丁啉治疗的模型大鼠血浆中MTL、SP的含量增高,且和胃理气方高剂量组血浆SP与吗丁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FD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论是辨证论治,还是专方专治均取得了良好疗效,且无不良反应,尤其在对胃肠动力的改善及精神心理的调节上,疗效确切。同时,中西医结合治疗FD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本,配合现代医学促动力药,取二者之长,标本兼治,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或西药。由于FD既是功能性疾病,又是一种心身疾病,发作易反复,多病程较长,因此中长期的疗效指标更有其意义。因此,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应对患者进行随访,注重中医药治疗FD的远期疗效,降低其复发率,同时应制定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疗效判定标准,建立符合统一证型标准的合理的动物模型,使中医治疗FD从病理、药理等方面进行探讨,以阐明治疗FD的真正机制。从近年来祖国医学对FD的研究成果看,中药治疗FD着重于影响症状疗效者多,在改善胃动力,影响胃肠运动和胃肠激素方面涉及不多,若在这两方面深入研究,必为中医药治疗FD及探索其发病机制拓宽研究领域。

[1]李丰衣,孙劲晖.田德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J].湖北中医杂志,2006,28(1):23-25.

[2]徐敏,卜平,时乐,等.功能性消化不良222例证候病机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4):246-247.

[3]张帆,王宗勤.浅谈从心胃相关论功能性消化不良[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7):1401-1403.

[4]车秉刚.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20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2007,20(1):23-24.

[5]刘娟,卫团利,魏明.魏明辨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6):406.

[6]陈锦辉,陈焕钊.西医分型中医认证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56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3):68-69.

[7]谢胜,冯金娟.温胃阳汤治疗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8,28(9):648-649.

[8]李聚林,张世霞.行气解郁汤治疗情志相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120例[J].光明中医,2008,23(8):1153-1154.

[9]张本奇.排气饮为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4例[J].光明中医,2008,23(10):1527.

[10]秦福生,张清洲,呼培星,等.二陈调气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3):68.

[11]慕洁.温脾健胃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0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2):75.

[12]杨振斌,方晓华,殷鸿,等.健脾理气法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30例[J].陕西中医,2010,31(9):1136-1137.

[13]刘海振.除湿开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0,26(5):16-17.

[14]贺曦,贺鹏,孙卫军.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9(6):20-21.

[15]廖艳林,常城.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2例[J].江西中医药,2010,41(7):35-36.

[16]陈静,曹泽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8,28(3):181.

[17]林明欣,陈培琼.功能性消化性不良之外治法治疗进展[J].中医外治杂志,2009,18(6):39-41.

[18]胡冬菊,杨倩,刘建平.“疏肝降逆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图及血清胃肠激素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08,40(1):31-32.

[19]王垂杰,白璐,姜巍.和胃理气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模型大鼠胃动素、P物质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2);91-94.

猜你喜欢
理气肝郁疏肝
理气舒筋法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加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Mechanism underlying efficacy of Shugan Sanjie decoction (疏肝散结汤) on plasma cell mastitis,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Meta-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Liqi Huoxue drop pill in the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从肝郁论治失眠
唐喜玉治疗肝郁脾虚型泄泻经验总结
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
滋肾解郁汤治疗肝郁型阳痿41例
柴胡疏肝散合天王补心丹治疗不寐浅析
理气化痰活血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