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18例临床观察

2011-03-31 10:25张大成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镜检查溃疡性结肠炎

张大成

(通榆县第一人民医院,吉林 通榆 137200)

笔者自2002-2009年共收治溃疡性结肠炎20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119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86例作为对照观察组,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4例均为通榆县第一人民医院内科住院患者,符合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18例,男79例,女39例;年龄19~48岁,平均29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2.9年;肠镜检查:肠黏膜见散在性溃疡面36例,肠黏膜轻度糜烂35例,肠黏膜充血水肿47例。对照组86例,男68例,女18例;年龄20~47岁,平均28.5岁;病程6个月~12.5年;肠镜检查:肠黏膜见散在性溃疡面27例,肠黏膜轻度糜烂34例,肠黏膜充血水肿2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内服中药(自拟愈溃疡) 金银花10g,白头翁15g,黄芩10g,槐花10g,地榆10g,柴胡12g,白芍12g,枳壳15g,丹参10g,黄芪30g,白术15g,白及15g,五倍子8g,儿茶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1.2 中药灌肠 败酱草20g,蒲公英30g,白花蛇舌草15g,青黛30g,硼砂1g,冰片0.3g(浸渍)。加水500mL,煮沸10min后过滤备用。每次用30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

2.1.3 内服西药 泼尼松40mg/d,柳氮磺比啶4g/d,分4次口服,2药均需逐渐减量,同时服用维生素B120mg,每日3次。20d为1疗程。

2.2 对照组 单用西药治疗,剂量与疗程同治疗组。另应注意休息,节制饮食及对症治疗。

2组均治疗2个疗程评定疗效。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 基本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肠镜检查结肠黏膜糜烂,充血,水肿消失,溃疡愈合;好转:临床症状减轻,大便常规检查基本正常,肠镜检查示肠黏膜病变较前有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大便常规检查,肠镜等检查均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基本痊愈39例,占33.1%,好转60例,占50.8%,无效19例,占16.1%,总有效率为83.9%;对照组基本痊愈15例,占17.4%,好转37例,占43%,无效34例,占39.5%,总有效率60.5%。2组比较(P<0.01)。随访6个月~1年,治疗组在基本痊愈的39例中,复发6例(15.4%),复发后症状、体征较轻;对照组在基本痊愈的15例中,复发5例(33.3%)。

4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发性器官特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迁延,治疗棘手,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欠佳,容易复发,且不良反应大。本病属中医“泄泻”“下痢”“肠辟”范畴。发病多因感受外邪,肠腑湿热,血络损伤,所致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正虚而大肠滑泻不固。自拟愈溃疡方中金银花、白头翁、黄芩清热解毒燥湿;槐花、地榆凉血、止血,收敛解毒;柴胡、白芍疏肝柔肝;枳壳行气宽肠;丹参活血化瘀,凉血消痈;黄芪、白术补气健脾而扶正;白及、五倍子、儿茶消肿生肌,收敛止血,涩肠止泻。全方理法方药一线贯通,故疗效满意。中药灌肠,直达病所,其中败酱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青黛、硼砂清热解毒,排脓祛瘀,吸湿敛疮;冰片辛开,清热止痛,携诸药疏布肠腑则疗效更佳。同时,西药治疗应用了免疫抑制,抗生素和调整胃肠功能的药物。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效果明显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复发率较单用西药组低[2-3]。

[1]康健,单光伟.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研究概况和进展[J].中原医刊,2002(4):50.

[2]郭春芳.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体会[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4):38.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4):236-239.

猜你喜欢
镜检查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全程优质护理在门诊纤维鼻咽镜检查中的应用
对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探讨
帕瑞昔布钠联合丙泊酚对纤支镜检查患者进行无痛麻醉的效果观察
西藏地区大力开展纤支镜检查技术的必要性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