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80例

2011-03-31 10:25姚小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消风疏风蝉蜕

姚小平

(南通市市级机关门诊部,江苏 南通 226001)

消风散一方见于《外科正宗》,由疏风、燥湿、养血、活血药物组成,具有疏风养血,清热除湿等作用,专治风疹、湿疹。笔者在临床上根据该方具有疏风养血,清热除湿等作用,并在此方基础上进行加减运用治疗慢性荨麻疹80例,收效甚佳,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入选门诊慢性荨麻疹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男30例,女50例;年龄14~62岁;病程3个月~10年。对照组40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及中医辨证分型等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入选患者均参照《临床皮肤病学》[1]中荨麻疹的诊断标准。基本损害为风团,呈遍平局限性浮肿斑块,颜色淡红色,边缘有红晕。水肿较重的呈白色,其边缘向周围扩展,凹凸不齐,如云片状。急性荨麻疹发作数天至数周不等,出现易消散的风团块,单个损害较少持续12h以上,一般在6周内可完全消失。若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反复发作并持续3个月以上为慢性荨麻疹。中医多属虚证,主要表现有寒、热、虚、湿等症候,但都与风有关。临床可分为偏风寒型、偏风热型、湿热型、表卫不固型、血虚风燥型、风盛血瘀型、冲任失调型。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基本方为消风散:当归、生地黄、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仁、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甘草、木通。若风热偏盛而身热、口渴者加金银花、连翘以疏风清热解毒;偏风寒者加附子、桂枝、生姜、红枣;湿热偏盛,胸脘痞满,身重乏力,舌苔黄厚而腻者加地肤子、车前子、栀子等以清热利湿;血分热甚,五心烦热,舌红或绛青者加赤芍、牡丹皮、紫草以清热凉血;瘙痒严重者加蝉蜕、地肤子。每日1剂,水煎服,15d为1疗程。

2.2 对照组 单用西替利嗪10mg,每日1次。15d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0d列列入统计。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风团消退,临床体征消失,随访患者明显减轻;无效:风团及瘙痒无明显改善或消退不足。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80例中,显效30例,有效2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40例中,显效8例,有效2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2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因患者体内肥大细胞脱颗粒引起组胺的释放,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扩张,组织水肿,从而产生皮肤风团,瘙痒[2]。中医学称“隐疹”“风隐疹”等。中医理论认为“禀赋不耐,复威风邪”所致,多为外因通过内因而发病。外因虽然因素很多,但不外风寒热燥湿有关,内因之七情变异及人体营卫失常为致病的主要因素。因此,治疗时宜疏风养血,清热除湿,调和营卫,使人体气血代谢旺盛,气血脉畅通,营卫调和,外邪无客留之处。

临证选用消风散,该方具有疏风养血,清热除湿作用,临床加减应用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方中重用蝉蜕,配以防风、荆芥、牛蒡子以增加疏风解毒之效,据国内药理研究报道,蝉蜕具有很好的抗过敏作用,且临床应用未发现副作用,当归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增加致密度。长期以来,临床西药主要以抗组胺药和皮质类固醇合用来治疗荨麻疹,二类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停药后荨麻疹易复发,给临床应用带来限制[3-4]。上述资料显示,2组在临床治愈率和复发率均有明显差异,且中药组在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西药组则有7例患者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昏及胃肠道不适等。消风散在治疗荨麻疹中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且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等优点。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13.

[2]詹继红.中医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介绍[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4(5):54.

[3]孙艳,孙怀亮.慢性荨麻疹的中西医治疗[J].吉林中医药,2009,29(11):941.

[4]杨宝峰.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45.

猜你喜欢
消风疏风蝉蜕
掌小横纹穴按摩辅助消风止咳汤加味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IL-17A、CCL11表达水平的影响
聊聊疏风解毒胶囊
蝉蜕
滴心湖:致蝉蜕
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观察
疏风升阳治失眠
疏风宣肺止咳汤对CVA的疗效及对BHR的影响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
消风散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加味四物消风饮为主治疗艾滋病慢性皮疹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