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县茶产业发展优势、经验和转型升级对策

2011-03-31 13:56王辉龚淑英李淦成
茶业通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名茶长兴茶园

王辉,龚淑英,李淦成

(1.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农业局,长兴313100;2.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杭州310029)

长兴县茶产业发展优势、经验和转型升级对策

王辉1,龚淑英2,李淦成1

(1.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农业局,长兴313100;2.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杭州310029)

介绍了浙江省长兴县发展茶叶生产的主要优势和工作举措,指出了现存的突出问题,最后提出了今后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长兴;茶产业;优势;转型升级;对策

长兴地处浙北,气候湿润,土壤肥沃,历来为我国著名茶区。近年来,通过政策激励和市场驱动,长兴茶产业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持续增长,已成为当地特色主导产业之一。据农业部门统计,2009年底,全县茶园总面积达5620hm2,茶叶总产量4370t,总产值4.2亿元,其中名茶产量和产值分别为565t和3.3亿元。

1 发展优势

1.1文化优势

长兴是古今茶人朝拜、探秘的圣地。顾渚山曾建有我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家茶厂——大唐贡茶院,茶圣陆羽在此事茶并写就了中国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长兴紫笋茶因《茶经》中“紫者上,笋者上”而得名,现已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并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予“中华文化名茶”称号。另外,长兴还有金沙泉和紫砂壶,与紫笋茶并称为“品茗三绝”,其中金沙泉与紫笋茶在唐代一起被列为贡品。

1.2生态优势

长兴东临太湖,山峦起伏,林木繁茂,云雾缭绕,光照充足,降水充沛,无霜期长,极其适合茶树的生长和茶叶优良品质的形成。低丘陵坡地较多,种植茶树的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地表属乌砂土,土层厚,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高,如顾渚古茶山的土壤,经科研单位抽样化验,有机质含量达7.12%,全氮占0.364%,全磷占0.107%,速效钾为91ppm,pH值为5.4。

1.3品牌优势

茶圣陆羽曾在长兴顾渚山茶区多次考察研究,发现当地的紫笋茶“芳香甘冽,冠于他境,可荐于上”,遂推荐给皇帝并连续进贡800多年。

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恢复生产以来,紫笋茶在新的起点上走过了坎坷和艰辛的风雨历程,作为浙江省首个具有部级农业行业标准的茶叶类产品,一度屡获殊荣。近年来,长兴在做大做强紫笋茶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经济效益较高的白茶。风格迥异的紫笋茶和白茶产品频繁地在省级以上茶业博览会上双获金奖,“紫笋”牌茶叶多次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名牌产品,品牌形象显现。

1.4区位优势

长兴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迅速崛起的一个对外开放县,交通便利,便利的区位和交通条件不仅有助于长兴举行盛大的茶文化系列活动,也为长兴茶叶快速进入长三角大市场和融入高端消费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 工作经验

2.1加强领导,部门配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本着“政策鼓励,稳定发展,强化产业,打造品牌,提高效益”的原则下达了《进一步提升紫笋茶品质及内涵的对策措施》和《做大做强和平白茶产业的对策措施》等重要课题并展开调研。为了提升名茶品质和经济效益,县委亲自组织落实紫笋茶和白茶两个工作领导小组,在常委扩大会议上专门听取有关部门汇报,周密部署工作任务。

茶产业涉及到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各相关部门在春茶期间密切配合,共同抓好名茶产、加、销工作。农业部门以局长为总负责人,组织落实局党委以上的领导各配一名技术员,分乡镇包茶场,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质监部门严抓质量管理环节,先后多次召开茶场负责人会议,监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是否达标。工商部门主要加强对茶叶市场、茶叶包装规范等的整顿和监管工作,在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和商业环境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2.2出台政策,加大投入

长兴虽以工业经济著称,但始终没有忽视现代农业的发展,而是不断出台各种惠农政策,加大支农资金投入力度,在推动茶产业上亦是如此。长兴出台《茶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每年安排茶产业扶持资金800多万元,文件规定:新发展良种茶园连片3.33~6.67hm2、6.67hm2以上分别给予300元/667m2、400元/667m2的补助,老茶园改植换种1.33~3.33 hm2、3.33~6.67hm2、6.67hm2以上分别给予600元/667m2、800元/667m2、1000元/667m2的补助;茶厂优化改造“以奖代补”每家1~5万元,县财政每年支出120万元作为茶叶加工企业的贷款贴息。

此外,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获农业龙头企业,获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QS认证,通过ISO9001、ISO014001、HACCP认证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等给予奖励。凡参加县政府牵头的涉茶展览展销会,补助茶企摊位费等费用;经批准参加国外展销会的,摊位费则由县财政给予3万元以内的补助。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加快了长兴茶叶生产和销售发展的步伐,有助于茶企茶农节本增效。

2.3挖掘文化,助推经济

长兴的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根基。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专家组对顾渚山进行深入考察,长兴首本茶事志书——《顾渚山志》就是在此基础上编撰而成的,集中展现了唐代茶文化风貌和长兴详实、隽永的茶史佳话。长兴充分发挥茶文化优势,积极开展多方面的交流活动。一直以来,韩国和日本等国的茶人不断来长进行参观和访问。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投资9800万元重建的贡茶院于2008年5月竣工,现已成为省内外领导和专家考察长兴的必去之地,扮演着长兴金字招牌的角色。长兴对顾渚茶文化景区的三组九处摩崖石刻进行修复,之后也一直组织多方人员加入到景区的优化布局和美化建设等工作中,在原有的基础上高标准打造集展示和审美于一体的顶级茶文化家园。而且,茶文化也带动了旅游、农家乐等衍生行业的发展,“紫笋街”和“紫笋农庄”等主题场所就是其中的典型缩影。

为了弘扬茶文化和发展茶经济,长兴已连续三次成功举办长兴陆羽国际茶文化节,彻底发挥茶文化服务茶产业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传承历史和弘扬文化,在认真查阅茶史资料和研读、推敲《茶经》的基础上,长兴将紫笋茶饼工艺的恢复工作与发展长兴茶叶经济和重振紫笋茶辉煌融为一体,同步推进。

2.4更新品种,改造茶园和茶厂

长兴十分重视茶树良种化工作,每年下拨专项资金350余万元用于茶树良种开发和补助,良种率达到70%以上。引进龙井43、浙农系列和白叶一号等品种,并帮助茶企建立百亩良种基地,为茶树品种结构调整积极创造条件。实践表明,无性系良种具有开采早、芽叶肥壮、采摘标准容易掌握、色泽绿润和形美香高等特点,紫笋茶质量明显提高,价格成倍增加。据调查,许多老茶树遭受冻害后折断或冻死,大批叶片脱落,嫩梢枯焦。有鉴于此,长兴每年组织改造数百亩老茶园,在改善园相的同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为了提高茶叶品质和卫生水平,长兴加大了对初制茶厂的优化改造力度,先后对全县64家茶厂进行优化改造,共补助资金138万元,多次被评为浙江省茶厂优化改造先进县。在此基础上,长兴还不断鼓励和引导具备条件的龙头茶企申报省级示范茶厂,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5专家指导,科技支撑

长兴与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长期深厚的合作关系,在良种引进、科学种茶和名茶加工等方面展开合作,积极开发野茶资源、建设优高茶园和创新茶类产品等。

在产茶重镇举办全县春茶生产技术和夏季茶园病虫害防治等培训班,并结合观摩示范基地,努力提高茶叶技术干部和广大茶农的生产水平。

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做好无公害(有机)茶示范基地建设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帮助茶农建立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程配套服务。近三年来,《茶园防霜扇防霜害新技术示范推广》、《茶果套种技术示范与推广》和《生态茶叶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相继实施,为长兴茶叶生产发挥了较好的示范效果。

2.6打造品牌,加强宣传

创建品牌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而品牌的打造却是个系统工程。长兴十分重视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的发展,现有无公害茶园2600 hm2,绿色食品茶园536hm2和有机茶园580hm2。不断推广和应用茶树新品种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切实提高茶叶采制、贮运水平。此外,长兴还大力开发优质茶和高附加值产品,如烘青、蒸青茶等。为破解白茶发展面临的资金、销售等瓶颈性难题,长兴县推出“工农”联姻、强强联合的举措,鼓励规模工业企业以投资、入股、合作、兼并等形式与茶企结合,提高生产能力和竞争水平。

近年来,长兴每年投入80多万元茶文化活动和宣传推广经费。在上海、北京、杭州、济南等地举行茶事新闻发布会和产业推介会,组织茶企参加大型的博览会,产品多次获得金奖。邀请央视来长兴拍摄茶产业专题片,先后在七套《致富经》、十套《人与社会》、二套和四套《走遍中国》等节目播出。投资拍摄了专题电影——《茶恋》,介绍陆羽生平及其与紫笋茶结缘的传奇故事。在北京举办“大唐茶都——浙江长兴名茶拍卖会”,为长兴名茶进军大都市和吸引高端客户成功奏响了序曲。除了全县性的茶事活动,许多产茶乡镇还积极主办白茶节和开茶节等节庆活动,全方位营造浓厚的茶氛围。

2.7评比交流,监管到位

长兴每年举办名茶评比活动,邀请涉茶高等院校、检测机构和主管部门的权威专家担任评委,在全县茶业中掀起了一股你追我赶、生产比武的氛围。长兴还先后举办了紫笋茶和白茶“斗茶会”,各茶企交流经验,增强竞争意识,提升效益。

根据茶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长兴在1999年成立了全县茶叶行业协会组织,白茶生产重镇——和平镇也于近年成立了白茶协会,从事行业沟通、协调和管理等工作。

3 存在问题及对策

长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在“以工促农、工业反哺农业”重要方针指引下,现代农业迅猛发展。新形势下长兴茶产业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有性系老茶园面积较大、组织化程度不太高、销售流通渠道不够宽和知名度有待提升等问题。为此,长兴将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3.1建设优质高产茶园

(1)培育现代茶叶基地。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充分利用宜茶土地资源,打造生态条件良好、基础设施完善和管理水平先进的现代茶叶园区。(2)改造提升低产茶园。鼓励茶农改造质量差、效益低的茶园,研究和完善本地区的改植换种技术,提高换种后无性系幼苗的管理水平。(3)加强茶园栽培管理。推广先进的耕作、施肥、修剪等技术,培育丰产树冠。以出口备案基地认证、有机认证、绿色认证和无公害认证为抓手,全面推广有机肥料、杀虫灯和生物农药等有机化生产技术,确保茶叶品质和卫生安全。

3.2提升加工能力水平

(1)深化茶厂优化改造。对未通过QS认证的个别企业,改建厂房,添置设备,全部达到省初制茶厂改造标准。对已获QS认证的企业,继续改造提升,基本达到省示范茶厂标准,确保全县所有茶企厂房设置合理,设备配套齐全,卫生设施达标。(2)推进标准化加工。成立“紫笋茶标准化加工工艺研发与示范”攻关小组,规范紫笋茶造型,确定标准化的加工工艺与配套的机械设备。(3)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培育数家生产精品名茶、优质茶、速溶茶、茶饮料等系列产品、产值超5千万元、带动农户千户以上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积极引入先进的工艺生产线,不断创新机制,提高组织化程度。

3.3拓展产品营销渠道

(1)推行母子商标管理。全县茶叶包装统一版面设计、统一包装风格、统一公共品牌,树立“紫笋”母商标形象,各子商标明示生产企业,建立产品可追溯制度。(2)完善茶叶市场功能。在现有白茶街的基础上,建设集鲜叶交易、原料加工、产品展示、名茶品尝和贮藏物流为一体的综合性茶叶交易市场,让消费者既能看到优质的鲜叶、标准化的加工、精美的包装,品到鲜醇的名茶,又能感受到便捷的物流,更好地发挥茶叶市场的辐射功能。(3)开设茶叶专卖店。鼓励茶企在国内外大中城市开设名茶专卖店,拓展销售市场。各名茶专卖店统一设计门楣、统一装修风格并给予授牌。(4)强化品牌营销。继续举办茶叶节庆活动,广邀国内外茶商来长游陆羽故里、品紫笋名茶;大力引导企业参加各种茶叶博览会、展销会、名茶评比、茶叶拍卖等活动,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3.4强化产业科技支撑

(1)完善农技推广体系。产茶乡镇有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村有茶叶辅导员从事茶叶生产指导和管理工作,农业主管部门结合实际需要对其进行培训和指导,健全技术推广网络,普及茶叶生产技术,全面提升茶业服务能力。(2)建设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集本地群体种和外地特色种质资源收集、筛选、培育、对比和试种于一体的良种选育繁育基地,培育适应本地气候、发芽早、品质优、产量高、符合名茶加工要求的良种,保障茶产业提升过程中良种苗的供给。(3)加大科技兴茶力度。增进与在长受聘专家的沟通,深化与浙江大学茶学系的合作,共同成立“自然环境与品种对紫笋茶品质形成的影响”课题组,着重研究长兴土壤、气候对紫笋茶品质构成的作用、野生紫笋茶品质特征和紫笋茶种质资源,提高对紫笋茶基础性研究重要性的认识。结合夏秋原料利用和现代茶叶精深加工需要,开发茶叶新产品和研究推广新技术,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4)培训产业后备人才。利用技师学院、职教中心等教学资源,录用一批青年学生,开办茶树栽培管理、加工、质量管理、销售和茶文化等培训班,为企业提供强劲的储备力量。选拔一批现有的优秀茶叶专业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营销人员和茶艺人员到大专院校和茶叶研究机构进行茶产业、茶文化进修,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茶业知识水准。

S571.1

A

1006-5768(2011)03-0111-04

2010-12-16

王辉(1985-),男,湖南永州人,高级评茶员,主要从事茶叶生产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名茶长兴茶园
以长兴百叶龙文化为例谈非遗的视频化传播策略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长兴古银杏长廊之旅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长兴推进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省级试点
美丽的长兴湖
永顺園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永顺园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