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校外现场钻井生产实习教学研究

2011-03-31 22:07侯学军龙芝辉高龙柱刘继林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重庆401331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25期
关键词:井队钻井内容

侯学军,龙芝辉,高龙柱,刘继林 (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重庆401331)

钻井现场生产实习是钻井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钻井专业大学生学习与工作的一个过渡阶段或桥梁,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场实际结合起来,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随着企业的改制、高校的扩招,生产实习教学也出现很多问题,虽然学校已经建立起了校内钻井实习生产基地,但由于多种原因,始终替代不了校外现场生产实习,也使得学校钻井生产实习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笔者分别从师资力量、实习单位情况、实习内容、学生状况、实习条件5个方面分析研究校外钻井生产实习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1 校外钻井实习存在的问题

1.1 实习师资力量不足

学生数量的增加使得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校外现场钻井生产实习安全责任重大,资深专业教师不愿意到艰苦的井队现场指导实习,学院又不愿意同以前一样花钱送经验不足年轻教师到井队现场实习培训,使得井队实习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1.2 实习单位联系困难

改制以后的企业较以往更注重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1],大批学生实习给高危钻井现场带来安全隐患,同时大批学生的接待、住宿、就餐等问题,给企业带来不便,而高校给企业的实习经费又低,企业难以从学生实习中得到实惠,所以企业一般都不愿意接受学生现场生产实习,校外联系实习困难。而学校没有和油田企业形成规范联系实习管理制度,主动和油田钻井公司联系较少,彼此之间缺少信任和理解,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长效校企实习合作机制。目前我院的校外钻井生产实习主要靠几位资深老教师的个人关系进行联系,实习地点也只能靠校友、熟人关系勉强安排,影响了实习地点的选择和实习质量。

1.3 实习内容的盲目性

①由于井队选择受限,同一班不同组到不同井队,作业进度不一,受时间限制,实习不可能从井队搬家安装开钻一直进行到试油再搬家,因此实习内容受到各井队现场情况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和盲目性[2]。②由于钻井生产实习是在专业课开课之前进行,学生还没有接触到专业,绝大部分学生对钻井一无所知,不知道到井队实习是干什么,盲目性强,主动性差。

1.4 实习学生动力不足

①行业的特殊性使得钻井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男生,性别失调,学习热情不高;②就业形势较好使得不少素质差学生通过非正常途径转入石油工程,整体素质降低;③油田子弟较多,有背景较多,他们大部分不需要好成绩,依靠背景就能找到好工作,在大部分学生中形成 “成绩再差,只要有背景关系,就能找到好工作;成绩再好,没背景关系就找不到工作”印象,负面影响较大;④独生子女多,生活优越,刻苦学习精神不够,而钻井现场生产实习又非常艰苦,促使学生现场实习动力严重不足。⑤学生未接触专业课,对实习目的、意义、重要性认识不够,实习主动性差,盲目性强。

1.5 实习场地条件受限

①由于学校石油工程学生较多,能提供正常实习的井队数量有限,因此每个井队最少安排20人,分成3组,轮换倒班,晚上因安全问题又不能实习,每组实习时间较短;②井队偏远,条件受限,无法解决20多人的住宿,只能安排学生在井队附近老乡家租住,实习生活非常艰苦;③现场注重生产进度、经济技术指示和安全生产,不允许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只能看,对实习大纲规定的工艺流程、常用设备与工具的性能及其操作方法的掌握和了解程度很差。

2 提高校外钻井生产实习质量措施

2.1 加强实习师资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应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擅长专业理论课讲授,有丰富的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能熟练指导生产实践;不仅要管学生的学习,还要管现场吃饭、休息场所、现场联系、来回交通、现场讲课,负责现场的安全,遵守厂方的规章制度,维护学校的声誉等。所以,要求实习指导教师不仅对实习井队的钻井设备、工具、工艺流程、工作性质、井队办事程序等方面有足够的了解,而且必须熟悉井场文化、周边风土人情[3],以便在实习中取得主动,搞好生产实习。

为此,院系应制订实习教师的培养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地派后备实习教师到钻井现场进行生产培训,增强其专业素养,提高其实习指导能力[4]。同时学校应加强校内教师与校外钻井现场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企业技术人员实践操作能力强,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但教学经验与技巧、理论学术水平等方面稍差,通过交流合作,一方面给师傅介绍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成功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为学生传授更加丰富的知识;另一方面,现场师傅为教学提供更多的素材、新的观点和合理化的建议,促进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有助于建立一支校内外结合、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当然实习指导教师也要利用指导实习的机会深入井队,与钻井现场专家、技术人员及各岗位人员亲密接触交流,尽可能参与井队的生产和管理,强化工程意识,积累更多的生产实践经验,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1)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①校方主动出面和油田公司联系,充分调动油田公司参与办学的积极性,按照 “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和钻井公司签订 《校外钻井实习基地共建协议》,在保障学生实习和基地建设需要的经费、健全管理文件、明确学校和实习单位的职责前提下,由学校和公司共同举行隆重的统一挂牌仪式,统一管理,形成稳定运行和管理的长效合作机制,把实习教学工作推向更高的境地。②基地建成以后,领导要重视并安排定期走访,经常与实习基地联系,争取企业领导的重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习环境。③学院领导要定期与实习基地单位负责人及技术人员座谈,听取他们对实习基地建设的意见,感谢他们的支持。④利用校庆、校友座谈会、学生毕业论文答辩、学术会议、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一切可能的机会,举行形式多样的校企联谊活动,增加与企业的交流,加大对学校的宣传力度。

2)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①校外钻井生产单位最关心正常生产和安全事故,因此教师要反复强调实习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加强安全教育,杜绝任何实习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学校实习计划必须符合钻井单位生产安排,尽量保证不影响单位的正常生产,使单位满意。②还可以利用学校所拥有的科研、技术优势,为实习单位提供相应服务,如为单位优先培养和输送人才、利用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为协议单位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及开发等科研服务、为油田勘探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共享实习教材、多媒体课件、校内外专家讲座、科研合作成果等。

2.3 加强实习大纲和教材建设

1)修订钻井生产实习教学大纲 要求以 “加强基础、增强后劲、拓宽专业、增强能力”为指导思想[5],构建突出石油钻井特色、以钻井工艺设备为主、兼顾地质开采的原则,强调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适合所有石油井队生产实习。

2)编写内容充实的实习指导书和实习教材 内容包含从搬家安装到完钻再搬家的整个工艺过程及设备,可能用到的特殊工艺及设备,规定生产实习的任务、目的、实习方式、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安全注意事项、实习报告编写、参考书籍等内容,使学生对实习各个环节和具体要求有清晰的认识,内容全面,覆盖面宽;同时,该指导书要求包含油田最新勘探、开发、管理的新技术、新设备和工艺流程,以缩小院校与现场生产技术的差距,让学生对生产实习有更深的把握、理解和认识。

2.4 重视实习动员

在每次出去实习之前都必须组织全体实习学生、辅导员、实习指导教师参加实习动员会。通过实习动员,使学生开始作好实习的心理准备:

1)强调实习安全 钻井现场是高风险高危险作业区,每个学生必须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遵守井队安全规章制度,时刻注意安全。

2)明确实习目的及重要性 钻井现场生产实习不只是让学生学习钻井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石油钻井文化,体会到野外钻井作业的艰苦性,要从事石油钻井工作,就要接受长期在偏远的条件差的野外工作的现实,促使学生提前做好吃苦耐劳的精神准备,培养艰苦朴素的作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好为钻井事业而奋斗的准备。

3)严明规章制度,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对整个实习的行为规范有全面的认识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总结多年实习经验,并编写了详细的 《实习行为管理规范》,内容包含实习纪律、作息制度、请假制度、考核制度、处罚制度;实习要带哪些东西;实习期间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经常注意哪些问题;实习住宿、吃饭、洗澡等问题;与井队员工和附近老乡的交往问题等等,对井队实习学生日常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从而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2.5 进行集中钻井实习预备知识培训

聘请资深指导老师给学生作生产实习的背景知识培训,即把已学过的与本次实习有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作适当的归纳和总结,并结合钻井特点等作介绍,使学生对本次实习预先有一个初步认识;集中观看钻井多媒体教学片、钻井现场教学录像,使学生对钻井有一个总体印象,对钻井工艺流程有初步认识,对实习内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聘请现场专家针对现场录像及多媒体进行讲解,在解除学生疑问同时,诱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实习的渴望。

2.6 加强实习过程考核管理

1)严格上下班考核制度 根据井队作息时间,20人分3组,上班时间分6∶00~11∶30、12∶00~17∶30、18∶00~22∶00三时间段进行,保证每组每天轮班一次,上下班提前5min点名,不允许无故迟到、早退、中途退出或缺勤,并把考勤作为平时成绩参考依据。

2)加强实习内容考核 考核内容分为实习笔记、讲解记录、随机抽查、现场提问、实习总结等几部分,均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依据。每天各组上班前,指导教师根据井场情况有计划的指定的实习内容,并留5~10道思考题,同时协调学生到井场不同岗位轮岗实习,学生根据指定内容,带着问题进行实习,效果较好;中途,指导教师可以随机到井场督促、抽查、讲解、答疑,也可以请现场专业人员就指定内容讲解;下班前半个多小时,由指导老师到井场就指定内容随机抽查、考核,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当天实习内容进行总结讲解,并根据实习效果对下组学生实习内容作适当调整,以保证学生有最佳的实习效果。下班后,督促学生收集资料,总结当天实习内容、心得体会,撰写小论文。加强实习内容考核在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克服了实习盲目性和被动性上起到主要作用。

3)严格量化考核管理 学生在实习期间,除上班之外,对学生的平时的住宿、饮食、外出等日常言行举止在 《实习行为管理规范》上都做了明文规定,进行严格管理,并按一定的比例记入实习综合成绩。实习综合成绩分优秀 (100~90)、良好 (89~80)、中 (79~70)、及格 (69~60)、不及格 (59~0)5个等级,由平时成绩30%、实习笔记10%、实习报告30%、综合考试30%共4部分组成[6],平时成绩指导老师可根据学生的上下班考勤、外出记录考勤、以及平时的言行举止等多方面综合评定,实习笔记包含平常布置的习题、现场记录、讲课记录、实习心得、总结等,实习报告是对实习内容、心得的一个全面的总结,综合考试是现场实习完以后结合实习内容进行的考试,也是对整个实习效果的一个检查。由于校外实习费用高、联系困难等多方面原因,对实习不及格者,学校将严格执行自己联系单位自筹经费重修实习制度。

3 结 语

石油工程钻井专业生产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习对钻井工艺过程、常用设备与工具的性能及其操作方法、日常生产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等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为专业学习准备条件。通过对校外钻井生产实习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学校实际,提出提高校外钻井生产实习教学质量的具体改革措施,促使学校把校外钻井生产实习教学工作推向更高的境界。

[1]王武昌,李玉星,唐建峰.全面提高工科专业生产实习质量[J].中国科技信息,2010,2:240-241.

[2]刘国庆,殷耀国,杨自明,等.模拟生产实习提高教学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0):1283-1285.

[3]曹刿,秦毅红,李青刚.生产实习——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J].现代大学教育,2003,5:104-106.

[4]管志川,王瑞和,李明忠,等.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1,17(6):95-97.

[5]张立强,蒋有录.校外油田实习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3):124-126.

[6]苏堪华,龙芝辉,石丽,等.石油工程专业钻井生产实习教学改革思路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5:170-174.

猜你喜欢
井队钻井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自升式钻井平台Aker操作系统应用探讨
争分夺秒提速度保生产
破解施工任务密集难题
扫描“蓝鲸”——观察海上钻井平台
支委数字化履职考评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主要内容
裂缝性致密储层钻井完井液漏失损害带模拟
G0-7“工厂化”井组钻井工艺技术
荒原邻居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