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2009年审定登记品种简介(46个)

2011-04-01 00:16
草业科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品种登记粗蛋白质名称

京草1号偃麦草

Elytrigiarepens(L.)Nevski‘JingcaoNo.1’

品种登记号389

草种名称偃麦草

品种名称京草1号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孟林、毛培春、张国芳、乌艳红。

品种来源以1997年收集于新疆天山北坡的野生偃麦草群体为选育材料。

育种方法利用无性系单株选择和有性繁殖综合品种的育种法,在野生偃麦草群体中选择74个优良单株构成基础群体,经2个轮次的混合选择选育而成。

形态特征多年生根茎型禾草。株型直立,分蘖多,叶色灰绿,叶长15~25 cm、宽0.8~1.2 cm。穗状花序,长12~14 cm。小穗单生于穗轴之每节,含小花5~9枚。颖披针形,长0.9~1.3 cm,边缘膜质,具5~7脉。外稃披针形,先端钝或具短尖头,具5脉;内稃稍短于外稃。种子为颖果,矩圆形,暗褐色,千粒重2.8 g。

生物学特性春季返青早,生长速度快,绿期长,根茎蔓生速度快,且分蘖能力和覆盖地面能力强,抗旱耐寒能力较强。北京地区每年可刈割2次,在全年只浇1次返青水条件下,干草产量可达5 170 kg/hm2。抽穗期风干样中含干物质93.1%,粗蛋白质11.9%,粗脂肪3.3%,粗纤维28.8%,无氮浸出物42.3%,粗灰分6.8%,钙0.40%,磷0.16%,中性洗涤纤维53.8%,酸性洗涤纤维28.9%。适宜于我国北方地区退化草地改良,沙荒地、弃耕地种植以及公路、铁路边坡植被恢复,不宜在农田种植。适宜于调制干草、青饲和放牧。

基础原种由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保存。

适应地区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年均降水量300 mm以上的地区。

麦迪多年生黑麦草

LoliumperenneL. ‘Mathilde’

品种登记号390

草种名称多年生黑麦草

品种名称麦迪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草山饲料工作站、北京正道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毕玉芬、吴晓祥、姜华、李鸿祥、许娅虹。

品种来源2003年由丹麦丹农种子股份公司(DLF-TRIFOLIUM)、云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引入。原品种于20世纪80年代在丹麦丹农育种中心育成。

形态特征多年生疏丛型禾草,须根系。株高70~110 cm,分蘖数50~80个。叶片深绿色,有光泽,叶量大,质地柔软,叶长10~18 cm。穗状花序,长20~30 cm,每小穗含小花7~11朵。颖果黄色,种子长4~7 mm,外稃无芒,千粒重2.7 g左右。

生物学特性生育期264 d(秋播)。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好,稍耐荫,耐短期水渍,抗锈病等多种病害。适合多种土壤,略耐酸,适宜于土壤pH值6~7,对氮肥反应敏感。密度高,再生快,持久性好,每年可利用5~9次,干草产量达8.2~12.5 t/hm2,在温和湿润气候地区可利用3~5年。抽穗期风干样品含干物质89.00%,粗蛋白质12.09%,粗脂肪5.32%,中性洗涤纤维32.10%,酸性洗涤纤维28.00%,粗灰分10.50%。适宜于放牧、青饲和调制干草。

基础原种由丹麦丹农种子股份公司(DLF-TRIFOLIUM)保存。

适应地区南方海拔800~2 500 m,年降水量800~1 500 mm的温暖湿润地区及相似生态条件区域。

尼普顿多年生黑麦草

LoliumperenneL. ‘Neptun’

品种登记号391

草种名称多年生黑麦草

品种名称尼普顿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贵州省草业研究所、贵州省饲草饲料工作站、四川省金种燎原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尚以顺、陈燕萍、陈国南、姚明久、李鸿祥。

品种来源2003年由丹麦丹农种子股份公司(DLF-TRIFOLIUM)引入。原品种于20世纪90年代由丹麦丹农育种中心育成。

形态特征多年生疏丛型禾草,须根系。株高70~110 cm,分蘖多。叶片深绿色,有光泽,叶量大,质地柔软,长10~18 cm。穗状花序,长20~30 cm,每小穗含小花7~11朵。颖果黄色,种子长4~7 mm,外稃无芒,千粒重3.0 g左右。

生物学特性生育期230~280 d(秋播)。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较好,稍耐荫,耐短期排水不良,抗锈病等多种病害。适合多种土壤,略耐酸。对氮肥反应敏感。每年可利用5~8次,再生快,夏季产量高,干草产量可达10~14 t/hm2,持久性好,在温和湿润气候地区可利用3~5年。抽穗期风干样品中含干物质88.37%,粗蛋白质12.58%,粗脂肪4.43%,粗纤维27.22%,无氮浸出物31.04%,粗灰分13.10%,钙0.81%,磷0.42%。适宜于青饲、调制干草及放牧。

基础原种由丹麦丹农种子股份公司(DLF-TRIFOLIUM)保存。

适应地区南方海拔800~2 500 m,年均温10~25℃,年降水量800~1 500 mm的温暖湿润地区,及相似生态条件地区。

阿坝老芒麦

ElymussibiricusL. ‘Aba’

品种登记号392

草种名称老芒麦

品种名称阿坝

登记日期2010年 4月 14 日

申报者四川阿坝大草原草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金种燎原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阿坝州草原工作站。刘斌、姚明久、陈涛、任朝明、高燕蓉。

品种来源1997年春在阿坝地区采集的野生老芒麦经多年栽培驯化而成。

形态特征禾本科披碱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疏丛型,株高60~120 cm。须根发达,秆直立,基部节稍膝曲;叶片条形,扁平,长10~20 cm、宽5~8 mm;穗状花序,小穗排列较疏松,长15~20 cm,每小穗含小花4~5朵,颖果,长扁圆形,外稃具5脉,顶端延伸成向外反曲的长芒,芒长12~20 mm,种子千粒重3.5~4.9 g。

生物学特性返青早,绿期长,叶片宽,叶层高,叶量丰富;耐寒力极强,耐热力较强,在-25~25℃的生境中能顺利越冬和越夏;适应性强,在海拔2 000~4 000 m栽培能够获得较高的种子和牧草产量;每年可刈割2~3次,年产干草7 500~8 000 kg/hm2,种子900~1 100 kg/hm2。根系发达,保持水土能力强。初花期刈割,适口性较好。抽穗、开花期风干样品含干物质88.0%,粗蛋白质12.1%,粗脂肪2.6%,粗纤维37.5%,无氮浸出物31.4%,粗灰分4.4%,钙0.40%,磷0.10%。

基础原种由四川阿坝大草原草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保存。

适应地区适宜在四川阿坝海拔2 000~4 000 m地区栽培。

冀草2号高粱×苏丹草杂交种

Sorghumbicolor×S.sudanense(F1) ‘JicaoNo.2’

品种登记号393

草种名称高粱×苏丹草杂交种

品种名称冀草2号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刘贵波、李源、赵海明、谢楠。

品种来源利用自选高粱A3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母本,外引苏丹草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

育种方法杂交优势利用。2005年利用多个高粱不育系和多个苏丹草品种组配杂交组合,从中选择配合力高的组合,2006-2007年安排品比试验,筛选出了优势明显的组合:A3HG5A×S2006。2008-2009年安排生产试验,同时参加并通过了国家区试。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株型紧凑,须根系,根系发达,茎秆较粗壮,多汁,叶片宽大,腊脉。成熟时,株高3.05 m,纺锤形穗,中散型,黑壳红粒,穗长27 cm。

生物学特性在冀中南生育期125 d,抗旱、耐盐碱、抗叶病、抗倒伏能力强。在南方地区全年可刈割3~4次,北方地区2~3次,鲜草产量100~150 t/hm2。分蘖性强,刈割后再生能力强,拔节前期生长较慢,刈割太早不利于产量优势发挥,抽穗期或株高200 cm左右时刈割,产量、品质最佳。为短日照作物,在北方营养生长时间增长,抽穗期偏晚;在南方地区营养生长时间变短,抽穗期提前。第1茬拔节期株高141 cm时刈割取样分析,其全株风干物中含干物质91.1%,粗蛋白质11.7%,粗脂肪3.17%,粗纤维27.9%,无氮浸出物40.43%,粗灰分7.9%,钙0.71%,磷0.24%,中性洗涤纤维57.4%,酸性洗涤纤维28.7%。氢氰酸含量小于20 mg/kg。适口性好,适宜青饲或青贮。

基础原种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保存。

适应地区全国各地适宜高粱、苏丹草种植的地区。

中饲1877小黑麦

TriticosecaleWittmack‘Zhongsi1877’

品种登记号394

草种名称小黑麦

品种名称中饲1877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王增远、陈秀珍、孙元枢。

品种来源选用自主创制的2个六倍体小黑麦优良选系NTH364和WOH820杂交、系选培育而成。

育种方法复合杂交系统选育而成。母本NTH364是利用Ms2核不育基因轮选创育的优良选系,表现抗病、耐寒、抗倒伏,生物产量高,稳产性好;父本WOH820是通过杂交、系选培育的优良选系,表现起身早、制种产量高、早熟。NTH364和WOH820杂交,通过优良饲用性状基因聚合、累加,新品种结合了双亲高产、优质、抗逆、早熟等优良特性。

形态特征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须根系,分蘖3~6个,株高160~170 cm,植株高大繁茂,茎粗5~6 mm,生长整齐一致。其穗呈长方纺锤形,穗长11~12 cm,中芒,白壳,红粒,小穗多花,每穗小穗数22~26个,结实40~45粒,千粒重35~37 g。

生物学特性强冬性、中晚熟,对条锈病和白粉病免疫,中抗赤霉病,慢感叶锈病,抗旱、耐寒、抗倒伏。鲜草产量45 000~52 500 kg/hm2,干草产量13 500~16 500 kg/hm2,籽粒产量3 750~5 250 kg/hm2。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抽穗期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17.16%,粗脂肪2.87%,粗纤维25.50%,无氮浸出物42.58%,粗灰分11.89%,钙0.92%,总磷0.32%,赖氨酸0.64%。

基础原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保存。

适应地区黄淮海地区和西北地区适宜秋播,南方地区可以冬种。

鄂引3号狗牙根

Cynodondactylon(L.)Pers. ‘EyinNo.3’

品种登记号395

草种名称狗牙根

品种名称鄂引3号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刘洋、田宏、张鹤山、王志勇、徐智明。

品种来源原名SS-16×SS-21狗牙根,1987年从美国引进,编号87~107。

形态特征多年生匍匐型禾草。有发达的根状茎和须根,根深可超过1 m。株高60~80 cm,茎粗3~4 mm。节间长8~11 cm,每个短缩节着生2~3个叶片和1~2个分枝。叶片披针形,长15~20 cm,宽5~7 mm,叶色浓绿,草质柔软。穗状花序,有7~11个小穗,呈指状生于茎顶,花而不实,以营养体繁殖。

生物学特性在武汉地区,3月中上旬返青,11月下旬或12月初枯黄,绿期270 d左右,可利用期长。抗旱耐热能力强,在伏、秋连旱3个月、气温达36~39 ℃的恶劣条件下生长较好。抗寒性强,当气温下降到-15℃时仍可安全越冬。再生性强,全年可刈割4~6次,干草产量19 800~22 000 kg/hm2,抽穗期干草含干物质88.8%,粗蛋白质11.6%,粗脂肪1.8%,中性洗涤纤维65.4%,酸性洗涤纤维32.0%,粗灰分7.3%。适宜放牧,草地持久性好。耐贫瘠和粗放管理,竞争能力强,也是用作水土保持的优良草种。

基础原种由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农学系保存。

适应地区我国黄淮地区和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桂闽引象草

PennisetumpurpureumSchum. ‘GuiMinYin’

品种登记号396

草种名称象草

品种名称桂闽引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福建省畜牧总站。赖志强、卓坤水、易显凤、苏水金、李冬郁。

品种来源1999年从台湾引入,原品种是狼尾草台畜草二号。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须根发达。茎秆直立,丛生,茎幼嫩时被白色蜡粉,老时被一层黑色覆盖物,基部各节有气生根,株高达450 cm,株形较紧凑。分蘖多,一般分蘖20~50个,多时可达200多个,叶片长50~100 cm、宽2~4 cm。从茎秆顶端抽穗,圆锥花序,密生成圆柱状,穗长20~30 cm,嫩时浅绿色,成熟时为褐色。小穗披针形,3~4枚簇生成束,每个小穗具小花2朵,雄蕊3枚,花药浅绿色,柱头外露,浅黄色。12月抽穗开花,由于不能形成花粉,或者雌蕊发育不良,因而一般不结实,采用无性繁殖。

生物学特性耐旱、耐寒、耐酸,抗病虫性强。拔节期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13.36%,粗脂肪3.78%,粗纤维30.85%,无氮浸出物41.44%,粗灰分10.57%,钙0.74%,磷0.73%。茎叶质地柔软且茎中稍带有甜味,适口性好,牛、羊、兔、鱼、鹅、鸵鸟等动物均喜食。再生力强,产草量高,种植后50 d开始刈割利用,一年可刈割5~7次,鲜草年产量可达150 000~280 000 kg/hm2,叶量丰富,茎叶比1.38∶1。适宜于青饲、青贮、调制干草和放牧。

基础原种由台湾省畜产试验所恒春分所保存。

适应地区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

苏牧2号象草

PennisetumpurpureumSchum. ‘SumuNo.2’

品种登记号397

草种名称象草

品种名称苏牧2号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浙江绍兴白云建设有限公司。钟小仙、梁流芳、顾洪如、董民强、张建丽。

品种来源以N51象草幼穗离体培养的颗粒状愈伤组织为外植体,在继代培养时用NaCl直接胁迫筛选和分化获得再生植株,经耐盐性筛选、鉴定,优选而成。

育种方法以NaCl胁迫离体筛选体细胞突变体,对其再生植株进行耐盐性筛选,将选出的耐盐突变体植株用分株法扩繁,建立无性系,并进入常规育种程序,经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育成。

形态特征禾本科狼尾草属多年生草本,秆直立、丛生,株高200~400 cm,分蘖性强,须根发达,茎粗2.5~3.0 cm。茎生叶长95~110 cm、宽3.0~3.5 cm,叶片正反面均有短茸毛,但反面茸毛稀少。中脉明显,白色。圆锥花序淡黄色,穗长15~20 cm,穗直径2.0~3.0 cm,小穗单生,每小穗3朵小花,结实率极低,以根茎繁殖。染色体数2n=28。

生物学特性气温5℃以下停止生长,在北纬26℃以北地区不能自然越冬。喜温、耐湿、耐干旱和抗倒伏,全生育期无明显病虫害,耐盐性强,盐含量≤0.6%生长良好。在浙江中部海涂地含盐量为0.30%~0.45%时,干物质产量12 000~20 000 kg/hm2,非海涂地干物质产量24 900~32 000 kg/hm2。株高150~165 cm时,干物质中平均含粗蛋白质10.53%,粗脂肪1.88%,中性洗涤纤维70.70%,酸性洗涤纤维44.32%,粗灰分8.20%。可作为草食畜禽和鱼类的饲草、优质纸浆和人造板原料、生物质能源转化原料及水土保持植物利用。

基础原种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保存。

适应地区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德娜塔鸭茅

DactylisglomerataL. ‘Donata’

品种登记号398

草种名称鸭茅

品种名称德娜塔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草山饲料工作站、北京正道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毕玉芬、吴晓祥、马向丽、李鸿祥、黄梅。

品种来源2003年由丹麦丹农种子股份公司(DLF-TRIFOLIUM)、云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引入。原品种由丹麦丹农种子股份公司于20世纪80-90年代在丹麦育种站育成。

形态特征长寿命多年生疏丛禾草,须根系。株高90~140 cm,分蘖多。基生叶丰富,叶量大,旗叶长36~38 cm、宽0.9~1.3 cm,中脉突出。圆锥花序开展,长10~20 cm,每小穗含小花3~5朵,异花授粉。种子长3~5 mm,外稃具短芒,千粒重0.8~0.9 g。

生物学特性生育期296 d(秋播)。喜温暖湿润气候,抗寒能力较好,耐热和耐寒能力优于多年生黑麦草,耐荫能力强,可林下种植。适合多种土壤,尤其适宜较粘重土壤,耐酸但不耐盐碱。播种次年产量很高,每年可刈割5~7次,干草产量8~14 t/hm2。混播融合性好,可利用5~8年或更长。抽穗期风干样品中含干物质89.4%,粗蛋白质15.18%,粗脂肪5.96%,中性洗涤纤维52.59%,酸性洗涤纤维27.45%,粗灰分7.24%,钙0.36%,磷0.37%。可用于中长期混播放牧或刈割草地。

基础原种由丹麦丹农种子股份公司(DLF-TRIFOLIUM)保存。

适应地区长江流域及以南海拔600~3 000 m,年降水600~1 100 mm的温暖湿润山区和北方气候较温和湿润及冬季有积雪地区。

瓦纳鸭茅

DactylisglomerataL. ‘Wana’

品种登记号399

草种名称鸭茅

品种名称瓦纳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百绿国际草业(北京)有限公司。黄梅芬、袁希平、吴文荣、徐驰、邓菊芬。

品种来源1984年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院从新西兰科工部(DSIR)草地所引入。

形态特征多年生疏丛型禾草。须根系;叶色灰绿,叶量丰富,基生叶长约39.75 cm、宽约0.68 cm;单株分蘖强,形成的株丛致密而低矮;开花期株高63.2~84.5 cm;圆锥花序狭窄而紧缩,长8~15 cm、宽5~7 cm。种子略小,长4.5~7.5 mm、宽0.6~0.8 mm,千粒重约0.6 g;颖果呈褐色,长1.9~3.1 mm、宽0.5~0.7 mm。

生物学特性晚熟型品种,在秋冬季生长良好。抗锈病,耐受蛴螬和象鼻虫的侵害;耐寒、耐旱、耐热、耐贫瘠和耐低刈割。播种当年生长缓慢,翌年生长旺盛,干物质产量9~15 t/hm2;拔节期风干样品中含干物质93.5%,粗蛋白质19.50%,粗脂肪5.03%,中性洗涤纤维60.2%,酸性洗涤纤维37.81%,粗灰分8.7%,钙0.29%,磷0.14%;干物质体外消化率66.46%。与白三叶、红三叶、紫花苜蓿等共生性好,建植的人工混播草场适宜绵羊放牧。

基础原种由新西兰科工部(DSIR)草地所保存。

适应地区年均温4~15℃,夏季最高温不超过30℃,年降水量≥550 mm,海拔1 500~3 400 m的云南北亚热带至温带和寒温带地区,以及秦岭以南中高海拔地区。

陇燕3号燕麦

AvenasativaL. ‘LongyanNO.3’

品种登记号400

草种名称燕麦

品种名称陇燕3号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甘肃农业大学。赵桂琴、慕平、刘欢、柴继宽、胡凯军。

品种来源以丹麦444为母本,以欧洲黑燕麦Fyris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育种方法以丹麦444为母本,Fyris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

形态特征叶片深绿色,分蘖力强,有效分蘖多,生育期110~130 d;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株高135~160 cm;圆锥花序,周散形,颖壳黑紫色,长卵圆形。穗长14~20 cm;小穗数24~30个,穗粒数30~45;穗粒重1.0~1.5 g;千粒重30~34 g。

生物学特性春性、晚熟品种。乳熟期干草含干物质94.92%,粗蛋白质12.65%,粗脂肪2.5%,粗纤维32.98%,无氮浸出物33.85%,粗灰分12.94%。对燕麦红叶病的抗性较强。最大的突破点是干草和种子均高产,乳熟期干草产量达12 545 kg/hm2,种子产量达5 023 kg/hm2,种子成熟后不落粒。

基础原种由甘肃农业大学保存。

适应地区甘肃天祝、岷县、甘南、通渭及其他冷凉地区。

阿坝燕麦

AvenasativaL. ‘Aba’

品种登记号401

草种名称燕麦

品种名称阿坝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四川省红原县畜牧兽医局。谢志远、刘刚、张晋侦、吴贤智、白史且。

品种来源1961年9月红原县草原工作站谢志远、张晋侦从红原县瓦切牧场采集,在当地栽培30多年,经整理研究而成。

形态特征一年生上繁禾草,株高100~170 cm,茎粗0.47 cm,叶鞘被少量白粉,茎节浅绿,穗节间与下部节间稍弯曲。具4~5片叶,叶片灰绿,长23~31 cm、宽1.1~1.5 cm,叶片靠近茎秆处边缘有绒毛(稀疏),叶片与茎秆夹角为90°左右,质地较柔软。圆锥花序,穗长17~25 cm,每穗约22个小穗,46个小花,每个小穗含2~3个小花,结实率85%,种子纺锤形,短芒,草黄色,长约1.3 cm、宽0.2 cm,千粒重32.23 g。

生物学特性该品种在高寒牧区温度低、霜冻严重的自然条件下具有较强适应性,抗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瘠薄,抗倒伏,较抗蚜虫和锈病。盛花期风干样品含干物质93.27%,粗蛋白质13.3%,粗脂肪2.09%,粗纤维27.6%,无氮浸出物48.23%,粗灰分5.05%,钙0.18%,磷0.092%。草质细嫩,具清香甜味,多种牲畜爱吃,消化率高,特别是做成青贮料后适口性更好。适宜于川西北高寒牧区作草料兼用型饲草。生育期120 d左右,比对照丹麦444早17~31 d。

基础原种由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保存。

适应地区西南地区高山及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等区域,海拔2 000~4 500 m地区为最适生长区。

盈江危地马拉草

TripsacumlaxumNash‘Yingjiang’

品种登记号402

草种名称危地马拉草

品种名称盈江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盈江县畜牧兽医局。钟声、罗在仁、薛世明、匡崇义、许艳芬。

品种来源盈江县水槽河畜牧场1964年引入当地试种,经长期栽培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成为当地农家品种。经多年整理研究而成。

形态特征摩擦禾属,多年生高大粗壮禾草。须根发达,下部秆节上常有支撑根。秆直立丛生,粗壮,光滑,高3~4 m,基部直径2~5 cm;节压扁,横断面呈椭圆形,节间短,长5~10 cm。叶鞘压扁具脊,无毛,长于节间,老后常宿存;叶舌膜质,长约1 mm;叶片宽大,长披针形,长1.0~1.5 m、宽5~10 cm,中脉白色,粗壮,叶色浓绿。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由数枚细弱的总状花序组成;小穗单性,雌雄同序,雌花序位于总状花序之基部,轴脆弱,成熟时逐节断落;雄花序伸长,成熟后整体脱落。雌小穗单生穗轴各节,嵌陷于肥厚穗轴之凹穴中;第一颖质地硬,包藏着小花,第一小花中性,第二小花雌性,孕性小花外稃薄膜质,无芒。雄小穗孪生穗轴各节,均含2朵雄性小花。

生物学特性喜高温高湿气候,但不耐水渍。喜肥沃土壤。持久性好。营养生长期长,优质高产,一般栽培条件下,全年两次刈割时,年干物质产量 12.72~17.73 t/hm2;高水肥条件下可达22.5 t/hm2。全年单次刈割时,干物质产量达32.75 t/hm2,其中青绿可利用部分占总产的80%左右。饲用价值中等,全株饲用价值可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生长半年左右的危地马拉草拔节期风干样品中含干物质91.58%,粗蛋白质9.32%,粗脂肪2.04%,中性洗涤纤维69.36%,酸性洗涤纤维43.70%,粗灰分11.18%,钙0.31%,磷0.17%,干物质体外消化率43.54%。较适合云南干季刈割青饲或雨季制作青贮料,用于奶水牛或肉水牛饲养。

基础原种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保存。

适应地区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四川、贵州,霜冻较轻的南亚热带地区种植。

约翰斯顿苇状羊茅

FestucaarundinaceaSchreb‘Johnstone’

品种登记号403

草种名称苇状羊茅

品种名称约翰斯顿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北京克劳沃草业技术开发中心。刘自学、苏爱莲、邵麟惠。

品种来源2000年北京克劳沃草业技术开发中心从美国SMITH SEED SERVICES公司引入。

形态特征多年生疏丛型禾草。茎秆直立,株高100~150 cm。须根系发达而致密。分蘖多、叶片粗厚、叶量丰富,叶长15~25 cm、宽6~11 mm。圆锥花序开展,穗长20~30 cm,小穗长15~18 mm,每小穗具小花4~5朵。内稃与外稃等长或稍短,先端二裂。颖果矩圆形,黄褐色,千粒重约2.5 g。

生物学特性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抗寒耐热、耐旱耐湿、耐瘠薄,在冬季-15℃的条件下可安全越冬,夏季可耐38℃的高温。适口性好,抽穗期风干样品中含干物质90.8%,粗蛋白质15.5%,粗脂肪2.1%,粗纤维26.9%,无氮浸出物34.3%,粗灰分12.0%,钙0.66%,磷0.24%。产草量高,在成都年均干物质产量为13 000~15 000 kg/hm2。

基础原种由美国SMITH SEED SERVICES公司保存。

适应地区年降水量450 mm以上,海拔1 500 m以下的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

德梅特苇状羊茅

FestucaarundinaceaSchreb‘Demeter’

品种登记号404

草种名称苇状羊茅

品种名称德梅特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百绿国际草业(北京)有限公司。吴文荣、邓菊芬、袁福锦、段新慧、周自玮。

品种来源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原云南省肉牛和牧草研究中心)1983年从澳大利亚引进,原品种(Demeter)1965年在澳大利亚登记注册。

形态特征多年生羊茅属疏丛型禾草,须根发达。开花期株高84 cm,叶量多,叶平整但较粗糙,叶片呈橄榄绿色。圆锥花序,直立或上端下垂,小穗绿带淡栗色,着花4~5枚。颖果深灰或棕色。芒短小,千粒重2.5 g。

生物学特性再生性强,一年可刈割4~5次。耐旱性能好,返青早,有较强的抗锈病、抗倒伏能力。年干物质产量5~6 t/hm2,种子产量500~600 kg/hm2。草质优,适口性好,营养生长期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21.11%,粗脂肪4.7%,粗纤维16.9%,无氮浸出物47.61%,粗灰分9.68%。

基础原种由澳大利亚CSIR保存。

适应地区云南省海拔≥1 200 m,年降水量≥700 mm的北亚热带、温带地区。

水城高羊茅

FestucaarundinaceaSchreb‘Shuicheng’

品种登记号405

草种名称高羊茅

品种名称水城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育种单位贵州省草业研究所、贵州阳光草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农业大学。吴佳海、牟琼、王小利、唐成斌、张新全。

品种来源1991年从贵州黔西北地区水城梅花山征集的野生高羊茅,经多年栽培驯化而成。

形态特征禾本科羊茅属多年生疏丛型草本,根系发达,分蘖性强。株高89 cm,3~4个节,叶长11.2 cm、宽6.1 mm。圆锥花序开展。穗长25 cm,分枝单生,长15 cm,小穗长7~10 mm,有2~3枚小花,种子千粒重1.88 g。

生物学特性密度高、均一性好、抗逆性强,较耐粗放管理。草坪建植利用时间较长,一般可利用5~7年。在贵州海拔1 000 m的地区种植全年绿期320~365 d,用于建植环境绿化草坪、护坡生态治理及矿区植被恢复。

基础原种由贵州省草业研究所保存。

适应地区我国云贵高原、长江中上游及类似生态区。

青引3号莜麦

AvenanudaL.‘QingyinNo.3’

品种登记号406

草种名称莜麦

品种名称青引3号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周青平、颜红波、贾志锋、刘文辉、梁国玲。

品种来源1992年从加拿大引进。原名Ceasar,原编号4600,后统一编号为青永久887。

形态特征一年生疏丛型粮草兼用禾草。须根系。分蘖2~5个,茎秆直立,株高120~150 cm,茎粗3.9~5.0 mm,生长整齐一致。叶长26.7~37.6 cm、宽1.3~1.7 cm,圆锥花序周散型,小穗轴无毛,穗长20.4~23.8 cm,具小穗36~58个,颖果纺锤形,腹面具纵沟,长0.81~0.87 cm、宽0.23~0.26 cm,千粒重19.0~24.5 g。

生物学特性具有耐瘠薄、耐寒、适应性强、抗倒伏的特性。干草产量8~12.8 t/hm2,种子产量2.05~3.2 t/hm2。生育期86~130 d。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开花期风干物中含干物质94.48%,粗蛋白质8.21%,粗脂肪1.02%,粗纤维16.98%,无氮浸出物62.25%,粗灰分6.02%,钙0.445%,磷0.247%。成熟期籽粒风干物中含干物质90.89%,粗蛋白质16.33%,粗脂肪6.99%,粗纤维5.96%,无氮浸出物59.41%,粗灰分2.20%,钙0.259%,磷0.378%。

基础原种由青海畜牧兽医科学院保存。

适应地区海拔3 000~3 500 m地区种植利用作饲草,在海拔1 700~2 500 m的低、中位山区建立种子田;2 600~3 000 m的高位山及小块河谷地区既可种植青饲草,又可收获籽实。

阿坝垂穗披碱草

ElymusnutansGriseb. ‘Aba’

品种登记号407

草种名称垂穗披碱草

品种名称阿坝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张昌兵、张玉、游明鸿、李达旭、白史且。

品种来源2001年从红原县采集野生垂穗披碱草,经多年栽培驯化而成。

形态特征多年生披碱草属疏丛型上繁禾草。根系发达,茎秆基部膝曲,株高90~120 cm,茎秆细,直径3.2 mm,具3~4伸长节。茎叶灰绿色,叶长11~13 cm,穗状花序较紧凑,灰紫色,小穗多偏于穗轴一侧,每节多具2~3个小穗,种子具长芒,千粒重4.2~4.6 g。

生物学特性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瘠薄的土壤中生长良好。抗寒,在四川阿坝海拔3 000~4 500 m的地区可安全越冬,耐贫瘠、耐旱、抗病虫害。牧草产量高,鲜草产量达20 738.9 kg/hm2,干草产量 7 905.5 kg/hm2,种子产量1 551.1 kg/hm2。草质柔软,适口性好,马、牛、羊均喜食。乳熟期风干物含干物质90.83%,粗蛋白质9.37%,粗脂肪3.47%,粗纤维28.15%,无氮浸出物45.08%,粗灰分4.76%,钙0.29%,磷0.20%,中性洗涤纤维62.48%,酸性洗涤纤维35.95%。

基础原种由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保存。

适应地区青藏高原东部及北方寒冷地区,降水量在600 mm以上地区为最适区域。

塔乌库姆冰草

Agropyroncristatum(L.)Gaertn. ‘Tawukumu’

品种登记号408

草种名称冰草

品种名称塔乌库姆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新疆畜牧科学院草业研究所。贾纳提、李学森、张江玲、米克什、努尔加列力。

品种来源2002年11月与2004年3月引自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农业部畜牧兽医科学与生产中心多年生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室。原品种由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农业部畜牧兽医科学与生产中心(原哈萨克斯坦草地研究所)于1995年注册。

形态特征多年生冰草属刈割-放牧兼用型禾草。须根系、密生,外具沙套;茎秆直立、疏丛生;株高50~75 cm,分蘖多,种植当年为7~10个;叶片长16~22 cm、宽10~15 mm,边缘常内卷,色泽深绿。穗状花序,直立,较粗壮;穗长7.5~8.0 cm、宽15~20 mm,小穗紧密排列成两行,呈篦齿状;每穗含20~40个小穗;颖果棕色,长5.0~7.0 mm;千粒重2.65 g。

生物学特性生育期较短,103~111 d;叶片长而宽,色泽深绿,平均茎叶比69.75∶30.25,干草产量7 700 kg/hm2;茎秆中空,不易折断,叶不脱落,易调制干草;种子成熟时茎秆和叶片仍保持绿色,再生速度快,2.22 cm/d,再生草可供放牧;品质优良、营养丰富,适口性好,鲜、干草均为各类家畜喜食。开花期风干物含干物质91.4%,粗蛋白质12.19%,粗脂肪1.86%,粗纤维31.3%,无氮浸出物41.0%,粗灰分5.05%,钙0.32%,磷0.13%。

基础原种由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农业部畜牧兽医科学与生产中心多年生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室保存。

适应地区种植区域较广泛,适宜在我国北方年降水量300 mm以上的半荒漠草原区旱作种植。

新农3号狗牙根

Cynodondactylon(L).Pers‘xinnongNo.3’

品种登记号409

草种名称狗牙根

品种名称新农3号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新疆农业大学。阿不来提、李培英、孙宗玖、张延辉、张博。

品种来源由新疆喀什疏勒县农田边采集的30个野生狗牙根营养体和6份种子筛选、培育而成。

育种方法从新疆喀什疏勒县农田边采集30个野生狗牙根营养体和6份种子中选择优良多个优良单株,经2次混合选择选育而成。

形态特征狗牙根属多年生匍匐型禾草,生殖枝直立,高63.1~86.0 cm,叶层高64.4~71.7 cm。叶片条形,长18.4~26.6 cm、宽5.7~7.1 mm。具根茎和匍匐茎,匍匐茎长47~80 cm,直立茎粗1.9~2.8 mm,匍匐茎粗3.0~4.0 mm,匍匐茎节间较长,一般为7.6~12.5 cm。穗状花序,5~8枚指状簇生于秆顶端,花序长5.4~6.8 cm,每花序平均含33~45个小穗,排列于穗轴一侧,每小穗含1小花,花两性。颖果瘦小,浅棕色,长2.33 mm、宽0.58 mm,千粒重0.495 g。

生物学特性植株高大,叶片长而宽、叶色淡绿、叶量丰富,繁殖力强,均一性好,密度较大,成坪速度较快,耐践踏,恢复力强,绿期较长,草产量高、营养丰富,抗寒、抗旱、耐热,管护成本低,是一个牧草及草坪草兼用型品种。年均干草产量为12 000 kg/hm2,营养价值丰富,孕穗期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19.11%,粗脂肪1.9%,粗纤维39.2%,无氮浸出物29.15%,粗灰分10.64%。

基础原种由新疆农业大学保存。

适应地区我国北方温带及亚热带,干旱、半干旱平原区。

苏植1号杂交结缕草

Zoysiajaponica×Z.tenuifolia‘SuzhiNo.1’

品种登记号410

草种名称杂交结缕草

品种名称苏植1号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刘建秀、郭海林、宣继萍、宗俊勤、陈静波。

品种来源以优质抗逆的结缕草(Z.japonica)种源Z004为母本,细叶结缕草(Z.tenuifolia)Z059为父本,两者进行人工杂交而获得的杂交种。

育种方法以优质抗逆结缕草(Z.japonica)种源Z004为母本,细叶结缕草(Z.tenuifolia)Z059为父本杂交获得杂交后代,其中杂交后代 31-3密度高,质地柔韧细致,弹性好,叶色宜人,均一性高,匍匐茎发达,生长速度快。以本地广为栽培的‘兰引3号’结缕草和青岛结缕草为对照设置品比试验、区域试验以及生产试验。最后将31-3重新命名为‘苏植1号’杂交结缕草。

形态特征结缕草属多年生匍匐型禾草。自然生长草层高22.22 cm;叶色深绿,质地柔韧,叶片平均长5.51 cm、宽0.36 cm;匍匐茎发达,匍匐茎节间长和直径平均值分别为4.84和0.14 cm,草坪密度高,直立枝数为243.3个/dm2。花序密度为5.9个,生殖枝高平均为9.1 cm,生殖枝密度低且高度较低,更提高了其坪用价值;花序长2.46 cm、宽0.15 cm,穗轴长4.73 cm。颖果,种子包裹在颖壳内,卵圆形,浅褐色,小穗长2.7~3.3 mm、宽0.95~1.30 mm,千粒重0.60~0.62 g。种子有休眠性,经80%的NaOH处理后可显著提高其发芽率。

生物学特性青绿期长,在南京地区一般3月中下旬返青,12月上旬枯黄,青绿期250~260 d。具有抗病虫、抗旱、抗寒性强以及养护费用低的优点。主要以种茎进行无性繁殖,成坪速度较快,以1∶5比例进行种茎直播,90~105 d即可成坪。

基础原种由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保存。

适应地区可用于长江三角洲及以南地区等地观赏草坪、公共绿地、运动场草坪以及保土草坪建植。

欧歌15菊苣

CichoriumintybusL. ‘OG0015’

品种登记号411

草种名称菊苣

品种名称欧歌15

登记日期2010年 4月14日

申报者四川省金种燎原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川草生态草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格莱特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李传富、卞志高、姚明久、刘霞、李鸿祥。

品种来源2002年由丹麦丹农种子股份公司(DLF-TRIFOLIUM)引入。原品种是20世纪80年代丹农种子股份公司在意大利的育种中心育成。

形态特征菊科菊苣属多年生草本,主根肉质粗壮,侧根发达。莲座叶丛期株高80 cm左右,抽薹开花期可达170 cm或更高。茎具条棱,分枝偏斜。基生叶长条形全缘,直立或近直立向上生长。叶片长30~46 cm。头状花序单生于茎和枝端。花冠全部舌状,蓝色。瘦果黑褐色,千粒重约1.2 g。

生物学特性生育期160~177 d(四川秋播)。喜温暖湿润气候,较耐盐碱,不耐排水不良,不耐荫,耐寒和抗病能力强,再生快。适合多种土壤,适宜土壤pH值为4~8。在北方每年可割草3~5次,南方可割草7~9次,西南地区年均干草产量22~24 t/hm2,在气候适宜地区可利用6~8年。莲座叶丛期风干物中含粗蛋白质21.0%,粗纤维13.0%,粗灰分16.3%,钙1.5%,磷0.42%。

基础原种由丹麦丹农种子股份公司(DLF-TRIFOLIUM)保存。

适应地区除极端寒冷、干旱或炎热地区外的南北方,最适合年降水500~1 500 mm,年平均气温10~25℃的温暖湿润地区。

清水紫花苜蓿

MedicagosativaL. ‘Qingshui’

品种登记号412

草种名称紫花苜蓿

品种名称清水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甘肃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师尚礼、南丽丽、李聪、张雪婷、李玉珠。

品种来源2002年从甘肃清水县灌丛草原地带采集野生根茎型紫花苜蓿单株,经多年栽培驯化而成。

形态特征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根茎较宽,距地表较深,形成根茎混杂区。水平或斜生的根茎位于土表层下15~30 cm深处。根茎末端向上生长发育成地上茎枝,地上茎斜升或半平卧,绝对生长高度70~90 cm,多分枝,疏被毛。羽状三出复叶,短总状花序腋生,小花密集,16~23个。花萼钟状,萼齿5枚,狭披针形,稍长或等于萼筒。花冠紫色或蓝紫色,旗瓣狭倒卵形或长椭圆形,翼瓣长圆形,龙骨瓣长圆形,稍短于翼瓣,雄蕊10枚,二体,子房条形,含胚珠10~12个,花柱钻状,柱头头状。荚果螺旋形,顶端具喙,常卷曲1~2圈,不开裂,含种子3~4枚;种子肾形,长约2 mm,黄褐色,千粒重1.32 g。

生物学特性在我国海拔1 100~2 600 m西北旱区寒区,抗旱、抗寒性强,春季返青早,秋季枯黄晚,青绿期长。干草产量达7 500 kg/hm2,初花期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21.05%,粗脂肪3.30%,粗纤维42.70%,无氮浸出物24.07%,粗灰分8.88%,钙1.82%,磷0.25%。既可用于放牧型苜蓿草地建植,又可作为刈割草地或水土保持用草种。

基础原种由甘肃农业大学保存。

适应地区我国甘肃省海拔1 100~2 600 m半湿润、半干旱区。

甘农6号紫花苜蓿

MedicagosativaL. ‘GannongNo.6’

品种登记号413

草种名称紫花苜蓿

品种名称甘农6号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曹致中、张文旭、张咏梅、刘爱云、席亚丽。

品种来源从新疆大叶苜蓿、陕西矩苜蓿、秘鲁苜蓿、Moapa、Ariyona、Cherokee、Williamspury、Caliverde65、Veral、Acacia、Saranac 11个国内外苜蓿品种中,选择长穗、种子产量高的单株作为原始材料。

育种方法采用多次单株选择法,从11个品种的穴播区和大田中,每年选择长穗类型扦插,在隔离区繁殖收种,连续进行多次单株选择后,进行株系比较、品系比较试验,选择穗长8 cm以上,种子和干草双高产的7个无性繁殖系,组成综合品种。

形态特征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主根明显,根系发达。株型直立,单株分枝数32个,初花期、盛花期和结荚期的自然高度分别为86.7、103.4和113.4 cm,茎粗3.7 mm,节间长6 cm。叶为三出复叶,小叶椭圆形,叶长3.0 cm、宽1.7 cm,叶色纯绿。总状花序长8~12 cm,每花序小花数37~147个,平均79个。结荚果穗直立,结荚数约为24个,每果序结种子约65粒。荚果螺旋形,1~3圈。种子肾形、黄色,千粒重2.02 g。

生物学特性在甘肃景泰县每年4月上旬返青,8月上旬种子成熟,生育期114~125 d,属中熟品种,自然高度110 cm左右。在水浇地干草产量14~16 t/hm2,种子产量650~700 kg/hm2;在旱地干草产量8~10 t/hm2,种子产量300~400 kg/hm2。初花期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18.90%,粗脂肪2.03%,粗纤维34.13%,无氮浸出物34.13%,粗灰分9.26%,钙1.22%,磷0.25%,中性洗涤纤维40.67%,酸性洗涤纤维28.70%。抗旱性、抗寒性中等水平,在甘肃河西和陇东区域试验期间未见明显病害,适宜在降水量400~800 mm地区或灌区种植。

基础原种由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保存。

适应地区西北内陆灌溉农业区和黄土高原地区。

公农5号紫花苜蓿

MedicagosativaL. ‘GongnongNo.5’

品种登记号414

草种名称紫花苜蓿

品种名称公农5号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徐安凯、王志锋、于洪柱、周艳春、齐宝林。

品种来源从6个紫花苜蓿混合杂交后代中选出。

育种方法从公农1号紫花苜蓿、公农2号紫花苜蓿、肇东苜蓿、龙牧801苜蓿和龙牧803苜蓿混合杂交后代中选择优良植株集团,再从优良集团中选择优良单株,优良单株种子混合而成。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或半直立,茎枝多。叶色嫩绿,叶片较大。总状花序,主枝花序长2.7~4.8 cm,花冠紫色。荚果螺旋形,1.8~4.7圈,成熟时褐色至黑褐色,每荚含种子平均7.55粒,种子为不规则肾形,淡黄色至黄褐色,千粒重1.99 g。

生物学特性抗寒性强,在半湿润森林草原气候地带中的暖温气候类型和温暖气候类型及半干旱草原气候地带中的温暖气候类型地区种植,越冬率均在98%以上。抗旱性强,在无灌溉条件下,在上述气候类型地区发育正常,生长旺盛。生育期一致,生长整齐。与公农1号和公农2号苜蓿相比优势明显。初花期风干样品中含干物质90.52%,粗蛋白质19.88%,粗脂肪2.57%,粗纤维28.64%,无氮浸出物31.87%,粗灰分7.56%。在吉林省中西部地区无灌溉条件下,年可刈割2~3次,干草产量5.37~13.69 t/hm2,种子产量268~485 kg/hm2。适宜调制干草、青饲和放牧。

基础原种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保存。

适应地区我国东北和华北各省、区。

德钦紫花苜蓿

MedicagosativaL. ‘Deqin’

品种登记号415

草种名称紫花苜蓿

品种名称德钦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云南农业大学、迪庆藏族自治州动物卫生监督所。毕玉芬、马向丽、墨继光、姜华、薛世明。

品种来源2001年云南农业大学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采集的野生紫花苜蓿,经过多年栽培驯化而成。

形态特征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直根系,主根粗壮,长2~6 m,侧根不发达,着生根瘤较少;根颈粗大,多露在地表。株高15~50 cm,茎斜升或伏生,茎粗1~3 mm,无毛或略被柔毛;羽状三出复叶,叶片窄小、较厚,呈卵形或长卵形;总状花序腋生,具花5~30朵,花冠紫红色至深紫色,异花授粉;荚果螺旋形,2~4圈,种子肾形,长约2 mm,黄色或棕色,千粒重1.5~1.8 g。

生物学特性生育期150 d。喜暖热气候,耐热和抗旱能力较强;对土壤选择不严,耐贫瘠,最适在中性的钙质土壤或沙壤上生长;无严重病虫害。在德钦地区种植,播种次年收种,种子产量700 kg/hm2。水分充足的条件下,种植第3年鲜草产量可达37 652 kg/hm2,干草产量可达10 053 kg/hm2;初花期收获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24.5%。可用于中长期混播放牧或刈割草地。

基础原种由云南农业大学保存。

适应地区迪庆州海拔2 000~3 000 m及类似地区。

中草3号紫花苜蓿

MedicagosativaL. ‘ZhongcaoNo.3’

品种登记号416

草种名称紫花苜蓿

品种名称中草3号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于林清、侯向阳、张利军、孙娟娟、萨仁。

品种来源来源于12个苜蓿品种材料,其中中国苜蓿品种6个:敖汉苜蓿、武功苜蓿、肇东苜蓿、新疆抗旱苜蓿、公农2号苜蓿、天水苜蓿;国外苜蓿品种6个:阿尔冈金(Algonquin)、拉达克(Ladak)、杜普梯(Du puits)、猎人河(Hunter river)、苏联36、OK18。

育种方法通过对以上6个中国苜蓿品种和6个国外苜蓿品种材料进行田间筛选,获得抗旱优良单株,优良单株进行3次杂交并经3个世代混合选择培育而成。

形态特征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株型直立、高大整齐,以主根类型为主,株高92~108 cm、分枝较多,叶量大、叶色嫩绿、叶片大小中等。总状花序长3~6 cm,花浅紫色、紫色。荚果螺旋状、2~4圈,荚果为黄褐色和黑褐色,有种子6~8粒,种子肾形、千粒重约2.26 g。

生物学特性在呼和浩特地区生育期约为104 d。干旱适应性较强,耐寒、持久性较好;生长速度较快、再生性较好;适宜旱作栽培。在呼和浩特地区栽培,正常年份可刈割3次,干草产量达16 176 kg/hm2,种子产量达296.5 kg/hm2。初花期风干物中含干物质92.54%,粗蛋白质20.48%,粗脂肪1.48%,粗纤维29.72%,中性洗涤纤维38.36%,酸性洗涤纤维31.04%,无氮浸出物32.49%,粗灰分8.37%。适宜调制干草、青饲和放牧。

基础原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保存。

适应地区在我国北方干旱寒冷地区,尤其适应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赤峰市、巴彦淖尔市、兴安盟及其周边地区。

新牧4号紫花苜蓿

MedicagosativaL. ‘XinmuNo.4’

品种登记号417

草种名称紫花苜蓿

品种名称新牧4号

登记日期2010 年4月14日

申报者新疆农业大学。张博、王玉祥、李克梅、陈爱萍、李卫军。

品种来源亲本之一为1990年从美国犹他州USDA-ARS洛根牧草与草地实验室引进的具广谱抗病性苜蓿育种材料KS220(抗寒性较差),另一亲本为适应性强而抗霜霉病能力较差的地方品种新疆大叶苜蓿。

育种方法将两亲本的优选单株相间种植,开放授粉,混合采种,对其后代以抗霜霉病、抗寒和丰产为主要育种目标,采用轮回选择法育成。

形态特征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株型直立,株高约100 cm。主根粗壮,入土深,根系发达。茎光滑,多分枝。三出复叶,小叶卵圆形或椭圆形,叶片较大。总状花序,长3~6 cm,花以紫色或浅紫色为主,深紫色的约占20%。荚果螺旋形2~4圈,黄褐色至黑褐色,每荚有种子6~9粒;种子肾形,黄色,千粒重1.8~2.2 g。

生物学特性抗病性强,抗霜霉病、褐斑病能力强于新疆大叶苜蓿,抗倒伏和抗寒性较强,在灌溉条件下产草量高。春季返青早,生长速度快,草层较整齐,秋眠级为3~4,生育期110 d左右。在新疆昌吉地区灌溉条件下,年可刈割3~4次,干草产量15 000~18 000 kg/hm2,在南疆大多数地区灌溉条件下,年可刈割4~5次,干草产量16 000~20 000 kg/hm2,盛花期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17.38%,粗纤维27.82%。

基础原种由新疆农业大学保存。

适应地区有灌溉条件的新疆南北疆及甘肃河西走廊、宁夏引黄灌区等。

威斯顿紫花苜蓿

MedicagosativaL. ‘Weston’

品种登记号418

草种名称紫花苜蓿

品种名称威斯顿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北京克劳沃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范龙、刘自学、苏爱莲。

品种来源2000年北京克劳沃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从加拿大BrettYoung Seeds公司引入。

形态特征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约110 cm,根系发达,入土深,侧根多根瘤。茎直立光滑,多分枝。三出复叶,小叶卵圆形,先端钝,基部楔形,叶缘上部具锯齿。总状花序,花紫色或蓝紫色。荚果螺旋形,种子肾形,黄褐色,千粒重约2.3 g。

生物学特性秋眠级8,耐湿热、抗病、虫能力强。丰产性和再生性好,产草量高,年干草产量18 000~22 000 kg/hm2。营养丰富、品质佳。初花期风干物中含干物质91.67%,粗蛋白质20.02%,粗脂肪2.57%,粗纤维29.99%,无氮浸出物31.78%,粗灰分7.31%,钙1.92%,磷0.66%。适口性好,各种家畜都喜食。可用于调制干草、青饲或放牧。

基础原种由加拿大BrettYoung Seeds公司保存。

适应地区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海拔1 500~3 400 m,年均温5~16℃,夏季最高温不超过30℃,年降水量≥600 mm的南方丘陵山区。

东苜1号紫花苜蓿

MedicagosativaL. ‘DongmuNo.1’

品种登记号419

草种名称紫花苜蓿

品种名称东苜1号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东北师范大学。李志坚、王德利、穆春生、刘立侠、张宝田。

品种来源从国内5个北方优良抗寒紫花苜蓿品种和3个国外紫花苜蓿品种中的优良单株中选出。

育种方法从我国北方优良抗寒苜蓿品种公农1号、公农2号、肇东苜蓿、龙牧801苜蓿和龙牧803苜蓿优良单株中,以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温克旗大面积种植的加拿大品种Able、美国的CW200和WL252HQ苜蓿品种受严重冻害后剩余的优良单株中,经过单株选择、混合选择和轮回选择方法育成。

形态特征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大明显,圆锥形。株型直立紧凑,开花期株高70~105 cm。叶片中等大小,三出复叶,颜色深绿。总状花序,花以紫色为主,兼有少许深紫色和淡紫色。荚果螺旋形,2~3圈,种子肾形、浅黄色,每荚含种子4~8粒,千粒重2.19 g。

生物学特性再生性好,刈割后再生迅速,草层较整齐。抗寒性强,在吉林省西部无积雪覆盖条件下仍能安全越冬。抗旱性强,在年降水量300~400 mm地区,生长第2年无需灌溉可正常生长,并且具有良好的丰产性能。在吉林省西部无灌溉条件下,每年刈割3次,干草产量8 000~10 000 kg/hm2,灌溉条件下产草量更高。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初花期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19.70%,粗脂肪3.54%,粗纤维29.10%,无氮浸出物39.17%,粗灰分8.49%,中性洗涤纤维41.55%,酸性洗涤纤维32.21%。适宜调制干草和青饲。

基础原种由东北师范大学保存。

适应地区我国东北干旱寒冷地区。

龙牧808紫花苜蓿

MedicagosativaL. ‘LongmuNo.808’

品种登记号420

草种名称紫花苜蓿

品种名称龙牧808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李红、罗新义、黄新育、杨曌、毛小涛。

品种来源从龙牧803苜蓿群体中经过多年的系统混合选育而成。

育种方法1996年,在龙牧803苜蓿群体中,采用系统混合选育方法,选择表型性状符合育种目标的单株。经过多次继代选育。对入选株系选优去劣,无性扦插繁殖,建立无性株系材料圃,优选出株型整齐一致、性状稳定的优良株系,实行开放授粉,多元杂交,进行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选育而成。

形态特征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株型直立。直根系,根系发达。茎多四棱型,绿色或红色。三出羽状复叶,叶片长卵圆形,叶缘有锯齿、无毛,长2~3 cm。总状花序腋生,由15~30个小花组成,蝶形花冠,花色为深浅不同的紫花。荚果螺旋形2~4圈,每荚含种子4~9粒,种子肾形、浅黄色,千粒重2.4g左右。

生物学特性适应性广,生长速度快,再生能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黑风沙土、盐碱化草甸土、黑钙土等均可种植。生育期120 d左右。抗寒,在冬季无雪覆盖-39.5℃和有雪覆盖-44℃可安全越冬,越冬率达97%~100%。耐碱性强,在pH值8.2的盐碱地生长良好。抗旱性强,年降水量300~400 mm的地区生长良好,表现出了稳产、高产。干草产量10 463.48~12 994.48 kg/hm2。种子产量为261.06~322.32 kg/hm2。初花期风干物中含干物质93.21%,粗蛋白质20.49%,粗脂肪1.53%,粗纤维28.31%,无氮浸出物35.21%,粗灰分7.67%,钙2.65%,磷0.25%,叶量丰富、草质柔软、适口性好。适宜于调制干草、青饲和放牧。

基础原种由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保存。

适应地区东北、西北、内蒙古等地区。

甘农5号紫花苜蓿

MedicagosativaL. ‘GannongNo.5’

品种登记号421

草种名称紫花苜蓿

品种名称甘农5号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甘肃农业大学。贺春贵、曹致中、章显光、武德功、王森山。

品种来源2003年以来自澳大利亚3个高抗蚜虫品种SARDI 10、Rippa和Sceptre混合配置和选择,经室内和田间抗蚜虫抗蓟马筛选育成。

育种方法由收集抗蚜种质资源、筛选鉴定抗性单株、混合选择后聚合而成。

形态特征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株型紧凑直立,株高86~121 cm。根系发达,主侧根明显。茎上着生有稀疏的绒毛,多为绿色,少数为紫红色,具有非常明显的4条侧棱,分枝2~90个不等。羽状三出复叶,椭圆形,基部较窄,少数叶片呈倒心形,中间叶片和侧叶大小基本一致,表面有柔毛;叶色深绿,叶片较大,叶量丰富;总状花序,自叶腋处出,花序长2.3~7.4 cm,每花序含小花22~56枚,花冠紫色。荚果多为螺旋形,少数为镰刀形,大多数为2.0~3.5圈,表面光滑,有脉纹;每荚有种子1~15粒,平均7.7粒。种子肾形,生育前期成熟种子为绿黄色,中期成熟种子为黄色,后期成熟种子为土黄色,表面有光泽。千粒重2.0 g。

生物学特性在甘肃兰州和临夏观察表明:该品种生育期约120~150 d。春季返青早, 5月中旬现蕾,6月上旬开花,7月下旬荚果成熟,8月中旬种子采收。种子产量可达450 kg/hm2,高抗蚜虫、兼抗蓟马、秋眠级9~10级、产量高。在兰州及附近,年可刈割4茬,干草产量16~27 t/hm2。初花期风干样品含干物质93.59%,粗蛋白质22.05%,粗纤维22.01%,粗脂肪2.65%,无氮浸出物38.42,粗灰分8.46%。

基础原种由甘肃农业大学保存。

适应地区我国北纬33°~36°的西北地区。

中苜6号紫花苜蓿

MedicagosativaL. ‘ZhongmuNo.6’

品种登记号422

草种名称紫花苜蓿

品种名称中苜6号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李聪、苗丽宏、王永辰、张银敏、杨宝英。

品种来源来自“保定苜蓿”和“自选苜蓿”(源于本所苜蓿种质资源圃101份国内外苜蓿种质材料混选优株后代的种质)空间诱变优株的杂交后代。

育种方法利用卫星搭载上述2个亲本材料种子的空间诱变效应,围绕株形较高并紧凑、从根颈长出的分枝多且以斜生为主、枝叶繁茂、生长势强、再生快等丰产表型性状,杂交混合轮回选育而成。

形态特征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主根明显,种植3年的根深可达1 m以上,侧根发达,多分布于15~40 cm土层中,三年生植株根颈在地表下3~7 cm处。植株较高且紧凑,茎秆直立、深绿色,生长第2年植株头茬初花期绝对高度为90~120 cm,自然株高平均达97 cm。分枝多,生长3年的植株抽样调查统计平均达分枝63个,分枝斜生为主。羽状三出复叶,叶片大小中等,小叶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3~3.7 cm、宽0.5~2.2 cm。总状花序,花梗长2.5~5.1 cm,腋生,小花密集,每花序含20~32个小花,花紫色或蓝紫色,偶有浅蓝色。荚果螺旋形,2~3圈,成熟时黄褐色,每荚含种子3~10粒,种子肾形或宽椭圆形,黄褐色,千粒重1.8~2.1 g。

生物学特性属于中熟型品种。在北京生长第2年植株生育期约为110 d。其耐寒性和耐热性表现良好,在晋北山西怀仁可安全越冬;在北京和河北涿州可经受极端38℃高温而安全越夏。植株较高,生长势旺,再生性强,为丰产型品种,在良好肥水条件下,增产效果明显,每年刈割3~4次,在北京年均干草产量达17 000 kg/hm2,盛花期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18.70%,粗脂肪1.67%,粗纤维30.62%,无氮浸出物39.47%,粗灰分9.54%,中性洗涤纤维68.84%,酸性洗涤纤维47.40%。

基础原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牧草遗传育种室保存。

适应地区我国华北中部及北方类似条件地区。

江淮光叶紫花苕

ViciavillosaRoth.var.glabrescensKoch. ‘Jianghuai’

品种登记号423

草种名称光叶紫花苕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徐智明、钱坤、朱德建、李争艳、李杨。

品种来源采集于江淮地区的田埂、地头、坡地、山岗的当地光叶紫花苕经多年整理研究而成。

形态特征豆科野豌豆属,越年生草本植物,是江淮地区古老的栽培绿肥牧草。主根健壮,入土不深,侧根发达;根系有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素;茎方形,中空,匍匐向上,长80~150 cm;偶数羽状复叶,顶端具卷须;总状花序,着生于叶腋间,花紫红色,每个花梗着生小花22~30朵,生于花序的一侧;果实为荚果,细长菱形扁平,褐色,长为2.5~3.5 cm;内含种子3~8粒,种子呈球形,黑褐色,千粒重23~28 g。

生物学特性属春性和冬性的中间类型,偏向冬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较耐寒,能抵抗-10℃的低温,-2℃时停止生长,不耐高温,30℃以上生长受到抑制,15~25℃是最佳生长温度。对土壤选择不严,在江淮地区土壤上都能正常生长,不耐水淹。耐旱性较强。鲜草产量22 500~35 500 kg/hm2,种子产量450~900 kg/hm2,草质优良,适口性好、茎秆柔嫩,孕蕾期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25.76%、粗脂肪6.24%、粗纤维29.56%,无氮浸出物28.42%,粗灰分10.02%,钙2.01%,磷0.93%,中性洗涤纤维34.95%,酸性洗涤纤维30.32%。营养价值丰富,可以青饲、青贮或晒制青干草,各种畜禽均喜食。

基础原种保存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适应地区该品种适应性强,在年降水量450 mm以上,最低温度-10℃以上区域的冬闲田均可种植。北方地区适宜春播。

润高扁豆

DolichoslablabL. ‘Rongai’

品种登记号424

草种名称扁豆

品种名称润高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四川农业大学、百绿国际草业(北京)有限公司。陈谷、刘伟、张新全、何胜江、李传富。

品种来源1962年由澳大利亚选育而成,登记品种名称为Rongai。 2001年,由中国百绿公司从澳大利亚引进。

形态特征豆科扁豆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蔓生草本植物。茎生长活力强,爬蔓生长高度为3~6 m;直根系发达,侧根多;三出复叶;单叶成卵菱形,叶长约7.5~15.0 cm,有明显的叶尖,叶片正面光滑,背面被细毛。叶柄细长。总状花序,花白色。豆荚长4~5 cm,呈弯刀型,表面光滑,内具种子2~4粒。种子呈浅棕色,扁卵形,长1 cm、宽0.7 cm,具明显的线型白色种脐。千粒重约250 g。

生物学特性茎叶柔软,适口性良好,具晚熟的特性,夏季生长速度非常迅速,秋季的长势也很旺,茎、叶鲜嫩,不枯黄,产量高,年产鲜草55 000 kg/hm2,干草10 500 kg/hm2。营养生长期风干样品中含干物质94.17%,粗蛋白质18.60%,粗脂肪3.46%,粗纤维24.82%,无氮浸出物34.28%,粗灰分13.01%,钙1.96%,磷0.25%,中性洗涤纤维43.1%,酸性洗涤纤维38.5%。具有高产、抗根腐病、抗豆蝇能力强、抗旱、耐荫等特点,适宜于各种土壤条件,在高肥水下表现极佳。

基础原种由澳大利亚北昆士兰热带种子公司(North Queensland Tropical Seeds)保存。

适应地区年降水量650~2 000 mm且无霜期120 d以上,有效积温>2 100℃的广大区域,如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江苏及黑龙江等地。

海沃扁豆

DolichoslablabL. ‘Highworth’

品种登记号425

草种名称扁豆

品种名称海沃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百绿(天津)国际草业有限公司、北京安多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石岩、陈谷、王树林、朱得新、邰建辉。

品种来源2001年百绿(天津)国际草业有限公司从澳大利亚引入。原品种在澳大利亚于1993年注册。

形态特征豆科扁豆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蔓生草本植物。直根系,能着生具有固氮活性的根瘤,根瘤为扁卵圆形,直径最大可达2 cm。茎蔓长3~7 m,生长前期直立,株高40~50 cm,以后开始匍匐缠绕。呈绿色,六菱形。三出羽状复叶,托叶基生,披针形,长0.3~0.4 cm,小叶宽三角状阔卵形,长6~15 cm,宽约与长相等,侧生小叶两边不等大,偏斜,先端急尖,基部近截平,掌状脉,叶柄长10~20 cm。总状花序腋生直立,长15~25 cm,花序轴粗壮,总花梗长8~14 cm;小苞片近圆形,长0.3 cm,脱落;花2至多朵簇生于每一节上;花萼钟状,长约0.6 cm,上方2裂齿几完全合生,下方的3枚近相等;花冠淡紫色,旗瓣圆形,基部两侧具2枚长而直立的小附眉体,附属体下有2耳,翼瓣宽倒卵形,具截平的耳,龙骨瓣呈直角弯曲,基部渐狭成瓣柄;子房线形,无毛,花柱比子房长,弯曲不逾90°,侧偏平,近顶部内缘被毛。荚果长圆状镰形,长5~7 cm、宽1.4~1.8 cm,扁平,直或稍向背弯曲,顶端有弯曲的尖啄,基部渐狭;种子3~5粒,扁平,长椭圆形,种皮黑色,种脐线形呈白色,长约占种子周围的2/5。百粒重45 g。

生物学特性夏季生长旺盛,喜高温,气温在 25~35℃生长最迅速,对霜冻敏感。为中熟品种。茎、叶柔软,适口性良好,各种家畜都喜食。叶不易脱落和枯黄,易加工和禾本科牧草混合青贮。对不同土壤和气候适应性强,抗旱和耐贫瘠性突出。抗根腐病和抗豆蝇能力强。在北部地区为典型的一年生,在福建及以南地区可越年生长,但荚果易受霜冻危害,不能成熟。年产鲜草25 000~55 000 kg/hm2。北方产量较低,南方产量较高。茎叶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13.33%,粗脂肪3.17%,粗纤维27.8%,此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干旱地区需灌溉以保证产量。 不耐水淹,不能在涝洼地种植。

基础原种由澳大利亚北昆士兰热带种子公司(North Queensland Tropical Seeds)保存。

适应地区在年降水量750~2 500 mm的地区。

桂引山毛豆

TephrosiacandidaDC. ‘GuiYin’

品种登记号426

草种名称山毛豆

品种名称桂引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赖志强、易显凤、蔡小艳、姚娜、韦锦益。

品种来源1965年广东从非洲引入,20世纪80年代,又从菲律宾和坦桑尼亚引入种植。2004年广西从广东引入。

形态特征多年生小灌木。多分枝,株高2~3 m。奇数羽状复叶,长15~20 cm,小叶对生,6~14对,椭圆状披针形,长3~7 cm、宽0.9~1.8 cm。托叶披针形,渐尖,密被茸毛。总状花序,长15~20 cm。花白色或淡红色,花长约2.5 cm,花梗长2~2.3 cm。荚果长7~10 cm,有种子10~15粒。种子淡褐色,矩圆形,长约7 mm、宽约4.5 mm,千粒重19.9 g。

生物学特性抗旱、耐瘠,适应性强,固氮能力强。再生性强,每年可刈割2~3次,鲜草产量30 000~45 000 kg/hm2,种子产量375~750 kg/hm2。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开花期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21%,粗脂肪3.75%,粗纤维24.9%,无氮浸出物44.01%,粗灰分6.34%,钙0.22%,磷1.51%,是饲喂兔、羊等小型草食动物的优质蛋白质饲料。

基础原种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保存。

适应地区我国年降水量600 mm以上的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

延边东方野豌豆

ViciajaponicaA.GrayL. ‘Yanbian’

品种登记号427

草种名称野豌豆

品种名称延边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东北师范大学、延边草原开发公司。穆春生、黄逢万、张京龙、李志坚、孟庆荔。

品种来源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草坡地带采集的东方野豌豆野生种,经多年栽培驯化而成。

形态特征豆科野豌豆属多年生草本,主根明显。茎攀援,自然高度90 cm左右。偶数羽状复叶,具小叶4~7对,小叶长卵形。总状花序腋生,具花7~12朵,蝶形花冠,紫红色。荚果近矩圆形,内有种子1~4粒,荚果成熟后易裂荚。种子为黑色或黑褐色,千粒重22.8 g。

生物学特性抗寒、耐旱、耐轻度盐碱,喜湿润气候条件,但不耐水淹。春季返青较早,在很长时间,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具有茎蔓边伸长、边现蕾、边开花、边结荚、边成熟的特点。盛花期风干样品含干物质93.63%,粗蛋白质18.37%,粗脂肪3.22%,中性洗涤纤维44.34%,酸性洗涤纤维34.42%,粗灰分7.44%。干草产量5 301~6 582 kg/hm2。适宜调制干草、青饲和放牧。

基础原种由延边草原开发公司保存。

适应地区吉林省东南部山区、半山区,吉林省西部轻度盐碱化地区或东北同等条件地区。

热研20号圭亚那柱花草

StylosanthesguianensisSw. ‘ReyanNo.20’

品种登记号428

草种名称圭亚那柱花草

品种名称热研20号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白昌军、刘国道、王东劲、陈志权、严琳玲。

品种来源1996年空间诱变热研2号柱花草种子后,经多次单株接种柱花草炭疽病选育而成,原编号2001-38。

育种方法1996年10月20日-11月4日利用返地卫星搭载热研2号柱花草种子,空间飞行15 d,进行空间诱变处理。通过多次单株接种柱花草炭疽病进行鉴定筛选,选出优良株系85个;进一步开展品系比较试验获优良品系26个;经品种比较试验、区域性试验、生产试验育成。

形态特征豆科柱花草属多年生半直立亚灌木,株高1.1~1.5 m,多分枝,茎毛稀疏。三出羽状复叶,中间小叶长椭圆形,长3.3~3.9 cm、宽0.45~0.73 cm,先端急尖,叶背腹均被疏柔毛,小叶柄长1.0 mm,两侧小叶较小,长1.5~3.2 cm、宽0.5~1.0 cm,近无柄。密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序长1~1.5 cm;花小,旗瓣橙黄色,具棕红色细脉纹,长5~7 mm、宽3~5 mm,翼瓣2枚,比旗瓣短,淡黄色,上部弯弓,连合,具瓣柄和耳;龙骨瓣与翼瓣相似,具瓣柄和耳。雄蕊10枚,单体雄蕊,雌蕊1枚。荚果具一荚节,褐色,卵形,长2.65 mm、宽1.75 mm,具短而略弯的喙,具种子1粒。种子肾形,黄色至浅褐色,有光泽,长1.5~2.2 mm、宽约1 mm。千粒重2.775 g。

生物学特性喜热带潮湿气候,牧草产量高,年均干草产量15 676.56 kg/hm2。营养生长期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21.01%,粗脂肪5.73%,粗纤维35.28%,无氮浸出物30.86%,粗灰分7.12%,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较抗柱花草炭疽病,耐干旱,可耐4~5个月的连续干旱,在年降水755 mm以上的热带地区表现良好;适应各种土壤类型,尤耐低磷土壤,能在pH值4.0~5.0的强酸性土壤和贫瘠的砂质土壤上良好生长。具有较好的放牧与刈割性能。当年种植10月中旬开始开花,12月上旬盛花,12月至翌年1月种子成熟,种子产量中等,一般为100~300 kg/hm2。

基础原种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保存。

适应地区我国长江以南、年降水量600 mm以上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及四川攀枝花地区、江西瑞金等地区表现最优。

绿帝1号沙打旺

AstragalusadsurgensPall. ‘LudiNo.1’

品种登记号429

草种名称沙打旺

品种名称绿帝1号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内蒙古绿帝牧草种业技术开发中心。王春疆、赵景峰、何为平、马金星、牛呼和。

品种来源绿帝1号沙打旺母本为野生斜茎黄芪,1983年8月下旬,种子采集于通辽市奈曼旗太和乡牧场;父本为膜荚黄芪,1983年10月种子购于山东省。

育种方法1984年以野生斜茎黄芪作母本,膜荚黄芪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获得杂交种F1代,经8个世代集团选择培育而成。

形态特征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壮,根系发达。株型直立,分枝多,粗细均匀,株高90~150 cm,分枝25~40个,茎秆细,黄绿色。叶量大,花序多。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13~27枚,总状花序,花冠白色,荚果扁长,有种子8~12粒,种子扁圆型,千粒重1.4~1.5 g。染色体2n=16,核型2n=16=6m+6sm+4st。

生物学特性早熟,适合在无霜期120 d以上,≥10℃年有效积温2 500℃·d以上地区种植,能丰产,特别是种子。在内蒙古年降水量300~400 mm地区,干草产量为3 375~3 836 kg/hm2,种子产量300~450 kg/hm2。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瘠薄,耐干旱,耐严寒,耐风沙,可用于草牧场改良及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初花期风干样品中含干物质95.03%,粗蛋白质17.60%,粗脂肪6.67%,粗纤维22.03%,无氮浸出物36.54%,粗灰分12.19%,钙3.63%,磷0.37%。

基础原种由内蒙古牧草种业技术开发中心保存。

适应地区内蒙古通辽、赤峰、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包头、乌海、乌兰察布市南部等部分地区,以及辽宁、吉林等省区。

鄂尔多斯草木樨状黄芪

AstragalusmelilotoidesPall. ‘Eerduosi’

品种登记号430

草种名称草木樨状黄芪

品种名称鄂尔多斯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鄂尔多斯市草原工作站。贾明、丁海君、余亦东、杨锁晓、赵和平。

品种来源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内毛乌素沙地采集野生草木樨状黄芪种子,经过多年栽培驯化而来。

形态特征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高60~150 cm。根深,茎直立,由基部丛生,分枝多,平均有分枝35条,枝条细嫩,叶较稀少,单数羽状复叶,具小叶3~7片,长圆形或条状长圆形,长5~15 mm、宽1~5 mm,托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小,多数而疏生,花冠蝶形,粉红或白色。荚果近圆形,长2~3 mm,表面有横纹,无毛。种子千粒重4.85 g。

生物学特性耐旱、抗寒、耐轻度盐渍化土壤,春季幼嫩叶时马、牛喜食,山羊、绵羊喜食其茎上部及叶子。骆驼四季喜食。开花期风干样品中含干物质89.68%,粗蛋白质19.40%,粗脂肪3.12%,粗纤维30.53%,无氮浸出物30.83%,粗灰分5.80%,钙1.42%,磷0.03%,生长第4年,平均株高为130 cm,干草产量1 833 kg/hm2,种子产量429 kg/hm2。该品种适应于沙质及轻壤质土壤,可作为水土保持植物。

基础原种由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保存。

适应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及毗邻地区。

鄂尔多斯中间锦鸡儿

CaraganaintermediaKuang. ‘Eerduosi’

品种登记号431

草种名称中间锦鸡儿

品种名称鄂尔多斯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鄂尔多斯市草原工作站、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乌兰察布市草原工作站。赵和平、顾宽和、杨晓东、李润虎、贾明。

品种来源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塔然高勒乡采集野生中间锦鸡儿种子,经过多年栽培驯化而成。

形态特征豆科锦鸡儿属多年生落叶灌木。株高1.0~2.5 m,茎黄灰色、黄绿色,枝条细长,幼时被绢状柔毛,长枝上的托叶宿存并硬化成刺状。偶数羽状复叶,小叶6~18片,花单生,花冠黄色,荚果披针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革质,深红褐色。种子肾形,黄绿、淡褐色,千粒重49 g。

生物学特性抗旱、耐寒、耐热、耐风沙、枝条萌蘖力强,生长旺盛,对土壤要求不严,根系发达,寿命长,一般在20年以上,开花期风干样品含干物质92.37%,粗蛋白质19.86%,粗脂肪5.13%,粗纤维18.88%,无氮浸出物46.26%,粗灰分8.24%,钙2.67%,磷0.26%,产量稳定,干草产量为2 591.8 kg/hm2,种子产量为800.3 kg/hm2。

基础原种由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保存。

适应地区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及毗邻地区。

龙引细绿萍

AzollafiliculoidesLamk‘Longyin’

品种登记号432

草种名称细绿萍

品种名称龙引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东北农业大学。崔国文、陈雅君、姜义宝、刘香萍、王恒国。

品种来源1977年由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从前东德引进,1979年转引入黑龙江省。

形态特征满江红科满江红属蕨类水生植物,单个萍体有主枝和侧枝,叶互生或成覆瓦状,分为同化叶和吸收叶。孢子果成熟时黄褐色,生于分枝基部的沉水叶片上,大孢子果长卵形,内含一个大孢子囊,囊内含有1个大孢子,小孢子果球形,内含多数小孢子囊,每个小孢子囊内含有64个小孢子。

生物学特性产草量高,在黑龙江省中南部养殖100~120 d,鲜萍产量550~600 t/hm2。鲜萍含干物质7~11%,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14.14%,粗脂肪1.64%,中性洗涤纤维57.21%,酸性洗涤纤维40.30%,粗灰分12.44%。在气温18~25℃条件下,固氮能力为350~400 μg/(g·h)以鲜质量计。抗寒性较强,短期在气温-8℃也不会发生冻害死亡。在气温低于-5℃或者水肥度过低时,萍体颜色逐渐变成暗红色,当气温回升到5℃以上或水肥度提高后,萍体颜色逐渐恢复成鲜绿色。冬季种萍需保护过冬。

基础原种由东北农业大学保存。

适应地区黑龙江省各地静止肥沃水面。

乌兰察布型华北驼绒藜

Ceratodesarborescens(Losinsk.)Tsienet.C.G.Ma‘wulanchabuxing’

品种登记号433

草种名称华北驼绒藜

品种名称乌兰察布型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孙海莲、易津、刘永志、阿拉塔、特木乐。

品种来源1987年和2001年分别从内蒙古巴盟乌拉特中后旗及四子王旗荒漠草原采集野生的华北驼绒藜种子,经多年引种栽培驯化而成。

形态特征藜科驼绒藜属多年生旱生半灌木,植株高大,株高90~150 cm,枝条斜倚,分枝萌生于基部。株体暗灰绿,被毛较多。叶为扁圆披针形,长2~7 cm、宽7~15 mm,具明显的网状脉。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长而柔软,长8 cm,雌花管倒卵形,长3 mm,花管裂片粗短,果熟时管外具4束长毛,胞果狭倒卵形,种子千粒重2.1~2.3 g,染色体2n=2x=18。种子胞果被毛、小而轻、产量大、短寿命,不易贮藏和实现机械播种。

生物学特性抗旱、耐寒、耐盐碱、耐土壤瘠薄,是生态改良、水土保持的优良牧草,饲用价值比较高,适口性好,各类家畜四季喜食,利用年限达20年以上。其分布区≥10℃的年积温为2 200~3 000 ℃·d,年降水量为150~250 mm,喜沙,以土壤表层具浅覆沙的地块生长最好。返青早、枯黄晚,生长期180~200 d,干草产量4 500~6 000 kg/hm2,种子产量600 kg/hm2。现蕾期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17.49%,粗脂肪1.35%,粗纤维30.97%,无氮浸出物34.5%,粗灰分15.69%,钙2.48%,磷0.45%。

基础原种由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草原畜牧业综合试验示范四子王基地保存。

适应地区在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及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区,尤其是干旱和盐碱地区。

松原罗布麻

ApocynumvenetumL. ‘Songyuan’

品种登记号434

草种名称罗布麻

品种名称松原

登记日期2010年4月14日

申报者东北师范大学。李志坚、李建东、王德利、魏春雁、李萌。

品种来源从松嫩盐碱化草地上采集的野生罗布麻种子和根段,经多年栽培驯化而成。

形态特征夹竹桃科罗布麻属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壮,暗褐色,深入土层10~50 cm处,可生出横向生长的水平根;茎直立,株高50~130 cm,枝条对生,少互生;叶对生,具柄,叶长1.8~6.0 cm、宽0.5~2.0 cm,叶缘具细锯齿,叶面无毛;花序为圆锥状二歧聚伞形,顶生;花冠圆筒状钟形,粉红色或紫红色;蓇葖果双生,长角状。果皮无毛,有细纵纹。种子顶端具白色绢质种毛;每对果实含53~462粒种子,种子千粒重为0.34~0.36 g。

生物学特性属中生盐生植物,喜生于轻度盐碱地上。在松嫩草地生育期约135 d。适宜条件下播种,出苗时间一般为6~8 d。苗期生长十分缓慢,当年不结实。多年生的罗布麻,盛花期的鲜草产量平均为5 083 kg/hm2,干草产量为1 800 kg/hm2。终花期风干物中含干物质90.23%,粗蛋白质12.28%,粗脂肪3.06%,粗纤维28.26%,无氮浸出物40.01%,粗灰分6.62%,中性洗涤纤维37.80%,酸性洗涤纤维31.10%。再生性较差,一年只能刈割1次。种子产量低(一般5~8 kg/hm2),但种子发芽率高(一般在97%以上),亦可用根段繁殖。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等活性物质,因此,也是一种“药饲兼用植物”。

基础原种由东北师范大学保存。

适应地区适宜在我国东北盐碱地上种植饲用,亦可用于生态治理。

猜你喜欢
品种登记粗蛋白质名称
不同性别竹丝鸡育肥期饲粮粗蛋白质需要量研究
强化登记许可审查 严格规范品种命名我国品种登记许可质量提升
强化登记许可审查 严格规范品种命名 我国品种登记许可质量提升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全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工作研讨会在山东召开
探讨办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的相关要求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