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盛宣怀“愚斋图书”探析

2011-04-03 12:22张霞云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1年6期
关键词:盛宣怀本馆刻本

张霞云

(安徽师范大学,芜湖 241000)

1 盛宣怀与愚斋图书

愚斋图书的主人盛宣怀(1844-1916),字杏荪,号愚斋,江苏武进人。清末政治家、企业家和福利事业家。早年以参加洋务运动起家,同治九年入李鸿章幕府,得到李氏器重,先后领管过招商局、电报局、铁路总公司,担任过传邮大臣,一生官运亨通,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大官僚、大买办。同时,除了他的政治生涯、洋务运动以外,盛宣怀还热衷于从事一些文化活动,包括创办教育,培养人才,创建图书馆,收藏书画,编书和刻书,等等。如1895年,盛宣怀通过直隶总督王文韶,奏请光绪皇帝御笔钦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后更名为北洋大学,此乃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官办大学,也是天津大学的前身;1896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此为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盛氏于编书刻书也颇为倾心,曾耗资800万两白银组织编纂《常州先哲遗书》,1899年木刻而成。这部传承着常州历史文化精神的巨作,曾在清末的学术界、出版界引起巨大反响;盛氏还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私人图书馆——愚斋图书馆,他所收藏的图书称为愚斋藏书;著作有《愚斋存稿》。盛宣怀虽不以藏书家名世,但其愚斋图书馆落成之初,据统计藏书有十余万册,收藏丰富,数量可观。近些年来,愚斋藏书已经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如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吴平、郑麦,南京图书馆的周荣等人纷纷撰写文章,对盛宣怀其人、愚斋图书馆的创建及其所藏图书的数量、来源、特色、流散等情况,做了初步的考察和探讨。但由于愚斋图书在盛氏身后分散各处,各收藏单位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致使人们难以窥见现存愚斋图书全貌,实为遗憾。本文旨在向学界同仁介绍本馆所藏的愚斋图书状况,期有抛砖引玉之用。

2 愚斋图书的来源及流散

《愚斋图书馆藏书目录》序言说盛宣怀:“壮岁即有纵窥书穴之志,从政余间辄喜搜集图书,逮官京曹,收罗益富,最后收得元和灵鹣阁江氏、巴陵小玲珑馆方氏之书,庋架图集已赢十余万卷矣”[1],据此,愚斋藏书的来源可分四部分:一是盛宣怀本人资本雄厚,加上缪荃孙、王存善、陶湘等版本目录学者的帮助,有充足的能力购买图书,并能购得好书,如元和江标、巴陵方功惠等均是名家旧藏;二是光绪三十四年(1908),盛宣怀到日本就医,在此期间,遍访东瀛汉文古籍,愚斋图书中的大部分中医古籍,即是东瀛购书所得;三是盛宣怀掌管清末交通、海关、邮船等经济命脉的大权,给他收集各地方志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四是宣统二年(1910)愚斋图书馆落成之时,从仁和王退圃处得到一些馈赠古籍。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郑麦先生据《愚斋图书馆藏书目录》十八卷本、《愚斋图书馆藏书目录》五卷本、《愚斋图书馆未分类书籍总目》及《盛氏图书馆善本书目》所载,统计出盛氏藏书总量达9712种,104376册(不包括善本册数)[2]。盛宣怀故世之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盛氏后人将愚斋藏书分别捐赠给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和山西铭贤学校,所谓“三家分晋”。据悉,盛氏后人将藏书分赠三家,原是有一些因由的。赠与圣约翰大学,是因为盛氏旧好、曾就读于该校的国府前财长宋子文之大力介绍;上海国立交通大学的前身,乃为盛宣怀自己所创办的南洋公学;至于山西铭贤学校,因为孔祥熙大女儿时任该校校长,被她争取过去的。圣约翰大学所得图书基本上为《愚斋图书馆藏书目录》十八卷本所载,计6666种,6607册,其中明刻本500多种,不少为精品。1951年全国教育系统院系大调整时,这批图书被移交给华东师范大学,1963年华东师大又将其中300多种医书调剂给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当中有33种已成为孤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将“愚斋藏书”辟为特藏,放置古籍部,并配上函套,编制卡片目录,保持着当年愚斋藏书的原貌,使盛宣怀藏书的三分之二得以妥善的保存。分给山西铭贤学校的图书,至今数目不详,现归山西农学院图书馆收藏。上海交通大学当年所得图书577种,16002册。解放后高等院校系科调整时,这批书于1956年调拨给安徽合肥师范学院,1970年后,合肥师范学院迁往芜湖,1972年始正式定名为安徽师范大学,这批图书也随之迁往芜湖,并在辗转迁徙过程中散落遗失掉一部分,以后一直归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庋藏。

3 本馆所藏愚斋图书的一般情况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当年将这批愚斋图书按经、史、子、集、丛改编后,混入本馆其它古籍中,一并收藏,已不易窥见愚斋藏书的全貌。笔者进入本馆古籍部工作数年来,也只是在查阅和清理馆藏时,常常有“愚斋图书馆藏”朱文方印赫然映入眼帘。近年来,为配合文化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进行古籍图书的摸家底工作,笔者也加紧了对这部分馆藏愚斋图书的摸排清点。据不精确统计,本馆现藏有愚斋图书360种,10000多册,其中明刻本32部,清抄本7部,清刊本271部,日本刻本45部(多为子书),日本抄本3部,朝鲜刻本1部;经部20种,史部148种,子部101种,集部72种,丛部21种。当中不乏朱墨套印本、活字本、石印本等刻印较精良的本子,如明弘治七年刘氏安正书堂刻嘉靖重修本《新增说文韵府群玉》二十卷,明万历八年凌瀛初刻四色套印本《世说新语》八卷,均已入选国家珍贵古籍保护名录;其它如清康熙三十九年林佶写刻的《渔洋山人精华录》,亦镌版精良,可谓“一朝之佳刻”。本馆所藏这批愚斋图书在《愚斋图书馆藏书目录》五卷本[3]中有著录。

4 本馆所藏愚斋图书的特点

(1)馆藏愚斋图书标识:一般都有“愚斋图书馆藏”、“国立交通大学图书馆藏”、“合肥师范学院藏书”等藏书印,表明了这批书的流传和递藏经过。其中清同治十二年羊城书局刻《保甲书辑要》、同治七年楚北崇文书局刻《读律心得》比较特别,除了钤“国立交通大学图书馆藏”外,还有“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书章”长椭圆藏书印一枚,但没有“愚斋图书馆藏”印章,即便如此,可以断定它们仍属愚斋藏书,也经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收藏过,却不知怎么流动到本馆的。(2)有不少名家旧藏:以元和江标、巴陵方功惠、仁和王退圃旧藏为多。如光绪刻本《左忠毅公集三卷年谱二卷》,有“巴陵方氏藏书印”、“碧琳琅馆珍藏”、“方功惠藏书印”、“恒甫珍藏”、“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书癖”等累累印章,表明此书曾经方功惠庋藏。江标与王退圃藏书以“元和江氏灵鹣阁所藏书籍记”(如乾隆间随园刊本《小仓山房外集八卷》)、“仁和王氏退圃藏书印”(如明崇祯三年汲古阁刻本《五代史七十四卷》)等藏书印为标志。江标(1860—1899),字建霞,江苏元和(今吴县)人,光绪进士,1890年授翰林院编修,清末维新派,博学工诗文,尝刻《灵鹣阁丛书》,世称精本。方功惠(1829—1897),字庆龄,别字柳桥,岳阳县人,光绪年间曾官至广东道员,是清代有名的藏书家、出版家,藏书逾二十万卷。他任职广东时,几乎岁岁购书,他所收购的日本“佐伯支库”的珍本、善本,多为我国失传的古籍,刻有《碧林琅馆丛书》。历史上藏书家的藏书,常常随着家世的兴衰,旋聚旋散,江氏、方氏去世后,他们的藏书即被盛氏收藏。王退圃(1830—1908),名文韶,字夔石,谥文勤,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咸丰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直隶总督,曾历蒙清廷颁赏各种遗集图书。如本馆藏《古今图书集成》即是朝廷赐书,有“赐书·武英殿大学士臣王文韶敬藏”印章;著有《王文韶日记》。(3)比例分配上,子部和史部占多数,集部次之,经部、丛部较少;版本年代上,以清刻本居多,明刻本、日本刻本较少。(4)藏书注重实用性:如子部中收藏大量杂考类的学术笔记,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如清钱大昕的学术札记《十驾斋养新录》,涉及经学、小学、史学、官制、地理、姓氏、典籍、词章、术数、儒术等诸多领域的考镜源流、匡伪辨讹,“皆精确中正之论”;《代微积拾级》,美国罗密士著,清咸丰九年墨海刻本,是西方微积分著作的第一部中文译本,此书对微积分知识在中国的传播起过极大的推动作用;丛部所收清初著名数学家梅文鼎的《梅氏丛书辑要》,是清代数学、天文学上的珍贵文献;所收清代江南名医徐大椿《徐氏医书六种》,记载了各种病症及治疗方法,其妙悟医理,洞察病源,富于经验,是一宝贵的中医药典籍,本馆所藏为乾隆间半松斋刊本,还具有珍贵的版本价值;《豳风广义》,清杨双山等集纂,乾隆庚申宁一堂刻本,是一部地方性劝农植桑养蚕的农书,评述植桑、养蚕、织丝诸法,并绘图说明,切近当时秦地农民之时务;史部中有很大部分为清代的官箴书,记载为官之德和从政之道,其它如地理方志、河防水利、法律条令以及金石目录学等书籍,都密切关联朝政治理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如乾隆钦定《康济录》四卷,其书论述救荒之政,甚为周备,有裨实用。另外,中医药古籍也不少,有16种,且多为日本刻本。(5)同一类书的收藏力求齐全,如愚斋收藏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同时与《资治通鉴》相关的史书如(明)严衍《资治通鉴补》、(明)南轩《通鉴纲目前编》、(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明)商辂《续资治通鉴纲目》、(清)张庚《通鉴纲目释地纠谬》、(清)傅恒《(御批)历代通鉴辑览》、(清)顾锡畴、陈宏谋《纲鉴正史约》、(清)黄以周《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等,也一并收藏。又比如清代官箴书,收有《牧令书记要》、《保甲书辑要》、《佐治药言》、《学治臆说》、《图民录》等多种。(6)于洋务派学者的著作亦多有收藏,如郑观应的《易言》、《罗浮山房谈玄诗草》。盛氏还利用他掌握清末交通、海关、邮传经济命脉的大权,大量收集地方志图书,包括省志、府志、州志、郡志、县志、乡镇志等,本馆藏有地方志二十多种。

5 本馆藏愚斋图书善本举要

(1)《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清)陈梦雷编纂,清光绪二十年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5044册,半页九行,行十八字,白口,四周单边。《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数据最丰富的类书。由于之后的《四库全书》受清文字狱影响,大量书籍被列为禁书,遭到销毁删改,因此收书不全,错漏甚多,而成书时间较早的《古今图书集成》则收录了《四库全书》不收或未曾收录的典籍,还包括康熙晚年所出的律令、方志等,被称为“古代百科全书”。《古今图书集成》有四种版本:①第一次采用聚珍铜活字排版印刷的,称“武英殿印本”;②光绪十年设立图书集成印书馆,用三号扁体铅字排印的,称“铅字本”或“扁字本”;③光绪二十年光绪帝令上海同文书局照殿本原式石印的100部,称“同文版”或“光绪版”;④第四个印本,称“中华书局版”、“中华版”,是1934年由上海中华书局依康有为所藏的铜活字原印本缩小印刷的、方便使用的本子。愚斋所藏石印本(“同文版”或“光绪版”),附有清代龙继栋所作《考证》24卷,订正原书引文错讹脱漏之处约2万条,这是“铜活字版”和“扁字体版”所不具备的,此次印刷校证详细,印出的本子墨色鲜明,胜过殿本。此版本当时有50套存书在上海仓库失火时被焚毁,故现已流传稀少。我馆所藏保存十分完好,开本宏大,纸质莹洁。卷首右上方钤有“赐书武英殿大学士臣王文韶敬藏”印,正文首册封面上方正中有“愚斋图书馆藏”方形朱印,正中有“国立交通大学图书馆藏”朱文长印,右下方钤有“愚斋审定善本”、“武进盛氏所藏”、“丙辰年查过”等图记。具有重要的史料、版本价值。

(2)《春秋四传三十八卷》,《纲领一卷》,《提要一卷》,《东坡地理图说一卷》,《春秋二十国年表一卷》,《诸国兴废说一卷》:佚名撰,明嘉靖刻本,12册,半页九行,行十七字,小字双行十六字,白口,左右双边。首载杜预、何休、范宁、胡安国四《序》,收《纲领》、《提要》、《东坡地理图说》、《诸国年表》、《诸国兴废说》。凡《经》文之下,皆分注《左氏》、《公羊》、《穀梁》三传,而胡《传》则别为标出,并且其后附录程颐之说。版心镌有刻工“张便”、“张仁”、“唐凤”、“唐林”、“夏锡”、“夏文”等字样。卷首有“五峰朱氏收藏”、“紫水之阳”、“高射植村文库”、“愚斋图书馆藏”、“国立交通大学图书馆藏”等朱文印章。镌刻工致,天头有朱、墨笔批注,品相较好。

(3)《事类赋三十卷》:(宋)吴淑撰,(明)华麟祥校,明嘉靖十一年无锡崇正书院刻本,6册,半页十行,行二十字,小字双行二十字,细黑口,左右双边。此书是一部用赋体写成的、征引富博、体裁特别的类书,其基本用途是为科举备考,它的出现,标志着宋初文坛重学风气的形成。首卷封页有近代教育家曹典球题识“此初印事类赋,虽非罕见之品,亦旧物也。”钤有“四无妄主人”、“四无妄斋读书”、“平生乐事”、“□父宦郴易”、“曹典球印”、“愚斋图书馆藏”、“国立交通大学图书馆藏”等藏书印。“四无妄斋”为清光绪举人张培兰斋名。

(4)《新增说文韵府群玉二十卷》:(元)阴时夫编,阴中夫注,明弘治七年刘氏安正书堂刻嘉靖重修本,10册,半页十一行,行十八字,小字双行二十九字,黑口,四周双边。卷六牌记“弘治甲寅孟夏之吉刘氏安正书堂重刊”,卷十八有牌记“弘治甲寅刘氏重增校正刊行”,卷二十之牌记“嘉靖甲申刘氏重刊”持于纳福童子之手,式样颇为新奇。此书是元以前今韵中仅存的、最古的一部,在音韵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充分肯定它的渊博:“元朝押韵之书,今皆不传,传者以此书为最古。又今韵称刘渊所并,渊书亦不传。世所通行之韵,亦即从此书录出。是韵府诗韵皆以为大辂之椎轮,将有其末,必举其本,此书亦曷可竟斥欤?”

结语

本馆收藏的愚斋图书情况大致如此,数量可观,不乏善本。这批愚斋图书不仅丰富了我馆馆藏,为我馆增色添光,同时也为服务本校的教学科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希望能对学界了解愚斋藏书全貌有所借鉴。

[1]缪荃孙.愚斋图书馆藏书目录十八卷[Z].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上海大成印务局铅印本.

[2]郑 麦.盛宣怀与愚斋图书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7):65.

[3]缪荃孙.愚斋图书馆藏书目录五卷 [Z].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上海大成印务局铅印本.

猜你喜欢
盛宣怀本馆刻本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走错了路,起步即是末路
走错了路,起步即是末路
未刊布的西夏文刻本《碎金》考论
山西发现北宋刻本《崇宁藏》
民营绘本馆:儿童阅读推广的“毛细血管”
西夏刻本中小装饰的类别及流变
张之洞和盛宣怀在粤汉铁路及铁路借款上的恩怨
绘本馆:童书营销新支点
我们的都市有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