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资源共享模式思考

2011-04-03 12:22连宇江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1年6期
关键词:题录资源共享成员

连宇江

(西安石油大学,710065)

石油高校图书馆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于2009年7月20日在湖北荆州成立[1],联盟自成立后各成员馆都对文献资源共享模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尤其是在2010年青岛年会上推出的外文题录数据库录入和检索平台以及2011年重庆年会上达成的以超星公司产品百链为基础构建石油行业区域联盟的共享平台,更进一步促进了联盟文献资源的共享[2]。本文拟就联盟文献资源共享模式进行探讨和分析并对联盟文献资源共享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1 联盟文献资源共享的主要模式

1.1 文献资源共享的常用模式

传统意义的文献资源共享指联盟或协会的各个成员之间根据商定的协议对约定的文献进行借阅和复制,主要以纸质资源为主,包括:馆际互借和简单的文献传递,如文献复印、传真等;而现代意义的文献资源共享则是以电子资源为主,其服务方式主要有文献传递、馆际互访以及文献互助等。

1.1.1 馆际互借

馆际互借就是图书馆之间根据共同制订并遵守的互借协议,相互之间利用对方资源,以满足读者需要的一种服务方式。这是一种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借还书过程,即图书馆代表它的读者向另一图书馆进行借还书。这种服务方式只能满足读者的特殊需要,不能满足一般读者的阅读要求,它是图书流通工作的深入与扩展,也是图书文献资源共享的一种传统方式。随着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馆际互借的直接使用对象由图书馆变为读者,即读者利用通用借书证(或叫馆际互借证)直接到另一馆去查阅自己所需资源,无需再通过本校图书馆这一中介,使用起来更为便捷。读者利用其它馆的资源就和利用自己馆的资源一样方便快捷,服务类型也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借还书服务,惟一不同的一点就是在权限设置上有部分差别。

1.1.2 馆际互访

馆际互访指文献共享联盟或协会的各个成员之间根据商定的协议约定互相开通相关数据库的访问权限,以实现馆藏数据库的访问。常见的方式有VPN方式、代理服务器方式,此外就是一些公司开发的远程访问系统,这几种方式在石油高校图书馆联盟之间均有成员馆在使用,使用效果也不错。

1.1.3 文献互助

文献互助指用户之间的文献需求与文献提供的一种协助服务方式,是一种个体的、点对点的文献共享方式,同时,一些专业的数据平台也具有相关的文献互助功能,设置主要有文献求助和文献应助等相关的交流板块,如超星公司的读秀就提供有文献互助服务。文献互助服务既是免费获取资源的一种文献资源共享方式,也是文献传递的一种扩展。

1.1.4 文献传递

文献传递是将用户所需的文献复制品以有效的方式和合理的费用,直接或间接传递给用户的一种非返还式的文献提供服务,它具有快速、高效、简便的特点[3]。通过开展文献传递服务,可以缓解图书馆经费、资源不足与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需求之间的矛盾,并且能对教学科研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深受图书馆、数据库商和读者三方面的欢迎。

1.2 联盟文献资源共享模式分析

对联盟成员馆来讲,各成员馆之间物理距离较远,馆际互借的成本也相对比较高,现实意义不大,故不宜采用。

联盟近年进行了馆际互访方面的尝试,虽然使用的效果不错,但这种方式易产生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而且还可能触及数据库商的利益,只能局限于各成员馆馆员之间进行小范围的应用,不宜对成员馆读者进行大范围的宣传和推广。

文献互助虽是参与者之间进行的点对点文献需求与文献提供的协助方式,但毕竟是一种个体行为,可以看作是文献传递的一种特例,只能作为联盟文献共享的补充模式。

文献传递的特点决定了它更适合现阶段联盟的资源共享,(1)它是一种非返还式的文献获得方式,通过它获得的文献可以永久占有;(2)在图书馆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可以让读者利用到更多资源;(3)通过它可以回避版权上的纠纷,这也是它深受图书馆、数据库商和读者欢迎的主要原因。

因此,笔者认为文献传递是现阶段联盟文献资源共享的主要模式,联盟的文献资源共享应以题录或文摘数据为主,便于读者进行检索,读者根据检索情况提出自己的文献传递请求,有这一文献的图书馆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有电子版的就直接传递,无电子版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加工后传递。

2 加强文献传递建设,促进联盟健康有序的发展

2.1 资源建设和整合是文献传递和资源共享的基础

资源建设是文献传递和资源共享的内容,如果离开资源,文献传递无从谈起。石油高校图书馆联盟应从以下方面加强文献资源的建设和整合。

2.1.1 加强资源分工联采,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

(1)外文期刊分工联采。在2009年年会上,联盟确定对外文期刊进行分工联采,并对各成员馆进行了明确分工,其具体方案是石油石化专业130余种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纸质外文期刊由各成员馆分别承担几种或几十种的订购任务,然后由联盟中心馆建立“外文期刊题录数据库”,各成员馆订购的期刊到馆后,将本期期刊的篇名、作者、作者单位、文章出处等信息提交到联盟网站的“外文期刊题录数据库”,各成员馆可以通过题录数据库检索这130余种期刊论文的题录信息,并可向订购馆请求文献传递,获取原文文献[4]。在外文期刊价格不断上涨的形势下,外文期刊分工联采为各成员馆节省了购置经费,并使每一个成员馆从中获益。

外文期刊分工联采是联盟成立后所达成的第一项协议,也是目前联盟正在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外文期刊题录数据库”技术开发已经完成,各成员馆数据录入上传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截止2011年6月16日,共传题录数据达14887条[5]。这标志着外文期刊文献传递共享工作已经由技术开发阶段转向数据库的建设阶段,下一步的目标就是文献传递服务的全面展开。

(2)石油类文献资源联采。外文期刊分工联采及文献共享,为完善石油文献资源共享开了个好头,其它类型的文献资源也可以采用相似的办法进行。

首先是石油类专业图书的征订。现在图书馆的图书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招标所确定的书商进行采购的。对一般图书而言,图书的到馆率还算可以,但对专业图书而言,图书的到馆率极差(其原因主要是专业图书订购的用户少,成本相对较大,加上书商招标时的折扣,算下来书商几乎没有什么利润可图,在这一情况下书商只有积累到一定的订数时才向出版社发单,发单频次明显减少,有时发单晚了自然就订购不上)。针对专业类图书到馆率低的情况,联盟可以从专业角度出发考虑直接从出版社进行联采,抛弃中间商,并牺牲部分图书折扣,根据出版社的目录实现联合征订,从而提高专业类图书的到馆率。

其次是石油类专业数据库的征订。可以考虑以联盟的形式联合订购专业类数据库,即集团购买。如:石油类标准数据库、石油类会议论文数据库、石油类文摘数据库等等。这些数据库可以按包库方式进行订购,按成员馆的IP地址进行访问限制(这也是大多数数据库的访问方式),各成员馆按学生数分别承担一定的费用,达到节省经费和资源共享的目的。

(3)资源分工联采要特别突出地域性特点。由于石油类院校在我国各个地区都有分布,而且都基本上集中在油田和气田分布地区。西北地区有西安石油大学,分布有长庆油田、陕北油田、青海油田、玉门油田、新疆油田等;华北、华东地区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山东胜利职业学院、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分布有河南油田、胜利油田;此外还有海上的油气田等,东北地区有东北石油大学,分布有大庆油田;西南地区有西南石油大学、重庆科技学院,分布有四川油气田;华中地区有长江大学,分布有江汉油田等等。因此,各馆应收集一些与相应油田有关的文献资源,作为本馆的特色资源,也就是说各个图书馆收集的文献资料要突出地域特色,以所在地域为基础进行资源构建。

2.1.2 加强特有资源建设,突显成员馆特色

成员馆的特有资源,更能体现成员馆资源的特色,而现在常说的机构知识库所收录的资源也以这部分资源为主。因此,特有资源在成员馆或在机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联盟应予以重视和加强。

(1)本校学生学位论文数据库建设。目前各成员馆都建立了各自的学位论文数据库,并且供本校师生利用,联盟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实现这些学位论文的共享,即学位论文的检索和获取方式。由于成员馆应用的检索平台不一样,因此实现学位论文统一检索是联盟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外文题录数据库的建设方式,建立文摘数据库,通过文献传递方式传递学位论文。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学位论文的授权问题。目前成员馆的学位论文基本上都是在成员馆内部使用,如果让校外用户使用,应由学校有关部门或作者进行授权。

(2)本校教师著作及论文数据库建设。各成员馆应建立知名教师和专家学术成果专题数据库,数据库以题录为主,有全文的可提供全文链接地址,没有全文的则提供馆藏地址,以便于文献的获取。

(3)本校教师的科研成果数据库建设。各成员馆应与本校科技处进行合作,建立本校教师科研成果数据库,进一步对学术成果进行推广和宣传,以题录和文摘的形式为主,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揭示馆藏信息和是否提供文献传递。

(4)地域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各成员馆可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油田及相关的石油企业建立地域性特色资源数据库,加强校企共建,实现资源的社会化服务。

2.1.3 加强资源的整合与跨平台检索,促进文献传递工作程序化管理

(1)MARC数据资源整合

对于书目信息,可以考虑利用统一的资源整合平台对联盟各成员馆书目管理系统的MARC数据进行整合,如超星公司的读秀和百链云图书馆、书生公司的读吧等。通过这一整合平台可以实现书目的统一检索,检索后可以看到各成员馆的馆藏信息,以便于馆藏图书的传递。另外还可以借助现有的平台进行联合检索,如CALIS平台等。

(2)元数据资源整合。对成员馆所有的资源以标准的元数据格式进行整合,以统一的平台进行管理,不仅利于数据的导入和导出,还利于所有资源的统一检索,如学位论文就可以采用元数据的资源整合方式。

(3)平台录入资源整合。有一些特有资源,没有相关的元数据可利用,就只能靠手工进行录入。对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库进行存储,数据采用标准的元数据格式,以便于数据的导入和导出以及数据整合和利用。

2.1.4 加强资源的宣传与推广,建立特色信息推荐机制

各成员馆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特有资源,如何提高这些资源的利用率,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宣传和推广。一方面向自己的读者进行推广,如新书推荐、新书通报、新书展示等,推荐方式也多种多样,有网页推荐、宣传栏推荐、简报推荐、email、文献推送等等,此外有的馆还开设了官方微博,通过微博和微群进行宣传和推广。

2.2 文献传递平台建设是文献传递有序化的保障

传统的文献传递过程很简单,主要是用户向文献传递人员提出请求并进行登记,文献传递人员根据用户的请求进行检索和复制,并通过邮件、传真、电话等方式回馈给用户;而现代意义的文献传递是在传统意义的文献传递以及馆际互借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主要以电子资源的传递为主,传递方式主要是网络传递,包括人工咨询传递和系统智能传递两种,一般都要有一定的平台支持,有自建的平台,也有数据库商提供的平台。如Calis馆际互借系统、Cashl全国联合咨询与文献传递网、中国科学院系统的参考咨询系统等等;另外各个联盟之间也在建立自己的文献传递平台,如北京市的Bailis;此外一些电子资源数据库商也对自己的资源提供文献传递功能,如超星的读秀、书生的读吧等等。

因此,联盟要实现文献传递和资源共享,需建立自己的文献传递平台,或者是依托于别的平台进行文献传递。2011年6月在重庆年会上达成的由超星公司的百链云图书馆构建石油高校图书馆联盟平台,正是各成员馆诉求的集中反映。

2.3 设立专职的文献传递和咨询人员是资源共享的人力资源保障

联盟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加强各层面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储备,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保证专业人员在联盟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后继有人,不能因个别人员的变动而影响联盟正常工作的开展。各成员馆要设立专职人员,负责处理与联盟有关的事务及文献传递工作,不能形成人人都管,人人都不管的工作状态。同时还要为下阶段的原文传递工作做好技术、设备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联盟各项工作持续发展。

3 对联盟文献资源建设与共享的一些建议

3.1 建立联盟学术交流制度,为联盟资源建设与共享出谋划策

各种途径的沟通和交流是联盟不断发展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包括联盟成员之间的交流,联盟之间读者的交流,以及联盟成员与读者之间的交流。这些交流方式应多种多样,不只局限于各自的平台,各自的区域,各自的学校,还可以通过电话、email、网页、微博、QQ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

3.2 建立联盟研究项目申报制度,鼓励更多的馆员参与联盟资源建设与共享

对联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采取课题立项,由成员馆的馆员进行申报,在联盟经费有限的前提下,可采用自助课题,由成员馆自己进行资助,鼓励联盟的馆员进行研究开发,鼓励更多的馆员参与联盟的建设工作,进一步促进各成员馆馆员之间的学术交流。

3.3 建立合作小组,细化联盟文献资源建设工作

联盟可以通过设立合作小组的形式对其工作进行细化,如可设立资源建设组、技术服务组、参考阅览组等。各合作小组由成员馆相关部门的馆员组成,对联盟的规划和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出小组的规划和目标以及具体的完成时间表,以此来保障联盟工作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

3.4 建立目标责任制,促进联盟文献资源共享建设

联盟要有一定的规划和目标,只有这样联盟才能健康地向前发展。联盟可以根据各成员馆的具体情况,设立中长期目标、阶段目标以及近期目标,以目标和任务的形式促进联盟工作的开展。目标的设立可高可低,一定要结合馆员的实际情况,不要设立一些华而不实的、形同虚设的、对联盟没有任何促进作用的目标。

总之,石油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资源共享模式要以文献传递为主,以馆际互访、文献互助等模式为辅。各成员馆在切实做好资源内容建设、共享平台建设和人力资源建设等工作的同时,还需加强监督机制、评价机制、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建设。期待石油高校图书馆的同仁们共同努力,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创新,推动联盟的健康发展。

[1]刘洛夫.全国石油高校图书馆协会2009年年会纪事[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09,(4):1-6.

[2]樊长军.对石油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10,(6):42-45.

[3]张晓林.从文献传递到知识传递:面向未来的模式转变——参加ILDS2009会议有感[J].图书馆杂志,2010,(2):2-5,26.

[4]樊长军.石油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现状及建议[J].图书馆学研究,2011,(6):91-93.

[5]石油高校图书馆联盟.石油高校图书馆联盟门户网站[EB/OL].http://202.194.153.202:8002/,2011-6-16.

猜你喜欢
题录资源共享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近刊题录
近刊题录
NoteExpress 在撰写文章综述时的技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