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护理体会

2011-04-08 23:05田秀芬王会平冯立云田爽
河北医药 2011年17期
关键词:咽喉部血氧医嘱

田秀芬 王会平 冯立云 田爽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为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是指患者在夜间7 h的睡眠中经鼻或经口呼吸气流发生周期性中断30 s以上伴有血氧饱和度下降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并发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甚至猝死,目前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肥胖人群发病率及患者对此疾病的认识增加,我院共收治患者48例,经过精心治疗护理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6 d出院,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中重度鼾症患者48例,男39例,女9例;年龄22~81岁;均采用全麻经鼻气管插管等离子辅助下腭咽成形术,术后带管返回病房。1例术后6 h不耐管,气囊注气少而脱出,咽腔通气好,其余顺利拔管,另1例气管内形成痰痂,带管20 h,痰液粘稠半通畅至血氧饱和度低于90%,拔管后好转。其余全部顺利预期拔管,无出血,无并发症。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安排患者相对比较安静的单人病房,利于患者休息,同时也避免影响他人。

2.1.2 热情接待患者,宣教到位,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不足,当我们交待告知患者并发症及潜在危险时一般都有不安、焦虑、恐惧、怀疑等不良的心理,与患者共同讨论焦虑的来源,并让其表达自己的感受,给予同情、安慰、疏导,详细解答患者的提问,嘱患者禁烟酒,避免感冒,消除其对手术的恐惧及预后担心,指导家属多给予鼓励关心支持。

2.1.3 减轻气体交换障碍,建议患者睡眠时采取侧卧位,或半坐卧位,告知平卧位由于重力作用软腭及舌根下塌,易阻塞气道,加重呼吸梗阻及打鼾,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必要时低流量吸氧,重度鼾症常规术前给予无创cpap呼吸机治疗,每晚睡前戴好,向患者讲解纠正严重低氧血症的必要性。

2.1.4 术前鼓励患者减肥,尽量控制血压保持正常水平,晨起测血压发现血压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加强巡视,告知家属注意暂停时间长要叫醒患者改变睡眠姿势,变换体位,密切观察患者特别是4~8点时更应注意,嘱患者不可随意吃镇静安眠药物,不要饮酒,因酒精可使咽腔肌肉松驰上呼吸道塌陷,以免直接导致睡眠窒息的发生。

2.1.5 术前宣教:①做多导睡眠监测前,当天不午睡,不饮酒,不喝浓茶、咖啡等饮料。②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大致过程,效果及出血少等优点,讲解术前术中的注意事项,配合要点,术后带管情况让患者心中有数,仔细向其家属说明和讲解。③指导患者术后插管不能讲话的沟通方式,以减少患者术后烦躁不安,及时满足患者需求。

2.1.6 准备好抢救用物,气管切开包、压舌板、手电、口咽通气道、监护仪、微量泵、吸氧吸痰装置、床挡约束带等。

2.2 术后护理

2.2.1 全麻术后安置在重症监护病房,取平卧位,头下枕薄枕,以减轻咽喉部张力而减轻疼痛,清醒6 h后取半卧位。头稍向前倾,以降低咽喉部肌肉的张力而减轻疼痛。在患者体力可支的情况下,可给患者读书、报或听音乐,分散其对疼痛的注意力;吸痰和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引起激烈的咳嗽而致伤口疼痛[1]。

2.2.2 根据医嘱设专人护理,给予多参数监护,吸氧,吸氧管接牢以防勿入气道,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深浅度,血氧饱和度及精神状态,注意力,面色等。

2.2.3 防止窒息和呼吸道梗阻:①及时清除口内及气管内分泌物,以免发生误吸。除了常规的雾化吸入、叩背、适当运动、气道湿化,尤其需要根据吸痰指征适时适度吸痰,避免因痰液不能顺利排出而出现低氧血症与呼吸窘迫[2]。吸痰动作要轻柔,口内吸痰不要吸咽部,以防出血,患者侧头吸两侧颊部,气管内吸痰吸到位,遵守无菌原则,一般术后须带管(气管插管)6~20 h,气囊4 h放气1次,最好在放气前吸净痰液,放气后10 min再注入同量的空气,以防气道损伤,及时应用地塞米松消水肿,术后3 d每日雾化吸入2次。②如有舌后坠用舌钳子及口咽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术后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③做好气道湿化,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防止痰痂阻塞气道,用0.9%氯化钠液,发现1例患者痰稠而血氧饱和度下降,用0.9%氯化钠溶液100 ml加氨溴索15 mg,每2~3小时1次,每次3 ml,去掉针头,沿气管插管侧壁缓慢滴入,拔管后观察气道通畅,管壁无痰液。④拔管前后的护理:观察患者神志、面色、呼吸、血氧,拔管前应权衡患者个体呼吸道情况,过早拔管易致呼吸道意外,拔管前先给予地塞米松10 mg入壶,吸净痰液及分泌物,协助拔管,拔管后给予面罩吸氧,防止低氧血症,拔管后患者无头晕等不适,在医生护士的协助下下床,走廊内活动,嘱患者有效咳嗽、排痰。

2.2.4 疼痛的护理:术后及时加床挡,约束带束手,松紧适宜,防止患者将气管插管拔出。评估疼痛的部位、程度,告知疼痛的原因和可能持续的时间,必要时按医嘱使用止痛药或镇痛泵[3],常规给予静脉微量泵泵入镇静药物,根据医嘱及病情调节速率,一般常规患者不烦躁给0.9%氯化钠溶液30 ml加盐酸酚酞尼0.1 g,咪达唑仑30 mg以每小时3~5 ml速率泵入,应尽量降低镇痛药物的维持剂量,还要限制镇痛药剂量,保证安全,严密观察呼吸频率及深浅度,血氧饱和度。

2.2.5 语言交流障碍的护理:术后可使用写字板、笔和纸,对于不能读写的患者可用图片;主动关心患者,满足其需要;鼓励患者与医护人员交流,给予患者足够的交流时间,表示耐心与理解[3],必要时可应用肢体语言和患者进行交流。

2.2.6 饮食护理:全麻术后6 h可进温凉流食,根据病情术后第2~3天白膜覆盖均匀无感染积血现象后可遵医嘱进半流食,2周内勿食干硬刺激性食物,以免诱发出血,进食时取半坐卧位,防止或减轻由于暂时性软腭功能障碍而引起进食呛喷。

2.2.7 并发症的观察:①密切观察出血情况:此手术创面大,局部无法采取压迫止血,存在术后出血窒息的危险。如发现患者反复吞咽动作,分泌物有鲜血立即报告医生,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如收缩压高于150 mm Hg(1 mm Hg=0.133 kPa)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及时应用亚宁订或酚妥拉明静脉泵入,嘱患者勿用力咳嗽,手术当天禁止漱口,防止出血。本组患者有1例术后7 h少量出血,即刻采取冷敷颈部,静脉点滴止血敏,血凝酶针1 kU入壶,30 min后出血停止。②咽喉水肿:咽喉部的组织疏松,由于气管内插管的创伤和压迫,以及手术对咽部的损伤,都可能导致咽喉部水肿,造成呼吸和吞咽困难,甚至发生窒息。为预防术后咽喉水肿的发生,插管动作要轻柔,减少创伤;手术时,操作应仔细、轻巧,止血要彻底,以减少组织的损伤和血肿形成;术后遵医嘱应用激素,可减轻或防止咽喉部水肿的发生,必要时应作气管切开[1]。③感染:术后可发生创口感染,以预防为主,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术前、术后遵医嘱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预防其发生[1]。术后次日晨应进行口内清洁,每次进食后用0.9%氯化钠溶液漱口,以保持口腔卫生和创面清洁。

3 讨论

鼾症术后加强呼吸道护理、预防并发症是成功的关键,本组在气管插管创口出血、咽部组织水肿、咽痛、预防感染等问题上均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无1例并发症的发生。本文认为,护士高度的责任感、熟练的专业技能、有效的沟通、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实施规范化的疾病护理流程是患者顺利康复的有力保障。

1 薛富善,表风华主编.围手术期护理学.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369.

2 张学英,宋文青,黄玲玲.喉癌术后患者有效排疾护理干预.齐鲁护理杂志,2009,15:85-86.

3 席淑新主编.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3.

猜你喜欢
咽喉部血氧医嘱
中药穴位贴敷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咽喉部舒适度的应用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遵循医嘱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全麻手术经口气管插管中达克罗宁胶浆的应用效果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自拟葛根鳖甲汤治疗急慢性咽炎咽喉疼痛76例临床观察
乳腺血氧与多普勒联合检查在乳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
门诊医嘱管理系统中医瞩执行单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