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AECOPD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温度中的应用

2011-04-09 08:24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17期
关键词:化器黏稠度循证

赵 莹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20世纪90年代受循证医学思想影响而产生的护理观念,可简单理解为“遵循证据的护理”,是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将可利用的最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个人技能及患者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有机的结合起来,制订出最佳的护理方法[1]。对提高护理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我科应用循证护理对18例实施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进行了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0年3月~2011年2月实施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8例,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56~85岁,平均72岁。气管插管16例,气管切开2例。针对气道管理的湿化方法进行了循证护理,依据循证护理结论,对患者行主动加温湿化,使进入气道的温度达到37℃。仪器采用西门子SERVO—i呼吸机,SERVO—i呼吸机加温加湿器由湿化器、温度监测器、储液罐等组成,湿化器带有温度设置按钮,送气回路无加温导线。

2009年3月~2010年2月我科收治同等病例17例,依据痰液黏稠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湿化方法:痰液黏稠度在I°~II°的患者选择人工鼻进行湿化;痰液黏稠度在II°~Ⅲ°的患者选择加温湿化器进行湿化,湿化温度选择32~35℃。

将2010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患者与2009年3月~2010年2月收治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呼吸机使用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

2 结果

2010年3月~2011年2月实施机械通气的18例AECOPD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为最短45 h,最长38 d,平均132 h;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为4例(占22.22%)。而2009年3月~2010年2月收治的17例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为最短51 h,最长47 d,平均152 h;VAP的发生率为6例(占35.29%)。可见实施循证护理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有效地控制VAP的发生,并提高护理质量。

3 循证护理

3.1 护理问题 护理小组根据临床观察提出行机械通气的AECOPD患者气道管理的重要性,气道湿化温度的选择对痰液黏稠度、机械通气的时间、VAP的发生率均有较大的影响。3.2 循证依据 应用计算机网络、书刊等系统寻找国内外关于护理方面的文献,以寻找来源于研究领域的实证。具体步骤为:(1)利用中文科技资料目录或CBM disc检索国内文献,全面了解相关信息。(2)从检索到文献题录中筛选出最重要的题录。(3)依此题录查找期刊原文或用数据库查找全文。(4)评判性阅读全文。(5)总结并发现气道湿化温度与人体温度接近对下呼吸道黏膜刺激小,降低了痰液的黏稠度,痰液稀薄,减少了吸痰的次数和时间,减轻了气道黏膜损伤,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应在管路中常规应用气道湿化装置(C级),无论何种湿化方式,都要求进入气道的气体温度达到37℃,相对湿度100%。

3.3 护理干预 患者均使用西门子SERVO—i呼吸机,调节湿化器温度,以确保进入气道的气体温度维持在37℃。气道吸引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按需吸痰,吸痰前评估气道内是否有分泌物积聚:(1)听诊时呼吸音粗,有痰鸣音。(2)PaO2,SpO2降低。(3)患者不能进行有效地自主咳嗽。(4)气道内可见分泌物。(5)监测到流速/压力波形的变化。吸痰前协助患者翻身拍背,行胸部物理治疗使痰液松动,向中心集中,变换体位使痰液潴留的肺区域在上,以利于吸引。同时在实施加温湿化的过程中,要加强观察气道口气体的温度,及时调节湿化器的温度,防止过度湿化,及时倾倒管道内冷凝水,避免污染的冷凝水进入下呼吸道繁殖增生导致感染。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小组成员通过查阅病例和询问家属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基本情况,向患者解释气道湿化的重要性和小组采取的护理干预策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连续的、细致的观察,做好临床效果评价和实施干预后患者的主观感觉和舒适度的评价。

4 讨论

4.1 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降低了VAP的发生率 COPD是发生VAP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而且此类患者一旦行机械通气,其气管插管的时间较长,其发病率可高达43.1%,病死率为51.6%[2]。VAP使患者住ICU时间延长,死亡风险显著增加。而通气时间每增加1 d,发生VAP的危险性增加l% ~3%[3]。因此预防VAP的发生对改善COPD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若气道湿化不足,引起大量气管内分泌物潴留,导致细菌繁殖;若湿化过度,痰液过分稀薄,增加了反复吸痰操作次数,容易将细菌带入气道,增加细菌侵入下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的机会。37℃的湿化温度和100%的饱和湿度使气道湿化效果满意,痰液黏稠度在I°~II°,能顺利吸引出或咳出,一次吸尽率高,减少气管内反复吸痰操作次数,能减少机械通气治疗时间,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几率。同时小组做好预防VAP的常规护理:(1)加强手卫生,吸痰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2)防止口咽部定植细菌的移位和胃内容物反流。(3)口腔护理,每8 h 1次,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保持口腔清洁。(4)无禁忌证者患者床头抬高30°~45°。(5)持续声门下吸引。

4.2 减轻了气道黏膜损伤 健康人正常情况下,吸入气体达到37℃和100%饱和的位置刚好在气管隆突以下。吸入气体在机体核心温度饱和状态下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这是持续几个小时以上机械通气的最佳湿化条件。AECOPD患者因合并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细胞变性、坏死,溃疡形成,其底部肉芽组织和机化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管腔狭窄,结构重塑,气道阻塞。患者痰液增多,痰液黏稠,多呈脓性。同时吸痰是具有侵入性、盲目性、损伤性的操作,易导致气道黏膜损伤。维持气道在37℃及饱和湿度,可以减少黏稠痰液的形成,小组在操作中使用尽可能低而有效的负压,100~150 mmHg即能有效地吸引痰液,减轻了气道黏膜的损伤。

4.3 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感 护理干预过程中,评估贯穿始终,机械通气患者往往体验许多生理和心理的不适和痛苦,沟通障碍更加重了患者对不适的体验[4]。小组重视非语言交流(为患者提供纸、笔,与患者进行文字交流互通信息;用肢体语言与患者交流,如点头代表“是”,摇头代表“否”;小组制定了一系列的卡片供患者选择),及时了解患者的主观感受,便于及时评价护理干预效果。经临床观察发现,维持气道在37℃及饱和湿度对气道无刺激,可减少或避免刺激性咳嗽,使气道处于近似生理湿化状态,可充分改善人工气道的湿化环境,符合呼吸道温湿度的生理要求,有利于痰液稀释与排除,减少或避免痰痂形成,减少了吸痰时间和吸痰次数,减轻了吸痰的刺激,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自我感觉舒适。

[1] 张 宏,朱光君.循证护理实践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42 -44.

[2] 刘朝辉,赵子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与临床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6):413 -414.

[3] George Dl.Epidemiology of nosocomial pneumonia in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J].Chest Mes,1995,16(1):29.

[4] 田 薇.影响机械通气患者舒适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8):29 -31.

猜你喜欢
化器黏稠度循证
广州市增城区清燕小学作品集
《循证护理》稿约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这些表现是假黏稠
BiPAP呼吸机加热湿化器与过水湿化器在治疗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小学品德学科长课程的路径设计
血液黏稠患者忌食花生红衣
什么是血液黏稠度升高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呼吸机湿化装置更换周期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