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痰论治中风※

2011-04-09 10:58范文涛闫咏梅
河北中医 2011年5期
关键词:肝阳论治中风病

范文涛 王 倩 闫咏梅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脑病科,陕西 咸阳 712000)

中风病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均高,日益引起医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痰既是一种病理产物,又是一种继发的致病因素,是临床多种疾病的重要病因。古今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中风的形成、发展与痰有密切关系,痰在中风发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从痰论治中风至为重要。

1 痰是中风的基本病因病机之一

痰在中风发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金元时代的朱丹溪就力主“湿痰生热”的中风病因学说;元·王履和、清·沈金鳌均观察到肥胖之人多中风,而中医的体质学说认为“肥人多痰”。近人张山雷亦强调:“肥甘太过,酿痰蕴湿,积热生风,致暴仆偏枯,猝然而发,如有物击之使仆者,故日仆击,而特著其病源,名以膏梁之疾。”

中风发病虽然急聚,但其病理基础却是渐积而成的,它是人体阴阳平衡失调,脏腑经络功能活动异常变化导致痰浊、瘀血形成的结果[1]。其一,形盛气虚之人,痰湿素盛,外风侵入,引动痰湿流窜经络,引起肌肤麻木、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甚则半身不遂等症;其二,脾为生痰之源,饮食不节,劳倦内伤,或年老气虚,健运失职,聚湿生痰,痰郁化热,阻滞经络,蒙蔽清窍,而发中风,正如《丹溪心法·中风》所云“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其三,肝阳素旺,横逆犯脾,脾运失司,内生痰浊,或心肝火旺,炼液成痰,以致肝风夹痰火,横窜经络,蒙蔽清窍而猝仆猝昏,口僻不遂。《临证指南医案·中风》有云:“风木过动,中土受戕,不能御其所胜……饮食变痰……或风阳上僭,痰火阻窍,神识不清也。”

综上所述,痰是中风发病之枢纽,成为中风的基本病因病机之一。

2 痰的实质

痰是一种黏稠状的病理产物,又是一种有形的致病因素。广义的痰是指由于机体代谢失调所引起某些病变器官和组织间积有的黏液类物质,《景岳全书》曰:“痰即人身之津液。无非水谷之所化。”在中风病中,痰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或饮食不节、嗜酒,或恣食肥甘,伐伤脾胃而致痰生;肝肾阴虚,津血流行滞涩,津聚为痰,或阴虚生热,热炼津液为痰,或阴不制阳,肝阳横逆下犯脾土而生痰;肝郁气滞,水津不布,凝聚成痰;情志过极,心火暴盛,火盛灼津为痰;瘀血内阻,水津流行不畅,停聚局部而为痰。中风发生,由于内脏功能的失调,痰、瘀、虚(气、阴)、风、火等的存在,又进一步导致痰浊的不断产生。因此,痰存在于中风的整个病程之中,在中风病的整个防治过程应非常重视“痰”的作用,故强调“无痰要防痰,有痰必除痰”的观点。

3 痰与中风的关系

痰浊既生,可随亢逆之肝阳上扰清阳,或阻滞经络,障碍血行所出现眩晕、头胀痛、手指或半身麻木等中风先兆症状,痰浊内蕴可化热,热甚而灼伤阴津。阴伤即久阴不制阳,亦可虚阳上浮,如既为阴虚阳亢之体,则可使阴越虚,阳越亢。而且,肝肾阴虚而血涩,肝阳亢逆,阳热灼津可继生痰热,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痰浊内阻则气郁[2]。郁久则化火导致郁火内生,痰浊郁滞而血行凝泄,可导致瘀血,这样,在情志过极,或饮食饱食,气候变化,或劳倦等诱因的激发下,肝阳暴张,阳化风动,鼓动痰火气血上逆。或闭塞脑络,使清窍被蒙,或络破血溢而成瘀,瘀血直伤脑髓神明。故出现卒倒暴仆、半身不遂等中风危候,此即是“痰热生风”的病理过程。比如张景岳所说“此正时人所谓卒倒暴仆之中风,亦即痰火上壅之中风”,又印证了“无痰不中风”之说。而且,由于痰在与虚、火、瘀、风的恶性循环中亦起重要作用,故它不仅是中风发生的重要因素,而且在其发展与转归中亦起重要作用。故此,临床在中风急性期常急施化痰通腑法,在恢复期治疗中,亦化瘀与化痰并举[3]。

4 中风病不同时期治痰之法

4.1 急性期治痰注重心、肝 中风急性期之卒然昏仆,半身不遂等症,多系风痰或痰火阻络蔽窍所致。肝为风木之脏,心为君火之宅,若长期精神紧张,烦劳过度;或情绪剧烈波动;或素体阴虚,或素体阳亢,复因情志所伤,以致心火暴盛,肝阳鸱张,炼液成痰,肝风夹痰火上壅,蒙蔽清窍,横窜经络,而卒然发病。故其治疗总宜清心泻肝、化痰降浊,并视见症之不同,而立法遣药有所侧重。

4.2 恢复期治痰立足脾、胃 中风经过救治,证势缓和后,转而进入恢复期,此期风火渐息,神志渐清,但随着病程的延长,正气益伤,而痰浊留滞,难以蠲除,每多留有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舌强语謇等后遗症。因此,中风病的康复,在审因论治的同时,必须重视治痰。“治痰当察其源”(《存存斋医话稿》)。痰为实邪,生于水液,中风久延不愈,脾肾虚弱,即是滋生痰浊和痰浊易于滞留的关键所在。可见调补脾肾以治痰,实为中风康复治疗的关键环节之一[4]。

结 语 痰是中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中风的基本病因病机之一,在中风病程中可出现痰蒙清窍、痰阻经络、痰壅气道、痰热腑实等证。治痰之法有化痰活血法、化痰通腑法、豁痰除壅法、温通化浊法、涤痰开窍法、清热涤痰法、化痰解语法。中风病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治法,在临床运用中,治痰法除可单独使用外,常需配合熄风、化痰、补气等法协同进治,效果更佳。

[1] 蒋贵平,姚龙华.中风从痰论治六法[J].湖北中医杂志,2001,23(6):23-24.

[2] 秦毅.中风从痰论治体会[J].河北中医,2001,23(6):442-443.

[3] 常建国,王钢,黄秉枢.中风从痰论治[J].新疆中医药,1998,16(4):8-9.

[4] 王景洪,李军,张宏伟.张学文医学求索集[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04-408.

猜你喜欢
肝阳论治中风病
基于“肝阳虚”浅析肝癌发病机制※
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
从肝郁论治失眠
眼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机制探讨
春季养肝发怒别超三分钟
基于知识考古学的《临证指南医案》“肝阳”概念形成分析
从“风”与“血”论治月经疹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中风病机及用药分析
张圣德主任中医师治疗中风病经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