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调气复位法配合针灸和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2011-04-09 10:58刘笑丽张会生王艳萍韩进荣
河北中医 2011年5期
关键词:调气熏蒸腰椎间盘

刘笑丽 张会生 陈 东 王艳萍 韩进荣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中医院针灸理疗科,河北 丰宁 06835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表现为腰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亦有部分患者只表现为下肢症状,而无腰痛。2005-01—2010-12,我们采用立式调气复位法配合针灸和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9例,并与常规推拿手法配合针灸和中药熏蒸治疗158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327例均为我院针灸理疗科患者,门诊237例,住院9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69例,男97例,女72例;年龄18~70岁,平均43岁;病程7 d~16年,平均4.2个月;腰椎间盘突出127例,腰椎间盘膨出42例;病变部位:L2~33 例,L3~410 例,L4~599 例,L5~ S157例。对照组158例,男84例,女74例;年龄20~68岁,平均41岁;病程7 d~14年,平均4.1个月;腰椎间盘突出122例,腰椎间盘膨出 36 例;病变部位:L2~32 例,L3~411例,L4~593例,L5~S152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依据

1.2.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确诊。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常发生于青壮年;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X线摄片示: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1.2.2 排除标准 参照《腰椎间盘突出症》[2]制订。较大中央型突出,有明显马尾神经症状者;后纵韧带或突出物钙化致使神经根受压者;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或严重皮肤病、传染病者;腰椎结核、脊髓肿瘤、骨折、骨髓炎、腰椎滑脱及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者;合并脊柱外伤,有脊髓损伤症状者;精神病患者;妇女妊娠期;手术后再次复发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予立式调气复位法配合针灸和中药熏蒸。

1.3.1.1 立式调气复位法 ①首先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点揉腰部夹脊及环跳、承扶、委中8 min;掌推脊柱两侧,从下背部推至腰骶,继而沿臀部、下肢后外侧平推至足跟,重复5次;拿捏脊柱两侧骶棘肌、环跳及双下肢后外侧,重复5次;再行俯卧扳腿法,医者左肘尖捣压突出的棘突一侧,同时右手向上扳患者同侧下肢,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行腰椎斜扳法,患者侧卧位,患肢在上,屈膝屈髋,健肢在下自然伸直,医者两手分别置于患者肩前和髂后,相反方向推板,以听到弹响声为最佳。②采用立式调气复位法。嘱患者面壁而站,身体距墙壁5~10 cm,双脚并拢,双臂上举,手掌紧贴墙壁。医生站于患者背后,双手拇指固定在受累椎体棘突两侧。嘱患者深吸气,并在吸气的同时做引体向上,抬高双侧足跟,医者双手拇指随患者吸气、身体向上的同时,逐渐向上向前用力推动,嘱患者吸气到最大限度屏住呼吸10 s,用力咳嗽一下,同时呼气,身体放松向下,医者拇指向上托前突然加力,此时可听到或感觉到关节的弹响声或滑动,并尽力向上托住下滑的身体,直至患者足跟着地,在实施手法的棘突局部,顺肌纤维及韧带的走行做简单的理顺手法。

1.3.1.2 针灸 主穴:腰夹脊(双侧)(受累椎体及上下椎体棘突旁开0.5寸)、腰部阿是穴,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每日1次。加减:风寒夹湿者加腰阳关隔姜灸3壮及特定电磁波治疗器(TDP)(重庆新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照射患部30 min;瘀血者加膈俞(双侧)、血海(双侧)三棱针点刺拔罐10 min;肾阳虚者加腰阳关、命门温针灸;沿胆经疼痛者加患侧环跳、风市、阳陵泉、绝骨,平补平泻法针刺,留针30 min;沿膀胱经疼痛加患侧秩边、承扶、委中、承山、昆仑,平泻法针刺,留针30 min。

1.3.1.3 中药熏蒸 药物组成:独活20 g,桑寄生15 g,川芎 20 g,杜仲 15 g,牛膝 15 g,秦艽 20 g,防风 15 g,细辛10 g,当归 15 g,白芍药 10 g,川乌头 15 g,草乌头 15 g,乳香 10 g,没药 10 g,地龙 20 g,红花 15 g,鸡血藤 20 g,土鳖虫10 g,蝉蜕10 g。将上述药物装入药袋,放入HYZ-Ⅱ型(安阳市翔宇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或SZ-88ⅢGN型(大连腾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中药熏蒸床药液缸内,加3 000~3 500 mL水浸泡1 h,接通电源煮药。煮沸后调节温度(45~50℃)。嘱患者暴露腰部,仰卧于治疗床上熏蒸30 min,每日1次。

1.3.2 对照组 采用常规推拿手法配合针灸和中药熏蒸,方法同治疗组。

1.3.3 疗程 2组均12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间隔3 d,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疗效标准 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1]。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 169例,治愈 136例(80.47%),好转 29例(17.16%),无效 4 例(2.37%),总有效率 97.63%。对照组158例,治愈 102 例(64.56%),好转 35 例(22.15%),无效21例(13.29%),总有效率86.7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一种综合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3]。西医常采用手术的方法摘除或置换病变的椎间盘,易引发感染、血管或神经损伤及粘连、腰椎不稳、腰椎活动度减小等并发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痹证、腰腿痛范畴,多因肾虚劳损,脏腑功能失调,复又风寒湿邪入侵或跌仆损伤,而致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治宜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立式调气复位法既能理筋整复,又能舒筋活络,使损伤之筋和关节理顺归位,筋络顺接,活血止痛。同时立式调气复位法强调复位手法与呼吸、脊柱牵拉活动的协调一致,在拉宽椎间隙的同时施以复位手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可改变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相对位置关系,松解突出的髓核与神经根之间的炎性粘连,从而减轻或消除突出髓核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达到改善和消除疼痛的目的[4]。现代医学认为,推拿可解痉镇痛,清除肌肉组织代谢产物[5],从而缓解对神经根的刺激。针刺腰夹脊、阿是穴及胆经、膀胱经俞穴可疏通局部经络气血而止痛;隔姜灸腰阳关可温阳散寒除湿;点刺拔罐膈俞、血海可活血化瘀;温针灸腰阳关、命门可补肾中真阳。针灸通过辨证治疗,祛风除湿,益肾强腰,疏经通络,行气活血止痛,从而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中药熏蒸方中独活、秦艽、防风、细辛祛风散寒除湿而舒筋;桑寄生、杜仲、牛膝祛风湿兼补肝肾;当归、川芎、白芍药、鸡血藤养血活血;川乌头、草乌头、地龙、红花、乳香、没药、土鳖虫、蝉蜕搜风通络,活血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络、祛风除湿止痛之功。加之熏蒸时,因热而汗孔开使药力直达病所[6]。本研究结果表明,立式调气复位法配合针灸和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标本兼治,疗效确切,费用低廉,操作简单,且无痛苦及并发症,易被患者接受,值得推广。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2] 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21.

[3]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75.

[4] 毕胜,李义凯,赵卫东,等.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1):8-10.

[5] 严隽陶.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67.

[6] 庞素敏,郭大江.推拿与腰椎牵引、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8 例[J].河北中医,2009,31(7):997-998.

猜你喜欢
调气熏蒸腰椎间盘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中药硫黄熏蒸历史研究
中药熏蒸治鼻炎
从炎症/免疫反应调节浅析调气活血药物抗肿瘤效应的机理
生气莫如调气
延长磷化氢熏蒸有效时间对储粮害虫熏蒸效果的影响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藏药甘露调血粉剂和调气粉剂对104 例高血压病人临床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