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研究进展

2011-04-09 10:58苏晓梅司秋菊
河北中医 2011年5期
关键词:头针电针偏瘫

苏晓梅 司秋菊

(承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康复科,河北 承德 067000)

偏瘫是中风常见的后遗症,相当于西医学卒中后偏瘫,发生率较高,部分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寻求减少中风后功能残疾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方法及缩短疗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学早有循经取穴、头针等治疗中风偏瘫的记载,尤其是对偏瘫早期有一定的疗效。同时,现代康复医学采用体位变换、床上运动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方法开展偏瘫早期的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康复医学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临床效果不佳,且取得一定疗效需要较长时间,而针刺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效果更佳。兹将近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

1.1 一般针刺结合康复训练

1.1.1 局部取穴结合康复训练 付乐芝[1]采用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卒中偏瘫60例。针刺取穴:内关、人中、三阴交、风池、上星透百会、印堂。不同穴位按一定方向刺入相应深度,调整补泻。康复训练分为3期:卒中早期以肢体屈膝伸展训练、坐位平衡训练、起坐训练为主;卒中中期以上下肢分离运动及相关控制能力训练、体位转换、躯干控制、患侧肢体负重训练、独立站立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为主;卒中恢复期以精细活动训练、协调能力训练、步行训练为主。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56例。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简式Fugl-Meyer(FMA)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付春爱等[2]采用针刺配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偏瘫120例,并与单纯针刺治疗120例对照观察。针刺主穴取内关、水沟、三阴交,副穴取极泉、尺泽、委中、合谷。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良肢位摆放、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度练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84.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针刺配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1.1.2 循经取穴结合康复训练 马玉琴等[3]采用分期循经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30例。软瘫期针刺以上肢阴经、下肢阳经穴为主,痉挛期以上肢阳经、下肢阴经穴为主,恢复期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及阴经穴。并与单纯针刺、运动治疗各30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与针刺组、运动组的FMA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优于针刺组、运动组。张海雁[4]采用循经取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31例。针刺取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一般均刺患侧,留针30 min,中间行针1~2次。并与单纯药物治疗31例对照观察。结果:2组肌力Brunnstrom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

1.1.3 分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 郑文凯等[5]采用分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上肢瘫35例。上肢瘫软瘫期针刺头维、风池、极泉、尺泽、内关,上肢瘫痉挛期针刺头维、风池、肩髃、臂臑、曲池、合谷。留针30 min,每日1次。康复训练主要为患肢良肢位摆放,采用Bobath Rood及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并与针刺治疗26例、康复训练治疗24例、神经科常规用药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FMA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针刺组、康复训练组及常规用药组(P<0.05),提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方案最佳。茅敏等[6]采用分期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偏瘫67例。软瘫早期以双侧内关、人中、三阴交为主穴。软瘫末期患侧取肩髃、曲池、合谷、鱼际、伏兔、阳陵泉、足三里、解溪、太冲,平补平泻法;健侧取曲池、合谷、足三里,泻法,重刺激;头后部及背部分取风池、大椎、肾俞、大肠俞、腰阳关,以补法为主;头针取病灶侧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百会,从顶颞前、后斜线上点开始,沿该线方向进针。痉挛期取痉挛优势侧天泉、肩前、尺泽、臂中、大陵、合谷、伏兔、梁丘、血海、阴陵泉、三阴交、承山、隐白,毫针深刺,泻法,重刺激。恢复期取病灶侧(即瘫痪肢体的对侧)头针取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枕下旁线。现代康复训练主要为结合了物理训练(PT)和作业疗法(OT)的综合疗法。并与单纯现代康复技术治疗68例对照观察。结果:2组治疗 1、2、3月末 FMA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

1.1.4 辨证针刺结合康复训练 石学慧等[7]在基础治疗及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辨证针刺治疗中风后偏瘫40例。针刺以内关、人中、三阴交为主穴,极泉、尺泽、委中、百会、四神聪为配穴。气虚血瘀者加刺气海、关元、血海;阴虚风动者加刺太溪、风池;肝阳上亢者加刺太冲、行间;痰瘀阻络者加刺中脘、丰隆、血海。康复训练主要采用Bobath Rood技术、Brunstrom疗法、PNF及运动再学习法(MRP)等。并与单纯针刺、康复治疗各40例对照观察。结果:基础治疗加针刺和康复治疗组运动评估量表(MAS)评分均优于单纯基础治疗组、康复治疗组(P<0.05)。

1.2 特殊针法结合康复训练 张宁霞等[8]采用热针补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卒中偏瘫40例。取穴:患侧肩髃、曲池、合谷、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左手拇指或示指紧按针穴,右手进针,候其气至,左手加重压力,右手拇指向前捻按3~5次,候针下沉紧,针尖拉着有感应的部位,连续重插轻提3~5次,拇指再向前连续捻按3~5次,针尖顶着产生感应的部位守气,使针下持续沉紧,产生热感,留针20 min后,缓慢将针拔出,急扪针孔。康复训练采用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的维持训练。并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40例对照观察。结果:针刺结合康复组总有效率87.5%,康复组67.5%,针刺结合康复组疗效优于康复组(P <0.05)。赵令才[9]采用石学敏醒脑开窍法治疗卒中偏瘫50例。取穴:内关、极泉、三阴交为主穴,极泉、尺泽、委中为副穴。常规进针,取得针感后持续捻转1 min,留针30 min。康复训练以促通技术为主综合运动疗法,主要为MRP法和Bobath Rood法。并与单纯康复治疗50例对照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8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刘鑫等[10]通过针刺刺激点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出血偏瘫102例。刺激点选择:臀下神经刺激点(相当于会阳穴)、坐骨神经刺激点(为环跳穴和殷门穴)、股神经刺激点(位于腹股沟韧带下1寸,股动脉外侧缘)、胫神经刺激点(相当于合阳穴)、腓总神经刺激点(位于腓骨小头后下方0.5 cm处)。用毫针刺法,强刺激,留针30 min,期间行针3次。此法显著提高了患者偏瘫下肢的运动功能,并有效防止了如压疮、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并发症的发生。

1.3 其他针刺结合康复训练

1.3.1 头针结合康复训练 边晓东等[11]采用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160例。头针选用30号,长1.5寸毫针,取患肢对侧顶颞前斜线、顶中线、顶旁1线、顶旁2线,针与头皮呈30°左右夹角,快速将针刺头皮下,当针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小,然后将针与头皮平行继续捻转进针,刺入1寸左右,用拇指掌侧面与示指桡侧面夹持针柄,以示指的掌指关节快速屈伸,使针体左右旋转,200次/min,持续2~3 min,留针2 h左右,期间再运针3~4次。结果:总有效率94.93%。郑盛惠等[12]采用头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早期中风偏瘫40例。头针选取患肢对侧顶颞前斜线中2/5,以28号2寸毫针沿头皮15°向后斜刺进针透刺感觉区,共3针,行快速捻转手法,200次/min,每5 min行针一次,留针60 min。运动想象疗法:患者仰卧于床,全身放松,嘱其将注意力集中于自身,用全部感觉进行训练,将正常运动模式储存在记忆中,并用健侧上肢进行抗阻运动完成动作模仿训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如何去做”的程序。在治疗师“运动想象”指导语的提示下,患者将健侧上肢运动模式及感觉转换为患侧上肢运动模式,在内心反复模拟、排练5 min左右。最后5 min让患者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环境,告诉患者已回房间,让其体会身体的感觉,然后注意听周围的声音,最后解说者从10倒数至1,在数到1时让患者睁开眼。并与单纯头针治疗40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MA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治疗组(P <0.01)。

1.3.2 电针结合康复训练 冯岩等[13]采用现代康复训练法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偏瘫60例。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良肢位摆放、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坐位及平衡训练、站立及平衡训练、步行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针刺取穴以阳明经穴位为主,上肢:肩髃、臂臑、曲池、外关、合谷,下肢:伏兔、梁丘、足三里、阳陵泉、丰隆。针刺得气后接通电针,采用连续波,每次30 min。结果:总有效率86.7%。昝云强等[14]采用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40例。取穴:偏瘫侧肩井、肩髃、肩髎、肩贞、会宗、曲池、外关、阳池、合谷、环跳、风市、阳陵泉、绝骨、昆仑、大都。针刺得气后接入SDZ-Ⅱ电子针疗仪,运用连续波,频率20次/min,强度以能见到肌肉跳动,但不引起患者不适为宜。康复训练采用神经生理学疗法和OT为主。并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40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MA及Barthel指数改善优于对照组(P < 0.05)。彭丽环等[15]观察神经干电针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ADL的影响。神经干电针治疗选用长度为25~40 mm毫针,每个肢体选2个针刺点作为正负极。上肢瘫痪取锁骨上臂丛点接负极,选桡神经干、正中神经干或尺神经干上任何一点进针接正极。下肢瘫痪取股神经点接负极,选腓神经干上任何一点进针接正极。针刺至神经干周围为宜,接通治疗仪(采用G6805电针仪),用连续波,频率 1.0~2.0 Hz,强度以能引起肌肉收缩为宜,患者可接受的最大强度为止。并与早期康复训练40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NS)、FMA及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5)。

1.4 综合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 李莉等[16]采用早期康复训练配合头针、体针治疗卒中偏瘫44例,并与康复训练48例对照观察。结果:复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均优于康复组(P <0.05)。朱凤磊[17]采用针刺和低频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30例。针刺以内关、人中、三阴交为主穴,并根据病情选择其他相关穴位。电针采用G6805-2型电针刺激仪,低频连续波,频率2~6 Hz,强度2 mA,并用电针低频刺激30 min。康复训练主要为PT和OT。并与单纯康复训练30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对痉挛状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武润桃等[18]采用体针、电针分期循手足阳明经取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偏瘫34例。软瘫期采用电针治疗,取穴以患侧手足阳明经穴为主;痉挛期用手法行针,取拮抗肌一侧穴位为主;部分分离至分离期据病情辨证取穴,电针、手法行针均可采用。并与单纯针刺治疗34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MA及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明显提高(P <0.05)。禹强[19]采用头针、体针及电针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44例,并与单纯康复治疗45例对照观察。结果:康复治疗组治疗1、3、6个月后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组明显提高(P<0.05)。康复治疗组治疗3、6个月后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

2 针刺联合其他疗法结合康复训练

2.1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 简伟[20]采用针灸结合MRP治疗中风偏瘫40例。针灸按子母补泻法,虚则补其母、同气相求的原则指导开穴。处方1:大都(左)、太白(右)、解溪(左)、足三里(右)、神门(左)、阳谷(右)、大陵(左)、支沟(右)、丰隆(左)、公孙(右)、三阴交(左)、阴陵泉(右)、中脘、内关(左)、阳陵泉(右)。处方2:大都(右)、太白(左)、解溪(右)、足三里(左)、神门(右)、阳谷(左)、大陵(右)、支沟(左)、丰隆(右)、公孙(左)、三阴交(右)、阴陵泉(左)、中脘、内关(右)、阳陵泉(左)。处方 1、2交替使用,补法。足三里、阴陵泉、中脘针刺加艾条温和灸法。功能训练以Bobath Rood技术为主。结果:治疗后偏瘫患者ADL能力、步行能力有明显改善(P <0.05)。

2.2 针药结合康复训练 王凤耀等[21]采用针药并用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50例。中药汤剂分为4型论治:肝阳上亢型,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风痰阻络型,方用二陈汤加减;阴虚风动型,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气虚血瘀型,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针刺眼针取穴:肝胆区、肾膀胱区;头针:运动区;体针:取患侧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绝骨、太冲、太溪。康复治疗主要为改善患肢肌力、关节活动范围及平衡步态、日常活动功能训练。结果:总有效率94%。

2.3 综合治疗 李宗衡等[22]采用中西药、针刺、按摩及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119例。中药口服舒筋缓痉饮(药物组成:白芍药 30 g,甘草 6 g,赤芍药 15 g,伸筋草 15 g,木瓜15 g,萆薢10 g)。中药熏洗采用复元通络饮(药物组成:川乌头10 g,草乌头10 g,红花10 g,桑枝30 g,桂枝10 g,忍冬藤30 g,鸡血藤30 g),以熏洗患侧局部为主。针灸取穴原则以取痉挛肌的拮抗肌侧经穴为主。按摩疗法取卧位,先施按法于脊柱两侧,四肢以摩法、揉法为主,刺激轻而平稳,以逐渐得气、不引起肌肉痉挛性收缩为宜。康复训练以Bobath Rood法为主。并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58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MA及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 <0.05)。

3 小结

脑的可塑性和大脑的功能重组理论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功能恢复的主要理论,也是康复治疗的理论基础。早期介入康复治疗能降低中风残疾程度,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针刺作为治疗中风偏瘫的主要手段,具有操作简便、消耗资源少、安全性高、副作用少及易被患者接受及疗效好等优点。针刺治疗中风偏瘫方法众多,有体针、头针、电针等,这些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协同运用,也可针药结合等。针刺取穴可循经取穴,也可分期取穴等。这些不同的针刺方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在临床上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目前临床研究仍存在以下3个问题:①针刺方法多从针法上有所变化,在运针手法上涉及较少;②针刺取穴在立法上多注重整体治疗,辨证取穴涉及较少;③针刺疗效标准过于笼统,临床实用性不强。因此,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我们必须立足整体,进行辨证施治,标本兼顾,力求找到辨证施针与现代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最佳治疗方案,才能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康复医学的评价方法可在注重实用能力的基础上较好的反映出偏瘫的各个细节,故针刺医学可引进康复医学的功能评估和分析的方法,规范诊断与疗效评估的量化标准—客观的评价标准。

[1]付乐芝.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60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2):173-174.

[2]付春爱,李子富,高燕,等.针刺配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偏瘫120例[J].陕西中医,2008,29(10):1371-1372.

[3]马玉琴,张健,金龙涛,等.分期循经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9):3-5.

[4]张海雁.早期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偏瘫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2):1778-1779.

[5]郑文凯,乔彩虹,宫照敏.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瘫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3):212-213.

[6]茅敏,艾禾,陈越峰,等.分期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0,42(6):95-97.

[7]石学慧,吴清明,刘未艾,等.针刺在中西医结合中风单元中对偏瘫康复的促进作用[J].湖南中医杂志,2009,25(3):13-15.

[8]张宁霞,刘桂珍,黄太权,等.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9,34(6):406-409.

[9]赵令才.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50例[J].福建中医药,2009,40(6):37-38.

[10]刘鑫,李茂林,王东杰,等.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脑出血偏瘫患者102例疗效观察[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12):1143.

[11]边晓东,李蕴文,陈泓,等.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160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21(2):146-147.

[12]郑盛惠,焦建凯,刘牧军,等.头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早期中风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10,12(3):48-50.

[13]冯岩,亚文.现代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60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3):65.

[14]昝云强,杨卫新.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4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8,40(12):79-80.

[15]彭丽环,曾秋华,马如华.神经干电针结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偏瘫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现代医院,2008,8(7):80-81.

[16]李莉,盖全武.早期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沈阳部队医药,2009,22(4):268-269.

[17]朱凤磊.针刺和低频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状态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7):875-876.

[18]武润桃,陈兰英,季建中,等.针刺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270-271.

[19]禹强.针刺结合康复疗法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评价[J].现代中医药,2008,28(6):65-66.

[20]简伟.针灸结合运动再学习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和步行能力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5):31-33.

[21]王凤耀,李淑红,王永强.针药并用早期康复治疗中风偏瘫50例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85(5):100.

[22]李宗衡,张华,邹忆怀,等.中西医结合方法对119例脑血管病偏瘫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2):135-137.

猜你喜欢
头针电针偏瘫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头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精神发育迟缓的临床观察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头针配合逍遥散加减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