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与党性原则

2011-04-12 18:44步新娜
关键词:党性原则舆论

步新娜

(天津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天津 300387)

新闻学者甘惜分教授在《新闻理论基础》中提出:“我们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最讲党性的,是坚持党性原则的。而我们的党性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坚持新闻事业的人民性,就是依靠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一张不受人民欢迎的报纸,不受听众和观众欢迎的广播和电视,不能给人民以最好的精神食粮的新闻事业,是谈不上无产阶级党性的。”[1]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也在不断与时俱进,强调“以人为本”,倡导“三贴近”,其核心就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党的新闻工作者应该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了解人民群众的感情,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呼声。我国的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更是联系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纽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我们,主流媒体在组织新闻报道时,要把注意力放在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上,在重大或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打主动仗,先声夺人。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微博、博客等网络媒体迅速崛起,新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其方便、迅捷、动态的传播方式给大众提供了更多元的信息通道。声音多了,容易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错误的思想与观念难免夹杂其中。江泽民同志说: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2]党的报纸、广播、电视,其舆论引导力不是独有的,要在众说纷纭的舆论环境中担纲主唱,就必须提升自身的公信力和权威性,采取积极的舆论引导策略。

当今,党的宣传舆论主阵地不可避免地受到互联网的巨大影响,信息量已不再是传统媒体的制胜法宝,浅层次的或带有过强宣传色彩的新闻报道很难再引起受众的兴趣。在过去的一年里,微博被评价为“杀伤力最强的舆论载体”,它传播主体广泛、发布门槛低,虽然只有短短的140个字符,但三言两语配上图片和视频就能将新闻现场鲜活地展现出来。2010年甘肃舟曲泥石流和2011年郭美美引发的中国红十字会风波,都见证了微博所具备的信息传播功能和所形成的舆论风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流媒体在重大或突发事件传播中常持非常严谨的保守态度,这实际上是把社会稳定与公民知情权摆在了互相冲突的位置上。2011年7月人民网发表的评论《打通“两个舆论场”》一针见血地指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诸多社会热点问题上,网络舆论“愈战愈勇”,搅动社会人心;而官方媒体屡屡“失明”“失语”,容易陷入新的一轮思想僵滞。

公信力是党的新闻媒体最宝贵的资本。做好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加强舆论监督,增强对信息的整合和分析,实现新闻的有效供给,是增强党的新闻媒体公信力的重要途径。从2009年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中国之声实现了新闻直播常态化,新闻比例提高到75%以上,新闻栏目《央广新闻》实现每半小时一个单元滚动播出,时时刷新,并邀请多位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担任特约观察员。中央电视台2003年成立专门的新闻频道,并先后五次改版,推出了《面对面》、《焦点访谈》、《新闻1+1》等栏目,采用低视角、小口径的报道角度,减少公文式报道;同时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直播,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一改原先在突发新闻和热点新闻竞争中的弱势形象。面对种种热点和敏感问题,不能避而远之,也不能蓄意炒作,积极稳妥地进行热点报道是党的新闻媒体的重要责任,也是正确进行舆论引导的方式之一。2011年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中央级各大媒体纷纷行动起来,不断进行跟踪报道,并敢于发出质疑的声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播出了温家宝总理与遇难者家属见面的录音报道。《人民日报》的《人民时评》栏目刊发的《让公布遇难者名单成为制度》中提到:“天灾人祸之后公布遇难者和失踪者名单,在我们很多地方还是一个难以突破的雷池。我们切盼,让公布遇难者名单成为一项制度,从此被不折不扣地遵循。让个体生命的尊严、让灾难的真相,凛然闪烁在这份庄严肃穆的名单之中,并时时提醒各级政府,‘最大的责任就是保护人的生命安全’……”针对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在新闻发布会中曾多次反问“你们相信吗”,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在《新闻1+1》节目中评论说:“一个多月之前我愿意相信,但是现在我不敢信,不能信,我就简单地信了,对铁路纠错也不一定很好,要想真信,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在对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的整个报道过程中,传统主流媒体的报道有了很大的突破,亮点频出,提高了在受众中的威信。

舆论监督被视为传媒的职责,它是一种软性监督,它没有有形的权力,它的力量在于形成的道德压力和舆论影响力。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过去我国主流媒体最擅长的是正面报道和典型报道,这种“只报喜不报忧”的做法实际上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正确的舆论监督,可以起到廓清是非、辨别真伪、正本清源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适当的舆论监督也是正面宣传的一种形式,更是引导舆论的有力途径。

在突发性事件的信息传播中,负面的、虚假的信息容易流传,特别是网络信息鱼龙混杂,传播者又没有太多的道德束缚,广大群众难以辨清真伪。这时舆论主流一旦被谣言和谎言占据,势必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引发不良的社会情绪。党的新闻媒体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在关键时刻有责任向受众澄清事实、揭示真相、权威发布、深度挖掘、细致分析,在第一时间先声夺人占领社会舆论主导权,维护政府权威及其良好形象。构建主流舆论场,党的报纸、广播、电视媒体必须做好把关人,积极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3]

当下,新媒体已经对传统媒体形成倒逼,如果传统媒体信息发布不及时、不迅速,就会被新媒体取而代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传统媒体的一次发展机遇。一方面,传统主流媒体应主动出击、转变思维方式和内容生产方式,巩固党的新闻媒体的权威和公信力,努力提高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应采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传播模式,加强网站建设,积极开辟新的传播渠道,构建现代化的传播体系。[4]在这方面主流媒体已经有了很多积极的尝试。2008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到《人民日报》考察时,就曾在人民网同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温家宝总理也先后两次与网友在线交流。人民网自主研发的微博产品“人民微博”,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推出的第一家微博客。人民微博开辟的“民意通”、“记者圈”、“牛媒体”等特色栏目,彰显了媒体特性和互动特点。其中,“民意通”聚焦各部委和地方党政官员的微博,成为又一具有网络问政特色的优质平台。主流媒体创新报道形式,以主流媒体的网站平台为依托,改进报道方法,拓宽民意表达渠道,广泛听取人民声音,在畅通干群对话渠道、塑造政府机构亲民形象方面收效显著,从而把握住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党性原则是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灵魂和基石,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必须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5]无论社会的舆论环境发生怎样深刻的变化,主流媒体都必须坚持党性原则不动摇。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就是在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组织上确保党的领导权,在实践中贯彻党的意志,特别是在面临重大挑战的关键时刻,更要有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准确无误地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人民日报》时提出:“要坚持用时代要求审视新闻宣传工作”。[6]在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新形势下,传统的主流媒体要更好地坚持党性原则,一方面必须紧跟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步伐,努力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创新报道观念、形式、内容和手段,充分认识新闻宣传思想工作的特殊地位与重要使命;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特别是年轻新闻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修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广大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新闻宣传系大局,舆论引导无小事。当前特别要以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切实做好各项新闻宣传工作,把重大主题报道工作与学习宣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展示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实效。党的新闻工作者要展现出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生活,弘扬社会正气,壮大主流舆论,将“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到新闻工作实际中去。

(责任编辑 陶新艳)

[参考文献]

[1] 甘惜分. 新闻理论基础[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 141.

[2] 陈力丹.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333.

[3] 李涛. 在重大事件中构建主流舆论场[J]. 三项学习教育通讯,2011(5): 16-21.

[4] 樊彦彬,尤文光. 新媒介环境下如何提高党报的传播力[J]. 新闻知识,2010(5): 3-6.

[5] 李宝善.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党的新闻工作方针原则[J]. 新闻战线,2004(5): 4-8.

[6] 郑保卫. 认真研究信息化时代新闻传播特点和规律 [J]. 新闻战线,2010(10): 1.

猜你喜欢
党性原则舆论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列宁报刊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微
唱响主旋律 党性最鲜明
新闻报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如何做好舆论监督正面报道工作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
坚持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原则——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党的出版物的党性原则及其现实意义
牢记职责使命创新传播体系发出主流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