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竞争看主播专业职场化教学

2011-04-13 04:26蒋丽芬
关键词:现场报道新闻节目职场

蒋丽芬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主持与播音系,湖南 长沙 410100)

[基金项目] 本文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教研教改课题“主持与播音专业‘制片人制’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0JY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获取信息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也是广播电视媒体竞争的重要阵地。这种竞争不仅存在于频道之间乃至频道内部,也延伸到了频道以外,成为广播电视媒体与其他类型媒体,如报纸、网络争夺受众的利器。

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竞争态势

为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纷纷在创新节目形态、丰富报道技术手段等方面做文章。

(一)拼直播

直播是相对录播而言的,目前省级以上广播电视媒体绝大多数实现了常规新闻节目的直播。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从早间六点到午夜零点的播出时段中,除了在晚九点有一次《新闻联播》的重播之外,其余时段全部采用直播。当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直播更当仁不让成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首选。这是因为:首先,直播具有即时性,它实现了新闻报道与播出同步,使受众接收新闻事件与新闻事件发生的时差为零,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的欲望和要求。其次,直播具有参与性。受众和新闻当事人同时经历新闻事件,必然产生强烈的临场感和参与感,而且往往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湖南金鹰955电台每年“直击高考”的直播中,经常会报道某考生忘记携带准考证的新闻,这样的新闻一播出,马上就会有热心的司机参与到帮助考生取准考证的队伍中。可以说,没有哪一种报道方式能像直播那样吸引受众的参与。同时,短信互动、微博平台实时刷新等方式,不仅增进了双向交流,也大大提高了广播电视新闻直播的参与性,增强了传播效果。

(二)拼现场

“新、快、活”是新闻媒体孜孜以求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方式就是现场报道,将现场直观展现在受众面前比其他任何报道形式都更加生动和真实。

相较之下,广播新闻节目的现场报道在操作上更为简便,广播记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通过手机就可以“连线”直播间,对现场情况进行及时播报。因此现场连线也被广泛地应用在广播新闻节目中。在湖南金鹰955电台午间《新闻中场》栏目中,不到半个小时的节目,每天的现场连线都在五条以上,时长占节目总时长的一半。在金鹰955电台最近举办的一次大型记者招聘活动中,现场连线被安排在面试的第一环节。这让很多应届大学毕业生感到无所适从。

而在电视新闻节目当中,观众早已对一个词不陌生——“SNG”。它已经被越来越频繁地运用到电视新闻节目中。“SNG”是Satellite News Gathering(“卫星新闻采集”)的英文简称,是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重要技术支持手段。近些年来,由于卫星通讯技术和视频、音频信号数字化处理技术的高速发展,SNG系统的成本不断降低,因此也逐渐成为各地电视台经常使用的传输手段。[1]在湖南省收视最高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都市一时间》中,每天都会出现SNG报道。

(三)拼讲述方式

“新闻故事化”是近年在新闻节目中运用得越来越多的一种方式,以故事化的手法和语言传播方式来传递新闻,把新闻事实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这种方式大大增强了新闻报道的视听效果,更具贴近性,也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

“新闻故事化”为新闻节目制作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它不仅要求新闻采编人员在新闻语言的处理上更加生活化、口语化,同时对主持人的语言功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新闻播报方式不再受追捧,取而代之的是更具亲和力、更加平和的新闻讲述方式,俗称“说”新闻。湖南金鹰955电台每天早晚两档的《编辑讲述》、湖南经视的《钟山说事》、湖南都市频道的《夜夜都市》无一例外地采用“说”新闻的讲述方式。“说”新闻不仅拉近了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也扩大了节目的受众面。更为重要的是,“说”新闻使节目体现出主持人比较明显的个人风格,更具独特性,对于培养固定的受众群大有裨益。

(四)拼观点

在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极大丰富,要想抢占独家新闻已不那么容易了。因此各新闻媒体逐渐从新闻信息的竞争转向观点的竞争。主持人马斌认为,任何一个媒体安身立命的基石在于观点,不是在于信息的时效性。当大的新闻事件发生的时候,大家从技术手段来说几乎都可以齐头并进进行报道。在齐头并进的情况下,如何提供一个观点、一个角度、一个视角、一个说法是最重要的。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也持同样的观点:“当我们告诉观众什么地方发生什么新闻的时候,还应该告诉观众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这个新闻事件。当下的中国观众已经不再缺乏信息来源,缺乏的是对待信息的态度和立场。”正因为这样,近年来新闻评论类节目在全国遍地开花,并受到观众的普遍好评。而在大量“说”新闻节目中,主持人在新闻讲述的最后或赞叹、或批评、或肯定、或扼腕,不仅完成了观点的传达,也使节目充满人性的力量。

二、新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竞争态势催生主持与播音专业职场化教学

目前,主持与播音专业的学生在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主持人、播音员、现场报道记者等。主持与播音专业教学只有密切关注行业动态,紧跟广播电视发展的步伐,引入职场化仿真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学岗直通”,实现课堂教学与行业职场的无缝对接,进而使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

(一)教学组织形式职场化

将媒体“制片人制”栏目运作模式引入课堂教学组织,以小课组为单位组建新闻栏目组,老师充当栏目的制作人,组内成员轮流担任执行制片人、主持人、出镜记者、编辑、导播等职务,各司其职。上课前学生结合老师布置的课堂任务召开节目策划会,并进行分头准备。上课时间即为节目的正式直播时间,所有人员按照真实的播出流程完成一档新闻节目的直播任务。这样的教学组织既可以让学生对节目从制作到播出的流程做到心中有数,对节目形成整体把握,在合作中树立团队意识,又能分别体验各个岗位的具体要求,实现“以播为主、兼具采编”的人才培养目标。直播结束立即召开审片会,由老师带领学生对刚刚播出的节目的各个环节进行点评,并结合学生的表现打分。老师可以根据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逐渐拉长节目的直播时间。

(二)教学内容设计职场化

针对就业岗位的业务能力要求设计教学内容,能够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应用能力的深度融合。广播电视媒体新闻节目对主持与播音专业人才的要求可以归纳为:有较好的新闻素养,能够驾驭新闻直播或现场报道,有较好的语言功底,能够用平和亲切的方式讲述新闻,并对新闻进行恰如其分的评论。因此,笔者认为主持与播音专业的职场化教学内容设计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 应对直播突发状况

直播意味着随时可能出现意外或突发状况,主持人只有在话筒前、镜头前始终保持积极而放松的状态,沉着冷静,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灵活处置,才可能将危机化解。

常见的直播风险大致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情况是通讯系统故障,主持人与前方记者无法沟通。在直播中,通常会安排现场记者与主持人连线,以地点的变换来营造直播的空间感,丰富直播的信息量。遇到通讯系统故障的情况,主持人应第一时间把连线进行切换,而不应反复呼叫提问,让问题放大。第二种情况是与现场连线信号中断。此时导播会切回演播厅或口播间,主持人可简单向观众交待由于技术传输出现故障,稍后再联系现场,然后回顾事件的进展,进行简单的概括,或者介绍事件的相关背景信息等。第三种情况是事件发展与计划不符。遇到这种情况,主持人要迅速调整思绪调换程序,通过观察画面跟进报道。最后一种情况是现场出现突发情况,而主持人无从知晓具体情况。这时切忌主观臆测,凭自己的经验轻易下结论。在未了解确切情况前,较为妥当的做法是说一些模糊性的字句或概括之前发生的情况,不宜对事件作判断性的讲述,以此争取一定的时间,稍后再将准确的情况告之受众。在直播中,由于时间紧迫,许多现场内容的音频、视频不能及时送达,会出现很多空档需要主持人填充。这就需要主持人对事件的相关信息熟稔于心,做到出口成章且言之有物,并配合导播指令,通过自身的语言把控和统筹调度能力,在受众未察觉的情况下把这些空白填好,保证节目的顺畅运转。

2. 现场报道

现场报道的语言样式包括现场播报、现场采访和现场评论。现场报道要求主持人具备较好的新闻素养,不仅要能快速发现新闻价值,理清报道头绪,还要能选取最有说服力的细节、设计最巧妙的问题来诠释和彰显新闻价值。它是对思维能力、语言功力以及新闻素养的综合考验。为了达到仿真效果,主持与播音专业的职场化教学必须结合课堂内外进行双重强化训练。其中,课堂内以训练现场报道的现场播放语言样式为主,着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话筒前、镜头前的状态;课堂外以实战训练为主,从可预见的现场报道主题,如房交会、车展等主题活动,到不可预见的现场报道主题,由简入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 “说”新闻

决定新闻能否“说”得好的关键因素是语言的生活化、口语化、讲述感。因此,训练“说”新闻的第一步是训练改稿,把传统的新闻稿件改成“说”新闻的稿件。尤其是导语部分,要既能突出新闻的价值点,又能引起受众悬念。由于改稿具有一定难度,老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学生在保证导向正确的前提下改写自己感兴趣的任意新闻。第二步,看图“说”新闻。老师选取一些生动形象、冲击力强的新闻图片,让学生完成对新闻图片的讲述。由于有图片的存在,学生可以把自己的观感直接转换为语言。第三步,新闻故事讲述。这能够训练学生从整体把握新闻的脉络并在讲述中做到起承转合的能力。“说”新闻练习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学生语言平淡且罗嗦,抓不住重点。因此,一方面老师可以在练习的时间上予以控制,另一方面也需要老师做好示范。

4. 新闻评论

在校大学生自身阅历较浅、视野不广,驾驭新闻评论比较困难。在广播电视媒体中,新闻评论节目往往由资深的主持人或评论员坐镇。但一般的新闻节目主持人也需要对既定的新闻事件发表三言两语、画龙点睛式的评论。因此,在主持与播音专业新闻评论的教学中,“主题讨论”不失为一种巧妙的训练方法。老师规定3-5个学生一组,结合给定的新闻事件或新闻主题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主题讨论,并且严格控制每人每次发言的时间。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借鉴,拓宽学生看问题的角度,还可以有效舒缓学生紧张的情绪,让学生感受畅所欲言的快乐。其中有两点要特别引起注意:首先,评论担负着引导舆论的重任,绝不能出现导向性错误;其次,老师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尽量避免“希望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尽快解决此事”等不痛不痒的言辞。

(三)教学考核方式职场化

传统的通过一次期末考试成绩来确定一门科目的最终成绩的做法并不科学,它容易使学生产生临时抱佛脚的侥幸心理。笔者认为,引入广播电视媒体的考核评价机制是推行职场化教学的重要保障。首先,参照广播电视制片人中心制节目工作人员的工作标准、行为准则、节目播出质量、岗位能力要求等,制定出“纪勤考核”、“节目审稿制”、“节目评审考核制”、“模拟绩效工资制”等考评制度;然后建立由专业教师与学生大众评审相结合的“节目质量评审”小组,结合栏目组成员在既定岗位上的工作情况,确立每一位成员的模拟工资数额;接着改革科目综合成绩的构成比重,将学生的模拟平均月工资转化为相应的分数,比例提升至科目综合成绩的70%以上,以此突出过程考核,另外不到30%的比重分别由期末考试和期末述职两项构成。这样一来,一方面学生会对这样的考核方式充满新鲜感,学习热情大幅提高;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职业精神,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SNG[EB/OL].[2011-06-10]. http://baike.baidu.com/view/409174.htm.

猜你喜欢
现场报道新闻节目职场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广播新闻现场报道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电视民生新闻现场报道初探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记者在突发事件中如何做好现场报道
方言新闻节目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