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浅析

2011-04-13 04:26
关键词:师资队伍应用型毕业生

钟 阳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动漫与艺术设计系, 湖南 长沙 410100)

一、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一)扩招政策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在不断的调整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集学历教育和技能教育为一体的高职教育也得到快速发展,高职教育呈现大众化趋势,出现了扩招现象。然而,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加上金融危机的冲击,各企事业单位为了缩减成本纷纷进行机构改革,精简裁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应减少,这使得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变得更加的狭小。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准备不足。高职毕业生就业准备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市场认识不足和对自我认识不足两个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求职择业竞争加剧,企事业单位的择业观念也在不断的变化,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技术、知识、能力和实际应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些毕业生在择业时往往好高骛远, 对市场认识不足,盲目追求高层次的就业期望值,人为地提高了就业门槛。另外,还有一些毕业生没有意识到就业市场的严峻,一味的在等待工作的机遇,在找工作中处于被动的地位。许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观上对自身认识不足,存在着某些偏差和误区,脱离实际, 自我定位不准确。

(三)高职教育发展经费不足。虽然国家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但由于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技术型、应用型、操作型人才,学校需要投入足够经费来建设实验室及校企合作基地等资源。然而,政府缺乏有力的财政支持,使高职教育发展经费不足。受经费所限,并没有形成持续的校企合作机制和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从中获取更多资源,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使得高职毕业生的应用能力,操作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实践锻炼。

(四)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欠缺。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生产、建设等第一线培养适用的高职人才。这就对高等职业院校的老师在动手能力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然而,目前高职教研活动缺乏实质内容,在真正结合学生实际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方面做得不够。同时,当今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实践技能不高的问题普遍存在。由于受到职称评定及教学评价体系的限制,教师的科研学术及学历水平是硬性指标,这就产生了教师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教学的负面影响。据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检查组对北京地区14所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点的调查统计资料表明:教师中平均只有25.75%的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曾下厂实践过的仅占23.9%。由于教师自身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其培养出的毕业生往往也是实践动手能力不足,满足不了企业要求。另一方面,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严重滞后,高质量教师数量不足,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五)用人单位存在一定的人才“高消费”现象。高等职业教育并不只是简单的普通高等教育的专科层次, 它是集学历教育和技能教育为一体的新的高等教育类型,在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与普通高等教育并存发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然而,在我国现行的就业环境下,相当一部分用人单位对高职教育及高职人才培养的规格、模式并不是很了解。因此,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为了降低人才聘用的潜在风险,坚持“高消费”原则,违背其所需人才的实际情况,盲目追求本科、硕士等学历。这种“人才高消费”的人才使用理念,既造成了人才的浪费,又人为地剥夺了高职生的就业机会,也是造成了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原因之一。

二、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具体措施

(一)政府和企业应加大支持力度。政府要在宏观协调和政策引导方面做好对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协调和指导。没有政府的财政支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专业技能人才就成了无源之水。发展高职教育是政府的责任之一,在多种高职教育投资渠道中,政府的财政支持仍然是主渠道。同时,政府还要积极寻求措施减轻就业压力,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而为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提供广阔的舞台。另一方面,大多数高职毕业生都将进入企业工作。因此,企业应积极支持高职教育的发展。各种所有制企业要在政府鼓励企业投资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引导下,大力参与到高职教育的办学过程中,在建立实习基地时,企业应积极参与,与高职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有效地指导高职学院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

(二)高职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就培养不出高质量的高职人才。因此,要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转变教育观念,提高高职教师业务水平,培养专业带头人,建设一支教育观念新、业务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首先,注重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职业教育的特色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高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就成为高质量职业教育的保证。因而,应重点建设和提高高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及技术创新能力。同时积极组织选拔高职教师深入一线,进入企业挂职锻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其次,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的各种进修以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积极学习引进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最后,建立技术应用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参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对高素质教师的认定办法,呼吁相关部门尽快建立技术应用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使教师队伍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同时,呼吁改革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体现出高职教育对技术应用型教师素质的真正要求。

(三)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高职毕业学生获取的信息有限,缺乏对就业形势的了解,就业具有盲目性,这就要求高职学校充分重视就业指导工作,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就业指导。高职院校应积极建立就业指导体系,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同时,学校相关部门应积极与企业及社会的中介机构进行合作,并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信息,从而促进高职毕业生充分就业。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历来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工作,各高职院校已经形成了以就业促招生、促发展、求生存的共识。促进高职毕业生的充分就业不仅仅需要高职院校的努力,还要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和投入,积极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公平的竞争环境。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应用型毕业生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