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PAPP-A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2011-04-13 13:16于海侠陶斯阳
山东医药 2011年25期
关键词:易损冠脉斑块

于海侠,徐 峰,陶斯阳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沈阳110001)

易损斑块(VP)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罪犯因子之一,早期检测、识别VP对降低ACS患病率、病死率有重要意义。2001年,Bayes-Genis等[1]首次报道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是ACS的一种潜在标志物,其在患者血中及不稳定斑块中表达升高,但在稳定斑块中不升高。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炎症因子,能很好地对ACS进行危险分层[2]。新近研究表明,脑利钠肽(BNP)能对ACS患者提供独立而重要的诊断及预后信息[3]。为探讨ACS患者血清PAPP-A与其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ACS患者93例,男49例、女43例,平均年龄54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0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23例(SAP组),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排除有严重肝、肾、心功能衰竭,发病前1个月有重大手术或外伤史,近半年有非冠脉血栓性疾病、慢性炎症性疾病、慢性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风湿病、肿瘤及怀孕者。另选21例查体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性别、年龄与ACS患者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血清指标检测 ①PAPP-A:抽取ACS患者发病12 h内、出院前(对照组查体时)静脉血,取血后30 min行1 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清,置-70℃保存;采用ELISA法、美国R&D公司产PAPP-A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PAPP-A。②BNP、hs-CRP:急诊及择期行冠脉介入治疗患者分别于术前、发病24~48 h抽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BNP、hs-CRP。

1.2.2 冠脉造影(CAG)检查 根据 Judkins法依次行左冠脉、右冠脉造影,对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脉进行分析。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2.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APP-A与BNP、hs-CRP的关系用秩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血清PAPP-A比较 AMI组发病12 h内、出院前 PAPP-A 分别为(20.43 ±2.05)、(8.58 ±1.22)mIU/L,UAP 组分别为(15.60 ±1.86)、(7.03±1.59)mIU/L,SAP 组分别为(7.77 ±1.20)、(6.32±1.53)mIU/L,对照组为(6.48 ± 1.42)mIU/L。AMI组、UAP组发病12 h内PAPP-A明显高于 SAP组、对照组(P均<0.01);出院前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

2.2 各组血清 BNP、hs-CRP比较 AMI组、UAP组、SAP 组、对照组 BNP 分别为(733.67 ±451.88)、(384.73 ± 124.59)、(74.91 ± 36.19)、(51.1 ±21.14)ng/L;hs-CRP 分别为 (32.73 ± 23.07)、(19.55 ±3.55)、(2.54 ±1.37)、(1.56 ±0.63)mg/L。BNP、hs-CRP水平AMI组、UAP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均<0.05),UAP组与AMI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3 相关性分析 秩相关分析显示,AMI组、UAP组血清PAPP-A与BNP、hs-CRP呈正相关(r分别为0.71、0.74,P 均 <0.01)。

2.4 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与PAPP-A的关系 ACS冠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患者的PAPP-A分别为(17.88 ± 2.92)、(18.15 ± 2.95)、(19.07 ± 3.12)mIU/L;不同冠脉病变支数患者的PAPP-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

3 讨论

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及血栓形成,急性冠脉事件发生主要由于冠脉内斑块不稳定,斑块出现裂缝、糜烂或破裂出血,继发血栓形成,引起冠脉部分或完全闭塞,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其病情稳定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冠脉内斑块的稳定性。因此,识别VP进而识别高危患者,是目前乃至今后研究的热点。

PAPP-A是高分子量含锌金属蛋白酶,最初在妊娠妇女血清中发现,主要用于诊断唐氏综合征;非胎盘组织中 PAPP-A的作用最近才被发现[4]。Schoos等[5]研究发现,ACS患者外周血和粥样斑块内PAPP-A明显升高,且其表达在最易破裂的斑块“肩部”最丰富,提示PAPP-A参与粥样斑块的破裂过程。近年研究发现,ACS患者血清PAPP-A明显升高。Juha等[6]研究显示,PAPP-A是TnI阴性ACS患者6个月内发生不良事件的预测因子,且其对UAP患者的诊断价值优于肌钙蛋白和CRP。本研究显示,SAP组血清PAPP-A明显高于及正常,表明PAPP-A与不稳定斑块存在密切相关性。AMI组PAPP-A高于UAP组,但无统计学差异;表明PAPPA水平与冠脉狭窄严重程度无关,而与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可作为SAP患者发生ACS的预测指标。

hs-CRP是人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主要、且最敏感指标,正常情况下血中含量极低,炎症反应能引起内皮细胞损伤,刺激补体释放大量hs-CRP。本研究AMI组、UAP组急性期血清hs-CRP明显升高,SAP组及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提示hs-CRP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稳定斑块的存在,对预测UAP的转归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BNP是由心室合成和分泌的心脏循环激素,主要与室壁张力呈正相关。近年研究发现,心肌缺血、坏死时 BNP升高。本研究显示,AMI组、UAP组BNP较SAP组、对照组明显升高;表明AMI、UAP患者BNP升高与血管阻塞、心肌坏死有关,与刘梅林等[7]研究结果一致。另外,AMI组、UAP组 PAPPA、BNP、hs-CRP均升高,提示三者均参与AS斑块的发生、发展,其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

以往研究证实,PAPP-A与ACS密切相关,但对PAPP-A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研究很少。本研究根据CAG结果将ACS患者分为冠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结果显示不同冠脉病变支数患者的血清PAPP-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表明CAG显示的是斑块外形而非内在结构及性质。因此,在临床上不能仅根据ACS患者的CAG结果判断其斑块易损与否,而应通过冠脉内超声检查确定,并行临床和病理分级。目前,我国冠脉内超声检查尚未普及,且技术要求较高;通过血清标志物(如PAPP-A等)变化判断斑块是否易损,将成为ACS患者治疗、危险分层及预后判定的重要手段。

[1]Bayes-Genis A,Conover CA,Overgaard MT,et al.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 A as a marker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N Engl J Med,2001,345(7):1022-1029.

[2]Luo Y,Jiang D,Wen D,et al.Changes in serum interleukin-6 and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nd their responses to simvastatin[J].Heart Vessels,2004,19(3):257-262.

[3]Galvani M,Ottani F,Oltrona L,et al.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on admission has prognostic value across the whole spectrum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Circulation,2004,110(1):128-134.

[4]Kristensen T,Oxvig C,Scand D,et al.Aminoacid sequence of human pregnancy 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A derived from cloned cDNA[J].Biochemistry,1994,33(4):1592-1598.

[5]Schoos M,Iversen K,Teisner A,et al.Release patterns of 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 A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ssessed by an optimized monoclonal antibody assay[J].Scand J Clin Lab Invest,2009,69(1):121-127.

[6]Juha M,Qiu-Ping Q,Tuomo I,et al.Circulating pregnancy as sociated plasma protein a predicts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but no troponin I elevation[J].Circulation,2003,108(6):1924-1926.

[7]刘梅林,李继敏,胡大一,等.心绞痛患者血浆N-proBN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6):497-500.

猜你喜欢
易损冠脉斑块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姜黄素诱协同阿托伐他汀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与机制
更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