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评教数据的科学化处理研究

2011-05-04 10:41
文教资料 2011年14期
关键词:标准分评教标准差

陈 慧

(常熟理工学院 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江苏 常熟 215500)

学生评教是通过学生系统地搜集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否有效、是否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做出判断的过程。目前,学生评教已成为国内外高校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信息来源。有效的学生评教是保障高校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而评教数据的有效性是学生评教能够激发教师的积极性,真正服务于教学改革的保证。学生评教数据的科学化处理是对学生评教原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得到有效信息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置不合理打分限制机制

为避免个别学生仅凭个人好恶草率地对教师作出评价,评教系统对学生提交的评教结果设置限制,各测评项目全为很好或差的评教结果不予提交,促使学生端正态度,客观地对教师教学作出公正评价。

二、对学生评教数据进行异常值剔除

统计表明,一个班级的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打分趋向于正态分布。按照“三倍标准差原理”,学生评教成绩落在区间(μ-3σ,μ+3σ)之外的概率等于0.003,为“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原理”。因此,把区间(μ-3σ,μ+3σ)看作是评教成绩实际可能的区间,对游离于此区间外的数据加以剔除,从而剔除了异常高和异常低的分数。

三、学生评教结果的影响因素研究及标准分优化处理

影响和干扰学生评教效果的因素很多,可以归结为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及课程自身因素三类。研究表明,教师性别、年龄、职称、学历对学生评教的有效性并无显著影响,[1]而教龄、教师的科研成果,以及教师的个性特质则是影响学生评教效果的主要因素;学生的出席率、学习兴趣及学习成绩可对评教结果产生影响;不同课程类别对学生评教的结果影响很大,有学者研究表明,学生倾向于给予选修学科的教师较高的分数,而给予必修学科的教师较低的分数。[2]

要提高学生评教的信度与效度,使其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就必需对学生评教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对影响因素的控制来改进学生评教工作。本文研究分析了不同课程类别对江苏某高校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学生评教结果的影响。

(一)不同课程类别对学生评教的结果影响

根据该校教务系统将课程分为公共选修、普通教育、专业基础、专业方向四个类别,在全校11个学院中按文科、理科、工科进行抽样,以人文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共三个学院的学生评教成绩形成数据库,对不同课程类别学生评教成绩的统计见表1。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不同课程类别对学生评教成绩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显著性水平p值为0.000<0.05,从统计学的意义上看,课程类别对评教结果有显著的影响。

表1:不同课程类别评教原始成绩统计表

表2:不同课程类别对评教原始成绩的方差分析表

(二)对学生评教原始成绩的标准化处理

在学生评价系统中引入原始测评数据标准化处理手段,将原始分数转换为等距量表,即标准分。标准分以被测者的平均分数作为比较,以标准差为尺度进行衡量,[3]它能准确反映被测试者的实际水平,能够消除一些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它具有可比、可加的特性而且稳定。具体计算方法为:标准分=(课程得分-课类原始均分)/课类标准偏差。

课程得分是指教授某类课程的教师的学生评教原始得分,课类原始均分是指某类课程的学生评教的平均分,课类标准偏差是指某类课程的学生评教原始分数的标准差。

(三)对标准分的优化处理

标准分描述的是某一个数据在所在组中的相对位置,使教授各个不同课程类别教师得分结果有相同的基准点和相同的度量单位,从而消除不同课程类别对得分的影响。教师的得分大于课程平均分得到的标准分就大于零,相反则小于零。因此标准分在数值上就出现了大量的小数和负数,使得学生评教分数不直观,不易理解,因此设计对标准分进行优化处理的方法,将标准分换算成标准成绩。换算方法为标准成绩=校平均分+标准分*校标准差。

校平均分为全校教师的平均得分,校标准差是全校教师得分的标准差。

(四)对标准成绩的方差分析

通过对学生评教原始分进行标准化和优化处理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不同课程类别对学生评教标准成绩的影响再次进行分析,结果见表3和表4。显著性水平p值为1.000>0.05,从统计学的意义上看,课程类别对评教标准成绩无显著性影响,课程类别对评教结果的影响通过标准成绩的修正而得以消除。

表3:不同课程类别评教标准成绩统计表

表4:不同课程类别对评教标准成绩的方差分析表

(五)标准成绩与原始成绩的配对t检验

采用配对t检验对标准成绩与原始成绩进行均值检验,结果显示:t值=0.000,p值=1.000>0.05,表明标准成绩与原始成绩具有相等的统计学意义。

四、按人数加权平均计算教师最终成绩

当同一教师承担多门课程时,班级参评学生数的多少对教师评价总成绩有较大影响。因此,在计算教师评价总成绩时,不是先计算单个班级评价成绩后再求各个班级平均得分,而是将一位教师全体参评学生的评价结果纳入总体进行计算作为最终评价成绩,由此消除了班级参评人数差异引入的误差。

通过以上设置不合理打分限制机制、剔除异常值、标准分优化处理及加权平均法的应用等四种数据处理方式,有效地消除了多方面因素对学生评教数据客观性和科学性的影响,提高了学生评教的效度和性度,实现了通过学生评教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学校管理水平的目的。

[1]EI-Hassan,K.Students’ratings of instruction:generalizability of findings [J].Student in Educational Education,1995.21,(4):411-429.

[2]Wachtel,H.K.Studentevaluation of college teaching effectiveness:a brief review[J].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1998.23,(2):191-211.

[3]王进忠,张秀卿.标准分及其应用[J].教育与管理,2005,(1):75-77.

猜你喜欢
标准分评教标准差
地方高校教学评价指标制订与评教数据分析
用Pro-Kin Line平衡反馈训练仪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治疗对其动态平衡功能的影响
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探索与实践
EXCEL在数据处理中的实践分析
高校学生评教的问题与对策——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评教,别忘记站在教师的立场上
对于平均差与标准差的数学关系和应用价值比较研究
医学科技论文中有效数字的确定
重新认识成绩
CET评分标准改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