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75例疗效观察

2011-05-17 01:21成藏旋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8期
关键词:氨氯地平阿托原发性

成藏旋

(蓝山县人民医院 湖南 永州 425800)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以血压升高并伴有心、脑、肾及血管壁结构与功能的进行性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笔者采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7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0例,符合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和分级[1],排除并发糖尿病、严重心脑、肾疾病、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2周内未服用其他降压药。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治疗组:给予氨氯地平(施慧达,北京赛特有限公司生产)5mg,1次/d,并联合阿托伐他汀(阿乐,北京红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mg,每晚1次;对照组:单用氨氯地平5mg,1次/d,治疗期间检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用药反应及病情变化调整用药剂。连续治疗3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

1.3 观察项目

观察用药前及用药3个月后血压和血脂变化,并密切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1.4 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20mmHg。有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虽未达到l0mmHg,但已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10~20mmHg;如为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下降≥30mmHg。无效:治疗后血压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结果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2.3 2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

注:治疗组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指标 治疗组 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TG 2.31±1.06 1.54±0.85 2.30±1.02 2.25±1.01 TC 6.47±1.12 4.53±0.78 6.28±1.15 6.13±1.12 HDL-C 1.14±0.22 1.45±0.24 1.09±0.28 1.16±0.25 LDL 3.21±0.83 2.58±0.54 3.37±0.82 3.26±0.74

2.4 药物不良反应

服药期间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2组中少数患者开始有面色潮红、头晕及双下肢轻微水肿,随后不同程度减弱或消失。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易并发脑出血、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肾功能不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通过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从而降低血压,缓解心绞痛,通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2]。其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降压平稳持久的特点,可以阻滞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钙离子通道,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扩张外周动脉,降低血压,使后负荷降低,从而使心肌的耗能和氧需求减少;扩张正常和缺血区的冠状动脉及冠状小动脉,使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心肌供氧增加,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3]。高的血TC水平,而血TG水平随着血压的增高而显著增加,当高血压与脂质代谢紊乱同时存在时,高血压患者的危险性就会明显增加。高血压患者血清TC、TG、LDL-C均可作用于细胞膜,使其通透性改变,并与细胞Ca2+内流呈正相关。血脂紊乱主要通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途径,导致舒张血管的一氧化氮(NO)与前列环素(PGI)释放减少,而缩血管作用的内皮素(ET-1)、血栓烷(TXA)释放增多,引起血压增高[4]。而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调整血脂药物,有较强降脂作用,能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通过受体途径促进肝脏对循环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和LDL-C的摄取,升高HDL-C,改善高脂血症患者的小动脉弹性,降低舒张压和收缩压[5]。

本组结果显示在氨氯地平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血压,且对TC、TG、LDL-C有降低作用,对HDL-C有升高作用,能更好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2):1060~1064.

[2]程江涛.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3):33~34.

[2]Pitt B,Byington RP,Fmberg CD,et a1.Effect of amlodipine on the progression of atheroselerosis and the OCCurrence of clinical events [J].Cireuhtion,2002,102(4):1503~1510.

[4]朱志林,王静.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负荷值与靶器官损害相关性分析[J].临床心血管杂志,2005,21(5):312.

[5]付文波.他汀类药物对高血压病心血管重建作用的研究现状[J].心脏杂志,2006,25(10):112~114.

猜你喜欢
氨氯地平阿托原发性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探讨氨氯地平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