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地域的形成——以广州城郊农业为例

2011-05-31 02:18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中学510163
地理教学 2011年16期
关键词:农业区鱼塘板书

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中学(510163) 郑 妍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视频 观看《广州市基塘农业生产》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引导观看,让学生初步了解广州农业状况,引出“农业地域”。板书:农业地域的形成创设教学情境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 回顾第一课时内容,将“农业地域”概念落实教材。引导思考并板书:区位因素——区位选择条件 定位农业地域注: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知识体系【案例呈现】材料:珠三角基塘农业概况及演变。回归原来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知识结构),对农业地域的学习建立在原有知识结构上。【问题引导】1.农业地域形成条件。2.影响农业地域变化的因素。学生阅读案例,分组讨论:材料一:《广东新语》对广州和南海等地桑基、果基与鱼塘的记载:在各县—“广州诸大县村落中,往往弃肥田以为基,以树果木。荔枝最多,茶、桑次,柑、橙次之,龙眼多树宅旁,亦树于基。基下为池以畜鱼,岁暮涸之,至春以播稻秧,大者至数十亩。其筑海为池者,辄以顷计”。材料二: “珠三角”的基塘系统经历了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花基鱼塘。但近十几年来,“基塘农业”生产规模和面积大幅减少,并逐步向经营蔬菜、花卉、瓜果等作物的商品农业发展,甚至出现出租及出售土地等现象。材料三:广州市郊区农业分布示意图及2008年广州市主要农产品产值表。指导学生进行文字材料信息的提取,引导学生思考:1.基塘农业是由什么农业生产区转变过来?2.由基塘农业的变迁可以看出影响基塘农业区位的因素中哪些发生变化?3.对农业区位选择还有哪些影响因素?以乡土案例分析为例,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地域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分析讨论】围绕问题展开师生互动。展示学生拍摄的相片,引出广州市城郊三圈农业分布图及广州市2008年主要农产品产值表。引导学生读图表分析下列问题:4.由材料三可以看出广州目前城郊农业是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5.在农业区位选择中,哪些因素起的作用越来越大?6.广州从原来基塘——城郊农业——都市农业,这个事例说明什么问题?总产量(万吨) 总产值(亿元)果41.44 18.22粮食 41.63 2.4牛奶 5.19 10.07花卉种植 28.14蔬菜 313.93 73淡水养殖 30.2 42.7【问题结论】小结“农业地域”(形成条件)的新知识。学生做笔记及在书上等落实知识点:1.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土地的结果。2.区位因素影响力的变化:早期自然因素影响较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3.世界农业地域类型是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引导理解并板书:因地制宜农业地域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形成【补充知识】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完成学案(三)连线题:把农业类型按生产对象进行归类。 引导学生按生产对象等进行分类。通过乡土案例第一步分析,认知“农业地域”是农业区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整体上初步了解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为下节课做铺垫。

业地域↓的农业地域类型【问题引导】案例进一步分析,得出“农业地域”(特征描述)知识结构。【分析讨论】读基塘分布图和资料、读广州奶牛场的分布及生产情况等归纳农业地域的特征完成学案。通过乡土案例分析学习描述农业地域特征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描述农业地域特征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基塘农业的生产方式是怎样的?这种生产方式具有什么优点(生产特色)?主要产品有哪些?教师小结:描述农业地域特征的方法:从主要产品、经营方式、生产规模、机械化水平、商品率、特色等。【问题结论】落实知识。 学生笔记、划书等。落实教材知识点:农业地域具有的相同特征。回归教材案例:完成珠江三角洲基塘混合农业与澳大利用混合农业的对比。板书归纳,小结农业地域特征。生产条件相同特征 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生产条件 生产特征

附:【板书设计】

猜你喜欢
农业区鱼塘板书
鱼塘的面积
关于打造盐田循环生态农业区的展望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巧建鱼塘
内蒙古呼伦贝尔农田草地螟综合防控技术试验研究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植树
好多鱼
浅议“土壤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