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家属焦虑情绪调查分析及心理干预

2011-06-08 02:10杨楠杨素红石景娟王伟王帅曹翠芳
河北医药 2011年17期
关键词:自理医护人员家属

杨楠 杨素红 石景娟 王伟 王帅 曹翠芳

本文通过对100例脑卒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这一人群在患者住院期间的焦虑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以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以帮助患者家属减轻焦虑情绪,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至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家属100例,家属入选标准:患者的配偶,在患者的照顾中起重要作用;无智力或精神问题,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自愿接受调查。

1.2 测评工具 采用问卷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患者及家属的一般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诊断、费用支付方式、自理能力;患者家属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居住地。第二部分为焦虑自评量表(SAS)。

1.3 方法 选自住院治疗已确诊的脑卒中患者家属100例,采用SAS于患者入院24 h内对患者家属进行测评。根据SAS测评结果了解脑卒中患者家属焦虑发生率;分析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费用支付方式、居住地、患者自理能力等相关因素对患者家属焦虑情绪的影响。根据患者家属的实际情况制定系统有效的干预措施,在心理干预一周、二周时,应用SAS再次进行评测,比较心理干预前后SAS测评结果有无差异。问卷由患者家属自行填写,问卷当场收回。护理干预前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护理干预后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4 心理干预

1.4.1 支持性心理干预:由受过课题培训的医护人员告知拟采取的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告知可能出现的治疗风险及预后等情况。通过积极沟通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和信任。鼓励患者家属对治疗要充满信心。

1.4.2 认知心理干预:了解患者家属在陪护期间的身心不适感。评估患者家属存在的错误认知方式,帮助患者家属重建正确的认知方式。

1.4.3 认知行为干预:解释焦虑情绪对机体的影响,引导患者家属客观、正确地面对目前的危机,鼓励患者家属进行放松训练,以缓解焦虑情绪。

1.4.4 集体治疗干预:组织多位或同病室患者家属互相交流彼此的感受以减轻家属的焦虑程度。

1.5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卒中患者家属一般资料 共调查100例患者陪住家属,男48例,女52例;年龄:>60岁58例,≤60岁42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0例,中学28例,本科及以上42例;患者能否自理:自理48例,依赖52例;费用支付方式:自费54例,有医保46例;居住地:农村49例,城镇51例。

2.2 脑卒中患者家属焦虑程度测评结果 见表1。

表1 患者家属焦虑程度测评结果 n=100

2.3 脑卒中患者相关因素分析 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脑卒中患者家属SAS比较

表2 不同特征脑卒中患者家属SAS比较

项目 SAS t值 P值性别男(n=48) 51 ±9 4.056 <0.05女(n=52) 59±9年龄(岁)>60(n=58) 58 ±6 3.499 <0.05≤60(n=42) 72±8文化程度专科以下(n=58) 60 ±6 2.145 <0.05专科以上(n=42) 66±12能否自理依赖(n=52) 63 ±7 2.403 <0.05自理(n=48) 57±12费用支付方式自费(n=54) 70 ±8 2.102 <0.05医保(n=46) 65±10居住地农村(n=49) 61 ±5 2.235 <0.05城镇(n=51)57±11

2.4 护理干预前后SAS比较 见表3。

表3 心理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n=100,分,

表3 心理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n=100,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 <0.05

项目 干预前 干预后1周 2周SAS 51±11 48±6* 41±8*

5 讨论

焦虑情绪是个人面对无法积极控制的具有威胁性的客观事件或预期将发生此类事件时,产生的一种紧张的情绪反应[1]。脑卒中是危及生命的急症,对患者家属来说是突发事件,部分家属因无法有效应对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2]。家属焦虑程度的高低,不仅影响其自身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在心理因素对患者的影响中,最受重视的就是社会支持,而家属正是患者最重要的照顾者和社会支持来源[3-5],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6];此外,国内传统的观念认为医护人员照护的对象是患者而不是患者家属,医护人员在繁忙的救治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患者家属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还有可能降低其对医院的满意度,甚至引起医疗纠纷。

调查研究的100例脑卒中患者家属,存在情绪98例;不同性别患者家属焦虑情况不同,女性较男性更易出现焦虑情绪,其原因可能与女性特有的心理素质有关[7];不同年龄患者家属焦虑情况不同,年龄较小的患者家属更易出现焦虑情绪;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家属焦虑情况不同,文化程度越高焦虑程度越重。文化程度高的家属,对疾病有较好的科学认识,思考的问题多而全面,心理压力相对较大,表现焦虑程度越重;患者能否自理对患者家属焦虑情绪也有影响,不能自理患者的患者家属焦虑程度更重;家庭收入对患者家属焦虑情绪有影响,家庭收入低、自费的患者比有医保的患者家属焦虑程度重;居住地也对患者家属的焦虑情绪有影响,城镇居民的焦虑情绪轻。心理干预对缓解患者家属焦虑情绪有效。

目前的临床工作中,很多医护人员并未充分意识到家属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状态,因此,我们进行护理工作时,在护理患者的同时,也应把其陪住家属纳入整体护理。医护人员应从多角度出发,提供令患者、家属及社会都满意的护理服务。

1 邱扶东.焦虑的早期研究述略.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6:60-61.

2 卢岩,朱延力,高玲玲,等.急危重患者家属需求的研究现状.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8-539.

3 邹恂主编.护理程序入门-现代护理新概念.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78.

4 皮红英.急诊患者家属焦虑程度的调查分析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6,31:629-632.

5 潘虹.脑卒中551例健康教育.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06-107.

6 Mohr WK.Partnering with families.J Psychoso Nurs,2000,38:15-40.

7 李立红.急诊脑血管意外患者家属焦虑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0,2:71.

猜你喜欢
自理医护人员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笑到生活不能自理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脑血栓患者应用Orem自理理论的临床护理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自我护理的概念及其理论是什么?
【通 知】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