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清 孟予城 周振环 杨淑莲 李宝生 雷蕊 杜昊 郑秀颖 崔元 王东侠 张文艺 徐文江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yperleukocytic acute leukemia,HLAL)是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0×109/L的急性白血病。其病情危重,易合并多种并发症,缓解率低,有关不同系列HLAL的研究较少,本文对高白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hyperleukocytic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HLALL)的临床特征和免疫表型进行研究,旨在探讨本类疾病的本质,为临床治疗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 HLALL 19例,男9例,女10例;年龄4~58岁,中位年龄23岁;来自廊坊市中医院2005年4月至2009年4月住院治疗的患者,除外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变及MDS转化病例;以同时期住院的外周血白血病计数>100×109/L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76例为对照组,其中男47例,女29例;中位年龄18岁,所有病例均经细胞形态学、细胞组织化学检查,按照FAB标准分型。
1.2 方法 无菌操作抽取骨髓,肝素钠抗凝,常规操作分离单个核细胞,PBS洗涤,采用直接/间接荧光法标记EPICS-XL型流式细胞仪进行免疫表型分析,以 CD13、CD14、CD15、CD33为髓系标记,CD10、CD19、CD20为 B 系标记,CD3、CD5、CD7为 T 系标记,CD41为巨核系标记,系列非相关性标记为CD34,HLA-DR。
1.3 结果判定 白血病细胞群表面抗原,淋系≥30%,髓系≥20%,CD7≥20%,CD34≥10%,HLA-DR≥20%为阳性。
1.4 免疫表型分析 所有病例免疫表型的分析参照白血病免疫学特征欧洲协作组(EGIL)推荐的标准进行,对于免疫分型诊断为ALL又伴髓系抗原表达阳性,但又不够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的,视为伴髓系抗原表达的ALL(My+ALL)[1]。
1.5 化疗方案 以VDCP(长春新碱、柔红霉素、环磷酰胺、泼尼松)为主要化疗方案,其他方VDLP(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泼尼松)、VDP(长春新碱、柔红霉素、泼尼松)、VDLCP(VDLP+环磷酰胺)等,2组均于2个疗程结束后,以骨髓评价缓解情况,疗效判断依据1987年苏州会议标准进行[1]。1.6统计学分析应用SAS 6.12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单向有序2×K表资料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HLALL的主要临床特征分析 HLALL与NHLALL组比较,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肝、脾浸润发生率明显增高,同时其缓解率明显降低,平均发病年龄升高(P<0.05或<0.01),其他主要临床特征的差异不明显。见表1。
表1 2组临床特征比较
2.2 骨髓增生情况分析 HLALL组骨髓增生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u=4.22,P <0.01)。见表2。
表2 2组骨髓增生情况 例
2.3 免疫表型分析 HLALL组中有13例,同时表达双系列或三系列抗原,占全部HLALL病例的68.42%,按照EGIL积分标准,凡ALL以淋系抗原表达为主,又有≥1种髓系抗原阳性,但不够条件诊断双表型急性白血病者,为伴髓相关抗原的急性淋巴白血病白血病(My+ALL)共有12例,占全部病例的63.16%,另有同时表达 T和 B淋巴细胞抗原标志者1例(5.25%),在HLALL组中,表达最多髓系抗原是CD13有10例,占 HLALL组病例数的 52.63%。其次为 CD33有 6例(31.58%),CD15有 1 例(5.26%)。对照组中有 31 例,同时表达双系列或三系列抗原,占全部HLALL病例的40.26%,与HLAL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7,P <0.05),其中(My+ALL)28例(36.84%),与HLAL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6,P <0.05)。同时表达T和 B淋巴细胞抗原标志者3例(3.95%)。在髓系抗原中表达最多的是CD13,有21例,占全部病例的27.63%,与HLAL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1,P <0.05)。CD33阳性 14 例(18.42%),与HLALL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83,P >0.05)。
急性高白细胞白血病发生率约占急性白血病的5%~20%[2],是急性白血病中预后差的高危类型,治疗缓解率低,易发生DIC、颅内出血、高粘滞综合征、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TSL)等多种并发症,导致患者早期死亡。在本研究中,19例HLALL与非高白ALL相比较,HLLALL组的肝、脾肿大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NHLALL组,表明HLALL患者,白血病细胞肝、脾浸润更为严重,外周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外周血小板计数、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出血等临床特征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HLALL的CR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与以往相关研究的结果一致[3,4]。年龄是 ALL 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5]。本组病例中HLALL的平均发病率年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年龄也与HLALL的发生有相关性。在HLALL患者中,骨髓增生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这应是造成HLAL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异常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高异质性的疾病,部分病例的白血病细胞可以同时表达不同系列的抗原。EGIL(1995)积分标准通过积分值,将这部分病例区分为急性混合性白血病(HAL)和伴淋系相关抗原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Ly+AML)或伴髓相关抗原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y+All)。HAL Ly+AML和My+All的发生率,随试验方法,单抗种类以及阳性判断标准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区别,而对于不同系列抗原在All中表达的实际临床意义也存在较大争议。在本研究中,不同系列抗原,特别是髓系抗原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在HLALL组和NHLALL组中有显著性差异,因此,不同系列抗原,特别是髓系抗原的共表达应与HLALL的发生有关,在HLALL组中阳性率最高的髓系抗原是CD13(HLALL组52.25%,对照组27.63%),其次是 CD33(HLALL组31.58%,对照组18.42%),这与张秋堂等[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并且CD13的阳性率在HLALL组和对照组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这与吴辉菁等[7]的研究结论不同。
CD13又称为氨肽酶(APN)基因定位于15号染色体长臂25~26区,产物活性表现为从较小的肽段 N端切除氨基酸[8]。CD13的酶活性对于造血干细胞的分化与成熟起着重要作用,可能是其存活的必要条件[9],抑制CD13的氨肽酶活性,可同时抑制细胞的增殖和发育。CD13除与细胞增殖分化有关外,也与血管的发生密切相关,多种血管形成的促进因子,如VEGF,TNF-α等都可以诱导CD13/APN的表达,抑制CD13/APN就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的发生[10,11]。此外,有研究也表明,表达CD13的细胞株和内皮细胞共培养,可以抑制IL-8所诱导的细胞凋亡,这些对于HLALL的发生无疑是具有正向促进作用[12]。
综上所述,HLALL是All中的高危类型,CR率低,预后不良为明显,其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本组中与对照组相比较,HLALL的骨髓增生更为活跃,白血病细胞表面多系列抗原特别是髓系标志CD13的表达与ALL外周血高白细胞数的出现有关,年龄因素也与HLALL发生有关,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均值得进一步探讨。
1 张之南,沈悌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3版.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03-132.
2 上海市白血病协作组.2867例急性白血病临床分析.中华血液学杂志,1999,20:91-92.
3 尹芳,孟凡义,周淑芸,等.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预后的因素分析.白血病,2000,9:296-297.
4 唐清斌,张辉,唐惠华.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观察.湖南医学,2001,18:372-373.
5 达万明,裴雪涛主编.现代血液病学.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773.
6 张秋堂,李涛.201例成人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特点.检验医学,2005,20:373-375.
7 吴辉菁,陈燕.高白细胞性白血病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6,14:450-454.
8 Ashmnn RA,Look AT.Metalloprotease activity of CD13/aminopeptidase Non the surface of human myeloid cells.Blood,1990,75:462-469.
9 施恩,廖晓龙.CD13/APN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5,28:504-507.
10 吴旭辉.CD13靶向治疗研究进展.癌症进展杂志,2006,4:163-166.
11 Riemannn D,kehlen A,langner J.CD13-not just a marker in lenkemia typing.Immunol Today,1999,20:83-88.
12 Van Hensbergen Y,Broxtemem HJ,Hanemaaijer K,et al.Soluble aminopeptidase N/CD13 in malignant and nonmalignant effnsions and intratumordl flnid.Clin Cancer Res,2002,8:3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