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白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及免疫表型研究

2011-06-08 02:10杨继清孟予城周振环杨淑莲李宝生雷蕊杜昊郑秀颖崔元王东侠张文艺徐文江
河北医药 2011年17期
关键词:表型白细胞白血病

杨继清 孟予城 周振环 杨淑莲 李宝生 雷蕊 杜昊 郑秀颖 崔元 王东侠 张文艺 徐文江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yperleukocytic acute leukemia,HLAL)是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0×109/L的急性白血病。其病情危重,易合并多种并发症,缓解率低,有关不同系列HLAL的研究较少,本文对高白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hyperleukocytic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HLALL)的临床特征和免疫表型进行研究,旨在探讨本类疾病的本质,为临床治疗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HLALL 19例,男9例,女10例;年龄4~58岁,中位年龄23岁;来自廊坊市中医院2005年4月至2009年4月住院治疗的患者,除外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变及MDS转化病例;以同时期住院的外周血白血病计数>100×109/L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76例为对照组,其中男47例,女29例;中位年龄18岁,所有病例均经细胞形态学、细胞组织化学检查,按照FAB标准分型。

1.2 方法 无菌操作抽取骨髓,肝素钠抗凝,常规操作分离单个核细胞,PBS洗涤,采用直接/间接荧光法标记EPICS-XL型流式细胞仪进行免疫表型分析,以 CD13、CD14、CD15、CD33为髓系标记,CD10、CD19、CD20为 B 系标记,CD3、CD5、CD7为 T 系标记,CD41为巨核系标记,系列非相关性标记为CD34,HLA-DR。

1.3 结果判定 白血病细胞群表面抗原,淋系≥30%,髓系≥20%,CD7≥20%,CD34≥10%,HLA-DR≥20%为阳性。

1.4 免疫表型分析 所有病例免疫表型的分析参照白血病免疫学特征欧洲协作组(EGIL)推荐的标准进行,对于免疫分型诊断为ALL又伴髓系抗原表达阳性,但又不够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的,视为伴髓系抗原表达的ALL(My+ALL)[1]。

1.5 化疗方案 以VDCP(长春新碱、柔红霉素、环磷酰胺、泼尼松)为主要化疗方案,其他方VDLP(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泼尼松)、VDP(长春新碱、柔红霉素、泼尼松)、VDLCP(VDLP+环磷酰胺)等,2组均于2个疗程结束后,以骨髓评价缓解情况,疗效判断依据1987年苏州会议标准进行[1]。1.6统计学分析应用SAS 6.12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单向有序2×K表资料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LALL的主要临床特征分析 HLALL与NHLALL组比较,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肝、脾浸润发生率明显增高,同时其缓解率明显降低,平均发病年龄升高(P<0.05或<0.01),其他主要临床特征的差异不明显。见表1。

表1 2组临床特征比较

2.2 骨髓增生情况分析 HLALL组骨髓增生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u=4.22,P <0.01)。见表2。

表2 2组骨髓增生情况 例

2.3 免疫表型分析 HLALL组中有13例,同时表达双系列或三系列抗原,占全部HLALL病例的68.42%,按照EGIL积分标准,凡ALL以淋系抗原表达为主,又有≥1种髓系抗原阳性,但不够条件诊断双表型急性白血病者,为伴髓相关抗原的急性淋巴白血病白血病(My+ALL)共有12例,占全部病例的63.16%,另有同时表达 T和 B淋巴细胞抗原标志者1例(5.25%),在HLALL组中,表达最多髓系抗原是CD13有10例,占 HLALL组病例数的 52.63%。其次为 CD33有 6例(31.58%),CD15有 1 例(5.26%)。对照组中有 31 例,同时表达双系列或三系列抗原,占全部HLALL病例的40.26%,与HLAL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7,P <0.05),其中(My+ALL)28例(36.84%),与HLAL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6,P <0.05)。同时表达T和 B淋巴细胞抗原标志者3例(3.95%)。在髓系抗原中表达最多的是CD13,有21例,占全部病例的27.63%,与HLAL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1,P <0.05)。CD33阳性 14 例(18.42%),与HLALL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83,P >0.05)。

3 讨论

急性高白细胞白血病发生率约占急性白血病的5%~20%[2],是急性白血病中预后差的高危类型,治疗缓解率低,易发生DIC、颅内出血、高粘滞综合征、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TSL)等多种并发症,导致患者早期死亡。在本研究中,19例HLALL与非高白ALL相比较,HLLALL组的肝、脾肿大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NHLALL组,表明HLALL患者,白血病细胞肝、脾浸润更为严重,外周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外周血小板计数、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出血等临床特征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HLALL的CR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与以往相关研究的结果一致[3,4]。年龄是 ALL 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5]。本组病例中HLALL的平均发病率年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年龄也与HLALL的发生有相关性。在HLALL患者中,骨髓增生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这应是造成HLAL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异常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高异质性的疾病,部分病例的白血病细胞可以同时表达不同系列的抗原。EGIL(1995)积分标准通过积分值,将这部分病例区分为急性混合性白血病(HAL)和伴淋系相关抗原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Ly+AML)或伴髓相关抗原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y+All)。HAL Ly+AML和My+All的发生率,随试验方法,单抗种类以及阳性判断标准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区别,而对于不同系列抗原在All中表达的实际临床意义也存在较大争议。在本研究中,不同系列抗原,特别是髓系抗原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在HLALL组和NHLALL组中有显著性差异,因此,不同系列抗原,特别是髓系抗原的共表达应与HLALL的发生有关,在HLALL组中阳性率最高的髓系抗原是CD13(HLALL组52.25%,对照组27.63%),其次是 CD33(HLALL组31.58%,对照组18.42%),这与张秋堂等[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并且CD13的阳性率在HLALL组和对照组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这与吴辉菁等[7]的研究结论不同。

CD13又称为氨肽酶(APN)基因定位于15号染色体长臂25~26区,产物活性表现为从较小的肽段 N端切除氨基酸[8]。CD13的酶活性对于造血干细胞的分化与成熟起着重要作用,可能是其存活的必要条件[9],抑制CD13的氨肽酶活性,可同时抑制细胞的增殖和发育。CD13除与细胞增殖分化有关外,也与血管的发生密切相关,多种血管形成的促进因子,如VEGF,TNF-α等都可以诱导CD13/APN的表达,抑制CD13/APN就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的发生[10,11]。此外,有研究也表明,表达CD13的细胞株和内皮细胞共培养,可以抑制IL-8所诱导的细胞凋亡,这些对于HLALL的发生无疑是具有正向促进作用[12]。

综上所述,HLALL是All中的高危类型,CR率低,预后不良为明显,其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本组中与对照组相比较,HLALL的骨髓增生更为活跃,白血病细胞表面多系列抗原特别是髓系标志CD13的表达与ALL外周血高白细胞数的出现有关,年龄因素也与HLALL发生有关,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均值得进一步探讨。

1 张之南,沈悌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3版.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03-132.

2 上海市白血病协作组.2867例急性白血病临床分析.中华血液学杂志,1999,20:91-92.

3 尹芳,孟凡义,周淑芸,等.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预后的因素分析.白血病,2000,9:296-297.

4 唐清斌,张辉,唐惠华.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观察.湖南医学,2001,18:372-373.

5 达万明,裴雪涛主编.现代血液病学.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773.

6 张秋堂,李涛.201例成人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特点.检验医学,2005,20:373-375.

7 吴辉菁,陈燕.高白细胞性白血病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6,14:450-454.

8 Ashmnn RA,Look AT.Metalloprotease activity of CD13/aminopeptidase Non the surface of human myeloid cells.Blood,1990,75:462-469.

9 施恩,廖晓龙.CD13/APN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5,28:504-507.

10 吴旭辉.CD13靶向治疗研究进展.癌症进展杂志,2006,4:163-166.

11 Riemannn D,kehlen A,langner J.CD13-not just a marker in lenkemia typing.Immunol Today,1999,20:83-88.

12 Van Hensbergen Y,Broxtemem HJ,Hanemaaijer K,et al.Soluble aminopeptidase N/CD13 in malignant and nonmalignant effnsions and intratumordl flnid.Clin Cancer Res,2002,8:3747.

猜你喜欢
表型白细胞白血病
白细胞
建兰、寒兰花表型分析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GABABR2基因遗传变异与肥胖及代谢相关表型的关系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表型与血清学测定的临床意义
72例老年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
阅读理解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