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钰辉 李小娟
患者由于自身体质及病变情况不能行手术治疗,只能常规选择放疗,实体肿瘤乏氧细胞对放射治疗有明显的抗拒性,导致肿瘤复发率和转移率非常高,5年生存率低下,一旦肿瘤复发或转移,患者又不能再次选择放射治疗。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介入放射学现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张国玲等[1]首先报道了妇科癌症的介入治疗后,介入治疗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并成为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一种有效手段。伴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放疗后行选择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成为现在研究的热点。介入治疗由于创伤小,并发症少,一次可灌注化疗药物量大等优点,越来越受重视。本文主要探讨宫颈癌的放疗联合介入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
1.1 一般资料 随机收集我院2009年30例宫颈癌放疗后行介入治疗的病例为综合组和30例只接受放疗的病例为对照组,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56岁。2组均有病理确诊及影像证实。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放疗):患者均采用直线加速器外照射全盆腔,总量DT50 Gy/25次/5周 (DT30~35 Gy时中线遮挡4 cm);3周时,高剂量率内照射(铱-192),DT5~7 Gy/次,1周1次,应用5~7周。A点剂量:内照射2/3、外照射1/3;B点剂量内照射1/3,外照射2/3。综合组(放射治疗+介入治疗):常规全疗程放疗后1周,行介入治疗。常规采用Seldinger法行单侧股动脉穿刺,引入5F眼镜蛇导管,分别先至左、右侧髂内动脉造影然后超选择左、右子宫动脉再造影,一侧造影肿瘤染色明显的灌注2/3药物,另一侧灌注1/3药物,共经导管灌注吡柔比星30 mg、顺铂60 mg、丝裂霉素10 mg,然后将吡柔比星10 mg与超液化碘油制成混悬液,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监视下缓慢推注,超选择栓塞肿瘤血管。
1.3 疗效评价 以2组肿瘤病灶消退情况作为比对治疗疗效的依据。按WHO制定的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完全缓解(CR):肿瘤瘤体消失;部分缓解(PR):肿瘤体积缩小50%以上;无变化(SD):肿瘤缩小不足50%或增大<25%,无新病灶出现;进展(PD):肿瘤增大>25%或出现新的病灶。每个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均经CT及彩超测量肿瘤实际大小。总有效=CR+PR。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治疗后疗效评价 2组近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9,P <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评价 n=30,例(%)
2.2 2组治疗后复发及临床症状缓解比较 肿瘤的复发率、转移率及临床症状缓解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6,P <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后复发及临床症状缓解疗效评价n=30,例(%)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发病率第一位的妇科恶性肿瘤,长期以来,治疗方法以手术+放疗、手术+全身化疗为主,对于肿瘤较大或者自身体质等原因不能手术的患者,只能单纯采取放、化疗的方法,全身化疗局部有效药物浓度低,不良反应大。另外由于宫颈癌的隐匿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经处于中晚期,通常也失去手术切除机会。放疗由于照射视野的限制,对有宫旁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病灶有明显局限性,且病灶较大的对放射治疗较不敏感。介入治疗可弥补肿瘤对放射治疗的抗拒,已成为局部中晚期宫颈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更多关注,放疗联合介入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相互协同作用已是现在研究的热点。本次研究可见,放射治疗联合介入化疗治疗宫颈癌后,肿瘤明显缩小,宫颈癌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与单纯放疗治疗宫颈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主要为子宫动脉供血,部分为会阴动脉、闭孔动脉或髂内动脉直接分支供血,动脉内插管化疗可以提高药物在肿瘤局部的浓度,减少药物向周围组织的扩散,持续灌注时可延长肿瘤细胞暴露于化疗药物中的时间,提高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宫颈癌的转移及局部复发一般局限在盆腔,供血同样是髂内动脉及其分支子宫动脉,通过髂内动脉及子宫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同样抑制宫颈癌的转移和复发,介入化疗也促使化疗药物更多的通过血液渗入肿瘤组织深部,抑制肿瘤细胞在放射治疗后的损伤修复能力,弥补较大实体瘤乏氧细胞对放射线的抗拒,降低乏氧细胞的比例,增加放疗的疗效[2]。介入化疗用药方面,铂类化疗药为游离型抗癌机制的特点,对肿瘤作用明显,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现将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为标准治疗方案[3]。单纯向肿瘤血管内灌注化疗药物,药物作用在肿瘤的时间短,为肿瘤提供氧分的肿瘤动脉依然存在,所以现今介入治疗为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文晓燕等[4]栓塞宫颈癌靶血管应用明胶海绵+造影剂,但明胶海绵栓塞血管为机械性梗阻,作用时间短,制作繁琐,而应用碘油注入正常小动脉形成油滴,对一些病理性血流动力学存在的场所(富血性肿瘤)可长期滞留,但普通碘油黏稠度高,不易推注等缺点应用受限,现应用超液化碘油加抗癌药物制成混悬剂栓塞肿瘤动脉,通过化学破坏作用损伤血管内皮,并使血液形成凝固、破坏成泥状,从而瘀塞毛细血管床,引起小动脉继发血栓形成[5],使抗癌药物在肿瘤内停留时间更长。宫颈癌为实体瘤,其生长的不均匀性的特点,使肿瘤存在乏氧部分与富氧部分,肿瘤的富氧部分对放射治疗非常敏感,经治疗可完全消失,乏氧部分对放疗存在抗拒,乏氧细胞再生及新生肿瘤血管导致肿瘤复发及转移,放射治疗联合介入治疗宫颈癌,可先应用放射治疗杀死肿瘤的富氧部分,使肿瘤缩小,再通过介入技术灌注化疗药物加栓塞肿瘤血管,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控制肿瘤生长,同时栓塞肿瘤血管,治疗肿瘤出血,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对放疗宫颈癌有明显的补充治疗作用[6]。
因此,放疗联合介入治疗宫颈癌,不良反应小,患者痛苦少,可明显缩小肿瘤体积,抑制肿瘤生长,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缓解临床症状。近来,将放疗联合介入化疗视为中晚期宫颈癌治疗的一个新战略,用于中晚期宫颈癌的姑息治疗,减轻症状,对于近期生存期延长有明显提高,适合临床应用。
1 张国玲,陈鸣之,陈洁.探讨介入疗法在盆腔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中华肿瘤杂志,1992,14:231.
2 Gurfinkel R,Walfisch S.Combined treatment of basaloid anal carcinoma using cisplatin,5-fluoru-racil and resection of hepatic metastasis.Tech Coloproctol,2005,9:235-236.
3 Eifel PJ,Winter K,Morris M,et al.Pelvic irradiation with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versus pelvic and para-aortic irradiation for high-risk cervical canaer:an update of 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 trial(RTOG)90-01.J Clin Oncol,2004,22:872-880.
4 文晓燕,任峰奇,王峰.宫颈癌介入治疗后手术疗效分析.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854-855.
5 郭启勇,申宝忠,卢在鸣,等主编.介入放射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2-84.
6 张志革,程建新.晚期宫颈癌的手术治疗进展.河北医药,2009,31:2645-2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