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分析

2011-08-06 01:53张秀恩廖克臣韦艳玲莫小云陈沛妤韦金伶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5期
关键词:喹诺酮致病菌革兰

张秀恩 廖克臣 韦艳玲 莫小云 陈沛妤 韦金伶

(广西河池市天峨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广西 河池 547300)

自从1962年萘啶酸—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问世以来,至今已有半个世纪,目前喹诺酮药物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1]。喹诺酮类药物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较广、体内消除半衰期长、使用方便等优势,而在临床上达到了广泛应用[2]。然而,由于临床上很多不规范使用,使得喹诺酮类药物的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良反应和耐药性。为了了解患者致病性细菌对临床上常用的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现状,广西河池市天峨县人民医院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于广西河池市天峨县人民医院的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186株致病菌株进行了鉴定和药敏分析,现将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本组所有标本均来源于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于广西河池市天峨县人民医院的患者的临床标本,主要有尿液、血液、痰液、伤口分泌物及腹腔引流液等。

1.2 主要试剂

本组使用的喹诺酮为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其纸片均为温州康泰公司生产;本研究中的质控菌株均为相对细菌的标准菌株,均来源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1.3 方 法

细菌的分离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结果判定标准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指南进行[4]。

2 结 果

2.1 病原菌分离情况

本研究共分离出186例致病菌株,其中革兰阳性菌为75株,占40.3%;革兰阴性菌为111株,占59.7%。革兰阳性菌情况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8株、溶血葡萄球菌15株、表皮葡萄球菌13株、粪肠球菌12株、屎肠球菌7株;革兰阴性菌情况为:大肠埃希菌38株、铜绿假单胞菌27株、肺炎克雷伯菌24株、阴沟肠杆菌12、嗜麦芽窄食单胞菌7株、鲍曼不动杆菌3株。

2.2 耐药性分析

各种病原菌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结果见表1,其耐药性均处于较高水平。见表1。

3 讨 论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人工合成的药物,其在药理上有很多共同特点,主要有:①抗菌谱广。此类药物可以对包括绿脓杆菌在内的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具有强杀菌作用,还可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产生较好的抗菌作用,此外还有部分喹诺酮类药物对支原体、衣原体、结核杆菌等非细菌类微生物有杀菌作用;②该类药物进入机体内,分布较广、浓度较高、且其药物半衰期较长,故能很好的起到抗菌的作用;③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作用与其他抗生素类药物无交叉耐药性;第四,该类药物不仅可以静脉注射,并且还可以口服给药,且其口服吸收良好,使用方便。由于喹诺酮类药物具有以上优势,所以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生殖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细菌性疾病。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的DNA回旋酶的活性来阻碍细菌的DNA复制,从而导致细菌的死亡。其抗菌特点是随着抗菌药物浓度的增加,抗菌作用也在增强,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关系[5]。

表1 186株病原菌对4种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结果分析(%)

近年来,临床上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越来越普遍,这是因为长期使用该药使得致病菌对其产生了耐药性。致病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比较复杂,一般认为主要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有关:一是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点的改变;二是喹诺酮类药物细胞内蓄积量的减少;三是由于质粒介导使得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6]。通过研究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流行病特征,我们研究发现,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临床上长期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的结果,这也是目前致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产生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本实验结果来看,不论是革兰阳性菌还是革兰阴性菌对这四种喹诺酮类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性,其中溶血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的耐药性最高,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最低。从这些致病菌对四种药物耐药性来看,大多数致病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为最高,这可能与临床上使用较多有关。通过以上结果,我们针对此类耐药性产生,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克服。笔者的主要体会有:一是要注意联合用药,二是注意合理用药,切忌乱用此类药物。

[1]常成方,涂学亮,常丽莉,等.加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6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1(4):99-100.

[2]张倩,王科燕,王松芝,等.2007-2009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喹诺酮类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1):109-110.

[3]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500-514.

[4]张丽娟,张惠敏,赵丽娟,等.女性生殖道感染的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分析[J].河北医药,2010,32(14):1883-1884.

[5]张波,刘玉华.某院2007至2009年度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6):112-113.

[6]叶秀娜.从细菌耐药情况看喹诺酮类药物的合理使用[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8):129-130.

猜你喜欢
喹诺酮致病菌革兰
2020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简要版)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SSEL结合多重PCR同时快速检测生菜中4种食源性致病菌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基层医院ICU与非ICU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差异
2011—2013年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29921—2013)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