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阴道子宫肌瘤剥除术63例效果观察

2011-08-06 01:53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5期
关键词:肌瘤宫颈阴道

单 梅

(南京沭阳县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1112)

对于子宫肌瘤患者而言,经阴道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是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治疗方法,该手术方法充分利用了阴道这一富有弹性的天然腔道,优点是手术的入路选择为阴道,患者腹部无瘢痕,符应现代女性美体的要求,而深受广大患者欢迎,是子宫肌瘤剔除并自腹内顺利取出的理想而又合适的途径[1]。近年来,随着医疗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人体各种器官的功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子宫除了孕育生命外,还具有调节内分泌及其产生多种活性物质的作用,因此,保留子宫剥除肌瘤是子宫肌瘤患者最大的愿望,腹腔镜等仪器的应用,其行子宫肌瘤剥除术以其微创优势,逐步替代开腹手术,但手术入路经腹部,还是难免会留下瘢痕,而且需要特殊医疗器械如超声刀、pk刀的辅助,基层医院一般不具备腹腔镜手术的条件和设备[2],而经阴道手术对医疗器械无特殊要求,一般医院均可进行,适合各层次医院,而且治疗费用低。本研究对南京沭阳县中医院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63例经阴道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患者与采用腹腔镜手术的40例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南京沭阳县中医院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63例经阴道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年龄36~41岁,平均年龄39.5岁,子宫肌瘤个数1~3个,直径在3.5~8.5cm;本组患者均符合经阴道子宫肌瘤剥除术手术适应证;与同期采用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年龄35~42岁,平均年龄39岁;子宫肌瘤个数1~5个,直径在3.5~8cm之间;所有患者均经B超检查确诊,两组患者在年龄、肌瘤大小、数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术中情况比较[例,±s]

表1 两组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术中情况比较[例,±s]

组别 n 平均手术时间(min) 平均出血量(mL) 平均尿管留置时间(h) 平均住院天数(d)观察组 63 50.5±10.5 67.5±11.5 35.5±3.5 5.5±1.5对照组 40 90.5±11.5 112±15.5 31.5±4 5.2±1.7

表2 两组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术中情况比较[例,±s]

表2 两组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术中情况比较[例,±s]

组别 n 平均排气时间(h) 最大肌瘤直径(cm) 平均剔除数目(个) 术后平均体温(℃)观察组 63 28.5±4.1 8.3±1.4 1.8±1.2 38.1±0.5对照组 40 31.8±3.3 8.9±1.8 3.6±2.2 37.6±0.8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治疗方法

本组63例患者术前均行B超、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宫颈活检,排除宫颈及子宫恶性肿瘤,术前3d用碘伏棉球擦洗2次/天,并置硝唑栓,检查确定无阴道炎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会阴、阴道及宫颈,固定缝合小阴唇,使宫颈暴露于视野,置阴道拉钩并保留导尿管,根据患者肌瘤的位置与数量进行手术,本组患者中对于子宫肌瘤位于前壁的42例患者,在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术时首先在膀胱横沟上方宫颈前方1~3 cm处横行切开阴道粘膜,深度达宫颈筋膜,钝性分离膀胱宫颈间隙至腹膜反折,并向两侧延长切口至3点和9点处。提起阴道前壁粘膜切缘,紧贴宫颈打开膀胱子宫返折腹膜,筋膜自上而下分离子宫膀胱间隙,4号丝线标记,用布巾钳从宫体至宫底交替钳夹子宫,部分或全部翻出子宫,在手指引导下,于肌瘤位置处纵形切开肌瘤包膜,剥除肌瘤。本组2例患者因肌瘤数目过多、子宫较大,1例未脱出宫颈口外的粘膜下肌瘤,在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术时,同时打开阴道前后穹隆,纵行切开宫颈至子宫下段,进宫腔取出肌瘤后再给予子宫整形。其中1例因肌瘤数目多,直径大,经阴道手术无法止血,经患者及家属同意,术中转为开腹手术;12例肌瘤较大的患者,在剥离的同时,将肌瘤楔形切开,分块取出。18例肌瘤位于子宫后壁的患者,则切开后穹隆,分离宫颈直肠筋膜,打开子宫直肠返折腹膜,用同样的方法从后穹隆翻出子宫,剥除肌瘤。手术完毕后将子宫用碘伏消毒后回纳进盆腔,4号丝线标记,作牵引缝合。连续两层缝合肌瘤残腔,生理盐水冲洗手术野,检查有无活动出血。从右侧角全层缝合阴道黏膜。常规留置引流管、导尿管,当盆腔引流量≤50mL/d时拔出引流管,24h后可拔出导尿管。阴道内放置碘伏纱布24h后取出,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3~4d。

1.2.2 对照组治疗方法

本组40例患者采用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常规消毒,所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采用全身静脉麻醉,放置举宫器。人工气腹后置镜,在腹腔镜监视下根据肌瘤的位置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剔除,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3~4d。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平均住院时间与留置尿管时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两种方法平均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体温、最大肌瘤直径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剔除的平均肌瘤数量相比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据相关文献报道,约20%的育龄妇女患有子宫肌瘤[3],目前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子宫肌瘤患者而言,经阴道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是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治疗方法,该手术方法充分利用了阴道这一富有弹性的天然腔道,无需开腹而深受广大患者欢迎,从本组63例经阴道子宫肌瘤剥除术与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的40例患者手术中的情况及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阴道手术创伤小于对照组,因经阴道进行子宫肌瘤剔除,入路未经腹部,从而避免了繁锁的开腹、关腹过程,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从两组手术情况显示,平均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体温、最大肌瘤直径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剔除的平均肌瘤数量相比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阴道子宫肌瘤剥除手术暴露差、手术视野小,但是经阴道进入盆腔,最先接触到的器官就是子宫,因此,在行阴道子宫肌瘤剥除手术时,成功的关键在于手术的医师必须要熟悉盆腔及盆底解剖结构,只要由具备熟练操作技术的医师进行手术,具备经阴道手术技巧和手术经验,术中将子宫暴露于切口处,剔除肌瘤并不难[4]。通过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比较显示,经阴道手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手术。

临床上,经阴道子宫肌瘤剥除术具有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无法比拟的优点,患者普遍乐意接受此手术,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应此手术,尚有一定的局限性,医师应根据患者情况,严格掌握适应证,对>10cm较大的子宫肌瘤或者数目较多的患者,不能采用此手术方法,阴道壁弹性差、阴道狭小、宫底部肌瘤、有下腹部手术史并盆腔重度粘连的患者,均不适宜阴式子宫肌瘤剥除术。但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①因经阴道手术视野较小,仅适合单发子宫肌瘤或肌瘤数不超过3个的患者;②术前行B超、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宫颈活检,确定无宫颈及子宫恶性肿瘤;③行妇科检查,确定子宫活动性好,阴道松弛的患者;④肌瘤直径最好在8cm以下,子宫体积<12孕周;在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剥除术前,对患者肌瘤的位置、大小、数目及子宫活动度要进行仔细妇科检查及盆腔B超检查,并在术前对有妇科炎症的患者进行治疗,子宫翻出是该手术的一个难点,术前对选择正确的子宫翻出方向,可缩短手术时间[5]。与阴式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视野大,并且能同时处理附件病变及子宫底肌瘤,但由于缺乏手的触摸感觉,容易遗漏没有引起子宫形态改变的小肌瘤和壁间子宫肌瘤。因此,笔者认为对于两种术式而言,各有所长,应根据检查结果与患者情况对手术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评价,不可盲目追求微创术式[6],正确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经阴道子宫肌瘤剥除术操作简单,对设备无太高的要求,只要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具备经阴道手术技巧和手术经验,即可达成满意的治疗效果。

[1]李玲,张惠娇,庄月珍.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及价值探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7,18(5):455.

[2]景颂恩,董长江.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95例临床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2006,41(5):999.

[3]汪洪,谢庆煌,柳晓春,等.409例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分析[J].医药产业资讯,2006,3(15):201.

[4]金伟新,康泽宁,苗嫒秋,等.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65例报告[J].中国微刨外科杂志,2005,5(10):818.

[5]翟建军.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及术后功能恢复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4):228.

[6]易卅妮,汪星星.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60例临床分析[J].广州医药,2005,36(2):42.

猜你喜欢
肌瘤宫颈阴道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把好宫颈这道“安全门”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怀孕后宫颈管短怎么办
这几种“宫颈糜烂”需要治疗
HPV感染——“宫颈的感冒”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