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32例疗效研究

2011-08-06 01:53吴海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5期
关键词:达拉神经内科脑出血

吴海燕

(河南省商丘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商丘 476000)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及致残率非常高,是目前中老年人中较高致死性疾病之一。脑出血患者临床表现非常复杂,并发症又较多[1]。因此,寻求脑出血的高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重点研究课题。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措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及后遗症的轻重与多少。现就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河南省商丘市中心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神经内科诊治的脑出血患者共64例,患者纳入标准符合脑出血的相关诊断诊断标准[2],经过CT、MIR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并结合临床常见表现加以明确诊断。其中男、女分别为39、25例;患者年龄介于45~78岁,平均年龄58.3岁;出血部位包括有丘脑、基底节区、脑干及小脑等部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既往史及伴发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神经内科常规的治疗,具体措施包括有:用甘露醇与葡萄糖进行脱水,用6-氨基己酸等进行止血,进行降压,改善循环系统功能,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防治感染,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等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加入适量生理盐水中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次30mg,每日2次,30min内滴完,14d为1个疗程,尽可能在发病后24h内开始给药。两组患者疗程相同,在疗程完成后对疗效进行判定。

1.3 疗效判定

诊断标准[3]如下:①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介于91%到100%,生活能力基本正常;②显著进步:神志比较清楚,评分减少46%到90%,伴随症状有所改善,病残<3级。③进步:伴随症状有一定的改善,评分减少介于18%~45%;④无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评分减少<17%;⑤恶化:评分减少>18%或无任何增加,功能障碍加重或严重者导致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卡方检验对两组进行比较,其中检验水准α=0.05,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3 讨 论

脑出血的发生以中老年人群为主,最主要的发病年龄介于40~70岁,脑血管病变、硬化等多是其出血原因。其中血管的老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与血管的病变密切相关。患者往往由于费劲用力、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半数以上患者伴有头痛、呕吐,表现为偏瘫、失语,重者意识不清。绝大多部分患者脑出血发病由于患者血压明显上升,引发血管破裂所致。脑出血一般起病急,发病时间短,病情凶险,仅有数分钟或数小时,但脑出血还是有其逐步发展演变的过程。在起病初期会或多或少出现一些有预兆的前驱表现。在发生脑出血的患者中,50%有先兆症状。先兆症状出现后两个月内最为危险,第一年内发生脑出血的危险性很大。先兆表现的出现,就预示着脑出血即将发生,或已是脑出血的前驱阶段。这时应加强观察,及时发现异常,并到医院争分夺秒地进行治疗,从而控制疾病发展,避免严重后果。

脑出血临床常规治疗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寻求有效的治疗药物是当前临床医学重要课题。依达拉奉是自由基清除剂,作为一种脑保护剂。有研究表明,给予脑梗塞急性期患者依达拉奉,可抑制梗塞周围局部脑血流量的减少,使发病后第28d脑中NAA含量较甘油对照组明显升高。临床前研究提示,大鼠在缺血再灌注后静脉给予依达拉奉,可阻止脑水肿和脑梗塞的进展,并缓解所伴随的神经症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3,4]。依达拉奉是通过清除自由基,起到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从而抑制神经细胞、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本组资料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75%,而观察组为87.50%,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不失为有效途径,在临床中具有独特显著的疗效,治愈率高,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王淑荣,王德生.脑出血后脑水肿病理机制的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23(2):246-247.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6):381-383.

[3]李静,李澄,王苇.纤维束示踪成像定量评价皮质脊髓束损伤与脑出血后6个月运动功能结果的相关性[J].磁共振成像,2010,1(1):15-18.

[4]Markland N,Clausen F, Lewander T. Montoring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production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rats with microdialysis and the 4-hydroxybenzoic acid trapping method[J]. J Neurotrauma,2001,18(11):1217-1227.

猜你喜欢
达拉神经内科脑出血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的影响分析
QCC活动在神经内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意义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